雲水閣國學經典讀書會
每周日上午9:00-11:00
珠海市新香洲亨泰山莊會所二樓雲水閣
汲取傳統智慧
修己安人 論學取友
響應國家一級疫情防控措施,
雲水閣微信讀書會開課
2月9日微信學習內容
程序如下:
1、自誦《雲水閣人》
2、跟著音頻誦《論語.公冶長篇》
3、本次學習內容:子曰:「吾未見剛者」——子謂子產……
共六則。
4、學習書目見圖片。
5、有好的分享請發群裡,一併整理做公眾號發布。
6、自覺再學習公眾號內容。
足不出戶
朗朗吟誦
共度時艱
精進讀書
【原文】
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1)。」子曰:「棖也欲,焉得剛?」
【注釋】
(1)申棖:棖,音chéng。姓申名棖,字周,孔子的學生。
【譯文】
孔子說:「我沒有見過剛強的人。」有人回答說:「申棖就是剛強的。」孔子說:「申棖這個人慾望太多,怎麼能剛強呢?」
【解析】
孔子認為,一個人的欲望多了,就會失去天地之正氣。人的欲望過多不僅做不到「義」,甚至也做不到「剛」。想要成為有崇高理想的君子,光明磊略、深沉果毅、富貴貧賤禍福生死都不能動搖他的信念,才是真剛強,那就要捨棄各種欲望,一心向道。剛能制欲,無欲則剛。
【原文】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譯文】
子貢說:「我不願別人強加於我的事,我也不願強加在別人身上。」孔子說:「賜呀,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解析】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萬物一體,視天下為一人,此非是心德純全、己私克盡者不能。孔子觀子貢此言,固是他志量高遠,然此乃仁者之事,子貢之學尚未到此地步。恐其自許太過,而行不逮言,故抑之。
【原文】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1),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2)與天道(3),不可得而聞也。」
【注釋】
(1)文章:指孔子威儀文詞說等德之外現,以及傳授的詩書禮樂等學問。
(2)性:人的自然本性。
(3)天道:天命。《論語》書中孔子多處講到天和命,指自然萬物和人類社會的規律和關係。
【譯文】
子貢說:「老師講授的禮、樂、詩、書等知識和學問,我們依靠耳聞是能夠學到的;老師講授的人性和天道的論述,我們卻是不能夠領悟到的。」
【解析】
在子貢看來,孔子所講的禮樂詩書等具體知識是有形的,只靠耳聞就可以學到了,但關於人性與天道的理論,深奧微妙,言語難以表述形容,不是輕易就可以學到的,必須從內心的體驗得知。聖門教人,循序漸進,不失言亦不失人。
【原文】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譯文】
子路在聽到一條道理但沒有能親自實行的時候,惟恐又聽到新的道理。
【解析】
君子恥於言過其實,行不逮言。知而不行不知也。
【原文】
子貢問曰:「孔文子(1)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2)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注釋】
(1)孔文子:衛國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諡號,「子」是尊稱。
(2)敏:敏捷、勤勉。
【譯文】
子貢問道:「為什麼給孔文子一個『文』的諡號呢?」孔子說:「他聰敏勤勉而好學,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給他諡號叫『文』。」
【解析】
三人行必有我師。孔子在回答子貢提問時講到「不恥下問」的問題,這是孔子治學一貫應用的方法。「敏而好學」,就是勤敏而興趣濃厚地發憤學習。「不恥下問」,就是不僅聽老師、長輩的教導,向老師、長輩求教,而且還求教於一般看來不如自己知識多的一切人,而不以這樣做為可恥。孔子「不恥下問」的表現:一是就近學習自己的學生們,即邊教邊學,這在《論語》書中有多處記載。二是學於百姓,在他看來,群眾中可以學的東西很多。他提倡的「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對後世文人學士產生了深遠影響。
【原文】
子謂子產(1)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注釋】 (1)子產:姓公孫名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做過正卿,是鄭穆公的孫子,為春秋時鄭國的賢相。
【譯文】 孔子評論子產說:他有君子的四種道德:「他自己行為莊重,事奉君主恭敬,他惠顧人民、興利除害,他役使百姓有法度、合乎義理。」
【解析】 本章講的君子之道,就是為政之道。子產在鄭簡公、鄭定公之時執政22年。其時,於晉國當悼公、平公、昭公、頃公、定公五世,於楚國當共王、康王、郟敖、靈王、平王五世,正是兩國爭強、戰亂不息的時候。鄭國地處要衝,而周旋於這兩大國之間,子產卻能不低聲下氣,也不妄自尊大,使國家得到尊敬和安全,的確是中國古代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孔子對子產的評價甚高,認為治國安邦就應當具有子產的這四種德行。
圖文:楊子
參考書籍:人民文學出版社 徐志剛《論語通譯》
復旦大學出版社 南懷瑾 《論語別裁》
中國華僑出版社 張居正講解《論語》
更多詳情
敬請參見
▼
雲水閣國學經典讀書會|修己安人 論學取友
雲水閣讀書會|始於《大學》
雲水閣讀書會第二堂|知止而後有定
雲水閣讀書會第三堂|不道人短 不炫己長
雲水閣讀書會第四堂|幸福的讀書人
雲水閣讀書會第五堂|心外無物 自謙慎獨
雲水閣讀書會第六堂、第七堂|靡不有初 鮮克有終
雲水閣讀書會第八堂|君子必慎獨
雲水閣讀書會第九堂|省察克治之功
雲水閣讀書會第十堂|正己化人
雲水閣讀書會第十一堂|絜矩之道
雲水閣讀書會第十二堂|禍福無門 惟人自召
雲水閣讀書會第十三堂|惟命不於常
雲水閣讀書會第十四堂|《大學》最後一講
雲水閣讀書會第十五堂|共修《論語》
雲水閣讀書會第十六堂|巧言令色,鮮矣仁
雲水閣讀書會第十七堂|七事具備 方以為人
雲水閣讀書會第十八堂|厚其本性 故似歸家
雲水閣第十九堂|不斷修正自己
雲水閣讀書會第三十二、三十三堂 成事不說 既往不咎
雲水閣讀書會第三十四、三十五堂 裡仁為美
雲水閣讀書會第三十八、三十九堂 訥言敏行
雲水閣讀書會第四十堂 聞一知十
有木石心
具雲水趣
涵德養正
至誠歸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