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閣讀書會 第四十一堂|未之能行 唯恐有聞

2021-02-17 珠海市雲水閣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雲水閣國學經典讀書會

每周日上午9:00-11:00

珠海市新香洲亨泰山莊會所二樓雲水閣

汲取傳統智慧

修己安人  論學取友

響應國家一級疫情防控措施,

雲水閣微信讀書會開課

2月9日微信學習內容

程序如下:

1、自誦《雲水閣人》

2、跟著音頻誦《論語.公冶長篇》

3、本次學習內容:子曰:「吾未見剛者」——子謂子產……

共六則。

4、學習書目見圖片。

5、有好的分享請發群裡,一併整理做公眾號發布。

6、自覺再學習公眾號內容。

足不出戶

朗朗吟誦

共度時艱

精進讀書

 


【原文】 

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1)。」子曰:「棖也欲,焉得剛?」 

【注釋】 

(1)申棖:棖,音chéng。姓申名棖,字周,孔子的學生。 

 【譯文】 

孔子說:「我沒有見過剛強的人。」有人回答說:「申棖就是剛強的。」孔子說:「申棖這個人慾望太多,怎麼能剛強呢?」 

 【解析】 

孔子認為,一個人的欲望多了,就會失去天地之正氣。人的欲望過多不僅做不到「義」,甚至也做不到「剛」。想要成為有崇高理想的君子,光明磊略、深沉果毅、富貴貧賤禍福生死都不能動搖他的信念,才是真剛強,那就要捨棄各種欲望,一心向道。剛能制欲,無欲則剛。 

 

【原文】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譯文】 

子貢說:「我不願別人強加於我的事,我也不願強加在別人身上。」孔子說:「賜呀,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解析】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萬物一體,視天下為一人,此非是心德純全、己私克盡者不能。孔子觀子貢此言,固是他志量高遠,然此乃仁者之事,子貢之學尚未到此地步。恐其自許太過,而行不逮言,故抑之。

 

【原文】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1),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2)與天道(3),不可得而聞也。」 

 【注釋】 

(1)文章:指孔子威儀文詞說等德之外現,以及傳授的詩書禮樂等學問。 

(2)性:人的自然本性。 

(3)天道:天命。《論語》書中孔子多處講到天和命,指自然萬物和人類社會的規律和關係。

 【譯文】 

子貢說:「老師講授的禮、樂、詩、書等知識和學問,我們依靠耳聞是能夠學到的;老師講授的人性和天道的論述,我們卻是不能夠領悟到的。」 

 【解析】 

在子貢看來,孔子所講的禮樂詩書等具體知識是有形的,只靠耳聞就可以學到了,但關於人性與天道的理論,深奧微妙,言語難以表述形容,不是輕易就可以學到的,必須從內心的體驗得知。聖門教人,循序漸進,不失言亦不失人。

 

【原文】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譯文】 

子路在聽到一條道理但沒有能親自實行的時候,惟恐又聽到新的道理。

【解析】

君子恥於言過其實,行不逮言。知而不行不知也。

 

 

【原文】 

子貢問曰:「孔文子(1)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2)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注釋】 

(1)孔文子:衛國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諡號,「子」是尊稱。 

(2)敏:敏捷、勤勉。 

 【譯文】 

子貢問道:「為什麼給孔文子一個『文』的諡號呢?」孔子說:「他聰敏勤勉而好學,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給他諡號叫『文』。」 

【解析】 

三人行必有我師。孔子在回答子貢提問時講到「不恥下問」的問題,這是孔子治學一貫應用的方法。「敏而好學」,就是勤敏而興趣濃厚地發憤學習。「不恥下問」,就是不僅聽老師、長輩的教導,向老師、長輩求教,而且還求教於一般看來不如自己知識多的一切人,而不以這樣做為可恥。孔子「不恥下問」的表現:一是就近學習自己的學生們,即邊教邊學,這在《論語》書中有多處記載。二是學於百姓,在他看來,群眾中可以學的東西很多。他提倡的「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對後世文人學士產生了深遠影響。 

【原文】 

子謂子產(1)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注釋】 (1)子產:姓公孫名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做過正卿,是鄭穆公的孫子,為春秋時鄭國的賢相。 

【譯文】 孔子評論子產說:他有君子的四種道德:「他自己行為莊重,事奉君主恭敬,他惠顧人民、興利除害,他役使百姓有法度、合乎義理。」 

【解析】 本章講的君子之道,就是為政之道。子產在鄭簡公、鄭定公之時執政22年。其時,於晉國當悼公、平公、昭公、頃公、定公五世,於楚國當共王、康王、郟敖、靈王、平王五世,正是兩國爭強、戰亂不息的時候。鄭國地處要衝,而周旋於這兩大國之間,子產卻能不低聲下氣,也不妄自尊大,使國家得到尊敬和安全,的確是中國古代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孔子對子產的評價甚高,認為治國安邦就應當具有子產的這四種德行。 

 

圖文:楊子

參考書籍:人民文學出版社 徐志剛《論語通譯》

復旦大學出版社 南懷瑾 《論語別裁》

中國華僑出版社  張居正講解《論語》

 

更多詳情

敬請參見

雲水閣國學經典讀書會|修己安人  論學取友

雲水閣讀書會|始於《大學》

雲水閣讀書會第二堂|知止而後有定

雲水閣讀書會第三堂|不道人短 不炫己長

雲水閣讀書會第四堂|幸福的讀書人

雲水閣讀書會第五堂|心外無物 自謙慎獨

雲水閣讀書會第六堂、第七堂|靡不有初 鮮克有終

雲水閣讀書會第八堂|君子必慎獨

雲水閣讀書會第九堂|省察克治之功

雲水閣讀書會第十堂|正己化人

雲水閣讀書會第十一堂|絜矩之道

雲水閣讀書會第十二堂|禍福無門 惟人自召

雲水閣讀書會第十三堂|惟命不於常

雲水閣讀書會第十四堂|《大學》最後一講

雲水閣讀書會第十五堂|共修《論語》

雲水閣讀書會第十六堂|巧言令色,鮮矣仁

雲水閣讀書會第十七堂|七事具備 方以為人

雲水閣讀書會第十八堂|厚其本性 故似歸家

雲水閣第十九堂|不斷修正自己

雲水閣讀書會第三十二、三十三堂  成事不說 既往不咎

雲水閣讀書會第三十四、三十五堂  裡仁為美

雲水閣讀書會第三十八、三十九堂  訥言敏行

雲水閣讀書會第四十堂  聞一知十

有木石心

具雲水趣

涵德養正

至誠歸真

相關焦點

  • 雲水閣讀書會第七十二堂 | 孝哉閔子騫
    2、言語:指善於辭令,能辦理外交。3、政事:指能從事政治事務。4、文學:指通曉詩書禮樂等古代文獻。【譯文】弟子中德行好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善於辭令外交的有:宰我、子貢。擅長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曉文獻知識的有:子遊、子夏。
  • 雲水閣讀書會第六十四堂 | 吾少也賤 故多能鄙事
    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注釋】1、太宰:周代掌握國君宮廷事務的官員。這裡的太宰,有人說是吳國的太宰伯嚭(pi匹),無可確考。2、縱:讓,使,不加限量。3、鄙事:低下卑賤的事情。
  • 雲水閣讀書會第五十九堂 | 興於詩 立於禮 成於樂
    孔子所培養的不是死讀書,只在口頭上「之乎者也」、頭頭是道的人,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培養有道德、有知識、有才幹的人,能獨善其身,又能兼善天下,這是儒家的真正學問所在。學而優則仕,擔當社會責任,託六尺之孤,寄百裡之命。可以受命輔佐幼君,臨危不懼,矢志不渝。可以執掌國家政權,修身為本,德政惠民,為民興利除害,浩然正氣,凜然氣節,在生死關頭決不動搖,決不屈服。這才是具有君子品格的人。
  • 雲水閣讀書會第六十三堂 | 子罕言利 與命與仁
    >珠海市新香洲亨泰山莊會所二樓雲水閣汲取傳統智慧修己安人  論學取友雲水閣第六十三期讀書會,繼續我們的課程,請大家共同微信學習《論語.子罕篇第九》。雲水閣讀書會第四十一堂  未之能行 唯恐有聞雲水閣讀書會第四十二堂  善與人交 久而敬之雲水閣讀書會第四十四堂  不遷怒 不二過雲水閣讀書會第四十五堂  簞食瓢飲 不改其樂雲水閣讀書會第四十六堂  勿中道而廢 無為小人儒雲水閣讀書會第四十七堂  文質彬彬 然後君子云水閣讀書會第四十八堂
  • 雲水閣讀書會第七十九堂 | 自古皆有死 民無信不立
    >珠海市新香洲亨泰山莊會所二樓雲水閣汲取傳統智慧修己安人  論學取友雲水閣第七十九期讀書會,繼續我們的課程,請大家共同微信學習《論語.顏淵篇第十二》。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祗以異。'」【注釋】1、崇德:提高道德修養水平。2、惑:迷惑,不分是非。3、徙義:徙,遷移。向義靠擾。4、誠不以富,亦祗以異:這是《詩經·小雅·我行其野》篇的最後兩句。此詩表現了一個被遺棄的女子對其丈夫嫌貧愛富、喜新厭舊的憤怒情緒。孔子在這裡引用此句尚待研究。
  • 「雲水閣書法訓練營」春季招生啟事
    專業培訓  傾囊相授  彰顯公益「雲水閣書法訓練營」春季招生啟事
  • 「雲水閣書法訓練營」秋期招生啟事
    專業培訓  傾囊相授  彰顯公益「雲水閣書法訓練營」秋季招生啟事
  • 多彩貴州 書香高原·讀書會大展臺之明湖悅讀讀書會|27°黔地標...
    這個問題,在大學校園裡總能得到無數個答案。高校不缺書,更不缺讀書的人,在「已是書香濃」的校園環境再成立一個群體性學習的讀書會組織,是否還有必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為了讓觀眾獲得更立體的代入感,礦業與土木工程學院的蔡紅芬同學在分享完讀書心得後,還朗誦了《詩經·周南·桃夭》,與現場書友一起品嘗古籍之韻味。這是「唯書知味」主題分享會上的精彩「剪影」。除了別出心裁的讀書心得,值得一提的是,理工科學院的學生也參與到讀書分享會中,感受閱讀的樂趣,學會在閱讀中收穫自己的生活方式。
  • 三人行讀書會 | 第6期:口述歷史與敘述
    試道而破之——只有正義感,沒有正義。—— 木心《即興判斷》在三人行讀書會第2期,主講人劉婷老師帶領大家走入了口述歷史的世界。讀書會結束後,大家紛紛表示沒聽夠,所以我們第6期讀書會,繼續請劉婷老師與大家講講口述歷史與敘述。
  • 論語11.22: 子路問:「聞斯行諸?」
    11.22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
  • 小松讀書會
    當年,我為這個讀書會命名為「小松」。含義取自唐代詩人杜荀鶴的一首同名詩。雖然因為各種原因,讀書會並沒有持續下來,但當年這批參加讀書會的同學都已經上高三了乃至大學了。他們已經散播或者即將散播在祖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名校。我堅信,他們仍然會像小松一樣,總有一天會成為凌雲之木。而這其中,閱讀帶給了他們最重要的滋養。現在是2020年初了,新年的第一個願望,就是要把小松讀書會慢慢恢復起來。
  • 方城縣讀書會學習分享專題系列之三十三四 ——輪流領讀公冶長第五 分享為什麼要大聲讀書
    9月5日上午9:00—11:00,方城縣讀書會周六讀書活動在縣文化館一樓小劇場如期舉行,50多名父母和孩子不約而至,滿懷求知慾望和美好理想,共享古聖先賢孔子的智慧。孩子們爭前恐後,展示讀經才華,輪流復讀《論語》學而第一、為政第二、八佾第三、裡仁第四1遍,領讀《論語·公冶長第五》10遍,並有老師分享「什麼要大聲讀書」。為什麼要大聲讀書?早、 午、 晚讀時,有人大聲誦讀、有人小聲讀、有人在默讀。
  • 教師讀書會的有效運行策略
    辦好讀書會的十個要素要組織讀書會,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讀書會發起者要問自己:我為什麼要組織讀書?我是否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並為之而付出努力?我是否有強烈的願望和決心來做一件事?我是認真的還是一時興起、圖個新鮮?
  • 「研之樂」讀書會:構建區域教師「閱讀場」
    與陳丹丹相似,鎮海區煉化小學教師丁小青回憶自己與讀書會共同成長的時光,坦言是書籍將自己從教學的迷茫與無助中拉回,重新激活了課堂。陳丹丹和丁小青所說的區讀書會,是2016年9月由鎮海區教科所與鎮海區教育學會聯合成立的鎮海「研之樂」讀書會。
  • 「三金讀書會」:福州唯一的英文讀書會
    福州新聞網12月22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安梓)在福州,不僅有大型圖書館、新華書店舉行的各類新書分享會、作者籤售會,以及各種高層次的公益閱讀講座等,還有不少由草根愛書人自發組織的小型讀書會。「書香榕城」欄目不定期推送這類草根讀書會,本期推送的是榕城唯一的英文讀書會「三金讀書會」。  為什麼叫「三金」?
  • 銀行讀書會方案
    #銀行讀書會一、活動主題知識賦能 書香銀行二、活動時間2020年12月25日(周五) 9:00-11:00三、活動地點(3)行領導講話行領導上臺做讀書月期望及以後的規劃和要求,號召全行員工積極閱讀,共同推進「書香銀行」建設。(4)嘉賓授課嘉賓就此次讀書會書籍進行分享。
  • 最是人間晚晴時| 上海之巔讀書會
    最是人間晚晴時| 上海之巔讀書會 2020-12-03 11: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家裡的讀書會--匯總
    菊花和螃蟹冬天的自然觀察課原來寫過一個巨長的總結,附在後面吧,唉,當年真能寫啊。 反思這塊小小的試驗田,從《我的母語課》開始,和孩子們一起做兒童文學共讀,孩子們反映之熱烈,好幾次都激發班級事務的大討論。我才真正理解,為什麼兒童必須閱讀兒童文學,因為這是孩子們自己的眼睛在看,自己的嘴巴在訴說。
  • 灣區讀書會·會展灣專場——知行修遠 深商之道
    深圳商業的知行歷程人類文明多年的歷史驗證,以知促行,以行革知,做到知行合一,就是引領城市與文明走向繁榮的必由之路。深圳商業地產歷經的多次迭代,是知行精神在深圳的印證之一。這正是一次知與行之間相互促進、迭代優化的歷程。知與行所產生的合力,給城市文明建設帶來活力,給人民生活帶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