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3月7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楊健 通訊員 鄭斌)2月21日復工以來,煙建集團峰山水庫周邊地塊起步區安置房項目(一標段)項目部通過優先安排本地工人上工、專車接送周邊縣市區農民工等方式,僅用不到半個月就達到了正常開工時3/4的人員需求。項目部正靈活調整工期、加快推進砌體、車庫、抹灰等工序,確保12棟安置房年底如期達到交付條件。
12棟安置房
5月完成砌體施工
芝罘區峰山水庫地塊安置房項目,是朝陽、所城兩大歷史文化街區搬遷改造配套項目,南鄰峰山水庫、東倚塔山、北鄰峰山、西鄰山水龍城居住區,規劃地上總建築面積18.24萬㎡,容積率1.7,項目擬建住宅27棟,其中一標段12棟。「2月中旬我們復工以來,主要進行砌體施工,同時推進剩餘約2000㎡的地下車庫施工。天氣轉暖後,我們還將陸續進行牆體抹灰、室內外裝飾、門窗安裝等工序,預計5月完成全部砌體施工。」煙建集團峰山水庫安置房項目經理姜愛國告訴記者。
針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峰山水庫安置房項目部「磨刀不誤砍柴工」:早在復工前,項目部管理人員正月十四全部返崗,綜合協調復工所需的材料手續、上工人員、施工進度、工序安排、建築材料等。「2月21日復工手續辦結當天,我們立刻著手調度復工所需的物資、材料等,僅用了兩天時間,施工亟需的建築材料,尤其是大型機械設備,全部通過煙建集團協調、配送到位,一點也沒『窩工』。」姜愛國說,「雖然疫情突如其來,但我們將靈活調整工序、持續加大人員、設備投入,加快『趕工期』,讓回遷居民在年底準時拿到鑰匙!」
下月初200名工人
集結投入「會戰」
「峰山水庫安置房項目的本地和外地工人比例,常年在1:5左右,外地施工隊伍來自周邊的海陽、萊陽、文登、乳山,遠到菏澤甚至東北各省,人員和隊伍構成相對分散,也給復工帶來了額外困難。」姜愛國介紹說,復工手續辦妥前,項目部已經先期集中了近30名本地籍貫工人,並同時開啟多趟返崗直通車,從周邊較近的縣市區接回工人。「省內返崗的農民工必須辦好健康證,省外返崗農民工除健康證外,到崗後一律在工地設立的隔離區隔離14天,期間由項目部負責保障他們的生活。」
「復工近半個月,幾乎每天我們都會新增7-8名解除隔離的工人,目前已經有150多名工人陸續上崗。按照現在的返崗速度,最遲到4月初,我們就能達到復工所需的全部200名工人,那時建設進度將進一步加快。」姜愛國告訴記者。
統一居住 錯峰就餐
確保「零風險」
「下工的師傅先不要著急回宿舍,到我這邊來,先用酒精消毒,然後領取口罩和消毒液。」中午時分,首批下班工人剛離開作業區,早已在此等候的項目副經理高亞冰,立刻開始「廣播」,並逐一核對下工人數、發放防疫物資、籤字登記。同時,背著手壓式噴霧器的防疫人員,同步對地面進行噴液消毒。
午餐時間已到,但往日項目部熱鬧的食堂卻難見人影,按照安排,工人分時錯峰吃飯,且不集中就餐。記者看到,往日的鋼製餐盤和竹筷,換成了更加安全衛生的一次性餐盤、餐具。而隔離區工人除每日三餐全部在室內用餐外,生活垃圾由密封放置門外,由防疫消殺組殺毒後放入園區垃圾桶處理。同時,項目部還為隔離期工人準備了水果,床上用品、個人生活用品等也均免費提供。
「目前每天工地有將近20輛運送材料的大車,每輛車進出都必須經過嚴格清洗消毒,所有進出項目部的外來人員必須測量體溫。」姜愛國說。同時,工人管理更為嚴格,上工必須實名刷卡進入作業區,除去50餘名本地戶籍工人下工可以回家外,剩餘外地工人統一在生活區居住,項目部二層的活動板房也改造成了宿舍,22間宿舍中,專門分撥出3間9個床位,供正在隔離期的外地工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