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闌臥聽風吹雨:唐宋詩人為何總愛「臥聽」呢?

2021-01-15 小鄒博士

引子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遊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是陸遊的經典作品,被選入人教版中學教材,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喜愛。就像這首詩裡說的「夜闌臥聽風吹雨」,熟悉唐詩宋詞的朋友會發現,詩人或者詞人在寫到「聽」這個動作的時候,總是愛用「臥聽」這個詞,當然這很容易理解,「臥聽」就是躺著聽。不過聰明的小腦袋總是充滿好奇的,為啥作者非要「臥聽」呢,坐著聽不行麼,或者趴著聽呢?

夜闌臥聽風吹雨

「臥聽」——起源於唐代,興盛於宋代

「臥」和「聽」是兩個常見的動作,在詩詞中很早就提到過,不過作為合成詞語「臥聽」一起出現,是唐代才開始流行的。我們可以用北京大學研發的「全唐/宋詩分析系統」進行檢索,共有19首唐詩,321首宋詩包含「臥聽」,這個數量是相當龐大的。同時也很明顯,「臥聽」雖然起源於唐代,但是興盛於宋代。當然這是符合文學發展規律的,「臥聽」是典型的寫實,這和唐詩所追求的寫意是稍有矛盾的。唐代國力強盛,相應的唐人明顯非常文化自信,所以唐詩裡充滿了上天入地的想像,比如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蜀道難》,都充滿了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有天馬行空之勢。

而到了宋代,不論是宋詩還是宋詞,都廣泛受到程朱理學(程顥、程頤、朱熹)的影響,開始說理,寫實的內容多了起來,「臥聽」的使用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

宋代儒學集大成者,程朱理學代表人物——朱熹

「臥聽」——聽風聽雨聽晨舂

大部分「臥聽」的主語,也就是「臥聽」者,都常常被省略掉,默認為是「我」,即詩詞的作者。「夜闌臥聽風吹雨」裡就非常明顯,是作者陸遊在「臥聽」,聽的是窗外的風雨之聲。也有一些詩是第三人稱視角講述別人的故事,是別人在「臥聽」。比如蘇轍的《連雨不出寄張恕》裡說「高閒只有張公子,臥聽蕭蕭打叶音」,這裡蘇轍非常可愛,他自己因為連天的大雨無法出門拜會朋友張恕,但是他不這樣說。他說「高閒只有張公子」,下雨了沒人打擾張公子了,張公子真悠閒啊。「臥聽蕭蕭打叶音」,蘇轍想像悠閒的張公子正在「臥聽」雨打樹葉的聲音呢!

正如前邊提到的兩首詩一樣,「臥聽」的主要對象是雨,雨是中國詩詞的經典意像,詩人常常「寓意於象」。雨是客觀的,但是詩人在雨上投射了主觀的情感,雨也產生了相應的情感共鳴。雨受到詩人的青睞可以理解,雨具有豐富的聲音和畫面狀態,非常符合人的情感變化。比如「清明時節雨紛紛」,這裡的雨就映襯著行人悲傷痛苦的心理;而到了溫庭筠的《更漏子》裡,「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雨又可以反映作者思念多年未歸丈夫的離愁別緒了。

「雨」是中國傳統詩詞的經典意像

詩詞中的雨除了能夠反映悲傷和失落之外,還可以反映積極的,充滿希望的情緒。比如韋應物的《菩薩蠻》裡說「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儘管我們無法確定作者是否是在「臥聽」,但我們可以確定,此刻作者的心情是非常愜意的,舒適的。

「臥聽」除了聽雨以外,還有更加豐富的內容,比如風雪、江河、讀書、更漏、昆蟲、絲竹等等各種聲音。比如宋代詩人的周紫芝《剪松毛小柵以詩落成》提到「臥聽松風滿山雨,去作水邊巖下僧」,這裡「臥聽」的就是風吹過山澗,刮動樹葉發出的聲音。陸遊是非常愛「臥聽」的人,他還在《枕上作·謝事還家一老農》裡寫過「謝事還家一老農,悠然高臥聽晨舂」,「舂「讀作chong,是動詞,本意是把東西放在石臼或乳缽裡搗,這裡引申為搗的聲音。

傳統生產方式「舂」傳承至今

清代的著名詩人鄭板橋還寫過一首《墨竹圖題詩》,「臥聽」風吹竹響,馬上想到老百姓的疾苦,表達了對底層百姓的深刻關懷,為後人所稱道:

墨竹圖題詩/鄭板橋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臥聽」——從時間到空間的美學畫卷

正如前文裡所提到的,唐宋詩人喜愛「臥聽」,並且「臥聽」的對象非常豐富,不過為何詩人一定要「臥聽」呢?詩人就不能坐著聽或者站著聽,要不趴著聽呢?

詩人對於「臥聽」的喜愛,還要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方向說起。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截然不同,西方文化追求表述的精準性、可重複性,而中國傳統文化更推崇一種直覺的、感官的、模糊的思維方式。傳統文化的這種思維方式投射到詩詞之上,就淡化了詩人的語言邏輯,使得詩詞擁有了更加跳躍的表達方式,同時這種跳躍也給詩中的多種意像留下了基礎,讓詩詞留下了更多的留白,給讀者更多的「弦外之音」。

中國畫是傳統文化寫意審美的集大成者

所以「臥聽」的目的並不是具體地表達「躺著聽」,而是要營造與詩人心境相符合的氛圍,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都儘量不違和。在時間上,「臥聽」常常發生在深夜,此時詩人在床上輾轉反側,肯定是「臥」著的,相信有過失眠經歷的朋友一定很容易理解,當你躺在床上難以入眠的時候,耳朵是最清醒的,白天裡壓根聽不到的聲音,此刻聲聲入耳,再小聲的蟲鳴,再輕微的腳步聲,都能穿越層層障礙,到達你的耳朵,把你吵的睡不著覺。宋代詩人張耒的《舟行五絕》就是典型的例子:

舟行五絕/張耒天寒野店斷人行,晚系孤舟浪未平。半夜西風驚客夢,臥聽寒雨到天明。

那如果「臥聽」發生在清晨呢?拿陸遊的《北窗》為例:「卻緣政拙文書少,臥聽簾櫳燕子聲」,這裡陸遊的心情是舒適的、放鬆的,沒有凡塵俗世的打擾,他可以悠閒的聽著窗前燕子的叫聲。這裡「臥聽」營造的就是自由輕鬆的氛圍,設想如果換成「坐聽」,馬上就有一種正襟危坐的緊迫感,和詩人此刻的心境相違和。在空間上,「臥聽」肯定發生在室內,而聽的聲音來自室外,「臥聽」將兩個空間相連接。室內是安靜的,為作者的萬千思緒提供了基礎,室外是動態的,呼應著作者內心的所思所想。

陸遊是最愛「臥聽」的詩人之一

結語

詩詞和繪畫是中國傳統文化「寫意」風格的集大成者,想要更好的「詩以言志」「文以載道」,能夠更好的表達作者內心的」臥聽」受到了青睞。而「臥聽」所傳達的豐富情感,契合的時間空間維度,也為我們洞見更加精彩的詩詞世界提供了可能。

相關焦點

  • 夜闌臥聽風吹雨是什麼梗 鐵馬是你冰河也是你什麼意思
    夜闌臥聽風吹雨是什麼梗?回鐵馬是你冰河也是你這是什麼意思呢?本篇文章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鐵馬是你冰河也是你梗介紹,對此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來看看。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是你冰河也是你是什麼意思和梗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是你冰河也是你,原句是陸遊的「夜闌臥聽風吹雨
  • 夜闌臥聽風吹雨,這被網友玩壞了的詩,你還記得下一句是什麼嗎?
    第一次看到有人告白用這句:「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是你,冰河也是你。」的時候,我震驚了!震驚之後,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假使陸遊聽到自己的名篇被改成這樣「人不人、鬼不鬼」的句子,不知道會不會被氣死?聽多了「鐵馬是你,冰河也是你」的朋友們,還能想起來原詩是什麼嗎?原詩:《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遊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 網絡流行語科普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是你冰河也是你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是你冰河也是你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19-12-21 15:29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是你冰河也是你什麼意思什麼梗?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七場: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其二)(宋)陸遊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嘉賓王立群點評:這首詩是陸遊在晚年寫的,當時陸遊六十八歲。老年人最悲哀的是什麼?是生命即將逝去。雖然陸遊身在江陰,如此年邁不堪,但他心中所想是什麼呢?他想著為國戍邊。這種愛國精神非常感人。詩的第二句「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說的是:夜深了自己睡不著,聽見外面的風雨聲,好似聽到了戰馬咆哮的聲音。這表明陸遊即便在夢中還想著殺敵報國。這種至死不渝的愛國激情感動了無數後人。這也是這首詩的精彩之處。
  • 那些你只知道其中一句的詩詞(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出自宋代陸遊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譯文天空黑暗,大風卷著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譁譁大雨像巨浪翻滾之聲。溪柴燒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氈都很暖和,我和貓兒都不願出門。
  •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是你,冰河也是你.」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是你,冰河也是你。」那年高考,有電視臺的記者在校門口守著剛剛經歷一個時代落幕的考生們。許多畢業生以為記者們又要做些無聊的採訪,便小心翼翼地繞道離開。帶著金絲框眼鏡的女生把書包背到胸前,淡淡地說,「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是你,冰河也是你。」幾年時光,不知不覺。許多人都掉進了同一個框裡,沒人敢反駁,沒人敢說不。
  •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愛國詩人陸遊和他的詩詞
    陸遊,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01愛國遇阻,仕途受挫陸遊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又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宋光宗繼位後,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裡。
  • 詩詞裡的萬馬奔騰(100句):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宋 ·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6、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 宋 ·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7、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 唐 · 王翰《涼州詞二首·其一》8、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 唐 · 李白《送友人》9、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 魏晉 · 陶淵明《飲酒(其五)》10、 夜闌臥聽風吹雨
  • 十二首寫雨的古詩詞漸入佳境,最後一首的作者竟名不經傳
    雨也是詩詞中經常出現的主題,詩人眼裡的世界觸動了靈感,心裡的湖面容納著柔水,點點的漣漪化成了文字,衝淡了多少煩憂,憑添了幾分深沉。嶽飛望著北方吟誦,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杜牧在路上嘆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白居易寫長恨歌,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 一輩子白日做夢的詩人,寫詩不離枕頭,為何康震卻對他評價很高?
    今天要和大家講述的,就是一個很喜歡做夢的詩人,他寫出來的很多詩,幾乎都離不開枕頭和床,說他愛做白日夢,是因為他的夢一生都沒怎麼實現過。但康震、酈波二位教授,乃至所有人都對他有著高度的評價,為什麼大家會去稱讚一個愛做夢的人呢?不妨我們先來看一下下面這首詩。
  • 雨裡有四季,雨裡有年華
    我愛雨,愛看雨,也愛聽雨。不知不覺,又是一載光陰。穿梭而過的,不只有流光,也不只有冷暖不一的季節,也不只有植物的榮枯。在陰淡少晴的冬天,想起四季裡的花開,還有一場場的雨,春雨的細微多情,夏雨的滂湃,秋雨的多愁纏綿,冬雨的疏落冷清,便覺得,時光亦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