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白日做夢的詩人,寫詩不離枕頭,為何康震卻對他評價很高?

2020-12-23 詩情話意

我們人類作為普通的生物體,這輩子最離不開的兩件事便是吃飯和睡覺,因為這是我們的生命所必須的。每天忙於工作或學習的我們,吃不飽會沒有能量,沒有精力,睡不足卻也同樣不行,每天有一個充足的睡眠對我們來說是很有必要的。

有沒有人對你這樣說過?「快去洗洗睡吧,夢裡啥都有」,睡著以後最有趣的一件事便是做夢了,可夢卻是最不切實際的,做白日夢,不如當個實幹家。

今天要和大家講述的,就是一個很喜歡做夢的詩人,他寫出來的很多詩,幾乎都離不開枕頭和床,說他愛做白日夢,是因為他的夢一生都沒怎麼實現過。但康震、酈波二位教授,乃至所有人都對他有著高度的評價,為什麼大家會去稱讚一個愛做夢的人呢?不妨我們先來看一下下面這首詩。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看了這首詩,想必很多人心裡都明白了。沒錯,這位詩人就是陸遊。在寫這首詩時,詩人已經年近古稀了,他在三年前罷官回到故鄉山陰農村,別看他已經這麼大歲數了,卻仍然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懷。

他多麼希望自己能夠報效祖國,早日將國土收復啊,但這一切怕都是實現不了了,所以,他只好做夢,也只有做夢,才能讓他心裡得到些許寬慰。在那個風雨大作的夜晚,他再次潛入夢鄉,在夢中沙場去揮灑自己的滿腔熱血。

康震老師在評價這首詩時說,陸遊這個人一直都有著北伐情結,他一輩子都想著去抗金,可朝廷卻死活不給他這個機會,而他一輩子只有那麼八個月的時間,是真正的在前線或準前線,而剩下的時間,就都像這首詩一樣,「鐵馬冰河入夢來」,只能在夢裡實現。

所以他的記夢詩有很多,比如說《殘夢》、《記夢》、《異夢》、《枕上偶成》、《枕上作》等等,總之都離不開自己心愛的床,因為只有在夢裡,他才可以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在刀光血影之間馳騁沙場。

是啊,這樣的夢或許不能叫它「白日夢」,它更是一個「英雄夢」,而就是這個英雄夢,陸遊一做便是一生,直至生命終結。所以在他臨終前,才會寫下那首著名的《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酈波老師總結說,宋代有三個人臨終前特別感人,一是陸遊,「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二是嶽飛的老師宗澤,臨終時大喊三聲,「過河!過河!過河!」;三是辛棄疾,臨終時坐起來大喊三聲,「殺賊!殺賊!殺賊!」,然後吐血而亡。

所以說,一個真正的志士,哪怕他心中的信念不能實現,但永遠都不會放棄,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永不言棄的精神,才會一步步走向今天。

回到最初的問題,古往今來,愛做白日夢的人不少,而陸遊和他的「白日夢」,卻是所有人的偏愛,因為這個夢無關個人的一畝三分地,而是千萬人腳下的那片土地,哪怕只是大夢一場,也值得華夏兒女世世代代去歌頌,他的「鐵馬冰河」,是夢的國度中最斑斕的畫卷。

相關焦點

  • 寫詩格律不合,誦詩讀音不準,康震為何能常年坐鎮《詩詞大會》
    在如今層次不窮的學術明星、文化IP名人中,康震無疑算是行業前輩,早在2008年的時候,他便活躍在各種文化類的電視節目之上,擔任主講人、評委。其中影響力比較大的,要算《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以及《經典詠流傳》等節目了。
  • 詩人胡弦:他打量這個世界並悄悄寫詩
    一個善於自我懷疑自我挑戰的詩人,一個勇於打破慣性經驗的寫作者。在青年詩評家霍俊明眼中,胡弦是一個慢跑者和「低音區」的詩人,聲調不高卻具有持續穿透的陣痛感與精神膂力。胡弦既是寬懷、木訥的,也是冷靜、焦灼的,尖銳、機敏的。正如一根帶鋸齒的草,在測量著風力和風速,也在驗證和刺痛著踩踏其上的腳掌。比如他近年來一直在嘗試的「小長詩」的寫作(《蝴蝶》《沉香》《劈柴》《蔥蘢》《冬天的閱讀》等)。
  • 流沙河堪稱國學大師,為何反對國學?你看看他對《弟子規》的評價
    流沙河堪稱國學大師,為何反對國學?你看看他對《弟子規》的評價提起國學,現在滿大街都是國學大師,名聲最響的就是於丹,號稱「文化聖母」。其實,真正意義上的國學大師,從來不怎麼拋頭露面,非常的低調。流沙河老先生一輩子兢兢業業,著作等身學術成就斐然。流沙河堪稱當代真正意義上的國學大師,他對於國學研究的很透徹,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流沙河卻是旗幟鮮明地反對國學。流沙河為何會這麼反感國學?從他對《弟子規》的評價中,就能看出個所以然來。流沙河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詩人了,他創辦了我國第一個官方詩刊雜誌《星星》。
  • 傳統詩詞為何發展緩慢?詩人太缺乏寫詩三大境界,最後一重最重要
    怎樣寫好詩,寫詩三境界不可或缺 文/六不和尚想要寫好詩,必須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何要寫詩。名不正則言不順。詩從誕生之日起,就有明確的功能。《尚書·堯典》中記載:「詩言志,歌永言」,即詩歌具有表達內心思想感情的作用。
  • 王維的這首詩,情景雙美,世人對他的評價都很高,其一生很幸運
    宋代著名詩人辛棄疾曾說「自有淵明方有菊,若無和靖即無梅」,可見陶淵明與林和靖是菊花和梅花的知賞者,但就像陸遊自稱「海棠癲」一樣,他們都是自然中對某種植物的專美者,而非獲得自然的全體。雖然如此,但我還是要說,陶潛的飲酒詩尚餘劍氣,清淡衝和的句子中還忘不了「猛志固常在」,這在王維決心向大自然投懷送抱後是絕對沒有的。不過,這樣說並不表明王維在向自然示好時不動真情。剛好相反,他用節潔深永的詩句,透露了對自然對朋友的深愛。
  • 康震:詩詞從來都很酷 ​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康震提及,在蘇軾被流放貶謫時,朝廷曾下令嚴禁刊刻他的詩文,「這恰恰說明當時的出版商在刊刻售賣他的詩集」,因為蘇軾在當時就深受群眾喜愛。文字延伸我們的五感。/《赤壁圖》詩以言志。在古典詩詞中,歷史的發展,古人的家國情懷、思想志趣躍然紙上。在不同詩人的筆下,激蕩著不同的情感表達。
  • 詩詞大會牛人康震,自己的寫詩水平如何?一首七言詩開篇就驚豔了
    與一般嘉賓的點評相比,康老師的點評十分接地氣,他總是能找到觀眾感興趣的點,將傳統文化講解得深入淺出。不過,喜愛康老師的觀眾們給他出了一個不小的難題:「點評了這麼多詩詞,您自己寫詩嗎?」其實這個問題在筆者看來,確實有些為難人了。我國古代有幾大詩歌評論高手及文學理論大家。
  • 康震《蘇軾》(二)初出茅廬
    多年以後,蘇軾回憶起這段往事,非常地後悔,他為了表達對陳公弼的敬意專門為陳公弼寫了一篇傳記,在傳記中他寫到,想我年青的時候,在鳳翔府做官,少不更事,經常跟我的上司陳大人發生衝突,有時候甚至怒形於色,臉上就不好看了,現在想起來真是很後悔,蘇軾這一輩子寫了十篇傳記,其中只有兩篇涉及到他當代的人物,陳公弼就是一個,而且陳公弼的這篇傳記在這十篇傳記裡邊篇幅最長,記述得也最為詳盡。
  • 康震,蒙曼,還是酈波?
    最喜歡蒙曼、康震、董卿這個組合。康震是從詩的大背景解讀詩人心態,蒙曼是從詩本身解讀意境,還有橫向對比,董卿是總結性的一語中的。才子才女啊。真正讓我領略到了詩的真諦。喜歡康震老師,他的百家講壇我都聽了好多遍,尤其是李清照和蘇軾,他講得特別好。他點評的幽默,精闢,尤其是儒雅的氣質很適合點評語言典雅,意境悠遠的詩詞。
  • 《詩詞大會》康震教授:書畫、學問都一流?老教授:平仄都搞不清
    待到旁人看清了這作者的真相的時候,卻只剩了他自己的不誠懇,或學識的不夠了。然而如果沒有旁人來指明真相呢,這作家就從此被捧殺,不知道要多少年後才翻身。 康震於1993年從西安聯合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後,進入了陝西師範大學就讀,並先後獲得了文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師從著名的書法家、詩人、中國古典文學專家霍松林。
  • 女詩人廖慧:寫詩的人不停止成長
    一場歷時一年、公開投稿的大型當代詩歌獎項角逐塵埃落定,成都女詩人廖慧榮獲大獎,這位從前並不廣為人知的女詩人,引來了更多關注的目光。筆者見到廖慧的時候,她高興地回憶起頒獎前後,「走之前我和家裡人說我去北京領獎了,他們一頭霧水;等我回來,他們看到水晶獎盃和證書,還看到授獎詞說『廖慧是中國最優秀的女詩人之一』,我媽不知怎麼回事把『之一』給讀掉了,哈哈。」  當筆者問家裡人知不知道她寫詩時,廖慧說:「知道,我爸年輕的時候也寫詩。詩歌離成都人的生活並不遙遠,新詩是這座城市的現當代文化傳統之一。
  • 康震,中國詩詞大會的嘉賓評委,有人說他是徒有其表,你怎麼看?
    康震教授確為國內不可多得的電視學術明星,這也是普羅大眾需要的。我覺得他不必是不接地氣的「專家」,不必是高水平的書畫家,更不必是演說家。你們對康老師的要求有點高!殊不知有多少孩子因為康老師的電視節目而愛上了古詩詞,這樣的功績也是值得點讚的。
  • 「不寫詩」的詩人,花四年用西語翻譯《紅樓夢》
    北大教授趙振江有一種人,不寫詩,卻也可以稱為詩人。這種說法,用在像趙振江這樣一流的詩歌翻譯家身上,是貼切的。身為資深西語詩歌翻譯,在過去幾十年裡,趙振江將包括聶魯達等在內的西班牙語重要詩人詩作翻譯成中文,詞準意達,詩意盎然,讓很多國內詩人以及廣大文學讀者受益。他對語言的見解,也帶給很多詩人啟發。如果說,詩人使用語言,是在用語言的花朵部分工作,詩歌翻譯家琢磨語言,是在語言的根部工作。趙振江在詩歌的內部、根部浸潤之深,領悟之透,早就抵達一名優秀詩人的高級水準。
  • 贈汪倫:為何李白對汪倫情有獨鍾,還寫詩給他,杜甫:我都沒有!
    贈汪倫:為何李白對汪倫情有獨鍾,還寫詩給他,杜甫:我都沒有!說道我國的詩人,大家肯定會想到李白和杜甫,在唐朝是繁榮的時代,湧現了很多著名的大詩人,不僅有李白杜甫,還有白居易和王維,另外還有一個人大家也都很熟悉,對他的熟悉是因為一首詩《贈汪倫》,這首詩就是唐朝非常著名的大詩人李白寫的,我們都知道在李白眾多的詩中,都是很出名的,被流傳至今,在他眾多的詩中,唯寫了這一首詩是給贈別人的,於是這首詩就顯得很稀有很特別,而且還寫出了
  • 背了這麼多年的「離離原上草」,「離離」啥意思?多少人蒙圈了
    其意思就是,長安的米價太貴,這個小夥子居住下來不容易。白居易是大名鼎鼎的詩人,年輕有為,因此聽到前輩的嘲諷自然不甘落後,於是就隨手拿出了自己的詩。這首詩就是那首著名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這位大詩人一看到白居易的這首詩,當場驚得目瞪口呆,立刻改掉自己的話,並激動的言道:道得個語,居亦易矣!於是這一段故事傳為佳話,也是白居易16歲成名的引子。
  • 祈年文潭:古代頂級詩人,寫詩有多快?
    那麼古代頂級詩人,寫詩能有多快,能不能達到精確到秒的程度?有人想到個比較快的,曹植的《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據說曹丕走了七步,曹植就寫完了,不過從字數推斷,曹丕走得也有點慢,應該是打太極。無論如何,這個速度堪稱即興rap,在古代詩人裡算是最強大腦了。
  • 為何現代詩人多渣男?
    讀一個人的文字,就欣賞他,甚至崇拜他,而不能透過文字辨別他品行如何。文如其人,正如相由心生,但是得有看相的本事,閱文的手段,才能透過外在看見心行。舉個例子,郭沫若《李白與杜甫》裡,談到《石壕吏》,郭沫若說:為何小吏單捉老太太而不捉兒媳呢,大概是忌憚杜甫吧。——於此,郭沫若的品行就昭然若揭了。說文人無行,是站不住腳的;但如果說詩人有敗德傾向,則靠得住。
  • 康震:用詩詞浸潤人們的心靈
    節目中,康震負責解讀經典詩詞背後的人文背景,他從傳唱者所選的詩詞開始鑑賞,由詩詞及歌曲,從詩詞本身的語句、詩詞表達的精神內涵以及詩人詞人的生平和創作背景來點評,給人以立體、直觀的感受,讓人增長了知識。康震說:「以《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為代表的以古典詩詞為內容的電視節目確實受到了觀眾們的喜愛,這不是偶然的。
  • 魯獎翻譯家 趙振江 「不寫詩」的詩人用西語翻譯《紅樓夢》
    有一種人,不寫詩,卻也可以稱為詩人。這種說法,用在像趙振江這樣一流的詩歌翻譯家身上,是貼切的。趙振江雖然「不寫詩」,但他的翻譯也是詩歌創作,也在「寫詩」。好的翻譯,是用自己的母語,替原詩作者「寫詩」。  從1983年與人合譯出版第一部作品——秘魯作家馬裡奧·巴爾加斯·略薩的《世界末日之戰》開始,趙振江迄今已翻譯出版了30餘部西班牙語文學名著、多部研究西班牙語文學的專著。
  • 「詩詞男神」康震攜手學而思網校帶領孩子感受詩詞之美
    當孩子們了解了詩人和他的"朋友圈",再結合時代背景,就能更好地理解王昌齡"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句中的真摯情誼了。在"康震精講古詩詞"系列課程中,康震將通過類似的25個獨特視角,幫助孩子站得更高、看得更遠,進而學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