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一個特別奇怪的現象:以前我們都是被家長催著去報考教師、公務員等相對穩定的工作,可現在好像變了,很多人開始主動追求這類工作。
前一陣子,我給在武漢讀研的朋友佳穎發消息問候平安,好在她在年前就已經回到河南了,聊到今年畢業,她說想考公務員,問我有沒有好的建議。
我當時很驚訝,因為佳穎屬於學習特別拔尖,聰明又上進的那類學生,大學時獎學金和各類榮譽證書拿到手軟。畢業那年更是獲得可以去外校的保研名額,複試拿下很多高校的offer,最終選擇了華科大。
在我的潛意識裡,像她這麼優秀的人以後一定會在一個很高很大的平臺發展,從沒想過她會考公務員。
現在,她其實已經拿到了很多金融機構的offer但她還是回絕了,還是覺得像公務員這種相對穩定的工作比較適合自己。
無獨有偶,最近,還有兩個大學同學也陸續向我諮詢過公考的問題,其實她們現有工作都是國企也並不差,問及原因不外乎工作穩定、福利待遇好、社會地位高等。
為此,我還特意去官方網站查了近五年公務員報考的官方數據,驚訝的發現每年報考人數基本沒下過135萬。
經過這次疫情,大家都明白了「居安思危」的道理,公務員也在這次特殊時期的襯託下相比其他的工作顯得更為優勝。我簡單分析了一下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毫無疑問,公務員是非常穩定的,只要你能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並且每天按時完成手頭任務,不犯大的錯誤,就能輕鬆保住這份工作。
雖說公務員明面上拿到的工資並不高,但實際隱含的各項福利待遇是非常多的,比如五險一金的繳費額度要比一般的企業高出很多,此外,有些單位會提供食堂餐補或是住房團購等優惠。
這就意味著你每月拿到的工資都是實打實的,隨意你支配,因為不管是住房、醫療還是養老你都有保障,基本沒有後顧之憂。
公務員的社會地位相對較高,從古至今,中國的官位思想都比較濃厚,在很多人眼裡,公務員就是國家幹部,是官。考上公務員,就能實現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滿足家人的期待,也會受到社會的尊重。
以前的公務員在眾人眼裡似乎是:朝九晚五,每天喝茶看報混日子就可以了。後來,隨著公務員各項制度的完善,再加上人們認知上的不斷升入,大家慢慢了解到公務員也並非想像中的輕鬆,相反,體制內的優秀人才比比皆是,工作其實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說了這麼多,那到底應不應該考公務員呢?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說:因人而異。
每個人的脾氣性格不同,適合的工作崗位當然也存在差異,我們不能一刀切,而是需要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這個問題。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公務員每月拿到的都是死工資,而且不允許從事其他任何營利性活動,換句話說,只要你選擇了公務員就得跟「有錢」說拜拜。
當然,也有些人會說「無所謂啊,反正我也沒有經商頭腦,更不求自己大富大貴,每月雷打不動能拿到固定工資就挺好的」,那另一部分人就會說了「同樣的時間,我只能掙到那麼點錢,圖啥?還不如去闖一闖尋求更多可能」。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個問題本身就存兩面性,上面列舉的兩種觀點沒有對錯,重點在於你能接受哪一種。
相比糾結於要不要考公務員,不如用這個功夫靜下心去研究自己。我們總是習慣從外界捕獲聲音,卻很少認真傾聽內心的感受,殊不知,往往被忽略掉的才是最重要。
希望大家能在考公務員的這條路上不猶豫、不徘徊。也別再問哪種工作更好,而是需要更多一點的耐心去了解自己,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就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