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媽媽說:認真讀完這一類繪本,所需的時間往往比想像中更久。平時我們也許沒時間仔細研究,但在小長假裡,這些繪本可是親子時光的最佳選擇呀!
本文來源:浪花朵朵童書
因為古怪,所以有點冷門。
也因為古怪,這些書翻過一遍就會深深地記在心裡,越琢磨越有意思!
讓大人撓頭的的故事繪本
《不要打開》
起初,我以為這書印錯了——連翻三頁,都是封面。
看完一遍後,我又陷入深思——這講的是啥?在打開一扇扇不能被打開的門後,「我」進入了一個個奇怪的世界。
有烏漆麻黑的,有白得晃眼的:
還有從來沒見過卻像老熟人一樣招呼你的大娃娃:
……
總之,這本書成功地憑藉奇怪的氣質,烙印在我的腦海裡,讓我像偵探解謎那樣思考它的目的。故事中的「我」開門後闖入異世界的感覺,和現實中的我們踏入新領域、接觸新環境時多麼相似!緊張、茫然,還有點恐懼。
但要是換個角度,它們又是不斷給人驚喜的冒險,一直待在一個地方的人無法擁有這麼豐富又奇妙的體驗。
《不要打開》明明就是的「大人焦慮治癒書」嘛——有什麼可擔心的,大膽地去體驗新事物吧!而且我隱約覺得,不同的人會從這本書中得到完全不同的感受。
我和朋友說起這本書,她說,她可沒想這麼多,倒是每次給3歲的娃念,每「開啟」一扇門,孩子都會哈哈哈地拍手大笑。
小朋友不像我們大人這樣思考所謂的寓意,他們本能地強烈渴望著探索新的世界,把每一個小小的發現都視為驚喜,全身心的體驗。
好的繪本會讓大人重新意識到正被自己淡忘的孩提時的美好,太厲害了!
▎《不要打開》的作者是日本著名詩人谷川俊太郎;繪者是安野光雅,曾榮獲義大利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設計大獎、英國格林威獎特別獎等,並於 1984 年獲得國際童書界最高榮譽的安徒生獎。
巴掌大的書裡藏著電視劇般的情節
《遲到了一年的包裹》
這本書很小,只有巴掌大,薄薄的。看第一遍時,我只看到一個包裹在幾個地方轉來轉去暈頭轉向——
瑞士的凱西寄包裹給慕尼黑的麥克斯。
麥克斯不在家,包裹被退回瑞士。
此時凱西去了巴黎的朋友瑪德琳家,就讓瑞士的郵遞員把包裹寄到巴黎。
包裹到巴黎時凱西已去了維也納的保羅家,巴黎的瑪德琳又把包裹寄往維也納。
維也納的保羅兩個月後才看到包裹,那時凱西早就回瑞士了,於是他又把包裹寄回了瑞士。
而凱西收到包裹已經是聖誕節。當天,保羅、瑪德琳、麥克斯剛好都在她家,麥克斯終於拿到包裹。
(你也和我一樣暈了吧?)
正在我疑惑為什麼要出這本書時,看起來五大三粗的男同事一口氣衝下三層樓跑到我旁邊:「這本書太好玩兒了!表面上講的是寄包裹,實際藏著很多暗線,讀起來好像偵探破案一樣。」
他喘了口氣:「這個故事超級浪漫。等你找到所有線索,你會發現,這是個豐富的愛情故事。」
我嘗試著尋找線索:
比如,被貓擋住的地方,藏了個「LOVE」。
凱西喜歡麥克斯呀!
再比如,凱西所在的瑞士阿彭策爾,是小矮人的家鄉。凱西給麥克斯的禮物,原來是從小矮人那裡找到的靈感。
還沒完,瑪德琳穿著藍色橫條紋的衣服,扎著兩個小辮。
保羅家的小朋友也穿著藍色橫條紋衣服,扎著兩個小辮。
保羅和瑪德琳,有什麼聯繫嗎?
繼續,上面圖中,出現在維也納保羅家外的松鼠和烏鴉,最後,都去了瑞士。
五大三粗的男同事認真地和我說:「我覺得,保羅喜歡瑪德琳。」
不過,故事裡的保羅叔叔有點兒慘,初登場是這樣的,看起來斯斯文文。聖誕節大聚會時,髮型就成了這樣,(233333):
五大三粗的男同事為這本巴掌大的小書寫了一篇超級長的解密文章,還做了分析圖和視頻,感興趣的朋友請戳:一本讓人目瞪口呆的圖畫書
在這篇文章裡,他不但解釋了為什麼保羅叔叔喜歡瑪德琳,還指出凱西和麥克斯其實在故事發生的過程中還見過面,瑪德琳有些吃凱西的醋……總之,很有看電視劇的感覺。
▎《遲到了一年的包裹》的作者是國際安徒生大獎插畫家得主蘇珊娜·貝爾納。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紹過她的《四季時光》。和《四季時光》相比,這本書看上去「平平無奇」,可認真讀下來,卻會收穫迫不及待要和人分享的快樂。
直到今天,提到這本書,五大三粗的男同事眼裡還會放光。我終於明白為什麼那麼多大人也像小孩子一樣愛繪本,還不是因為,繪本中的彩蛋和暗線太有趣。
原以為是個主角光環大顯神威的故事
《一隻擁有名字的螞蟻》
這是一個有些傷感的故事,說,有一隻螞蟻,長得比別的螞蟻都大,而且是螞蟻世界裡唯一一個有名字「道格拉斯」的螞蟻。
看到床上的牌子了嗎?
螞蟻被賦予了神聖的使命,它也相信自己終究會有一番驚天動地的作為,它就是那個傳說中自帶主角光環的傢伙。
然而,就在它要大展拳腳的時候……
那個黃色像金字塔一樣的小突起,就是螞蟻道格拉斯的家
急轉而下的情節,大大超乎讀者的預料。道格拉斯怎麼樣了呢?
它是唯一一隻有名字的螞蟻,但它也沒那麼特殊。
作者託尼·羅斯,在封底上寫下了一段文字:
「許多年前,我行走在滑鐵盧的原野上,突然一隻兔子跑了過去。顯然,在1815年戰爭時期,也有兔子住在那裡,還有其他的貓、狗、老鼠、蝴蝶……它們當中肯定有許多被殺死了。世上有紀念軍人死亡的紀念碑,但這些非戰鬥人員卻消失得悄無聲息,就像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
「所以,這個故事是關於它們的記憶。」
主人公突然悲劇的故事在兒童繪本中非常少見,這也是這本書氣質獨特的一個原因。
讀了那麼多歡快明朗的故事,偶爾也需要這樣沉鬱基調的故事,幫助我們思考一些嚴肅的問題。
當我們和孩子們開始思索一些宏大問題時,總會有人發出嘲諷「眼前的事情還沒弄明白,還去想那麼遙遠的事。」但是,一心專注眼前,全然不管身處的世界,會讓人陷入蒙昧和麻木。
對孩子來說,這不僅僅是個「強調和平」的繪本,更是一個提醒自己「關心我們所生活的大世界」的繪本。
沒想到吧,它其實是藝術啟蒙
《獵人與獵犬》
看名字,像是個冒險故事;翻開看看,也像是冒險的故事。但它其實是藝術啟蒙繪本,書中所有畫面的靈感都來自勃魯蓋爾的作品。
注意觀察畫面中那個戴黑色帽子的小人兒,他不斷地在書頁中穿梭。
我們的視線,也不自覺地追隨著這個小人兒,我們會和他一起觀察周圍的環境,也和他一起經歷危險,享受靜謐。
為了讓讀者進入書中的世界,作者們絞盡腦汁,有的用文字營造氛圍,有的用色彩搭建虛擬世界,而這本《獵人與獵犬》則讓你跟著主人公,在書頁間穿梭,這樣的設計簡直太有意思了。
藝術,需要體驗,通過體驗捕捉畫面傳遞出的訊息,發現有趣的細節。再在此基礎上去理解。對孩子來說,同樣重要的是,意識到看起來嚴肅的古典繪畫,原來非常好玩兒。
欣賞藝術(繪畫作品)的兩大關鍵——學會觀察畫面中的細節、感受沉浸其中的樂趣,在讀這本書時都可以得到。
這本書還帶了導讀手冊——告訴讀者涉及到哪些勃魯蓋爾的作品,這些作品又該如何欣賞。
這本古怪的鏡子書,倒是不冷門
「3D鏡面繪本」套裝:
《不可思議的彩虹》+《今天吃什麼》
+《鏡子裡的馬戲團》
浪花朵朵的朋友們對這套書應該不陌生啦,「3D鏡面繪本」可是浪花朵朵的明星。不過,放眼偌大的繪本世界,這樣鏡子般的繪本真的是非常古怪的存在。捫心自問,我們都熟悉鏡子,可真的想不到要把鏡子做成繪本。
很多初次翻開鏡面繪本的人,都不由自主地發出「哇」地驚嘆聲。其實,作為益智啟蒙類的繪本,它的功能遠不只是讓人發出「哇」。
它可以啟發小朋友觀察鏡面反射;
可以引導小朋友直觀地理解鏡面反射原理;
⚪️可以促進寶寶的自我認知、視覺發展和觀察力;
還可以激發小朋友的創造性——很多小朋友會自己製作道具,玩視覺遊戲。
日本新銳設計師渡邊千夏設計,曾獲得SICF設計獎,獲得2015年度MOE絵本書店大獎第四名。
其實,讓「鏡子變繪本」成為現實的過程非常困難。為了確保每個細節都精確到位,作者在創作繪本時一直在畫稿上立著一面鏡子,而不是簡單地「只畫一半畫」。而在光滑如鏡的紙上印刷顏色,黑色的字和白色的字要用不同的工藝,有漸變的色彩和沒有漸變的又要用不同的工藝,之間不知道實驗了多少次。
千萬不要輕易錯過古怪的繪本,講故事的往往藏著秘密,模樣出眾的則是創作者腦洞大爆發+印刷工藝的精妙結合。
遇到它們就賺到了,認真地看了它們,發現了其中的美妙,就賺大了。
/培養孩子審美能力 關注這個帳號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