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眾籌然後拿到下一輪融資,已經走通這條路的項目有很多,包括Oculus、Pebble、Smartthings、Misfit等,每一個我們都耳熟能詳。接觸到的不少硬體團隊也希望能夠書寫這樣的傳奇。
但成功眾籌,你真能順利拿到下一筆融資麼?你知道要拿到多少錢,才能贏走VC的心麼?接下來就是揭秘時間。
100萬
2014年中時,Bits of Cents在其網站上發布了他們觀察到的趨勢,即:硬體初創企業大多會先拿很少的一些種子投資,然後在眾籌平臺上預售大概 100 萬美元的產品,接著拿 800 萬~150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
不過如果詳細的分析那份統計資料,就會發現:
80萬
如果我們把標準降低到80萬呢?
同一時間,眾籌平臺上籌款 80 萬美元以上的硬體項目共有 33 個。它們的融資情況如何呢?
10萬
實際上,籌款超過80萬美元的項目屈指可數。我們還是把標準再放低到10萬美元吧。
Flybridge Captial Parteners 在2014年8月發表了一篇文章,講述眾籌與投資的關聯性。他們統計了2014年8月前,在Kickstarter和Indiegogo上眾籌超過10萬美元的443個項目,結果發現:
實際情況
雖然眾籌到10萬美元的項目的境況已經不太好,但實際的情況也許更糟。2014年Kickstarter上眾籌成功的項目有2.2萬個,全年籌款5.29億美元,平均每個項目籌款2.4萬美元。
無庸置疑,這其中絕大多數項目都不是VC感興趣的。VC看中的是項目的想像空間,是資本運作的可能性,很遺憾大部分眾籌的項目都應該不是VC的菜。
其實,對硬體團隊來說,眾籌成功拿不到錢才是常態。Profitable遠比Scaleable來得重要,也許創業之初就應該想想這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