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7日 07:15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唐正芳 姜 嵐 編輯:陳麗婕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唐正芳 通訊員 姜 嵐
近日,貴港市的百香果陸續進入第二批採摘期,郵政快遞車每天馬不停蹄,將新採摘的百香果運到物流園,電商企業分揀打包,銷往全國各地。
2016年以來,貴港市根據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結構調整和扶貧產業的現實需求,將百香果產業作為重點打造的產業之一。目前百香果種植面積近10萬畝,連片50畝以上的規模種植戶160多戶,成為廣西最大的百香果產區。該市「電商+批發」模式擴大了銷售渠道,如今每天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的百香果不少於2萬件。而貴港郵政憑藉其遍布城鄉的網絡優勢,及探索創新的「網際網路+基地共建+渠道共享」新模式,有力助推了百香果等產業發展,實現果農、電商等多方共贏。
A 共建:選良種 推技術
10月12日,秋風送爽,在貴港市港南區瓦塘鎮百弘水果產業園,賴志福的百香果進入今年第二批採摘期,成熟果實呈現淺紫色。由於光照充足,這些果水靈光鮮,拿在手裡沉甸甸的,十分結實。
賴志福大學畢業後曾在外闖蕩數年,最後還是選擇了「鳳凰歸巢」,回家鄉租別人丟荒的土地,分別種下68畝百香果及150畝沃柑。「首批百香果每畝有200公斤,全年4批果採摘下來,按目前市價每公斤6-8元算,收入40萬元左右。」他說。
這68畝百香果,除去購種苗、搭架子、農資及人工成本等投入的30多萬元,第一年不僅收回了成本,還小賺一把。
之所以有這麼好的收益,除選擇良種外,種植技術也有所改變,即把以往「天篷式」變為「窗簾式」。「『天篷式』即百香果所有枝蔓均搭在架子上,果實吊在棚子下面,觀感非常好,但這種方式有個缺陷,即果實被茂密的葉子擋得嚴嚴實實,得不到陽光的照射,造成果皮薄不耐儲運,並且果汁較酸。」賴志福說,他採用「窗簾式」種植,棚架中間留「天井」採光通風,提高產量質量,再加上有產業聯盟當靠山,心有底氣幹勁十足。
原來,2017年,貴港出臺《百香果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及《20萬畝百香果產業暨產業扶貧攻堅年活動工作方案》。貴港郵政部門看到其中商機,當年9月,聯合商務、農業及郵儲銀行等單位,合作共建集「網絡代購+平臺批銷+農產品返城+公共服務+物流配送」於一體的富硒百香果電商物流園,並主導成立富硒百香果產業聯盟。
貴港沃豐農資公司作為產業聯盟的重要成員,充分發揮自身集農藥、肥料銷售為一體的優勢,除為種植戶提供百香果防治病害套餐及肥料套餐外,還提供優質的脫毒扦插苗、嫁接苗以及搭棚架服務。
貴港郵政倡議搭建的這個平臺,正悄然發揮著想像不到的作用。覃塘區樟木鎮羅柴村的黃光豔種植百香果200多畝,因單兵作戰,2015年收入不到1.6萬元,被認定為貧困戶。貴港郵政獲悉後,協調郵儲銀行幫她申請到10萬元農民工再就業創業政府貼息貸款,再請來種植專家現場指導,還與她籤訂供銷協議,邀請她加入聯盟合作社,享受郵政提供的「採摘+包裝+銷售+寄遞+售後」服務。2017年,她的百香果在「郵樂購」線上銷售,收入25多萬元,踏上致富路。
「我們前不久又牽頭成立產銷聯盟,分育苗銷售、農技管理、電商銷售、加工和金融服務等8個組,成員包括電商企業、農民合作社和種植基地共166個。」貴港郵政總經理雷武介紹,9月20日,產銷聯盟首次實操,組織200多名種植戶和駐村第一書記聆聽了廣西科協請來的臺灣朝陽科技大學國際知名百香果專家張清安的課程。
B 共享:巧打扮 「郵」四方
10月11日傍晚,在港南區木格鎮護錄村源昌合作社富硒百香果·白玉蔗電商基地,七八名村民正在分揀百香果。
護錄村主任黃群宗等人受杭州秋田電商公司的委託收購百香果,每公斤可得佣金0.4元。他們將大果、中果挑選出來裝筐,小果和果皮有斑塊的果賣給果槳廠專挖果肉。「今天收購約3000公斤,高峰時每天收購量在1萬公斤以上。前來分棟百香果的有6-10人,每人每天有150元收入。」黃群宗說。
百香果到了秋田電商那裡還進行二次分棟,以實現利潤最大化。該公司經理李永金說:「像黃群宗這樣的人在整個銷售鏈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了他們,收購的事才好辦。」
貴港郵政電商運營中心負責人李文峰表示,下一步將培養更多像黃群宗這樣的中間人,並為已建立的120個基地配套選果機和流轉筐等設施設備,使供應鏈更完善。
走在木格鎮的村道上,隨處可見成片的白玉蔗。這種蔗表皮如白玉般光潔,嚼之甜而清脆爽口,暢銷沿海發達地區。每一捆8根約20公斤,往年地頭批發價25-28元。貴港郵政部門看中其商機,2017年11月將其通過電商隆重推出,受到消費者追捧,價格提到60元一捆,銷量達到25萬公斤。
「主要是對它們進行了『包裝』。」李文鋒說,將甘蔗斬成35釐米長裝入紙箱,每箱分2.5公斤和4.5公斤兩種規格,看起來美觀大方,可作為禮品贈送,剛好夠一家人食用的量。而為甘蔗「化妝」的正是黃群宗等人。
「網銷的農特產品,經過一番『梳妝打扮』後,增加了吸引力。」雷武說,他們不僅僅是把農產品簡單掛在網上叫賣,而是加強宣傳策劃,統一質量標準、郵資優惠、包裝規格等,將散裝的農產品打造成網際網路上的品牌產品。在貴港郵政電商運營中心,記者看到本地農產品品牌徽標和郵政標識十分醒目。「凡是我們運作的農產品品牌,從挖掘品牌故事到包裝、寄遞,都由郵政提供一攬子支撐服務。」
目前已有27家電商企業進入貴港市郵政電商物流園,郵政車促成了電商和農產品的無縫對接:合作社把農產品送到各村郵政所,電話告知電商,郵政車每天下午返程時將貨物拉到物流園,電商取貨,打包發售。記者見到,10月11日傍晚,位於電商物流園的5000多件百香果已打包完畢,整裝待發。這些百香果是從貴港市各個鄉鎮百香果種植基地當天採摘運過來的。
「我這裡有1000公斤百香果,誰要?」10月12日,平南種植戶在貴港郵政百香果產銷聯盟網絡平臺發布信息,很快得到電商企業的回應。「今天上午批發1000公斤百香果,每公斤7元,不到1個小時就被搶光了。」劉先生在電商物流園收貨群裡分享喜悅。
貴港郵政建立兩個網絡銷售平臺,減少了中間環節,幫助種植戶實現增收。
8月15日,貴港郵政和農業、食藥監等部門還推動富硒百香果溯源系統上線,消費者通過手機、電腦等方式,即可查詢到貴港富硒百香果質量安全情況,為百香果的暢銷撐起保護傘。
C 共贏:抱成團 錢好賺
郵政部門建立起來的平臺和渠道,實現了抱團取暖、互利共贏的目標。
果農是贏家。「參加了合作社後百香果不愁賣,大果小果次果全部分級收購,沒有損耗,每畝地能多賺1750元。」黃群宗說,他共種了40畝百香果,2017年增收7萬多元,今年估計增收16萬元以上。
「農產品從地裡到消費者手上,中間環節太多,必須集多方之力,解決好銷路難題。」覃塘區委組織部部長陳賢雄說,郵政部門利用其廣泛分布的網點,負責品牌打造和線上線下的推廣,並以高於市場保底價每公斤5元以上定向收購,解決了種植戶的後顧之憂。
貴港郵政今年更是開啟代發模式,由外省的郵政部門對接電商預售訂單,從原產地直接封裝打包好整車冷鏈發到收貨城市。目前,貴港已和貴州、山東、山西等地開展了點對點的代發模式。
電商是贏家。2017年以來,貴港郵政在完善市、縣、鄉、村四級農村電商運營服務體系的基礎上,引進18家電商企業入駐倉配一體化的電商物流園,形成農產品電商物流集群,隨後又陸續引導建成100多個富硒百香果電商基地。初步形成了「百香果聯盟基地+郵政電商銷售+郵快遞」產業合作共享模式。貴港市每日鮮電商公司工作人員甘松森說:「郵政除給電商提供倉配一體化的一條龍服務外,還從貨源供應鏈上支持我們,減少了運營成本和經營風險。」
郵政是贏家。貴港郵政藉助本身運營服務體系和豐富的產品宣傳、推廣、包裝、寄遞、售後經驗,主動向商務、農業等部門拋出「橄欖枝」,促成多方共建富硒百香果產業聯盟。聯盟將各自為戰的農民聚集到一起,解決了品牌、品控和銷路等難題,為規模化發展打下基礎。
「我們無償建立渠道,提供信息,贏利點是電商的附加服務,主要是快遞量的增加。」雷武表示,今年將在5個縣市區打造不少於2個、規模50萬件以上的項目,比如木格白玉蔗以及橋圩馬蹄、沃柑、石硤龍眼等,將通過市縣聯動,豐富本地農產品品牌矩陣,把郵政部門打造為貴港農產品的代言人。
貴港是廣西重要的糧食基地,百香果、蔗糖、林果、禽畜、水產、石硤龍眼、荔枝、毛尖茶、淮山、蓮藕、腐竹、羽絨等農產品馳名海外,農副產品豐富,素有「廣西糧倉、魚米之鄉」美譽。當地檢測出富硒土壤面積排廣西各市第一,屬於優質富硒土壤區域。截至9月底,累計建成各種共建示範電商基地1.26萬畝。貴港市副市長徐育東表示,農特產品觸網銷售,是農產品生產和營銷的融合創新,有力促進了本地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