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港郵政攜手拼多多:打造農產品上行「多方共贏」廣西模式

2020-12-18 廣西日報

廣西貴港郵政做農產品上行,曾遇到「一千個怎麼辦」。

特色農產品豐產卻滯銷,出路在哪裡?

在拼多多平臺賣往全國,又擔心銷量暴增後續產品供應跟不上?

打造產業物流園區,聚合十幾家電商企業一起運營,但怎麼保障品質?

去火車站發傳單鼓勵農民返鄉種植,果農缺錢缺技術,如何解決?……

短短兩年,貴港郵政攜手新電商平臺拼多多,高效解決一個個難題,打造「農產品上行」全產業鏈,果農、郵政、電商企業、電商平臺多方共贏,創造出了「電商+物流+金融一體化發展」的新模式。

▲出生於貴港的賴志福大學畢業之後曾出外工作數年,其後回老家成立合作社發動家鄉農民一起種植百香果等,農產品不僅供給當地商超,還通過給貴港郵政供貨,通過拼多多等電商平臺走出貴港。

聯合電商:

不到10天狂賣200萬斤

滯銷白玉蔗

貴港市地處廣西最大的衝積平原潯鬱平原中部,土壤富硒。硒能提高人體免疫,促進淋巴細胞的增殖及抗體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富硒土壤長出來的白玉蔗和百香果,頗受消費者青睞。

多年來,白玉蔗一直是木格鎮當地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一捆40斤的白玉蔗,行情好時能賣到60元。但在2019年1月初,木格鎮的白玉蔗滯銷了。

木格鎮原以線下方式批發銷售白玉蔗,北方消費者居多。但2018年12月份以來,貴港連續下雨,北上的許多公路也大面積結冰,客商只能減少收購。

這愁壞了蔗農。很快,消息傳到貴港郵政電商運營中心負責人李文峰這裡,他馬上向總經理雷武匯報。雷武決定憑藉郵政優勢,聯合拼多多平臺等多方力量解決木格鎮白玉蔗滯銷的難題。貴港郵政在木格鎮6個行政村設了14個加工打包點,每天組織500多村民加工打包封箱,嚴格把控質量。

他們乾脆把收購價放到網上,貨真價實助農,不從中牟利。電商威力充分展現,不到10天,200萬斤滯銷白玉蔗一賣而空,大部分通過拼多多、郵樂購等電商平臺走出貴港。51歲的貧困戶黃順宗告訴記者,他賣出了自家種植的2000把白玉蔗,收入28000元,安心過上了新年。

兩次轉折:

從在拼多多上「單幹」

到打造「新上行體系」

▲ 貴港郵政電商運營團隊成員,左三為李文峰。由於拼多多上銷量太大,在貴港郵政的推動下,成立了貴港市富硒百香果產業聯盟,建成4個電商物流園,100多個電商基地。

貴港農產品親近電商的歷史並不久。

2016年,貴港郵政在網上銷售日用品,不溫不火。2017年,市政府大力推百香果產業,郵政進駐拼多多,決定主售百香果。「我們把之前的電商業務都砍掉,專注做拼多多,專心做農產品上行。」這成了第一個轉折點。

李文峰發現「拼模式」裂變訂單很快,非常適合時效性強的農產品上行,「拼多多有一點跟其他平臺不一樣,使用起來特方便,無論哪個年齡層的人都能很快掌握。」果如李文峰所料,銷量一路上揚,但煩惱隨之而來:拼多多訂單量實在太大,一天就有一兩萬單,常出現貨不夠的窘況。李文峰笑說:「當時我只好不停地刪去一些發貨地,最後只保留了4個,才挺過去。」

問題終歸要解決。在高速增長銷量的推動下,他們轉換思路,由此前自己在拼多多做電商為主,變為打造農產品上行新體系。這成了第二個轉折點。

2017年9月,貴港郵政聯合商務局、農業局、扶貧辦、郵政儲蓄銀行等,發起成立貴港市富硒百香果產業聯盟。在聯盟裡,農民、合作社、電商企業無障礙連接。

產業聯盟:

打通「從種植、物流到電商銷售」

全產業鏈

聯盟首先解決的是果量不足的難題。貴港郵政印了許多傳單,在火車站發給自外地返鄉的農民,鼓勵他們回家種百香果:資金不足,可向郵政儲蓄銀行貸款,由政府貼息;缺技術,產業聯盟會提供全方位支持;至於銷售,種植者的果園加入聯盟,產品即可按市價包銷。

其次是農產品收取與流通。2018年,聯盟建成4個電商物流園並對外招商,吸引18家大中型電商入駐;此外,聯盟還建成100多個農產品電商基地。

農產品成熟,即可運至附近電商基地分揀,再到電商物流園貼單,即貼即發,「倉配一體化」。貴港郵政甚至突破了對包裹量的追求,讓這個農產品新上行體系充分開放。李文峰說:「我們不會限定加盟的電商企業只能用郵政的物流,碰到特殊情況還會鼓勵他們用其他快遞。」

▲ 貴港市富硒百香果產業聯盟的一個物流園裡,某加盟電商企業的分揀打包現場。他們2018年的百香果銷售額為2800萬元,其中拼多多的份額超過60%,2019年的目標銷售額是5000萬元。

擁有4.185億活躍買家的拼多多推力巨大。李文峰介紹,貴港郵政的電商渠道裡,超過50%通過拼多多賣出。物流園內有個電商企業2018年的百香果銷售額為2800萬元,其中拼多多的份額超過60%。雷武說:「拼多多反應很迅速,對客戶需求挖掘很準,給的支撐也很到位。」2018年下半年,拼多多持續發力精準扶貧,升級了與郵政的合作。1月,貴港郵政店鋪改名為「廣西貴港郵政精準扶貧官方店」,更專注地扶貧助農。

農人:

帶動分散小農戶走向專業化

「果樹的葉子不用保留那麼多,因為葉子很消耗營養!」2019年3月27日,在貴港市木格鎮護錄村的田地上,李文峰把一棵百香果樹底部的葉子剝落幾塊,向村民示範。從種植到收取、包裝、物流、電商銷售,他都極其熟稔,已是一位十足新農人。

▲ 賴志福果園裡勞作的村民。他發動村民種百香果,「一對夫婦種十幾畝,平均下來一年能有10000元的純收入」,他還聘請了一些貧困戶在自己果園工作。

同樣「新」的農人還有賴志福,他是貴港的農民家庭出身,大學畢業後在外工作數年後,回到貴港辦合作社做農業,2017年租下200畝種植百香果和沃柑,產品除了供給當地商超,很大一部分是通過拼多多等平臺走出貴港。他全年有40萬元收入。

除了自己種植,他還發動了一些村民種百香果,「一對夫婦種十幾畝,平均下來一年能有10000元的純收入。」此外,賴志福還聘請了一些貧困戶在自己的果園工作。貧困戶覃耀西,獨自撫養兩個孩子,如今在賴志福的果園工作,每月都能拿到3000元工資。

這種造血式助農正變得越來越主流。據記者了解,通過打造 「農貨中央處理系統」,截至2018年底,僅拼多多就已累積帶動62,000餘名新農人返鄉,平臺及新農人直連的農業生產者超過700萬人。

金融賦能:

2018年發放3000萬

創業擔保和再就業貸款

貴港郵政推動成立的農產品新上行體系裡,金融成為重要的一環。

覃塘區的農民黃光豔,自己種植百香果,2015年收入不高。貴港郵政了解情況後,協調郵儲銀行幫她申請到10萬元農民工再就業創業政府貼息貸款,請她加入產業聯盟合作社,為她提供「採摘+包裝+銷售+寄遞+售後」服務。2017年,黃光豔收入大增。據李文峰介紹,2018年,貴港郵政儲蓄銀行成功發放國家創業擔保貸款、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3018萬元。

「跟農民、電商合作,金融業務會大幅增加。這跟單純做物流,或『物流加電商』的模式都不一樣,電商、快遞、金融一體化,形成相互支持的生態系統,這是我們極大的優勢。」李文峰總結說。

貴港市農業局副局長梁仲益對這種農戶受益、政府滿意、企業平臺共贏的模式非常肯定:「貴港剛開始推百香果時,大家擔心種多了怎麼辦?現在通過拼多多等電商平臺,賣得很好,還缺貨。電商進來前,農產品主要走線下批發,客商壓價很厲害。電商進來後,農產品價格穩住了,這就是很好的助農。」

來源|人民網

編輯|覃燕燕

責編|唐莉莉

值班主任|晏彥

廣西日報新媒體出品

相關焦點

  • 拼多多與中國郵政戰略合作,全面打通農產品上行物流通道
    同時,中國郵政還將發揮郵政企業直達源頭的優勢,利用三年時間打造150個中國郵政農產品基地,為拼多多平臺從源頭供應優質農產品。9月19日,中國郵政副總經理康寧(右三)與拼多多農業農村事務副總裁錢塘(左三)交換合作協議。
  • 農業電商物流先行 拼多多與中國郵政計劃三年打造150個農產品基地
    9月19日,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與拼多多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農產品進城及扶貧助農相關領域深入合作,計劃利用三年時間打造150個中國郵政農產品基地,為拼多多平臺從源頭供應優質農產品。拼多多近年來與中國郵政持續在地方上展開合作,探索出全國農產品上行極速通道的「陝西渭南模式」「廣西貴港模式」,雙方接下來將在全國範圍繼續務實推進農產品產銷對接工作,助力打造多方共贏的郵政農村電商生態圈。農村電商新生態早從2016年起,中國郵政的地方分公司就在剛成立的拼多多平臺上開啟了第一波農產區的電商試點。
  • 中國郵政與拼多多強強聯合,一個補流量缺失一個補快遞短板
    對於雙方的合作,中國郵政表示,將充分發揮資金流、物流、商流「三流合一」的優勢,為拼多多農產品產銷對接提供綜合解決方案,利用三年時間打造150個農產品基地,為拼多多平臺從源頭供應優質農產品。特色農產品裝滿即發儘管沒有自建物流,但拼多多與郵政、順豐、通達百、極兔等快遞企業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在電商生態不斷進化的背景下,面對複雜多變的市場情況,拼多多致力於聯合所有的物流企業共同服務消費者。此次與中國郵政的全面攜手,對於拼多多而言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 郵政除了送件,原來還幹這事?最近,郵政和拼多多上了頭條!
    比如廣西貴港的郵政小夥喬宇就是個鮮明的例子,為了幫助平定村農民們解決滯銷水果,喬宇找到當時處於成長階段的拼多多,努力和店小二溝通、解釋平定村的情況,最終,在拼多多的流量支持和喬宇的大力推動下,平定村在拼多多上共賣出了8萬斤的柿子。
  • 郵政拼多多再攜手,開店寶寶:助農更進一步
    9月19日,第四屆中國郵政「919電商節」與首屆全國郵政農產品產銷對接大會在北京順利啟動,本次活動以「郵政助脫貧,惠農進萬家」為主題,著力打造中國郵政農村電商生態圈。
  • 拼多多發布農產品上行發展報告,「三區三州」銷售額增長413%
    通過創新的「拼」模式,拼多多將時間、空間上極度分散的農產品交易,變革、匯聚成為短期內的同質化需求,從而突破農產品成熟周期短暫的時間限制和地理銷售半徑有限的空間限制,讓網際網路的信息流通和規模優勢,真正覆蓋中國農產品上行,大幅拓展了農產品消費的市場縱深。
  • 拼多多戰略籤約「菜博會」:壽光聯手拼多多打造「國人線上菜籃子」
    菜博會組委會常務副主任、壽光市委副書記李永光,拼多多聯合創始人範潔真出席啟動儀式。這場由農業農村部、商務部等部委和山東省政府聯合主辦的國際性蔬菜科技專業展會,自開展20年來,從舉辦地壽光市,首次登陸電商平臺。「菜博會」組委會與拼多多就打造線上菜博會、推動區域優質蔬菜產業帶上行、共建現代化數字農業基地和體系等領域達成共識,雙方將攜手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博覽會」模式。
  • 貴港農特產品產銷兩旺探秘:讓果香「郵」走四方
    而貴港郵政憑藉其遍布城鄉的網絡優勢,及探索創新的「網際網路+基地共建+渠道共享」新模式,有力助推了百香果等產業發展,實現果農、電商等多方共贏。A  共建:選良種 推技術10月12日,秋風送爽,在貴港市港南區瓦塘鎮百弘水果產業園,賴志福的百香果進入今年第二批採摘期,成熟果實呈現淺紫色。由於光照充足,這些果水靈光鮮,拿在手裡沉甸甸的,十分結實。
  • 《2019中國電商興農發展報告》發布 拼多多等平臺助力農產品上行
    而拼多多推出的「拼農貨」模式,採用「農 1月7日發布的《2019中國電商興農發展報告》(下稱《報告》)顯示,傳統電商平臺帶動的工業品下行一直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傳統模式,農村生產和消費之間存在不平衡現象。
  • 網際網路下沉,農產品上行
    人參果原名「香瓜茄」,三四年前還是一種不起眼的小水果,可如今拼多多上動輒「十萬+」的銷量讓人目瞪口呆。近兩年發生巨大變化的農產品,除了雲南香瓜茄、枇杷、木瓜,還有廣西百香果、吐魯番哈密瓜、乳山生蠔……當社區團購的「最後一公裡」被網際網路公司捧成「電商最後一塊藍海」之時,卻鮮有公司注意到農產品供應鏈上遊的「最初的一公裡」。
  • 拼團真香,廠貨更香?淘寶特價版亮刃拼多多
    【打法詭異的拼多多,將目標集中到了農產品直銷】淘寶特價版所強調的「極致性價比」與「廠貨」,平臺上的商品則主要圍繞在輕工類產品,例如牙刷、衛生紙、數據線等,這樣的表現無疑也令許多業內人士忍不住將其與前兩年的拼多多進行對比。
  • 讓農產品的市場更大些!拼多多探索電商助農新模式
    過去1個月內,拼多多已經聯合山東、浙江、安徽、廣東、廣西、江西、湖北等各地政府,聯合打造了近50場「愛心助農」直播。截至4月20日,平臺累計售出滯銷農產品超過6億斤,覆蓋全國近400個農產區,包括23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幫扶農戶超過18萬戶。
  • 深度解析:拼多多社交電商模式能幫農產品賣的更好嗎?
    深度解析:拼多多社交電商模式能幫農產品賣的更好嗎?「農村電商」巨頭拼多多,它的爆紅模式能幫助農產品賣得更好嗎?在流量紅利結束很多年後,堪稱社交電商極致模式的拼多多一夜爆紅。7月26日,社交電商拼多多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按開盤價計算,拼多多市值達到293.56億美元。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曾說過:用「拼」的模式賣農貨更有渠道優勢。
  • 拼多多推農產品「原產地直發」 「百億補貼」打造全網最低價水果和...
    紅網時刻12月14日訊(通訊員 李康)12月14日,新電商平臺拼多多宣布推出農產品「原產地直發」,將通過加大資金投入、直播扶持、人才培育、供應鏈優化等綜合舉措,進一步加大對優質水果、蔬菜、肉蛋等生鮮產品的補貼力度,不斷完善原產地直發的農產品上行模式,助力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強化數據應用和人才支撐,助推鄉村振興。
  • 第四屆廣西貴港富硒農產品交易會開幕 籤約近30億
    貴港市委宣傳部 供圖富硒農產品購銷籤約儀式。廣西新聞網記者 覃錚 攝富硒農產品展示。廣西新聞網記者 覃錚 攝富硒農產品展示展銷。貴港市委宣傳部 供圖富硒農產品展示展銷。貴港市委宣傳部 供圖領導嘉賓巡展。貴港市委宣傳部 供圖客商品鑑富硒農產品。廣西新聞網記者 覃錚 攝客商採購富硒農產品。廣西新聞網記者 覃錚 攝客商採購富硒農產品。廣西新聞網記者 覃錚 攝網紅帶貨直播。
  • 拼多多電商助農新模式 助力打造「線上食博會」
    作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拼多多一直致力於農產品上行的探索。數據顯示,拼多多依託「農地雲拼」等技術創新體系,截至2019年底已經直連農業生產者超過1200萬人,累計帶貧人數超百萬。10月17日,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在京召開,拼多多作為網際網路企業代表獲頒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
  • 把農產品端上餐桌,拼多多拼上全力
    獲此成就,表面上看是活躍用戶的增長和首次季度盈利,實際上,這些漂亮數據的背後,正是農產品上行戰略的功不可沒。 今年7月剛剛上任的拼多多CEO陳磊在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幾乎只講了一件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拼多多實現了農場直連餐桌,成為了中國最大的農產品電商平臺。」他說,「我們致力於幫助農民賺得更多,讓消費者節省更多。
  • 拼多多推農產品「原產地直發」,究竟在下一盤什麼棋?
    12月14日,拼多多宣布推出農產品「原產地直發」,將通過加大資金投入、直播扶持、人才培育、供應鏈優化等綜合舉措,進一步加大對優質水果、蔬菜、肉蛋等生鮮產品的補貼力度,不斷完善原產地直發的農產品上行模式,強化數據應用和人才支撐,助推鄉村振興。
  • 拼多多推農產品「原產地直發」:優化農業供應鏈,帶來實惠水果和農貨
    12月14日,新電商平臺拼多多宣布推出農產品「原產地直發」,將通過加大資金投入、直播扶持、人才培育、供應鏈優化等綜合舉措,進一步加大對優質水果、蔬菜、肉蛋等生鮮產品的補貼力度,不斷完善原產地直發的農產品上行模式,助力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強化數據應用和人才支撐,助推鄉村振興。
  • 人大中國扶貧研究院:拼多多推動深度貧困區變電商「富礦區」
    2019年,僅在發展最快的農產品上行第一平臺拼多多上,商家註冊地址位於國家級貧困縣的年訂單總額高達372.6億元,「三區三州」年訂單總額達47.97億元,其中絕大部分成交訂單為農(副)產品。拼多多通過與新疆喀什等地政府共建扶貧車間,以及開展「多多農園」試點等項目,聚焦深度貧困地區的產品上行。《報告》指出,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新型電商平臺顛覆了傳統線下銷售的模式,在貧困地區推動形成了農產品上行的三種「超短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