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趣探路接到粉絲爆料,說兩家業內機構因搶學生案例開啟互撕模式。得到消息的探路君立刻展開調查,料是越挖越猛,瓜是越吃越香。被撕的B機構被爆出學生的成功案例作假不說,聽說其創始人長期冒充早稻田大學教授在國內進行招生。創始人的學歷已被證實存在造假,團隊其它成員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造假問題。
留學機構為博生源作假的貓膩從來不是新聞,機構互撕更是年年上演的老戲碼,不算什麼新鮮事。但是對於準備找機構辦理留學或準備購買服務的學生來說,遇到一家不良機構可能會導致接下裡的整個留學生涯陰霾密布。被坑之後嘗試找機構理論又遭遇威脅,在網上曝光黑料還會被水軍消貼。
感覺真是投訴無門,只能認栽,憋著一肚子委屈不知道找誰述說。曾經懷揣夢想遠赴他鄉,誰知一路坎坷前途未知。「留學生的夢想在不良機構眼裡到底值多少錢?」這可能是很多被坑留學生的內心獨白。
為了避免更多小夥伴踩坑,探路君要為大家好好盤一盤不良機構的套路和防止踩坑的策略,各位看官可得搬好板凳好好聽我說啦。
01知己知彼方能避坑
對於準備讀研究生的同學來說,在選擇學校和專業的時候,切記不可盲目聽從留學機構的建議,在諮詢之前自己一定要先去學校的官網或其他專業網站看一下想要申請的專業的介紹和申校要求。諮詢時可準備一些問題去問一下顧問老師,測試下顧問老師的專業度。
舉個例子,如果你想要在日本讀法學,除了早稻田大學需要託福英語成績,其它的學校都是不需要你去考英語的,只需要參加一下校內考試就可以了。因為在日本,法學是走的法、德法系,考英語不是硬性條件。所以如果你諮詢的顧問老師和你說除了考日語外你還需要考英語,那你就可以選擇換一個機構了。
02當心「保證錄取」
當你在諮詢機構時,如果顧問老師和你說保證能讓你申請上哪些名校時,同學你可要長個心眼了。國外的大部分學校審核申請時都是從多方面來考量的,成績和語言分只是一方面,申請人在其他方面的優勢,學校本身當年度招生情況都是會對是否申校成功產生影響。再厲害的留學機構都不敢拍胸脯說保證幫學生申請到理想的學校。如果你的理想學校是名校,那就更難了。
03所謂真實案例是否真實
在你確定一家機構之前,可以先看看這家機構展示出來的成功案例的可信度和質量如何。很多機構為了增加自己的曝光度,會由機構老師編寫不真實的案例來博眼球。編不出來怎麼辦?那就抄咯!機構互抄案例絕不是新鮮事,本文開頭介紹的那場互撕就是源於機構抄襲案例。
那麼如何分辨機構成功案例的真實性呢?比較簡單的辦法是全網多查幾篇你選擇的這家機構的案例。很多機構的案例會請成功申校的學生來撰寫,除了申校經驗還會寫一些學習情況、生活分享之類。如果是機構老師編寫的案例基本是以學校介紹為主,內容比較單調,格式也千篇一律。
04別盲目迷信「大機構」
許多高中申請國外本科項目的學生,選擇學校的權利是在父母手中的。大部分家長可能習慣於選擇「大品牌」,認為「大機構」牌子硬比較放心。其實呢大機構有大機構的好處,小機構有小機構的優勢。有一些大機構在推薦項目時會默認的附帶一些「福利」,這些「福利」很多是不必要的。
比如在日本留學,一些大機構在申校服務的時候會連帶推私塾服務,但是所推薦的私塾質量未必高。如果學生到了國外後發現問題基本上也找不到可處理的辦法。通常這種附加項是提前收費或者打包在整體服務裡收費的,想退款就沒那麼容易了。
05附帶增值服務別大意
有些機構喜歡打包住宿一起推薦給學生,美其名曰是增值服務。對於機構推薦的增值服務一定要慎重接受。探路君的建議是如果可以申請到學校的宿舍就申請學校的宿舍,環境不會差的。
歐美很多學校的宿舍通常是一人一間,有的是共享浴室,有的則有獨立浴室,位置也會相對靠近學校一些。要是學校不提供宿舍可以在一些租房網上看看當地租房的價格和周邊環境在決定是否接受增值服務,比如「異鄉好居」等等。
避免有一些留學中介機構在幫你申請學校時捆綁銷售,打著為你便捷的名義,替你找好房子,當你到了實地以後發現租的房子價格不僅貴且環境很差。這個時候要是提出不租,房租不一定能退,可能還要被罰違約金,這就讓人很崩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