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起,曾供職於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Elisabeth Bik博士在網站「pubpeer」指出,以曹雪濤為通訊作者的多篇論文可能出現了圖像造假問題。
今天凌晨,中國免疫學家曹雪濤院士在同行評議網站「pubpeer」發文,回應了學者Elisabeth Bik對他部分論文的質詢。
曹雪濤現任南開大學校長,是著名的免疫學家。
此事引起了巨大關注。
這些論文涉及曹雪濤及其同事在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第二軍醫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所做的部分研究工作。
他在回應裡首先對這位質疑者表示了感謝。
「我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興趣,以及您對保護科學記錄準確性和科研誠信的貢獻——它們對我一直都是最重要的。」
曹雪濤表示,收到質詢後,他已將此事列為「最高優先事項」,立即採取措施調查,仔細檢查了手稿、原始數據和實驗室記錄。
如果調查中發現對已發表記錄的最高精度造成影響的任何風險,他們將立即與論文相關期刊編輯部合作。
在回應中,曹雪濤表示,對這些研究的分析仍在進行中。
基於截至目前的分析,以及從同事和同行那裡收到的補充反饋,他希望補充一點——「我仍然對這些論文中得出的科學結論的有效性、牢靠性以及研究的可重複性,充滿信心。」曹雪濤說,「對於我的任何失察及由此帶來的不便,我深表歉意。」
曹雪濤說,無論如何,在監管和實驗室領導方面,沒有任何藉口出現失誤。
「您提出的關切再次提醒我,作為導師、主管和實驗室的領導者,我的角色和責任有多重要,以及我可能已經出現了哪些不足。因此,我感到心情非常沉重,對我現在和以前的學生、工作人員和同事、同行和學術共同體感到極其抱歉。對於我的任何失察及由此帶來的不便,我深表歉意。」
他還說,此事對自己來說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促使自己不僅要在推動科學發展方面,而且要在維護科學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方面做得更好。
回顧
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被曝論文造假
據中國新聞周刊17日報導,截至發稿時,在最初曝出曹雪濤論文造假的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能檢索到有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濤的論文已超過40篇。
在這些以曹雪濤為作者或者通訊作者的論文裡,出現了兩次實驗結果圖像完全一致;一幅實驗圖中,局部點圖多次「複製、粘貼」,兩幅實驗圖中,部分一致,部分疑似有增添、刪減等PS操作的現象。
曝出曹雪濤論文圖像異常的人,是曾供職於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Elisabeth Bik博士。Elisabeth Bik表示,2016年起,她就辭掉工作,專職調查各類論文圖像異常問題以及可能存在的學術不端。
Elisabeth Bik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說,早在2014年,她無意間發現了曹雪濤作為通訊作者的三篇論文有著可疑之處。這三篇論文中,有兩篇分別於2004年、2007年發表在美國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學會主辦的《生物化學雜誌》上,另一篇2005年見於美國癌症研究協會主辦的《臨床癌症研究》中。這三篇都存在著上述類似的圖像問題。
Elisabeth Bik多次強調,她只是將可能存在問題的圖像和論文標註出來,至於這樣的圖像是否構成學術不端,最終要看期刊的裁決,而期刊只有前期審查,才可能杜絕這樣的現象。她還稱,圖像的複製粘貼、PS只是她能夠觀察到的科研作弊手段的一種,只是冰山一角。
關於學術造假,留學生被曝出造假醜聞已非一次兩次了。
學術造假的背後,映射了留學生對學術成果的急功近利。
抄襲、作弊、買文憑……「中國式」留學造假現象層出不窮,讓中國留學生群體被貼上負面標籤,造成越來越多的海外師生對中國留學生存在偏見。
留學生學術造假的原因和方式
學生為什麼要造假?簡單的原因就是僥倖心理,因為學術能力不夠,而採取作弊的方式爭取名校的錄取名額、在校的高分成績以及高產的學術成果。這來源於留學生們以結果為導向的教育環境,考試成績成為衡量學生綜合能力的唯一標準,進而滋生了剽竊、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頻發。然而,國外的高校對學生學術誠信要求極為嚴格,如果發現學生作弊行為,校方會採取警告、勸退等一系列懲戒行為。
ACT考試曾經因為疑似發生洩題,而大規模取消。美國幾乎所有大學都有誠信守則,甚至需要學生籤字。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破壞誠信原則都會帶來嚴重後果。學術造假的方式分為:標準化考試成績作假、成績單或學歷作假、申請經歷作假、籤證材料作假。
一、標準化考試成績作假
海外院校一般會將雅思託福等成績作為衡量學生語言水平的標準,有些學生的英語水平達不到院校的申請要求,因此會出現找人代考等現象。為了杜絕考試作弊、代考,從2017年6月25日開始,中國大陸地區託福考試啟動人臉識別系統。
如果學生在託福考試作弊並留有證據,一般後果是取消本場考試成績或下次考試資格的考生不得申請更改、退考或退款;情節嚴重者將有可能被禁止參加後續託福考試。曾有中國留學生鄒月通過找人代考SAT和託福,並把作假成績送到維吉尼亞理工學院騙得錄取,被發現後面臨高達五年的徒刑或驅逐出境。
GRE考試作弊被查出,處理方式一般有三種,分別是第一次警告處理,把成績降級;第二種是休學,取消考試成績;第三種是開除學籍。
二、成績單或學歷作假
美國高校為了綜合考察學生的學習能力,通常會比較看重學生的GPA成績。而GPA成績可以通過刪除、修改等方式造假。針對這類情況,越來越多的海外學校要求學生提供成績認定。比如申請紐約大學需要提供中方成績CDGDC認證,公共衛生專業的WES認證。
針對學歷作假,一些境外高校採取和中國院校建立直接聯繫,方便調取學生的檔案和成績。目前學信網通過聯網,也可以快速查出學歷真假。
三、申請經歷作假
美國高校比較看重學生自身的獨特性。在萊斯大學、史丹福大學等知名學府的申請中,可以看到招生信息當中明確指出了背景提升的重要性,基本上已經與成績等同。
面對這種留學新取向變化,中國部分留學生編撰參加過的提升活動,或者編造獲獎經歷。而看似輕鬆的造假行為,卻讓中國學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面試官通過一對一面試或者是錄製視頻等方式從側面考察申請者英語能力、科研能力、經歷真實性等。一旦發現材料作假,海外大學將不會給學生發放錄取通知書,即便已經發放錄取通知書也會撤銷,即便申請者已經到大學就讀,一經發現也會遭到退學處理。美國國際教育工作者會議NAFSA,還曾專門開設辨別中國學生簡歷造假的專門分論壇。
四、籤證材料作假
龐大的留學市場需求,必然催生出完整的「留學包裝產業鏈」。不良留學中介通過幫助學生作弊、替考、代寫論文,甚至偽造簡歷、購買特長證書等弄虛作假的手段,來兌現他們「報名保過」的承諾,讓客戶申請到心儀的大學。隨著2016年川普上臺之後,在籤證審核方面更是採取緊縮政策,一旦查出材料作假,都將被拒籤,並極有可能被永久拒籤,構成學生籤證史的汙點。
留學生學術造假的風險及後果
造假的風險之高、代價之大,其實是很多學生都無法了解的。
首先,在留學申請的過程中造假,將導致前期所有努力付之東流。如果在開學前發現造假,學校將取消學生錄取資格;如果在留學期間被發現造假,學生將面臨勸退、遣返等嚴重後果,對學生學術信譽以及未來工作、貸款、升職,都會產生嚴重影響。
就算學生造假行為未被發現,因為造假導致的學習能力不足而獲得名校就讀機會,也會變成學生所需承載的強大壓力。
美國媒體曾經爆出數據稱,中國一年在美國退學人數超過8000人,藤校退學率甚至達到了25%。這些都是學術能力不足帶來的後期問題。
如何避免學術造假?
2016年,路透社曾發表一篇文章,深度分析了中國留學生作弊行為背後的產業,以及中美教育制度的差異,認為留學生作弊現象不僅僅是個人道德問題,而是有著利益驅動的一個產業在背後鼓動著留學生們鋌而走險。
有很多學生屬於被造假的狀態。
很多無良機構為了幫助學生拿到更好的offer,提高自身的商業價值而不惜走上造假的道路;而且很多機構在合同上都明確註明了「由於學生材料的非真實性導致院校錄取offer的取消,機構方是不承擔責任的。」
要徹底杜絕「留學造假」,需要多方合力解決 。相關部門要抓緊時間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力度打擊黑中介和學歷造假產業鏈;留學中介則需改變「唯學歷論英雄」的固化思維,為真正有才能之人提供施展自我的空間;家長和學生也要轉變觀念,腳踏實地充實自我,讓真才實學成為自身立足社會的資本。
出國深造是自我能力提升的渠道,而不是在國外「鍍金」的方式。留學更是一場磨鍊,通過一步一個腳印地鑽研學術,才會學有所成。
留學生們不要為了一時的輕鬆和利益而去造假,要提升自我、增長學識,以扎紮實實學習到的過硬的知識技能方可適應和改造不斷發展的客觀世界,成為新時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留學》提醒您
作業千萬條
誠信第一條
學術不規範
全部打水漂
留學君在此鄭重聲明:
堅決抵制學術造假,
杜絕學術不端行為,
請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監製:李璨、趙冰燃、Klaus
部分內容來源於中國青年報、中國新聞周刊,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