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小編真的不會相信大學校長論文造假,寧可認為這是一種無端指責。但是,《中國新聞周刊》披露的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18篇論文造假一事,當事人的回應,似乎有點不太硬氣,讓小編不由地有所擔憂。
據曾供職於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曝出曹雪濤論文圖像異常的Elisabeth Bik博士稱,早在2014年,她無意間發現了曹雪濤作為通訊作者的三篇論文有著可疑之處。據說,這三篇論文有兩篇分別於2004年、2007年發表在美國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學會主辦的《生物化學雜誌》上。而另一篇2005年刊於美國癌症研究協會主辦的《臨床癌症研究》。Elisabeth Bik博士稱,這三篇都存在著圖像異常等問題。
《中國新聞周刊》披露,已經有超過40篇曹雪濤作為論文作者的文章,在PubPeer上被質疑。「Elisabeth Bik以曹雪濤2018年發表在《細胞與分子免疫學》的一篇論文舉例稱,兩張流式細胞儀實驗圖像完全一致,每張圖像的百分比也一致,這有著「誠實錯誤」的可能性,可能同一個圖表插入了兩次「。
類似的現象之所以會被質疑,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在於Elisabeth Bik認為,「即便用同樣的樣本,細胞最終落點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只是會大體位於同一象限,大體位置接近,但絕不會每次一樣」。
Elisabeth Bik稱,「她只是將可能存在問題的圖像和論文標註出來,至於這樣的圖像是否構成學術不端,最終要看期刊的裁決」。
對於論文被質疑,17歲就讀於第二軍醫大學,26歲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獲博士學位,41歲成為當時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南開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的論文作者曹雪濤於11月15日下午回應,「要把這些事情查一下……」「查完了會給大家一個回復」。
曹雪濤先生對《中國新聞周刊》的回應已經過去三天,截止小編寫這篇小稿的18日晚間,尚未看到有關回復。因而,小編希望曹雪濤先生能拿出確鑿證據,證明有關指證為不實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