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網上一篇舉報天津大學教授張裕卿父女,長達十多年學術造假的文章迅速傳開,題目為《實名舉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張絲萌學術造假》。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一碩士研究生,他用自己親身經歷整理的材料,撰寫了長達123頁的舉報信,舉報其原導師張裕卿父女長發十多年的學術論文造假問題。
舉報信在網絡上火速發酵後,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網站19日發布通報信息。稱學院領導班子收到了有關張裕卿教授的實名舉報後,立即成立專門調查組,依規開展調查。經調查組初步查證,認定張裕卿教授學術不端行為屬實。張裕卿教授本人承認自己有學術不端行為,並願意承擔全部責任。
處理結果為,天津大學已解除與張裕卿的聘用合同但是並沒有就其女涉嫌學術造假沒有進一步聲明。
舉報信迅速傳開,本單位火速解聘,一個點火,一個滅火,一個大學的神聖殿堂頃刻間很是熱鬧。不過,學術造假又不是什麼大事,更不是奇事,在國內學術圈,隔幾天不爆料出來幾個,那才是怪事。
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學者在國外學術期刊發表的論文,已被撤稿447篇,創近五年歷史新高。國內論文造假,學術造假2019年爆料就多達70多起,還沒有舉報出來的,沒有揭露的,都在造假的利益鏈上捆綁的,到底有多少不得而知,但是從冰山一角也可以看出端倪。
作為學術造假界大事件,先看一起事件吧,2008年10月16日,中國藥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戴德哉,曬出了一封檢舉信,把自己學生時任浙江大學醫學院教授的賀海波,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一個月後,事件調查有了結果,賀海波因涉嫌抄襲、剽竊原博士生導師實驗數據,共計發表8篇假論文,浙江大學撤銷賀海波副教授職務和任教資格,並將其開除。其實,作為雙一流的浙大教授身份,其不足為奇的,之後爆出了比賀海波更高級的學術領域造假的大老虎,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李連達,是一個級別更高的造假代表,調查發現,李連達院士在2006年後發表的論文中,共有16篇造假、剽竊或者一稿多投。
其中浙大教授賀海波署名的僅佔一半,所有發表論文均有李連達署名,讓人笑掉大牙的結果是,李院士以不知情為由想置身事外。這次事件揭開了更高級教授,更高職位學術界的造假巨匠,至於後來爆出的每年幾十起大學和科研機構,不斷地學術論文造假事件更是層出不窮,不斷的刷新級別,刷新數量,顛覆了人們對於神聖殿堂,金字塔頂端的那些人的認知。
有造假就得開會,就得出臺解決方案,這是自然而然的結果。於是,關於打擊防範學術論文造假也是會議頻頻,文件出臺不斷,零容忍,嚴厲打擊等等氛圍式嚴厲詞語,不斷見諸報端。那為又何愈演愈烈?誰來防範學術造假,論文造假,為什麼屢禁不止?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大家都是釣魚愛好者,你要舉報某某非法釣魚,作為管理人員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實在不行,處理一個平息輿論, 他們擔心的是,萬一你急了咬出大家都是喜歡釣魚的事怎麼辦?
所以,置身度外的沒有幾個,就只能舉報一起,查處一起,不舉報,不暴露,不出事,整個學術氛圍都相當和諧,蒸蒸日上,碩果纍纍,成果顯著。不用搞實際研究,只是洗一洗,排一排,打亂再整齊,大量課題,科研項目,經費就源源不斷的來了。
在一個平衡的和諧的狀態下,大家很好的生活何樂而不為呢?天津大學教授被舉報,也就是偶然中的偶然,小編很佩服這位熱愛化工專業的研究生,有對不良現象敢於揭露真相的勇氣,能仗義執言,勇於在骯髒的汙泥池子裡踩上一腳。
可以肯定的地說,天大解聘張裕卿教授,並不改變學術圈造假的氛圍,這只能是一個偶然的事件而已,該幹嘛的還在幹嘛。至於這位舉報的研究生,我倒是很為他的前途擔憂。因為在一個都在說謊的群體裡,你一個總是要說真話,他們是不會容忍你揭穿他們的,怎麼做才能讓他們繼續高枕無憂的滋潤生活下去,就只能把這個說真話的踢出群聊,大家才能平安無事。
至於天大聲明裡說的,舉報人舉報信裡有很多歪曲事實部分,不實的信息,到底是是那些歪曲了事實,也沒有進一步說明情況。也就是說,天大解聘張裕卿是情非得已,意思是說,你的舉報讓大家都很沒有面子你知道嗎?天大學術造假嚴重到什麼程度,要你管啊?言下之意,已經很明顯了。
天津大學的校訓是「實事求是」,這幾個大字只有一個是符合天津大學實際的,就是刻字的石頭,石頭下面的那塊沉默的土地。
你認為學術造假的根源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