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奢侈品,很多人都能想到的有LV、愛馬仕、香奈兒、Prada、Gucci、寶格麗等等,看到這些想必大家已經按捺不住自己那顆跳動的小心臟了吧,是不是又想買買買了呢?這個時候請低下頭看看自己的荷包,來緩解一下這種購物的欲望吧。奢侈品,最重要的就是「奢侈」這兩個字,隨隨便便一個包、一件衣服的價格就是很多普通人幾個月的薪資。我們國家很多人無論有沒有經濟實力,但追求奢侈品都是大家共同的夢想。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美國人對於奢侈品就沒有像我們那樣熱愛,也從來不買這些我們眼中的奢侈品。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兩個國家的市場環境不同,價格也不同。簡單來講,這些產品在我們眼中屬於高大上的奢侈品,但在美國人眼中卻並不是,只是很常見的大眾品牌。因為就美國的市場環境以及價格機制來看,比如說當地的LV包,最多也不過2000-3000元,怎麼能算奢侈品呢?而在我們國家,最少也需要2萬元;再說蘭蔻,以當地的價格來看,也就幾十塊的樣子,就像我們國家的小牌化妝品一樣,自然也不會是奢侈品。
第二,美國人的消費觀與我們不同。美國人不會去刻意的追求品牌,也不會只注重它得價值,更不會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節衣縮食。在他們的消費觀念裡面,認為任何產品只要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會追求價格,只會追求個性。
第三,與國家的經濟發達程度有關。民眾的消費水平是與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相掛鈎的,在經濟發展時期,奢侈品是人們體現自身經濟的門面擔當,是依靠。可是,如果有一天,一個國家的經濟得到了質的飛躍,那還需要依靠奢侈品嗎?自然是不需要的,美國正是如此。
第四,美國群眾比較務實。在我們國家,只有身穿名牌、開著豪車,住著大平米的房子才算是真正富有、地位高的人。而美國人卻不是這樣的,他們更注重享受,更注重實際的東西。比如說,有錢購買各種奢侈品還不如用來給孩子當做教育資金;有錢在市中心買一套不算太大的房子,還不如遠離市區,買一幢大房子;有錢送親友貴重的禮品,還不如自己用心做點什麼來表達對對方的敬意。
就以對待奢侈品不同的態度來講,事實上,美國人的做法以及看法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我們大多人都只注重表面虛無縹緲的東西,而最終忽略了最重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