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旅途】
人生,就是一場旅行,在旅行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許多人許多事,有些事會隨著時間的流動漸漸消失在記憶的長河中,而有些事,卻會在我們的記憶裡源遠流長。
這些留存於人們腦海之中的記憶,在某個特定的時間,由某個特定的事件所牽引出來,便是一場懷舊。
咀嚼回憶,便如同品一杯香茗,沁口芬芳,令人回味無窮;又如一首動人的旋律,牽動心弦,令人陶醉其中;亦如觀一場電影,言語之間,令人思之甚遠。
而旅行,亦是一場人生,在這個過程裡,我們遇見別人的人生,充實自己的人生,所有的遇見,都在無形之中將自己的人格充實起來,譬如我所遇到的普洱江山龍客棧。
【遇:初遇江山龍】
旅遊時,與其說是選擇一家客棧,不如說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因而客棧老闆的興趣與格調就顯得格外重要。遇到一個有趣健談的老闆,就好像旅途中又多了一個同伴,成就一段美好回憶。
說來也巧,此番前去普洱,便入住了一家十分應景的客棧,為什麼說應景呢?有人說:每一家客棧,都有一個故事。而位於普洱大道上的江山龍客棧的故事,與茶有關。
客棧並不似大理麗江的網紅客棧那般,有著十分文藝精緻的外觀,讓人看了便想住進去,普普通通的一棟小樓,刷著微微偏黃的外牆漆,側邊牆上一個簡單的牌子上寫著江山龍客棧五個大字。
旁邊附著:茶吧、住宿、茶宴三排小字,而正是因為這幾個小字,想著來普洱不去去茶吧也說不過去,這才沒有錯過這家帶給我們諸多驚喜的客棧。
走進客棧,才發現它的別有洞天,店內處處都給人一種古樸、溫暖的感覺,店小二們也都穿著讓人眼前一亮的民族服飾,心緒不由自主地就被圈在了這家小店裡,不再去想其他的事情。
來得很湊巧,客棧的老闆娘剛好也在店裡,就招呼我們在客棧一樓坐著喝茶、聊天,像個鄰家大姐姐一般親切。
【語:關於江山龍的故事】
客棧的老闆娘姓江,聊熟了之後我們叫她江姐。江姐給我們的映象是一位十分開朗親切,有著滿滿正能量的女子,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亦是經歷了許多艱苦的時光。
「其實大學的時候學習的是法律專業,畢業以後便選擇了一家律師事務所就業,在外人看來,這或許是一份還算不錯的工作,家裡人也希望我就做這份工作,不要繼續像長輩一樣辛苦地經商。但其實很多事情只有自己才明白其中的苦楚,從事律師職業的那段時間,總覺得自己像個「垃圾桶」,每天處理與離婚相關的各類案件,接觸到的都是家長裡短的哀怨,時間久了,自己的情緒難免也受到影響,難道自己要在這樣的環境下過一輩子嗎?」
打開了話茬,江姐便將自己進入茶行業的緣由與我們一一道來:「我不想看著自己的生活就此低沉下去,每天身邊都是滿滿的負能量,於是,我開始對自己的生活進行了重新定位與思考」。
最後,江姐選擇了從事茶葉行業,和爺爺與父親一樣,將這份陽光且充滿意義的事業延續下去。江姐回憶起當時下這個決心時的情景:「我家人都不同意我從事這個行業,在他們看來,經商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他們不希望我像他們一樣辛苦一輩子」。
「普洱茶是一種文化,我希望可以將這種文化延續下去,為普洱茶的傳承盡一點綿薄之力,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我自己也因為這樣有意義的事情而變得更加積極向上」江姐的堅持,成就了「江山龍」這個品牌。
「江」源自家族姓氏,「山」指茶葉和創始人都來自大山,「龍」則是說大家都是龍的傳人,也說明了普洱茶是適合所有國人飲用的。
【茶:普洱茶事】
毋庸置疑,茶自古以來便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中國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便是茶,說明飲茶在中國是非常普遍的。
打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書卷,從每一頁中都可以嗅到茶的清香。茶早已不單單是一種飲品,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明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圖為原始森林懷抱裡的古樹茶茶山和烤茶
而說到茶文化,便不得不提到普洱茶,就不得不提到那些距離我們十分遙遠的時光,關於茶馬古道的故事。
雲南是茶馬古道的出發地,是馬幫漢子回望婆姨的馬蹄踏起處,是普洱的故鄉。翻開雲南的地圖,生生不息、翠綠成蔭分布於全省各地州的古茶樹,賦予了普洱茶強勁的生命力。
每年春季,販茶的商人攜帶著藏區的藥材來到普洱,以物易物,用以交換茶葉。因來往行經的路線山高水急、林深葉茂,販茶的商人只能僱傭「馬幫」這種因地域而產生的運輸工具運載貨物。而為了攜帶方便,茶商們便把茶壓成茶餅或茶磚。
在茶馬交易的漫長歲月裡,侵染著草香、花香與風塵的馬蹄,踏破了寂靜的山谷;而載著大宗貨物的馬幫,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輪迴中,用自己的雙腳,一步一個腳印地踏出了一條世界上地勢最高、山路最險的古道——茶馬古道,這條古道亦被譽為「南方絲綢之路」。
【悟:感悟茶道】
普洱茶聞名世界各地,離不開茶馬古道,亦離不開「馬幫」,江姐和它的團隊深諳這個道理,於是,在江山龍客棧裡,我們隨處可見關於茶馬古道和馬幫的物件:牆上掛著的馬鞍,樓梯口發黑的茶壺和一堆堆的麻袋,牆上掛著的蓑衣、草鞋、茶餅和印著古道一幕幕情節的老照片,都讓人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到那個依靠馬幫運輸普洱茶的時代。
「很多人裝修客棧,都是事先擬好設計圖紙,然後根據圖紙,很短的時間之內便可以完成建設工作,但我們的客棧完全沒有設計圖紙,因為用來裝修的材料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不能因為設計而把材料獨一無二的特性給抹去,很多擺設物件都是我們花了許多年收集來的,每一樣都很珍貴,我們只能根據材料的獨特性來裝飾這間屋子。」
說起客棧的裝修過程,,江姐滿滿地驕傲,「我們希望在客棧的每一個角落,客人都能發現與茶文化相關的地方,讓文化的傳播不止停留在書面上,更落實到生活的點滴之中」。
便是這樣的堅持,這樣一遍又一遍地安裝、重組,今日我們才能有幸見到這樣一家獨一無二的客棧「一棵古樹茶·江山龍客棧」。
在這裡,愛茶的人們可以認領茶樹、寄託情懷,到茶山體驗採茶、制茶的過程,最後在這溫馨的客棧中暢飲,感悟從大山裡的一片葉子到杯中香茗的艱辛過程。
很多時候,人們將茶與禪聯繫在一起,便也將茶與靜聯繫在一起,但許多時候,這樣的靜還只是停留在外部環境的安靜。但真正的靜,是心靜。
有些人看似平靜,內心卻紛繁雜亂;有些人看似忙碌,內心卻心如止水。這正如烹茶一般,沸水煮之,然則卻有寧神靜心之效。
江山龍客棧給人的感覺亦如茶水一般,並沒有刻意營造安靜的環境,更多的是家一般的溫馨與舒適,身處鬧市,卻給人一種仿佛置身於山野之間的閒適之感。
正如飲茶一般,不是一定要有一個安靜的環境,熱熱鬧鬧地也未嘗不可,茶也可以是歡樂氣氛的添加劑。說到底,人這一生,所追求的不是平靜,而是心安,而是一生歡喜。許多時候我們追求平靜,不過是因為內心留有太多繁雜事務,若是內心簡單,便不會一味追求平靜,而是一生平安喜樂。
江姐說:每天都有許多朋友來客棧飲茶、聊天,十分熱鬧。志趣相投的人通過茶成為朋友、知己,有著共同語言的人通過茶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在這裡,茶成為了人們溝通的紐帶。
進門就感覺江山龍客棧和其它地方不同,但是又說不出來具體的有什麼不同,和老闆娘江姐聊過之後,聽她說裝修花了13個月,聊著每個角落的故事,讓我終於明白,客棧是一個有靈魂有溫度的地方,而不是一個冰冷的酒店,是江姐的那份用心,使客棧活了起來,驚嘆她把茶文化、茶馬古道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農耕文化在小小的客棧內完美融合。值得用心來感受。
旅行便是這般,總有收穫,這個看似普通,實則別有洞天的客棧,正如茶一般,看似不起眼,實則不凡。它們都是以一種淡然的姿態,靜待懂它的人,懂茶的人。
【編輯】閱雲南·九卿城
【備註】轉載本文請註明出處,圖片未經允許禁止用作商業用途,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