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片荒,現在終於有幾部值得期待的電影上映了,其中最火的應該就是林超賢導演新作《緊急救援》,就算你們不知道林導是誰,那也一定看過他執導的某部大片,比如《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就是他的代表之作。正因如此,在《緊急救援》12月18日上映後,小夏當天就看完了這部電影,可是看完之後,我卻覺得它並沒有達到我的預期,簡單來說,這是一部讓人沒有絲毫驚喜的主旋律之作,有些情節甚至還有點尬!那麼在我眼裡他究竟尬在哪裡呢?我們接下來好好說一說。
與以往的作品不同,林導這次在《緊急救援》中將目光聚焦在一個特殊的救援隊,電影中這個救援隊全稱叫做交通海上應急反應特勤隊,而在現實中,他們有個更接地氣的名字,中國救撈人,他們是中國唯一一支國家專業救助打撈力量,主要負責處理在中國海域上發生的一系列應急事件,包括人命救生、打撈沉船、清理油汙等。由於救援任務難度係數高,因此隊員們時常與死神賽跑。電影中呈現的就是他們的真實寫照,讓人肅然起敬!影片主要講述的,就是彭于晏飾演的救援隊隊長高謙帶領小隊,進行一系列搜救任務的故事。
故事開始於一場海上油井事故,兇猛的火勢以及隨時都會倒塌的平臺,讓救援行動難上加難,不過高謙最終獨自前往平臺,最終成功救出了油井工人,整個過程還算有驚無險。影片在此處用了很多特效製作,總體上還算過得去,而後期則是聚焦在卡車掉進大河,飛機海上迫降、輪船洩漏天然氣三場救援行動。在每次救援中,我們都能看見這些隊友視死如歸的精神,人物刻畫較為形象,這是不可否認的優點。
可是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也許導演還想刻畫一些隊友的兒女情長,在電影中穿插進一些文戲,高謙與兒子之間的親情,與女駕駛員之間的曖昧,按理說,這些情節雖然細化了故事脈絡,但也能更好的體現人物形象,但是當電影播出時,效果卻並不怎麼樣。
高謙的兒子在電影中特別可愛,是個聰明懂事的小孩,可在電影中,他的定位更像是個工具人,純粹是為了推進電影情節做貢獻,比如導演想拉近高謙和女駕駛員的關係,於是兒子就跑到女駕駛員那,問她想不想做自己的媽媽,比如明明兒子要做手術,並且風險極高,可他想讓爸爸做英雄拯救世界,於是高謙強忍悲痛執行任務,不顧一切衝進火海中。最終他救出別人,自己被困在輪船中,都給別人交代遺言了。這個時候,腦海中閃現過兒子的畫面,於是高謙瞬間復活,從沉沒的輪船廢墟中成功脫逃。就扯,就硬扯,一兩次也就算了,幾次三番將兒子作為工具人,也難怪觀眾會對他倆之間的父子情沒啥感覺了。
除此以外,之所以說這是一部令人沒有絲毫驚喜的主旋律電影,是因為情節太俗套了,你甚至能猜到人物下一秒會說什麼,做什麼,不顧一切衝到現場救人,救人目睹隊友身死,陷入害怕懷疑自己,被兒子激勵重整旗鼓,再次衝到現場勇敢救人,如果是單純把他當爽片的觀眾,那麼可能會覺得看的很爽,但是如果是老影迷,我估計在現場的感覺,就像是在看一部刻板的商業片,處處都是套路,除了大場面會帶來窒息壓迫感外,其他地方基本無感了。
再加上導演在電影中硬生生的插入不少文戲,想救人的同時,家庭與愛情的刻畫依舊飽滿,使得影片顯得有點不倫不類,整體風格都有點被割裂,前一秒火場救人,後一秒兒女情長,就好像是在看兩部不同的電影。當然這並不是說英雄不應該有這樣的感情,只是在戲劇化的文戲手法刻畫下,影片不僅變得不真實,觀眾也會對人物形象拿捏不準。
總的來說,其實《緊急救援》並不差,它只是依舊陷入了動作災難片最難以解決的問題之一,那就是文戲與武戲到底如何搭配,怎麼追求平衡,使得觀眾既能被大場面震撼,又能被人物形象所感動。不得不說,其實林超賢執導的《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之所以這麼成功,是因為電影中他沒有加入很多文戲片段,相較之下,這次《緊急救援》就作出了很大改變。雖然大場面和特效上繼承了他以往的商業風格,不過文戲方面的不恰當插入使得影片沒有足夠吸引人的主線脈絡,觀眾難免會產生審美疲勞。
只能說,《緊急救援》是一部還算不錯的電影,只是如果能去掉文戲,它能變得更好,否則只會是一部令人沒有絲毫驚喜的主旋律之作。當然,如果你既喜歡這種大場面大震撼的激情電影,又想感受一下海上救援隊的艱辛,還是推薦去看一看的,只不過看之前還是得三思呀!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我是棲光之夏,熱衷觀影,不懼爛片,給你們帶來有價值的影評資訊,別忘了點個關注哦,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