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21日電 (何路曼)近日,「澳門新八景」的命名工作已完成,8個景點被冠以四字命名,既有意境,亦琅琅上口。而其中被稱作「愛巷傾情」的戀愛巷,因為「賭王」兒子何猷君的一則表白塗鴉,登上了熱搜,更再次引發網友對於文明旅遊的熱議。在國內外旅遊時,有人不遵守規則,喜歡在景點、遺蹟上塗鴉刻畫,在留下「大名」的同時遭到法律懲罰和輿論批評,此前已有多次深刻教訓。旅遊帶給人們的,不應僅是一种放松和享樂,也應該是一種文明形象、素質修養的薰陶。
【一塊表白塗鴉引發的爭議】
澳門「賭王」何鴻燊的兒子何猷君,在與女友奚夢瑤一起參加拍攝的綜藝節目中,曾在澳門文物建築大三巴下戀愛巷的牆壁上塗鴉示愛:「小明(奚夢瑤),你覺得咱倆有可能在一起嗎?」近日有網友指出,他在文物建築上寫字或違法。
針對此事,以何猷君為姓名的社交媒體帳戶,5月19日晚在社交媒體上發文道歉:
圖片來源:名為何猷君的社交媒體帳戶發文截圖(帳戶未認證)
該帳戶稱:「作為一位奉公守法的澳門市民,做出任何和法律牴觸的行為肯定是不對的。因此,想在這裡先跟所有澳門市民和各個政府部門道歉。」
何猷君帳戶解釋道,拍攝時「沒思考太多,看到牆上已經有很多其他的留字就跟著寫上去了。沒有謹慎思考並決定做出不正確的行為,是本人的錯誤。」並表示會承擔責任及配合調查,同時吸取教訓及改正自己。
資料圖:澳門戀愛巷。(圖片來源:「澳門新八景」網站)
對此,澳門文化局5月21日回應稱,這次被塗鴉牆身的建築物位於世遺緩衝區範圍,屬私人業權,故該塗鴉行為引致的相關責任,需由建築物業權人決定是否追究。
澳門旅遊局局長文綺華表示,希望旅客不要將一些習慣帶到澳門,避免因一時興起而落入法網。
【用紙巾擦不掉的羞恥】
但事實上,不少遊客已經因塗鴉的問題,而承受嚴重後果了。
曾一度因在歷史建築物上的塗鴉而引發熱議的,是「丁錦昊到此一遊」的事件。2013年,一名中國少年被曝光在埃及古蹟盧克索神廟的一處浮雕上,刻下「丁錦昊到此一遊」。此事引起輿論一片譁然,他的父母被迫公開道歉。大家紛紛譴責這種不文明行為,「我們試圖用紙巾擦掉這羞恥,但很難擦乾淨,這是3500年前的文物呀。」
珠峰被皚皚白雪覆蓋,與藍天白雲相映生輝。張浪 攝
2016年,為消除在通往珠峰峰頂沿途散布的「到此一遊」塗鴉,中國誓言要「點名批評」在世界最雄偉山巒周邊的紀念碑和指示牌上亂塗亂畫的破壞者,對塗鴉等不文明行為的遊客建立黑名單制度,並通過媒體曝光。
2018年,西班牙南部格拉納達市警方逮捕了一名在當地歷史建築上「塗鴉」的56歲華人大媽。這位大媽只是在路邊牆上,隨手試一下自己買的噴塗染料是否好使,結果就進了警局。她感到有些冤枉,但被她噴了一塊手指肚大小染料的建築,卻是格拉納達當地具有400多年歷史的文物保護建築。當地警方依據相關歷史文化遺蹟保護法規,向法院提起控告。
不僅中國遊客如此,2014年11月,義大利一個法庭作出裁決,對一名在古羅馬鬥獸場內亂刻字的俄羅斯遊客判處4個月監禁,緩期執行,處以2萬歐元的罰款。這名遊客此前在遊覽古羅馬鬥獸場時,用石塊在牆上刻出一個高25釐米的字母「K」,造成嚴重破壞。
2017年5月18日,山西太原,地標性建築永祚寺雙塔,塔壁慘遭刻字留名。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名勝古蹟為何逃不過刻字「命運」?】
有心理學家分析,刻字留名是佔有欲的表現;刷存在感表明「我雖是過客,但曾來過」。
此外,有的人或抱著揚名心理,希望像被刻字的文物一樣傳世,「名聲遠揚」。
當然,還包括秀恩愛心理,想讓更多人看到自己的幸福。
歷史古蹟的每一塊磚瓦、每一件展品都是珍貴的文物,是不可複製的文化遺產,它們承載著歷史的厚重,呈現出歲月滄桑。在上面亂刻亂畫,不可淡然視之。
長沙嶽麓書院內的竹子大多被遊客刻字。
中新社發 蘇丹 攝
【塗鴉不只關乎文明,也和法律有關】
隨意塗鴉,似乎已經成為一種頑疾,雖然近年來這種現象減少,但仍時有發生。
對於自己「隨意」的行為,許多人在事發後都會表示,自己「不知道」,「不明白」, 「是無意而為」。儘管顯得很無辜,但最後總逃脫不了要擔責的結果。
無論塗鴉的行為是否為無心之舉,都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更要受到法律制約。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六十六條第二款指出,刻劃、塗汙或者損壞文物尚不嚴重的,或者損毀依照本法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設立的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的,由公安機關或者文物所在單位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長城上經常能見到各種「到此一遊」之類的刻字。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明是旅途中最好的風景】
「要讓文明出遊形成一種自覺」。時任中青旅控股市場推广部總經理的葛磊在2014年曾指出,文明出遊的最終實現是靠社會整體文明的提升,要讓每一個人在生活和旅遊能形成一種文明自覺。從個人來講,就要從我做起,守護文明的細節,一點一滴的改變陋習,這樣社會就會進入一個良性發展的軌道。
文明是旅途中最好的風景。出門旅行,每個人都應當成為文明旅遊的遵守者、監督者和倡導者:遵守旅遊目的地的法律法規、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珍惜自然環境,不亂扔垃圾,不傷害草木。保護人文古蹟,不在建築物上塗鴉,不在景區裡刻字。
城市的聲譽是每個人共同的聲譽,遊客則是一張重要的城市名片。文明旅遊的號召,並不是為了一張莫須有的面子,而是實實在在地關係到我們每個人的「群體屬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