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體檢第一股登陸納指 八成淨收入來自企業客戶

2021-01-17 中國經濟網

  

  上市後張黎剛所持股份被稀釋為14.5% 供圖/CFP

  導讀:昨晚,北京時間晚9點30分,愛康國賓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以每股16.5美元的價格開盤,愛康國賓因此成為「中國健康體檢第一股」。愛康國賓IPO發行價為14美元,此次IPO融資1.53億美元左右,估值約為9億美元。如果愛康國賓上市股價表現良好,對於後續上市的中國公司是重大利好。

  現場

  中國健康體檢第一股美國上市

  昨晚9點半,美國納斯達克為「中國健康體檢第一股」敲響開市鍾——愛康國賓作為中國的「中國健康體檢第一股」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備受關注。

  今年3月4日愛康國賓首次提交招股書,股票代碼為KANG。愛康國賓的主要競爭對手慈銘體檢申請A股IPO已於今年1月份被否。因此尤其在中概股普跌的情況下,該公司上市會成為市場對成長型股票信心的一次檢驗。美國第三方研究報告指出,愛康國賓的機構認購情況較好,估值情況略好於預期,總估值達到9億美元。

  招股書顯示,愛康國賓本次募集的資金70%用於自建和戰略收購自營醫療中心,15%用於收購牙科診所,5%用於投入自由信息管理平臺,10%用於公司的運營資本和一般企業用途。

  追訪

  愛康國賓八成淨收入來自企業客戶

  財報顯示,愛康國賓2012財年收入為1.34億美元,較2011財年的9371萬美元增長43%。2012財年淨利潤為1211萬美元,較2011財年的970.2萬美元增長24.8%。2012財年共向190萬客戶提供健康服務。其中,中國最大的100家公司中,有71家是愛康國賓的客戶。企業用戶在愛康國賓的人均消費為63美元,個人客戶的人均消費為114美元。截至2013年愛康國賓在健康體檢領域的市場佔有率為12.3%。

  據介紹,該公司在全國共有45個自營醫療中心,其中自建20個,戰略性收購25個。新成立的自營醫療中心一般都能在1-2年後開始盈利。在2012財年以及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9個月中,愛康國賓淨營收分別有83%和79.2%來自於企業客戶,其餘淨營收則來自於個人客戶。

  目前國內民營體檢業主要公司有愛康國賓、慈銘體檢和美年大健康,慈銘體檢已經在2012年遞交A股IPO申請,但由於近年業績增長緩慢、盈利能力越來越差等飽受市場質疑,慈銘體檢IPO已經在今年1月擱淺。美年大健康則準備在2015年上市。業內人士表示,中國民營體檢市場總體空間有限,民營體檢機構客戶以企業團體為主,商業模式存有風險。

  周折

  上市計劃曾一度擱淺

  愛康國賓的董事長兼CEO張黎剛表示,2007年愛康網和上海國賓合併,當時就有上市計劃。在其合併後發展的第四年,愛康國賓於2010年剛剛實現整體盈利,擬赴納斯達克上市,結果遭遇美國股災,撤回了申請。如果再次擇機上市,希望估值達到10億美元左右。

  2013年愛康國賓獲得上市前最後一筆投資時,估值約為20億元人民幣,市盈率接近20倍。根據愛康國賓的上市文件,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9個月內,愛康國賓的淨營收達到了1.728億美元,毛利為9002.7萬美元,調整後的淨利為2726.3萬美元。按此計算,愛康國賓此次上市的市盈率達到了33倍。文/本報記者 吳琳琳

  財經人物

  張黎剛:曾是搜狐元老級人物

  愛康國賓的董事長兼CEO張黎剛在業界也是「神人」。1998年他放棄哈佛醫學博士學位轉而追隨張朝陽,在張朝陽即將向董事會提出任命張黎剛為首個副總裁的時候,張黎剛卻選擇了離開。離開搜狐,張黎剛和3位合伙人一起創辦了旅遊網站藝龍。但當藝龍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前兩年,張黎剛又辭去CEO的職位。

  2006年,張黎剛創辦了愛康網,這是一家通過網絡為消費者配置醫療資源的網站。公司在網際網路基因的影響下,目前已經成為一家年營收超過8億元的健康體檢集團。目前,張黎剛為愛康國賓第一大單一股東,其在上市前擁有17.3%的股份,上市後所持股份被稀釋為14.5%。

  那麼,網際網路曾經的元老級人物是如何顛覆醫藥健康的?張黎剛認為,醫療大數據的核心,就是圍繞客戶的健康數據來提供一系列滿足他需求的醫療健康服務,愛康國賓在朝這個方向走。「比如一家APP公司,去跟公立醫院談,基本沒戲;但來跟我們談,很有可能提供這個接口。也只有像我們這樣的民營醫療機構,才會懂得如何在保護客戶隱私的情況下,做好大數據挖掘。」他說。文/本報記者 吳琳琳

  相關新聞

  馬雲投10億元「網上賣藥」

  4月7日晚,阿里巴巴入主中信21世紀的股權收購方案最終以96.46%高票通過。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全國只有中信21世紀拿到了第一塊第三方網上藥品銷售資格證的試點牌照,這意味著,阿里將率先由此介入網際網路醫藥銷售這塊廣闊市場,此外,阿里還通過控股中信21世紀間接掌握了中國僅有的藥品監管碼體系。4月7日股東大會上,中信21世紀獨立非執行董事許浩明表示,與阿里巴巴合作的細節日後會公布。他承認將與阿里合作拓展醫藥網站。

  網際網路平臺作為藥品第三方銷售渠道一直是各路大鱷競爭追逐的領域。此前,阿里跟京東分別利用旗下「天貓醫藥館」和「京東醫藥城」兩大平臺分庭抗禮,但受制於藥監局管制,兩家均未拿到獨立銷售牌照,只能通過引入藥房模式間接實現收入。 文/本報記者 吳琳琳

相關焦點

  • 愛康國賓和慈銘死磕體檢第一股 業務單一成隱憂
    在「體檢第一股」競逐進入白熱化的階段,愛康國賓、慈銘體檢對於IPO相關問題都保持「謹慎」。中新網證券頻道連線兩家企業相關負責人時,均對與上市事宜拒絕進行答覆。  「關於上市問題,現在公司內部所有人對外都不會有任何回復的。」對於愛康國賓為何繞道美國上市等相關問題,愛康國賓市場部經理董怡潔在接受中新網證券頻道採訪時這樣表述。
  • 愛康國賓和慈銘死磕體檢第一股 業務單一成隱憂(圖)
    在「體檢第一股」競逐進入相關公司股票走勢白熱化的階段,愛康國賓、慈銘體檢對於IPO相關問題都保持「謹慎」。中新網證券頻道連線兩家企業相關負責人時,均對與上市事宜拒絕進行答覆。  「關於上市問題,現在公司內部所有人對外都不會有任何回復的。」
  • 美年大健康洩露客戶體檢隱私信息,導致深圳女子被拒保
    除了對此次受傷拒賠,保險公司還退還了吳女士這一年多來繳納的保險費,不讓吳女士繼續投保,因為他們調取到了吳女士在美年大健康體檢中心的體檢報告。對於體檢報告被洩露,吳女士表示無法接受。因為她在美年大健康的體檢中心被工作人員告知,會保護客戶隱私,不會將報告洩露給保險公司。
  • 這家公司年賺18億,八成靠助貸
    編者按:本文來自投中網,作者忙糖;創業邦經授權轉載。監管趨嚴,洗牌急劇,合規當先,互金企業的助貸時代正式來臨。P2P爆雷潮不斷,在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備受打擊的今天,以助貸業務為主要收入來源的360金融卻在三年不到的時間內實現上市,業績屢屢走高。
  • 受頭部KOL影響,「網紅第一股」如涵控股Q2淨收入降9%
    第二季度,如涵控股總淨收入為2.49億元,同比下降9%,淨虧損3120萬元,較上年同期收窄38%。11月24日,如涵控股收盤跌幅達3.64%。財報稱,淨收入下滑主要是因為全方位服務模式的銷售收入下降,但部分通過平臺模式的服務收入增長所抵消。據公告,全方位服務模式是指如涵控股在第三方電商平臺上運營的線上店鋪,主要以如涵控股的KOL名義開設。
  • 「體檢第一股」愛康國賓登陸納斯達克
    中國收入規模最大的私營健康管理服務機構愛康國賓9日正式在納斯達克上市,上市公開募股規模約為1.53億美元,首日收報15.2美元,較14美元的發行價漲8.57%。
  • 慈銘體檢中心被指誤檢 某企業8成員工查出病菌
    郭現中 攝  日前,深圳某企業負責人向本報反映,該公司近期組織16名員工,到深圳慈銘健康體檢管理公司(以下稱「慈銘體檢中心」)進行體檢。結果顯示,八成以上的員工感染了一種名為「幽門螺桿菌」的可致癌病毒,這樣的檢測結果在公司內部引起了恐慌。  不過離奇的是,當這些「病患」在多家醫院復檢後卻發現,僅1人染此病毒。
  • 中國人保健康攜手五大專業健康管理機構為企業客戶提供最佳健康...
    中國人保健康副總裁高興華在籤約儀式上指出,「中國人保健康作為國內最大的專業健康保險公司,五家管理機構作為我國健康管理專業領域的領軍者、先行者,將一起融合資源優勢,以專業化的健康管理服務實施平臺,為企業客戶提供最佳健康解決方案,在服務健康中國建設、促進健康管理業態發展等多領域,共同開創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 2017代買賣淨收入前三強屬國君、銀河與中信...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發現,2017年代買賣淨收入三強券商已定,國泰君安穩居第一,銀河位居第二,中信證券第三(母公司口徑)。而從營業部部均淨收入的角度,網際網路路線的國金證券、華泰證券更佔優勢。代買賣淨收入:國泰君安穩居第一儘管上市券商年報尚未披露完全,部分券商的年報已經透露出2017年券商經紀業務盈利能力的格局。從市場份額來看,國泰君安年報顯示,2017年該公司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含席位租賃)市場份額 5.57%,排名行業第 1 位。
  • 跌出國內體檢第一陣營 美兆體檢兩度「易主」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自2003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美兆體檢一度樹立了行業標杆形象,並在2008年前後經歷了輝煌時期。但其後每況愈下,至今已跌出國內健檢第一陣營。  最近4年間,美兆體檢已先後經歷兩次轉手。那麼,這一外資標杆品牌是如何衰落的呢?
  • 嘉楠Canaan向美SEC提交IPO招股書,或成全球區塊鏈第一股
    一旦上市成功,嘉楠 Canaan將成為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人工智慧晶片企業在美國IPO成功的第一股,同時嘉楠Canaan也將成為全球區塊鏈企業上市第一股。招股書顯示,嘉楠 Canaan在2018年總收入為27.053億元人民幣。依據招股書披露,本次上市計劃募資不超過4億美元。
  • 美年大健康被指洩露客戶隱私,已連年陷入「謊言門」
    對方稱已調取到了吳女士在美年大健康體檢中心的體檢報告,內容有她曾在深圳一家公立醫院被診斷為突發左耳耳鳴、聽力下降3日的症狀記錄。吳女士受傷後向保險公司提出理賠時遭到拒絕,還被做出退保處理,因為獲取的美年大健康體檢報告顯示,吳女士在投保時隱瞞了禁保項目。雖然美年大健康強調對顧客信息未上網,但洩密已成不爭事實。
  • 慈銘健康體檢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意向書摘要
    四、發行人業務情況   (一)發行人的主營業務,主要產品及用途   發行人的主營業務是為客戶提供健康體檢服務,建立健康檔案、評估預測健康走向、制定並實施健康計劃及健康跟蹤管理等服務。  (二)產品銷售方式和渠道   發行人堅持「以人為本,只為健康」的營銷理念,按照全方位「篩查健康危險因素」的原則,向客戶推薦健康體檢與健康管理產品,通過宣傳與推廣科學的健康消費觀念,引導客戶自主選擇、自主消費、自願接受服務,從而建立穩定的客戶群體。
  • 利潔時三分之一的淨收入將來自可持續產品
    4月26日,利潔時集團首席可持續發展官米格爾向記者介紹,該公司也制定了環境可持續發展目標,即到2020年,集團淨收入的三分之一來源於更可持續的產品;至2025年全部塑料包裝實現可循環或者重複利用。米格爾介紹,公司制定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不僅出於對社會、環境以及客戶的責任考量,從企業自身發展來說,該戰略更能夠帶來長期回報。
  • 體檢龍頭服務升級,美年:「我們就在客戶身邊」
    今年8月末,美年大健康第二屆客戶服務日活動在上海順利舉辦。當天,美年健康董事長俞熔、副董事長郭美玲等企業高管深入體檢分院一線,為受檢客戶提供服務。俞熔說:「今天既是美年健康上市五周年的紀念日,也是我們對客戶表達感謝的『客戶服務日』。
  • 直達精選層|超八成收入來自宜家 「夫妻店」龍泰家居行業龍頭身份...
    然而全國股轉公司在首輪問詢中,對其「龍頭」身份提出質疑,要求龍泰家居提供「處於全國竹家居行業龍頭地位」、「竹家居行業的領軍者」、「處於行業領先水平」的客觀依據。另一值得關注的是,龍泰家居前五大客戶佔比超過90%,其中第一大客戶IKEA(下稱「宜家」)佔比80%以上。
  • 健康體檢機構瑞美醫療申請新三板掛牌上市
    健康體檢機構瑞美醫療申請新三板掛牌上市(挖貝網wabei.cn配圖)挖貝網訊 11月4日消息,上海瑞美醫療保健股份有限公司於近日正式申請新三板掛牌,10月30日其掛牌材料已在股轉公司官網公開披露。公告顯示,瑞美醫療專注於健康體檢與健康管理服務,掌握醫療體檢行業核心技術和保持核心技術人員穩定是公司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之所在。如果企業文化、考核和激勵機制不能滿足瑞美醫療發展的需要,將使公司難以吸引和穩定核心人員,面臨專業人才缺乏和流失的風險,從而降低公司競爭力,不利於公司長期穩定發展。另外,瑞美醫療還面臨市場競爭風險。
  • 來自最佳私人銀行的答案:如何成為客戶的第一選擇?
    為什麼這麼多高淨值客戶都選擇招行?「作為一家私人銀行專業機構,我們架上的產品並非最多,產品費率也並非最低,之所以能夠做到業內規模領先,底氣來自三點,一是懂得客戶真正的需要;二是陪伴客戶克服投資旅程上的人性弱點做正確的選擇;三是堅信並踐行客戶購買產品是服務的開始而不是結束」,招行私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 陝西英倫健康體檢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一、公司簡介  公司簡介:陝西英倫健康體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健康諮詢、健康評估、健康體檢、健康幹預及管理為一體的國際化醫療健康管理產業集團公司註冊資本3500萬元,營業總面積達12000餘平米,體檢項目多達202項,員工逾400人,其中權威醫療專家團隊佔2/3,均來自二級以上醫院,78%為主治醫師,20%為主任醫師,臨床經驗均在15年以上;並不斷從美、德、日、韓、瑞士等國引進國際化領先設備,為客戶提供更精準的健康指數;目前擁有直營連鎖分院四家,推動大健康管理體系;志在打造以國際化領先設備、權威醫療專家團隊、星級體檢環境為標準;以定製健康諮詢與評估為基礎
  • 愛康國賓後是美年健康 阿里巴巴入股兩大民營體檢龍頭將如何影響...
    每經記者:張瀟尹 每經編輯:文多圖片來源:攝圖網談到國內的民營體檢行業,不得不提的是愛康國賓和美年健康(002044,SZ),如今通過入股兩大龍頭,阿里巴巴也成了這個行業裡舉足輕重的角色。10月27日晚間,美年健康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其他股東於10月25日與阿里巴巴、杭州信投、上海麒鈞籤訂《股份轉讓協議》,轉讓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約2.09億股(佔公司總股本5.58%)、約1.96億股(佔公司總股本5.24%)、約2億股(佔公司總股本5.34%),合計6.05億股(佔公司總股本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