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洗浴
前言:養鷹的前提是把式的心態調整和思維方式的調整。因為把式的心理品質、道德品質和經驗知識決定了行為方式,也主導了養鷹結果。鷹在馴養中心理、習性和身體情況都會發生巨大變化。簡單說,要求把式做到「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鷹為有鷹」。要徹底明白,需要長篇大論的專門論題。
鷹獵是許多人的嚮往,但首先必須養好鷹、馴好鷹才可能放好鷹。養好鷹又分養活、養好、養熟三個層次。養活又分洗浴、開飲、開食三部分內容。
鷹下網時拼命掙扎,身體發生了變化。劇烈地掙扎使體溫升高,身體脫水,體毛混亂還沾上了塵土,呼吸道也很可能嗆了塵土。到家上槓後,鷹不適應新環境,驚恐不安,掙扎造槓,加劇了不適。在這種情況下鷹是不會開食的,如把式只想餵食,並用熬鷹的方法折磨它,會加劇它的病症,損害它的健康,加強它的反感反抗,破壞人鷹親和,這種做法實際是——你在培養「鷹爺」!
孩子病了首要的不是吃飯,而是上醫院。鷹到家首要的不是開食而是解除它的不適。
鷹在野生狀態時捕食野兔後也會出現這些症狀,但要輕得多。鷹會飛到高空降體溫,或歇在高樹尖上浴風,有機還會享受淋雨,但最喜歡的還是洗澡。我國的84 種猛禽中只有蒼鷹有這愛好,越是好鷹越喜歡。最愛洗澡的是鷹中珍品鐵背紅鷹,依次為紫鷹、青鷹、深豆黃、淺豆黃、白鷹。
鷹不是人,而是扁毛畜生,它勇猛而聰明,但還習慣於自己的習性。要想人鷹合一,必須是人主動。要掌握鷹的知識,懂得鷹的習性。只有尊重鷹的習性,耐心細緻地為鷹服務,鷹才會隨人意,給你豐厚的回報。
有人抓住鷹雙腿,背朝下浸入溫水盆中,洗得快,但鷹怕人,有利有弊。
最好的辦法是噴淋。多數老把式用嘴噴,快而簡捷,還有利於鷹熟悉人的氣味,但太猛,開始鷹不適應。
首次最好用噴瓶,慢慢開始不能急,逐步淋透。
狗的散熱器官是爪下的肉墊和舌頭。鷹的散熱器官是爪子和明腿,太熱也開口喘氣。噴淋先從爪子開始,再前胸,再後背,逐步淋透。噴中注意鷹的反映,採用鷹能接受的方式和強度。
簡單的用涼水、淡茶水,最好是溫開水。把中藥《百部》熬成藥水晾溫噴淋,還可治療羽蝨,注意別噴嘴部。
噴淋後鷹抖毛,甩去水也帶走了汙垢,體溫降下來了,鷹也老實了。
噴後可自然晾乾,我習慣用家用吹風機,風是暖的,鷹會愜意的享受人的愛撫。(吐上你的唾液再吹乾,讓鷹熟悉和記住你的氣味。有趣嗎?)
噴淋中鷹如果接水咂一咂,那是要水,接下來要進行下一步——開飲了。
( 二 ) 開 飲
洗浴消除了鷹的不適,就象人打了退燒針,但還有重要的脫水症狀沒有解決,鷹還處於危險的病態中,應該立即給鷹補水,這就是《開飲》,有的地方叫澇水。
山東的把式們用小容器裝水自下而上地浸鷹喙,用時長,且不符合鷹的飲水習慣。
天津的朋友用注射器去針頭接上橡膠氣門芯直接往鷹的食道注水,補水見效快,但鷹害怕,不利於人鷹親和,還有時注入氣管引發氣喘。這方式也不理想。
我國兵家始祖孫武要求:「善戰者必以全爭於天下」。用現代漢語解釋:善於作戰的必須用全勝的策略,以最小的投入,最小的損失,最大限度地避免風險,爭取最大的勝利。為達此目的必須「知己知彼」。用於養鷹,必須養好,必須了解鷹的習性。
鴿子類是咂水和飲水。鷹嘴有鉤,初飲是咂水,正常時用下喙鏟水,從側面看,就象用下喙打了個對號,因此飲鷹的裝水容器必須滿足鷹鏟水需要的空間,用大飯碗裝滿水就可以滿足條件了。端水碗在鷹喙下,鷹並不明白你要幹什麼。手攥成鳥頭形狀,食指攪動水,鷹看到水面的閃光就明白是水,但還不習慣。食指沾水滴在鷹喙上,往下流時鷹會咂一咂,多滴數次,多數鷹就會鏟水了。
鷹是特別喜歡血腥的,如果在水碗中滴上幾滴鮮血,你想想會怎麼樣?
補水後鷹會打水條,實際是排尿和少量屎便。消除了「尿毒症」的折磨,就是消除了鷹的「內火」,鷹的新陳代謝正常了,就會甩出呼吸道嗆入的塵土,鷹就脫離了危險。多打幾個水條,鷹的消化道清空了,它就餓了,下一步就要開食了。
(三)開食
不同鷹有不同的脾氣秉性,因此不能拘泥於一法,也不能守著祖法故步自封。要根據鷹的特點探索創新,技術水平才能不斷提高。還是依那句老話,以無法為有法。
傳統的方法有暗開和明開兩個步驟,每步又有原食和餵食兩個層次。
暗開是尊重蒼鷹隱蔽進食的習性,把食綁在槓上,人躲開不打擾它,一兩天內它就進食了。原食是鷹在野外已熟悉的鴿子、斑鳩、麻雀、老鼠等,鷹接受快。餵食是切成小拇指大小的淨肉條,鷹接受慢。一般是先用原食,先易後難,逐步發展。
明開也是先易後難。拿一隻麻雀(其他原食都可),讓鷹看著,薅去毛,露出鮮紅的肉,最好滲出殷紅的鮮血,手攥成鳥頭壯,食拇二指捏住刮鷹喙鉤,喙沾上血腥後,它會咂咂滋味兒,然後叼過去放槓上撕食,下次要改用餵食了。
鷹最習慣於用爪子抓肉,行話叫「遞把兒」,有可能抓傷你的手。遞肉要始終自上而下,只到嘴處,使鷹養成好的習慣,保護好你的手。
鷹開食後,逐步過渡到只用餵食一種,為以後的馴化和使役打下好基礎。不然以後出獵背著個叫鷹的大兔子,不僅僅壓著,還叫人笑話。
為追求最高速度,我嘗試倒行逆施,在開飲時滴上鮮紅的血,碗邊兒擱幾條鮮紅的肉,鷹飲著水就吃肉了,開食就這樣簡單,有趣嗎?
知識就在你的身邊,但是需要你的發現。
成功就在你的前面,但是需要你的實踐。
學習學習再學習,那是人成熟的表現。
向前向前再向前,才是男子漢的肝膽!
開食後鷹就可養活了,下一層次是養好,還有更重要的三個方面的內容。
(四) 不可間斷的觀察、治療和保健
鷹能養活了,不是完事大吉可以高枕無憂了,而是新的徵程的開始。下一步養好的任務要求更高,責任更大,困難更多。
鷹在野生時閒散恬靜,抓一個兔子能吃好幾天。現在要馴化它在人居的惡劣環境中,以後每天抓多隻野兔,爆發力和耐力都要提高,身體要養得非常強壯。
一,鷹落網時留下的傷痛和炎症還沒有完全消除,需用消炎藥治療。
二,鷹從陰冷的高空到熱而乾燥的地面,有個適應過程,需要祛Huo Yao幫助渡過。
三,人居環境髒亂,家禽野鳥量大,含有較多的禽流感病毒,特別是農村不少人習慣不好,亂扔死雞。甚至會有人出於好心把死雞送到你家供你餵鷹。這增加了傳染源,加快了傳染速度,加強了傳染力度。需要祛Huo Yao幫鷹除邪降溫,增強免疫力和自身抵抗力。好不容易養活了,千萬別染病掛了。
四,羽蝨一次除不淨,需要繼續除治。
五,多數鷹有腸道寄生蟲,成蟲長約100毫米,粗約2毫米,皮堅韌。如不驅除,以後減食壓膘中蟲飢餓,或纏繞成團堵塞腸道,或鑽破腸壁,或上鑽到胃和嗉囔中。鷹難受得還能獵兔嗎?因此必須用驅蟲藥。
以上五項要聽從獸禽醫師的指導,千萬別亂來。
還有一項重要的保健任務。鷹沒有牙齒,吞下的食物中有的不能消化,含鳥類的喙、羽毛、爪子,鳥嗉囔和飢胃中的沙礫石子、草籽糧食粒,鼠類的牙齒、鬍鬚、體毛和爪子。這些長期存於鷹胃,會損傷胃黏膜,破壞消化能力。解決辦法是加餵兔毛,毛和這些雜質揉成團嘔吐出來,這就是餵軸和甩軸,需多次才能清除乾淨。
鷹有時吃的高脂肪難於消化,也長期存於胃中,也要靠軸帶出來。
兔毛要洗淨沾透兔血喂。也可切餵食時帶上皮和毛洗淨喂。也可用線麻纏成團裹在肉片中喂,不過不叫毛軸而叫麻軸了。
經過以上一番努力,鷹脫胎換骨,煥然一新了,準備向高層次進軍了。
(五)嚴把餵食關
前言:在養好鷹部分中,四是基礎措施,五是關鍵措施,六是提高措施。
有的朋友已提到的「預防是不二法門」,應適合於每個階段,因為「再好的刀傷藥不如不剌口子」,一旦出了問題,即使治好了,也會延誤狩獵時間。
(正文)鷹經過了脫胎換骨,進入了完全由人餵養的階段。必須嚴格把住「病從口入」關,因為疏忽造成鷹病或掛的事例屢見不鮮。當把式就要牢牢記住下面的「三不」。
一,不準餵雜食——豬肉和其他猛禽的肉。
好的運動員絕不是腦滿腸肥的大胖子,好的獵鷹體壯而絕不膘肥。豬肉含脂肪太多,即使鮮紅的瘦肉,其中的脂肪含量也足以使鷹生病。我見過用瘦豬肉餵鷹的,還沒有成上,鷹就喘了。
有的鷹販子,把不能賣錢的花豹等猛禽摔死餵鷹,真是缺德透頂,為省下幾個肉錢殺死了花豹,也殺了蒼鷹。吃過其他猛禽肉的「雜食鷹」,獵兔後冬至必死。病症是吃得多拉得多,地裡餵大飽嗉,到家化完了,再大喂,半夜化完了,再大喂,不到天明又化完了。即使這樣喂,還是衰弱致死。
注意觀察鷹條。鷹是單孔,大小便一起排。接近透明的是尿,其他是屎。白色的是肉蛋白變的,黑色的是血細胞變的,黃褐色的是食物中的骨頭變的,四種界限分明。如果出現渾濁,很可能是消化道出了毛病。
鷹條長一米多,一線連兩點,遠點是尿,近點是屎。連線在近小點處變得很細,是鷹有病,如果斷開就是雜食鷹,已經離掛不遠了。
二,不準餵亂食。有的把式餵得太隨便,往往造成前功盡棄。
1,揀來的死物往往有毒或傳染病,不準喂。
2,讓人不放心的牛羊肉。有的農民見自己的牲畜病了或吃了染毒的種子,趕緊賣了。不法商人為牟利就賣這種病肉毒肉。我一好友去冬一次牛肉掛了倆鷹,十分痛心。
3,禽類容易傳染病。一鷹吃一鴿子,口中長了黃白色的痂,叫「鵝口瘡」,也叫「白口糊」,初長還可揭掉抹碘酒治療,長到上嗉,誰也無力回天了。
4,不可放心的鼠類。我好友餵鷹一夾打的老鼠,鷹昏迷一夜。又打一隻解剖檢查,原來老鼠偷吃了有包衣的玉米種子。一次中毒的老鼠沒事,二次中毒的鷹險些喪命。
5,常食腐的鷲類抵抗力強。蒼鷹喜歡鮮肉,抵抗力差,不可餵腐肉。
6,驢馬騾肉狗肉難消化,家貓肉較肥。
三,不能餵花食。有的把式圖省事,今天扔給斑鳩,明天扔個兔子大腿,這種形狀不統一的叫餵花食,不利於以後馴化鷹和使役鷹。應始終如一用小手指般的餵食,利於形成條件反射,加快馴化速度。以後馴化中叫鷹、狩獵中的墊鷹、餵鷹都用它,所以又名叫食、墊食和換食。(不要忘了每天餵毛軸)
四,過渡到只在臺上喂,即端著喂,邊餵邊叫,為以後叫鷹打下基礎。
看到此朋友可能犯了難,餵什麼呢?我就只餵高蛋白低脂肪的野兔肉。網捕兔切餵食,分裝小袋放冰櫃中,每日一袋,用溫水化開餵鷹。不僅自己,我還供著不少朋友。
(六) 捉膘定膘和調膘,把式把食和把屎
(如果說四是預防疾病,五是加強營養和堵塞漏洞,六就是向高層次進軍!)
首先是心態的調整——鷹不是表示愛心的寵物,不是逗人開心的玩物,不是用於顯示財富、知識、興趣和能力的類似於首飾的佩物,更不是任由人來驅使和宰割的奴僕。鷹在野外是所向無敵的天生殺手,被人作為朋友請到家中,開始「共生」的新生活,是新組成的共同新家庭的成員。鷹是人進行狩獵的幫手,是為了共同利益而共同生活的夥伴。人和鷹應該是互相親和的平等關係。在共生中佔主導地位的人,更應該主動親和鷹,尊重鷹的習性,照顧鷹的利益,決不能坑害朋友,做損人不利己的傻事。
其次是目標的明確——鷹的任務是獵殺,是遠遠超越了原有習慣的高強度、高風險、高頻率的獵殺。鷹的身體狀況必須滿足任務的需要,而且必須強壯。必須提升鷹自身免疫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保證在高強度獵兔導致疲憊之後,還足以抵抗髒亂的人居環境中的嚴重汙染和傳染。
鷹皮膚、肌肉、血液等組織中儲存的脂肪限制著呼吸功能和血循環功能的提升,進而限制了運動能力和抓捕能力的提升,如不清除掉就進入狩獵,會危害鷹的健康導致氣喘。鷹胃中長期儲存的脂肪,抑制鷹的消化能力,使鷹的消化吸收能力滿足不了劇烈的獵兔活動的需要,鷹就可能衰弱,導致受傷或染病。必須把這些脂肪全部清除掉,鷹才能適應狩獵的需要。解決措施就是本帖的任務。
用現代語言就是要消耗掉鷹身上多餘且有害的脂肪,提升它多方面的能力。
老獵手們卻喜歡用行話「膘」——這個神神秘秘難以琢磨的概念。
在廣闊的亞歐大陸上生活的各民族的語言,按親近程度可劃分為四大語系:以英語為代表的拉丁語系,以土耳其語為代表的突闋語系 ,以俄羅斯語為代表的斯拉夫語系,以漢語為代表的漢藏語系。在其他語言都發展多音詞,使用表音文字時,漢字還保留著表形、表音、表意三種功能,進而演化出形音,形意、音意三種綜合功能。這六種功能就是製造漢字的六個原則,叫做「漢字六書」。漢字都是單音,而且漢語言的基礎是單字詞。可是漢語的單字音太少,又發展為四聲後,字音還只有很少的1463個,需要表達的內容太多,於是用一音多字解決,至今已有六萬多字。漢語的多個方言區的差別,又形成了一字多音。漢字在不同場合的使用產生了一字多意。數千年來,漢文字就這樣在狹窄的胡同中艱難地發展著。而漢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漢字的承載量越來越大,漢人學著都困難,老外就更難了。這就是漢文化厚重優秀,博大精深卻難向世界推廣的原因。
理解漢字,要考慮在不同條件下承載的不同含義,這就是「內涵」;還要考慮與不同事物聯繫時所產生的不同引申含義,這就是「外延」。從這兩方面探討,你就會逐步理解行話膘的含義。膘的主要量化標誌是體重,但含義決不僅僅是體重,包含著鷹在家養中不斷變化的整體情況及蘊藏的能力和傾向。到底有多少呢?朋友們努力發掘吧!
鷹下網的體重叫原膘,但原膘不一定表現鷹的真實情況。如餐飲豐富休息得當,下網體重大。如從遼東半島飛到膠東半島,肯定脫水,下網稱體重會大減。老獵手會養幾天後稱,確定鷹在正常情況下的體重,作為原膘的數值。這種稱量檢查就是捉膘。而捉膘後的推測確定就是定膘。定了原膘,下一步要根據經驗定出理想膘的數值。再根據原膘和理想膘的差別確定改變鷹體重的方向和方式,這就是調膘。鷹體重增加叫長膘、減少叫虧膘。有意識增鷹重叫貼膘、減鷹重叫壓膘。
當鷹把式就要把住食。就要堅持「三不」和天天餵毛軸,一絲不苟。
鷹吃得多就長膘,餵得少就虧膘;鷹吃含血多的新鮮肉長膘,吃泡過的水肉虧膘。用茶水泡的肉更好消化,更利於壓膘。
要根據調膘的計劃確定食的種類和數目,及時捉膘,作好詳細記錄。
貼膘首選麻雀肉。在中醫食補理論中,麻雀叫「起陽丹」,每日五枚治陽痿,營養很高。麻雀腦子富含卵磷脂,擠出來抹在兔肉條上餵鷹,麻雀肉剪成幾塊,粘兔血喂。
斑鳩肉僅次於麻雀肉,把胸大肌切成肉條,粘兔血喂。
禽肉容易傳染禽流感,能不用最好不用。
當把式不僅要把食,還要把屎。
鷹在起飛前有排洩的習慣。架鷹時轉動胳膊,鷹腿就要挪動調整平衡,它胸腹緊張就要排便。利用鷹的這一特徵,不停遛鷹,消耗它的精力,促進它的消化,清空它的消化道,造成它飢餓,培養它的獵殺欲望。把食和把屎雙管齊下,這時養鷹快成功了。
(七)讓鷹喜歡並記住共同的家
養好了鷹,僅是讓鷹的身體符合了出獵的要求。但鷹獵中要解開五尺讓鷹自由飛行捕獵,要保證能把放出去的鷹成功地收回來,人鷹親和必須達到一定程度。措施就是進入養鷹三步曲的高級階段——養熟。(以下是正文)
要到將來的獵場遛鷹叫鷹,加強在野戰情況的人鷹親和,確保成鷹時不飄鷹。
我常架摩託車去遠方的獵場,而車偏偏又是鷹害怕的紅色。為讓鷹熟悉我的車,我常常端鷹架車兜風,為架車方便改為「左擎蒼」。野外叫鷹時,就把鷹放車座上,招手它就來,揮手它就去。我曾夢想讓鷹牢牢記住我的車,放丟了時鷹會自動落在我的車上,但是始終沒有實現,因為我離開車約50米時,鷹就離開車飛到我身上。
各地的情況不一樣,祝朋友們多思多想,因地制宜,馴養好自己的愛鷹。 我認識的一位老前輩,一生中僅籠過一隻鷹。而這次籠鷹純屬偶然,是迫不得已而為之,並且方式不同凡響。那年打春在地裡放飛了相伴一冬的大草花白,鷹在天上久久盤飛不願離去。老人怕影響鷹姑娘的婚事,狠心離開。又怕鷹跟回家,繞了老大圈,天黑才回家,到家就聽到了「嘎嘎」招呼聲,原來鷹早就立在了槓上。從此,鷹白天飛出捕獵,夜晚回家休息,有時餓了也向家裡的人要食。老人故意不理它,它卻找機會落在老人肩頭親熱一番。奇怪的是,鷹有時往家帶鴿子、斑鳩給老人「進貢」。雨季它曾失蹤月餘,後又回了家,大秋時給鷹拴上了袢,老人就這樣籠了一回鷹。
(十)初獵前的實戰演練
初獵就是鷹在家養後的第一次狩獵,行話明確強調了關鍵在於成功,叫做「成鷹」。用哲學語言來解答,成鷹是漸變基礎上的突變,是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而引發的質變。用鯉魚跳龍門來比喻更好理解。我國的上古文化認為,龍生九子,皆不成龍。就是龍有九種兒子,都退化得長不成龍。新的龍是鯉魚變的。當鯉魚順黃河逆流而上,到龍門處奮力一躍,躍上龍門的就變成了龍,躍不上的還是魚。同樣,鷹成上了就成為了生產者,成了人狩獵的好幫手,就大大升值了;成不上的還是消費者,不僅貶值,還可能成為沒用的廢物。
老傳統有軟成和硬成兩種方式。軟成就是把野兔的兩前腿撅斷,或割斷它兩大腿的後大筋放開,同時放鷹抓捕,幫著鷹打開皮,割開胸腔扣出心肺餵鷹,後成功地收起鷹。有人把兔子拴根長繩軟成,繩子會傷鷹的大羽毛,不好。有人撅斷兔子倆後腿軟成,斷骨茬會扎傷甚至扎死鷹,更不好。硬成又叫闖鷹,直接端鷹到地裡找兔抓捕。老把式都喜歡硬成,因為硬成的鷹好使。
成鷹要冒風險,有的多次成不上,有的還飄了鷹。常見的不理想情況有:
一,不知抓。有的鷹,尤其是雛鷹,野生時沒抓過野兔,見了野兔還發愣。
二,不敢抓。蒼鷹野生狀態下捕食後,常遭到鷹科的雕類、隼類、鵟類和鴉鵲科的烏鴉、喜鵲等為掠奪獵物而進行的瘋狂攻擊。因此蒼鷹有隱蔽捕獵和隱蔽進食的習慣。和人在一起,除非親和到一定程度,否則鷹不敢當著人的面捕獵。
三,不會抓。有的鷹缺乏經驗,遇大兔抓不成,吃了虧,或傷或飄,前功盡棄。
四,不能抓。有的鷹虧膘太大,體力大減,抓兔中吃大虧,或傷或死,令人傷心。
五,飄飛。有的鷹膘大,或成鷹時人多害怕,出手就飄了。有的落樹上還能叫下來,有的擺大供也叫不下來,越叫越遠,越飛越高。
六,驚飛。抓住野兔後,獵手們過分高興,有的喊叫,有的快跑到鷹處,鷹受驚嚇放棄野兔而遠走高飛了。
軟成鷹不好使,硬成風險太大。怎麼辦?「善戰者必以全爭於天下」,怎樣選擇趨利避害的理想方案呢?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成鷹前應了解鷹的全部情況,作好應變的準備,這就需要搞好調查研究。按上述原則,我在成鷹前,先搞《實戰演練》。
一人攥住野兔的倆後腿放於地,一人捏住五尺放鷹抓,就讓鷹在人跟前捕獵,注意觀察鷹的表現。鷹強壯就放開兔後腿,讓鷹在搏鬥中得到鍛鍊,鷹弱就撅斷兔腰幫忙。讓鷹在打毛中休息,幫鷹打皮露出肉讓鷹吃,再割開兔胸扣出兔心肺餵鷹。經過這番努力,不知抓、不敢抓、驚飛仨問題解決了,不會抓、不能抓得到改善了,鷹是否飄飛心裡也有底了。成鷹的時機和方式可以恰當選擇了,成鷹的風險也避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