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答題APP走紅,用戶連續答對題目,便可分巨額獎金,各種作弊方式層出不窮,益智遊戲變成套路化金錢遊戲。
進入2018年,一系列「直播答題」App、小程序迅速走紅。用戶參與直播答題,連續答對一定數量的題目後,便可平分巨額獎金。直播答題在短期內聚攏了大量用戶,但也出現一系列問題,有網友質疑這樣的模式是否可持續。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5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1.4%的受訪者參與過直播答題。45.8%的受訪者參與直播答題是為贏取獎金,43.0%的受訪者是為緩解自己的知識焦慮。46.7%的受訪者覺得目前直播答題的題目選擇太過冷門。
受訪者中,00後佔1.9%,90後佔28.9%,80後佔47.3%,70後佔16.1%,60後佔4.5%。
北京某高校研一學生賈劍鵬每次參與直播答題,都會喊來同寢室的朋友,三四個人聚在一起,盯著同一部手機答題。他還在手機上設了很多定時提醒,「中午12點、下午2點、晚上8點……提醒自己不要錯過場次」。
在上海某廣告公司工作的陳揚最近每天都會參與至少一場直播答題。「中午12點正好是吃飯時間,可以一邊吃飯一邊答題。」陳揚覺得,每道題答完後都會有一段講解,可以了解一些零碎的知識點。
受訪者中,61.4%的人參與過直播答題,具體來說,21.5%的人參與過很多次,39.9%的人試過一兩次。30.2%的受訪者聽說過但沒參與過,5.6%的受訪者從來沒聽說過。
在時間上,11.0%的受訪者稱自己或身邊人平均每天花費0~15分鐘在答題上,35.3%的人花15~30分鐘,29.0%的人花30分鐘~1小時,8.7%的人花1小時以上。
直播答題能在短時間內爆紅,與「平分百萬獎金」等獎勵機制有很大關係。陳揚說,他對直播答題產生興趣,是因為看了朋友圈的轉發,「有人答一場就分到了四五十元」。
調查顯示,36.6%的受訪者看好直播答題的前景,33.3%的受訪者不看好,30.1%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分析,除「現金獎勵」外,直播答題的社交屬性也是用戶快速增長的原因之一,「用戶往往拉著朋友一起答題」。但對於直播答題的前景,朱巍的態度並不樂觀:「直播答題的題目最開始主要是知識問答,而現在至少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答題場次是完全被商家買斷的,反覆展示廣告內容,甚至偶爾出現違法違規的情況。要想持續下去,肯定要就這些問題作出調整改善。」
調查顯示,參與直播答題,45.8%的受訪者是為贏取獎金,43.0%的受訪者是為緩解自己的知識焦慮,41.2%的受訪者喜歡組團答題的社交方式,37.4%的受訪者追求不斷答對過關的刺激感,12.1%的受訪者是因喜歡直播答題的主播。
直播答題的玩法越來越多。陳揚坦言,有一次,他喜歡的一位網絡綜藝節目明星做直播答題的主播,他特地去參加了那一場。
賈劍鵬認為,直播答題並不能讓人學到真正有實用價值的知識,但通過直播答題了解一些冷門知識點,也算是拓寬眼界。
「我覺得直播答題不是學習方法,而是遊戲。」北京某傳媒公司員工丁暢直言,抱著學知識的態度參與直播答題有點搞笑,「每道題目都是蜻蜓點水,也不成體系,基本上5分鐘後就想不起來了。」(中國青年報)
來源:北京晚報 李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