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技術搭起粵港澳大灣區「連接橋」

2020-12-27 同花順金融服務網

  近年來,廣東舉全省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利用數位技術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生活一體化,不斷深化珠三角九市與港澳全面務實合作,促進了人員、物資、資金、信息便捷有序流動。

  探索數位技術提升互聯互通

  為便利粵港澳三地群眾出行,廣東省近年來積極推動探索數位化技術在大灣區交通運輸領域的創新集成應用,不斷提升大灣區的交通運輸服務水平。

  推動行動支付工具跨境互通使用,加快打造大灣區行動支付無障礙示範區。目前,銀聯港澳版「雲閃付」APP、微信和支付寶香港電子錢包等行動支付落地,已拓展到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廣佛肇城際線、莞惠城際線、穗莞深城際線、橫琴蓮花大橋穿梭巴士、廣州公交巴士等大灣區重點民生交通領域應用場景,有效滿足了大灣區人員往來和車輛通行便捷需要。

  著力完善交通客運樞紐和設施網絡,大力發展電子客票業務,推動全省聯網售票平臺支持港澳居民證件購票,實現港澳居民和華僑持出入境證件便利化辦理自助購票、取票、檢票、值機等應用。

  推進大灣區智能交通系統建設,融合5G技術、物聯網、雲計算等信息技術推進交通數位化發展水平,同時加快城際公交化捷運、城際鐵路建設和線路互聯互通,構建了大灣區城市「一小時交通圈」。

  推動「一票式」聯程和「一卡通」服務。目前,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公交實現一卡通,並可通達港澳地區。廣東省還開通全國交通一卡通應用,持卡人可在全國252個互聯互通城市使用。

  依託數字政府服務公共領域

  廣東省還依託「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出入境證件便利化應用,加快推動解決出入境證件在粵應用堵點難點問題,減少港澳居民在粵辦理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事項時存在的不便,促進了大灣區居民共享發展、改善民生。

  按照「能上盡上、最大便利」原則,廣東省在交通、教育、醫療、社保、市場監管、稅務等工作生活密切相關領域,拓展服務事項覆蓋面,梳理出支持港澳居民和華僑憑出入境證件辦理的181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並同步完成了流程優化、數據共享和系統改造。

  據了解,廣東省獲公安部授權接入國家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服務平臺,實現了港澳居民在線辦事人臉識別,解決了長期以來需本人持證到現場辦理的難題,逐步實現無證辦理,為移動辦事、指尖辦事打下了堅實基礎。

  依託「粵省事」、廣東政務服務網等「數字政府」集約化平臺,設立「粵港澳大灣區服務專區」,接入梳理出的全部高頻服務,為港澳居民在粵辦事提供統一的辦理入口,實現「一網通辦」。同時,廣東省還積極拓展出入境證件在郵件寄遞、航空和汽運購票、景區遊覽、酒店入住等線下便利化應用。

  據悉,通過上述措施,港澳居民在廣東省內直接憑出入境證件辦事的領域和場景大大拓展,基本實現生活、工作、辦事與廣東居民同等便利。

  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城市群智能管理

  8月18日,珠海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聯合澳門銀行公會,在橫琴舉行珠港澳不動產登記跨境抵押服務籤約授牌儀式。不動產登記「網際網路﹢金融服務」模式首次落地香港,並覆蓋澳門多數銀行。這是繼珠海全國首創不動產登記「金融服務」向澳門延伸後,又一次不動產登記服務的生動實踐,港澳居民不用出關就能辦理珠海市不動產跨境抵押登記服務。

  「金融服務」模式延伸至香港和澳門,有效提升了跨境不動產抵押登記的效率,港澳企業、居民通過其辦理跨境抵押登記,從「只出一次關」向「零出關」升級,從提出申請到領取證書全流程「不出關辦理」,從受理到發證最多1個工作日辦結,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有利於香港和澳門企業、居民投資大灣區、融入大灣區,打通粵港澳人流、物流、資金流等要素流通渠道。

  據介紹,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部署要求,廣東省將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城市群智能管理,優先發展民生工程,提高大灣區民眾生活便利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為港澳居民在內地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

  下一步,廣東將大力推動粵港澳三地綜合交通互聯互通發展,積極應用智慧卡、雲計算、行動支付、NFC、人臉識別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成果,為港澳人士在內地的便捷出行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相關焦點

  • 立橋積極布局粵港澳大灣區 與深圳兆邦基聯手打造前海立橋金融中心
    立橋積極布局粵港澳大灣區 與深圳兆邦基聯手打造前海立橋金融中心 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
  • 道一雲成功協辦2020年「創客廣東」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信息技術...
    2020年7月3日,2020年「創客廣東」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信息技術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簡稱:2020GDICT)線上創業營,在道一雲成功舉辦。大賽主辦方廣東軟體行業協會秘書長呂暉,協辦單位廣東北明數科灣區數位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進宏、廣東道一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覃章波、羊城晚報內容總監區健妍、海匯投資副總裁王小良,以及4支參賽項目團隊共同參加現場創業營,近200人參加了在線直播和線上創業營。
  • 珠江口將有六座跨江跨海通道,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經濟圈
    港珠澳大橋過去幾十年,連接珠江口東西兩岸的只有虎門大橋,但如今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虎門二橋也將在明年5月建成通車,深中通道建設如火如荼,蓮花山過江通道開始厲兵秣馬,而更好的消息是,在虎門大橋和虎門二橋之間,虎門三橋也已經開始籌劃。隨著連接珠江口東西岸多座跨江跨海大橋相繼建成,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基本實現「一小時」經濟圈目標。
  •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美術高地
    作為華南地區及粵港澳大灣區唯一獨立建制的高等美術學府,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廣州美術學院已然成為中國美術領域、設計領域、美術與設計教育領域具有重大影響力的高地。新時期,廣州美術學院更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雙區驅動」戰略為契機,自覺承當起新的歷史使命,進一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美術高地,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美術和設計的龍頭引領作用。
  • 探索·未來 2019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區塊鏈峰會
    、發展數字經濟、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粵港澳大灣區範圍內,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支持在深圳開展數字貨幣研究與行動支付等創新應用。廣州市黃埔區通過重點建設區塊鏈通用開發平臺、區塊鏈雙創平臺、區塊鏈技術創新平臺和區塊鏈公共服務平臺,著力打造區塊鏈產業創新基地。2019年8月10日,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在深圳落地,成為區塊鏈在稅務領域應用的裡程碑事件。
  • 廣州日報:新發展格局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三是在核心技術領域形成自主技術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其中,在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攻克「卡脖子」技術的同時,可拉緊國際產業鏈對中國的依存關係,這也是降低關鍵核心技術斷供可能性影響的有效方式。目前,通過國際合作仍然是技術進步的最佳路徑。四是應進一步發揮以數字經濟為基礎的新基建對整個經濟的帶動作用。
  • 智庫研究|增創新優勢:「十四五」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路徑探析
    數字經濟、智能製造、區塊鏈等新產業新業態塑造著大灣區的創新生態,大灣區的產業體系趨於完備;三地政府和廣大民眾形成了攜手發展大灣區的共識,中西多元文化融合取得新進展;對外開放水平持續提升,國際商業網絡更加密集,資本市場和自由貿易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在「十四五」時期,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與挑戰並存。
  • 新起點,新機遇——港澳臺同胞盼更好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麥騫譽介紹,目前公司位於香港的總部處理算法、軟體及硬體設計,而硬體組裝、技術測試、機件結構已轉移至大灣區內地城市。「大灣區給前來創業的香港青年提供住房補貼、減免租金、創新基金等優惠政策。公司與香港科技大學、廣東江門的高校也進行產學研合作。」
  • 粵港澳大灣區擴大優質生活圈
    4月4日, 經過為期8天的日夜奮戰,粵港澳大灣區重大交通項目深圳至江門鐵路先行段工程越珠江口隧道,水下地質鑽探勘測任務順利完成。已滿足初步設計鑽探要求,這是該項目前期工作繼項目可研獲批後,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為確保實現年內開工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來源於4月6日廣州鐵路融媒體中心)。
  • 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股有哪些 粵港澳大灣區龍頭是誰
    政策推動下,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已上升到國家級戰略的層面,同時也是國內最具潛力的灣區城市群。那麼,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股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早在上世紀末,就出現了「灣區經濟」的概念。一般指的是圍繞沿海口岸分布的眾多海港和城鎮所構成的港口群和城鎮群,由此衍生的經濟效應被稱為「灣區經濟」。
  • 政策解讀|《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
    正心·致雅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在文化和旅遊領域合作,共建人文灣區和休閒灣區,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規劃》包含哪些內容?明確了哪些目標?一起去看看吧!
  • 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立法之探討
    一、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與制度對接之立法破解與會專家從不同的視角分析了當前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制度對接的進程和存在的問題,就如何通過以法治化的方式進行協調統籌,減少影響大灣區生產要素高效便捷流動的障礙等問題發表看法。
  • 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大會在廣東四會舉行
    央廣網廣州12月18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科記協)2020年嶺南科學論壇系列活動——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大會12月17日-18日在廣東四會舉行。專家預測: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經歷調整之後將逐步復甦;服務機器人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 粵港澳大灣區鐵路交通重點項目廣州南沙港鐵路跨西江斜拉橋順利合龍
    廣州南沙港鐵路為粵港澳大灣區鐵路交通重點項目,位於珠江三角洲地區,主要承擔中南、西南地區外貿貨櫃、能源及重要原材料運輸任務,是大灣區發展多式聯運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鐵路正線全長約88公裡,設計時速120公裡,為雙線貨運鐵路(正在辦理變更增加客運功能)。
  • 為什麼說粵港澳大灣區是未來中國城市群的樣板
    「全球貿易連接網絡」。據預測,到2030 年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總量可能接近或超過日本。連接、融合、創新成為了發展的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獨一無二的「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法律體系」,必將是大灣區實施更高層面協調發展的重大考驗。今年5 月上線的「粵省事」小程序一鍵開啟「指尖辦事」。線上快速辦理粵港澳通行證續籤?駕照直接搬到手機裡?老人及殘障人士通過人臉識別領取養老金?粵港澳大灣區一直走在「數字政務」前列。可見灣區的城市,正憑藉著開放程度以及城市化進程走在前沿。
  • 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稅收焦點暨增值稅立法前沿問題——第二屆華南...
    吳興印副會長表示,本次論壇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的稅收熱點問題,對促進和保障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經濟活動和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和戰略意義。稅收法定原則是我國稅收法律的基本原則,增值稅立法工作已列入立法議程,論壇結合增值稅立法前沿熱點進行理論探索,有助於我國的增值稅立法不斷向縱深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對法律與財稅專業服務人士賦予了新的使命和提出了新的要求。
  • 粵港澳大灣區電影歷史與現狀
    ,對如何促進大灣區電影與國家發展戰略相匹配提出了三個匹配點和著力點,首先要有經濟的支撐,以經濟優勢促進形成文化優勢,在資金、技術保障的情況下,人才極其重要。注重國內市場與海外市場的匹配,滿足各個層面觀眾的需求,和觀眾構建起有效的共情、共鳴,調整與觀眾的關係,以實現良性的發展。
  • 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濰坊產業聯盟正式成立
    7月2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建設工作推進會議暨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濰坊產業聯盟揭牌儀式在壽光舉行。會上審議通過了《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濰坊產業聯盟章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濰坊產業聯盟選舉辦法》《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濰坊產業聯盟經費管理辦法》和《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濰坊產業聯盟倡議書》,選舉山東省壽光蔬菜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為聯盟理事長單位,濰坊樂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為副理事長單位,聘任壽光蔬菜產業控股集團副董事長楊晉為本屆聯盟秘書長。
  • 北師大設立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類智庫,「家文化」串聯粵港澳三地共同...
    粵港澳大灣區政產學研各界人士共聚一堂,圍繞「價值共識:家人·家風·家訓」主題展開研討。北京師範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於丹教授為參會嘉賓帶來了《粵港澳地區「家文化」價值的傳播與傳承》的重磅研究成果發布。在論壇上,於丹教授講述了「家」對於中國人的意義。
  • 2020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設計師峰會隆重舉行
    粵港澳大灣區,一個國際一流的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雛形,正逐漸顯現。打造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在大國崛起的背景下打造文化軟實力,設計正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甚至成為世界級灣區的新引擎。粵港澳大灣區設計師峰會作為灣區建設的智慧引擎和資源平臺,以澎湃無限的創新之力,攜手灣區十一個城市的設計力量,根植傳統、兼收並蓄,一起描繪明日灣區的盛世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