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等教育開局本來不錯
我們之前寫過《河南為什麼沒有好大學?》,評論區裡就有河北讀者說了,河北的高等教育水平也是一言難盡。
在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缺乏這個問題上,近一億人的河南和近八千萬人的河北可謂是難兄難弟。在高考難度上,也是出圈得各有特色。
河南2020年的高考生人數全國第一,高達115.8萬人,佔全國高考生總數的10%;河北則有著名的內卷中學衡水中學,以其碾壓周邊的高考成績和嚴苛的軍事化管理全國出名。
河北省本應不缺好高校的,因為現代高等教育進入中國之初,河北省本是佔了先發優勢的。
現代高等教育進入中國是從晚清開始的。別看有的大學標榜自己上千年歷史,但事實上現代大學體系也就是晚清時期傳入的中國,和那些舊式的書院可不一樣。中國傳承至今的高校,能有個上百年的歷史,就已經不容易了。
而在晚清時,天津還是直隸(大致類似於目前河北省)的一部分,北京地方上的重大事務則須與直隸總督共同協商辦理。換句話說,那時候的京津冀一體化程度還很高。
直隸總督還兼任北洋大臣,設於天津的通商大臣衙署被改為直隸總督行館,直隸總督在保定、天津兩地辦公,屬於直隸的天津因此成了洋務運動重地,洋務運動時期的新式學堂多在天津籌辦,天津當時就有了北洋電報學堂、北洋水師學堂、北洋武備學堂、北洋醫學堂,以及後來籌辦的北洋大學堂(天津大學前身)。
除了天津,洋務運動還在直隸其他地方開辦了工礦企業,產生了人才需求,刺激了地方上高校的建設,後來又有了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西南交通大學前身)建立。
洋務運動時期,清政府並不開明,仍舊認為西方傳來的新式學堂需要警惕,所以當時北京只留了一所京師同文館教授外國語言,再無現代高校了,北大清華也都是戊戌變法之後的事了。北京此時並沒有和直隸搶教育資源。
☉洋務運動時期的重要機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舊址,現在的用處出人意料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直隸慘遭蹂躪,天津的高校淪為八國聯軍兵營,北洋鐵路官學堂也遭到破壞,一度停止辦學。在此之後,清政府還是繼續在直隸開設高校,比如在保定開設了直隸高等農業學堂(河北農業大學前身) 和直隸師範學堂,在天津開設了直隸高等工藝學堂(河北工業大學前身)。
晚清時期,儘管清政府辦學艱難,還遭到外敵入侵破壞,但給河北高等教育打下的基礎比起全國其他地方還是好很多的,畢竟西學剛傳入,全國其他地方沒有河北靠近北京的優厚條件。
而此時的直隸又不同於後來的河北:直隸和北京地方關係較為平等,天津也沒有分出去成為單獨的行政區,總體上京津冀關係密切,河北能享受到靠近北京的好處,反而不像後來那樣存在行政區劃割裂的壞處。
民國時期,河北歷經磨難
清朝滅亡後,河北開始遇到行政區劃割裂的壞處了。
1912年民國政府通過「劃分高等師範學區案」,把全國劃分為以北京、南京、武昌、廣州、成都和瀋陽為本部的6個高等師範學區,每個學區各設高等師範學校1所,區內其他各省原有優級師範學堂或並人其中,或降級改為普通師範學校,或逐漸停辦。
河北屬於以北京為本部的高等師範學區,原本有中國第一所女子師範學校北洋女子師範學堂,卻因為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的存在,該校不能升級為優級師範學堂,只能進行初等師資的培養。
類似還有直隸高等師範學校,也因區內有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只能逐漸停辦,直到1921年被併入位於保定的河北大學。
而且這所民國時期的河北大學與現在的河北大學無關,它僅僅辦了10年就停辦了。
它坎坷的一生也可謂是民國前期河北高等教育辦學混亂的縮影。
河北大學是由直系軍閥頭目曹錕創辦的,此公最著名的事跡是通過賄選當上總統。河北大學是由直隸農業專門學校、直隸公立醫學專門學校、直隸高等師範學校、天津私立法政學校合併成立的,設農、醫、文、法四科,是河北省第一所綜合性大學。
看上去似乎光鮮,但從籌建開始河北大學就缺乏經費。10年裡河北政局混亂,1924年直系軍閥被奉系軍閥趕出河北,1928年奉系軍閥又被北伐軍趕出河北,城頭變幻大王旗,可哪個大王都顧不上辦學,河北大學醫科想要蓋個醫院,最後也就給了三間手術室。
時局動蕩,又因為鬧了多次學潮,10年內河北大學換了12任校長,一直就沒消停。最終因為經費不足、教學水平低、管理混亂等原因,河北大學還是於1931年停辦了。
河北大學的遭遇算是當時的常態,類似的還有1929年9月江西大學停止籌辦、1930年底貴州大學停辦、山西大學改組、甘肅大學降格為甘肅學院等事件。後來戰亂頻發,尤其是抗日戰爭時期,全國高校都遇到了困難,在河北就是河北省立工學院遭轟炸,河北女師學院和唐山工程學院等被迫內遷。
但是河北還有特有的難處,那就是1935年,天津被分出去,成了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直轄市。
這就導致一些原本在河北的高校變成了在天津的高校。
天津經濟發達,也湧現了像南開大學這樣優秀的民辦高校,可隨著天津被劃出河北,南開大學也就和河北告別了,直到1949年,河北省境內都沒有一所私立高校。
從河北劃到天津的公立高校中,最著名的當屬北洋大學。儘管民國時期北洋大學已經不歸河北省管了,但畢竟還在河北內部。可天津劃出去,北洋大學也就不在河北境內了,對河北高等教育影響比較大。
河北還有六所省屬高校,可其中五所省屬高校河北工學院、河北醫學院、河北女子師範學院、河北法商學院和河北水產專科學校位於天津。
河北好大學尷尬的歷程
建國後不久,位於天津的5所河北省屬高校由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
隨後河北法商學院被撤銷。
院系調整時期,河北工學院與北洋大學合併為天津大學。
這就導致河北省民國時的六所省屬高校,建國後只接收到四所。
河北工學院的故事還沒結束。它在1958年恢復重建,1962年與天津工學院合併為新的天津工學院,1971年復名河北工學院,1995年定名為河北工業大學,歸河北省管,可至今仍留在天津。
院系調整時期河北部分院系也被分到了省外,如1952年河北農學院將森林、牧醫兩系分別併入新設的北京林學院和內蒙古畜牧獸醫學院,1955年農田水利系併入武漢水利學院。
1952年張家口市劃歸河北省,張家口市察哈爾工學院改名為華北工業學校,按說是河北佔了便宜,可其水利系調到了清華大學,機械系調到了天津工業學校,王牌專業都被拆沒了,就很沒意思。
建國後,也有一些河北高校成為全國重點大學,這比改革開放前一所全國重點大學都沒有的河南要好一些。但這些曾經來到過河北的全國重點大學命運還是較為坎坷,兜兜轉轉後又和河北無緣。
比如成為全國重點大學的唐山鐵道學院,就是上文提到的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經歷多年發展,建國後形成的。在院系調整中,其採礦、冶金、化工、建築、水利、通訊等系(組)師生調整出去,更名為唐山鐵道學院。到1964年三線建設時,鐵道部又將唐山鐵道學院遷至四川峨眉,後更名為西南交通大學,和河北分離。
又比如華北農業大學和華北農業機械化學院,原本都是北京的全國重點大學,文革時期遷到河北,但文革結束後又遷回北京,兩者合併為中國農業大學。
還有華北電力大學,最初是北京電力學院,後來搬遷到保定,改名華北電力學院,成了全國重點大學。後來華北電力學院與北京動力經濟學院合併組建為華北電力大學,2005年華北電力大學總部從保定改到了北京,所幸保定校區還在,沒有徹底切斷和河北的聯繫。
後來到了以「211工程」、「985工程」為標準衡量高校質量的時代,西南交通大學是211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是985大學,但這都和河北省無關了。華北電力大學也成了211大學,好在還和河北省有一定關係。
除了華北電力大學之外,和河北有關係的211大學還有河北工業大學,如上文所述,它歸河北省管,可至今仍留在天津。
和河北省有關的985大學是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算是東北大學在河北的校區。
這三所211、985高校和河北省都有關係,但要麼壓根就不在河北省內,要麼總部不在河北省,挺尷尬的。
新時代的河北好大學在哪裡?
2017年,《關於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發布,「雙一流」成了衡量高校質量的標準。如今「雙一流」高校大學本科學歷人才在廣州落戶都只需要一個月社保了,以後「雙一流」大學畢業生肯定越來越吃香。
在「雙一流」時代,和河北有關的「雙一流」大學還是那三所:東北大學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B類,華北電力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入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對比一下難兄難弟河南,原來只有一所211大學鄭州大學,現如今鄭州大學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B類,河南大學入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雖然底子不如河北,但河南有所進步,更何況鄭州大學和河南大學都位於河南,不像河北與那三所高校關係有點尷尬。
這也是河南的優勢,起碼在地方財政扶持哪所高校這個問題上,河南是有明確目標的,可河北又該扶持誰呢?
所以說這就像有些人不喜歡做大省會帶動一個省發展的做法,可這種做大省會的戰略能實施也是需要條件的。河南可以選擇做大鄭州,可河北呢?
我們之前在《河北,對不起》就提到,將北京和天津從行政區劃上與河北隔開後,河北省南北交通就必須要經過京津這個地理上的中心點,而省內強市石家莊、保定、唐山都是偏離主幹線的,誰都擔不起省會的重擔,全省內部交通基本不能自理。
別說石家莊了,就是保定或唐山作省會,河北都很難通過做大省會來帶動發展。
假如天津沒有從河北劃出去,河北的交通狀況會順暢很多,作為經濟和文化較為發達的城市,天津作省會也比較合理。更何況天津擁有洋務運動以來河北高等教育發展相當重要的成果,可以補齊河北高等教育的短板。
要知道,現在天津擁有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的南開大學、天津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天津工業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假如天津是河北的一部分,河北的高等教育資源將會優厚很多,河北工業大學也不會顯得那麼尷尬了。
河北想要發展高等教育,除了自身努力之外,恐怕還要寄希望於京津冀協同發展。
然而2014年成立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在全部16位成員中,只有一位非北京的專家,河北省則沒有人入選專家委員會。這就意味著原本就處在弱勢的河北省一方,發出自己的聲音,難。
在缺少好大學這個問題上,河南好歹還有盼頭,未來是不斷變好的,河北的陣痛恐怕就要長一點了。河北在現代高等教育發展上,本來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這和河北悲慘的近代史、歷史行政區劃促穩定有關,真的是造化弄省。
河北想要好大學多起來,恐怕還得指望雄安新區發展起來。可發展起來的雄安新區,真的會有好學校遷來嗎?發展好了的雄安新區又會是什麼地位?
參考文獻:
朱健.1931年保定河北大學改組始末.黑河學院學報,2014,5(4):100-104.
張秋月. 河北普通高等教育發展的若干特點[J].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1999(03):112-117.
閆志軍,朱如楠,李佳琪.近代河北高等教育發展機理探析——基於京津冀一體化的視角[J].河北科技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8(3):19-23,40.
孫東巖.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河北省高等教育轉型發展路徑的探索[J].邢臺學院學報,2017,32(4):141-143.
本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