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左右,不少漢服愛好者開始致力讓大眾了解漢族傳統服飾,因為當時人們普遍認為唐裝是漢族服裝,明裝與唐裝相比,在於衣裙比例的明顯倒置,由上衣短下裳長,逐漸拉長上裝,縮短露裙的長度。衣領也從宋代的對領蛻變成以圓領為主。
2003年11月22日,民間人士王樂天把漢民族的傳統服裝穿上了街頭。再次引起各界人士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漢民族服飾的關注,於是11月22日便被定為漢服出行日,這天漢服愛好者會身著喜歡的漢服走上街頭。
雖然昨日到今晨下了一整晚的雨,但是漢服愛好者的熱情不減。早上10點,在山東省博物館,30多位漢服愛好者身穿明制漢服前往「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看明代傳世成衣實物。展覽精選有代表性的明代服飾文物,輔以古代書畫、青銅器、玉器、金銀器、瓷器等共80餘件珍貴文物。
來看展的除了濟南高校漢服聯盟的學生,還有不少外地朋友,趁著周末前來打卡。
博物館很多講解員也選擇加班為漢服愛好者們從明代官員服飾、嘉禮服飾和日常起居服飾,從禮儀文化、織繡技術、服飾多樣化發展等角度講述明代服飾的風採與魅力。
圖片:劉玉樂
來源:新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