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山林相伴21年的防火瞭望員:習慣了寒風與孤獨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王紹清在巡視山林 石洪宇 攝

中新網吉林4月14日電 (石洪宇)對53歲的王紹清來說,他所經歷的春季總是比別人晚半拍。東北地區的黑土地已經鬆軟,「穀雨種大田」即將拉開序幕,可他駐守的山上積雪剛剛消失。

「棉鞋、棉襖、軍大衣我現在都不敢脫,關節抗不住。」王紹清與山林相伴21年,與低溫、山風相處頗具心得。他是吉林省永吉縣大崗子林場208大嶺森林防火塔瞭望員,其視野可以覆蓋附近5個鄉鎮的森林。

幾天前,王紹清看到了多地森林火災的視頻,這讓他在瞭望時更加謹慎。「山火可不是兒戲,我們一點點馬虎都不行。」

王紹清正在「偵察」山林火情 石洪宇 攝

王紹清不能馬虎,但要克服孤獨。他獨自一人駐紮在海拔670米的山頂最高點,身邊的物品屈指可數:望遠鏡、對講機、餅乾、純淨水、摩託車、幾份過期的雜誌和報紙。

他在山上的工作完全圍繞著這些物品展開。望遠鏡是使用率最高的辦公用品,他每天會舉起放下數百次;對講機大多數時刻都是靜默的,如果使用便預示著有緊急情況;餅乾、純淨水、摩託車則是受制於交通情況才出現的物品。

「摩託車可以上山,但飯菜磕磕碰碰的不好攜帶。」王紹清說,摩託車是林場2017年配備的,當年林場還修了一條可以上下山的小路,「節約了1個多小時的路程。」

而在積雪未融化前,他需要步行2小時上山,早上6點鐘的寒冷和安靜讓他記憶深刻。

風和日麗時,王紹清站在瞭望塔的外側進行瞭望。如果視野受限,他會爬上更高處,但春風總是呼嘯而至。王紹清說,風大時像有鞭子抽打窗戶。

開始時他會覺得害怕,但在山上已20多年,他開始認為一切都很平常。「這山和風都有自己的脾氣。」

王紹清親眼見過成群結隊的野豬,也見過山兔在瞭望塔周圍覓食。他說,自己的工作就是守住這些林子。

在去年春季時王紹清發現過兩起火情。「救火隊按照我給的路線,找到了起火點。」他說,所幸損失不大。

孤獨時,王紹清也會回憶起「好時光」。那是10多年前,他的瞭望塔毗鄰當時的信號傳輸站,那是一棟兩層小樓,該單位日常配備兩人值班。「我們三個人有時候一起搭夥開飯,我燜一點米飯。」王紹清說,當時身邊有個能說話的人,感覺好不少。

但是現在,那個單位已經撤離,只留下空蕩的辦公房。而這處可以提供更廣視野的辦公房,如今成了王紹清的另一個瞭望塔,他會爬上房頂眺望更遠的地方。

大崗子林場副場長聞成山是一位退伍軍人,他經常給王紹清打氣:「部隊裡的偵察兵是提供情報的,你的角色也是這個。」聞成山明白瞭望員的這份孤獨,此前這個職位曾有多人嘗試,但最短的堅持了不到1年。

「老王堅持這麼久,我們都沒想到。」他說。

4月20日到5月31日是當地的春季防火期。屆時,春耕、採野菜也會給防火帶來極大壓力。「我和5名(瞭望員)同事能看到永吉縣全境(山林),沒有死角。」王紹清說。(完)

相關焦點

  • 北京松山防火瞭望員:望山「看火」10年,做山林的守護者
    日子久了,閆建國對視線中的草木都有了一種「特別的感情」,開始把自己看做一個這片山林的「守護者」。閆建國。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看火」松山森林防火指揮中心位於延慶區海拔約800米的一片山谷裡。到了冬天,寒風從瞭望平臺上橫掃而過,他經常覺得自己的呼吸「被壓住了」,只能在瞭望站的簷下躲一躲,同時探頭出去查看對面的情況。山上的氣溫比平地低,最冷的時候,往外倒一盆水,立馬就在地上凍成了冰。因為不習慣戴手套,閆建國經常把手凍得皸裂。
  • 懷柔森林防火瞭望員曹起雲:一份孤獨 一份執著 為了那一份堅守
    對講機裡的一句叮囑仿佛讓寒風中原本孤獨的身影溫柔了起來。在喇叭溝門滿族鄉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工作的地方很簡陋,僅十平方米有餘,一張床、一套桌椅、一臺電暖氣便幾乎放不下多餘的東西了;他們工作的設備也很簡單,一架望遠鏡、一部對講機,還有一摞值守記錄單;但是他們管理的範圍很廣,方圓十幾公裡凡是透過望遠鏡能看到的地方,都是他負責監管的區域。
  • 大山的眼睛:記林區防火瞭望員張文浦
    【大山的眼睛 ——白山市五間房林場瞭望員張文浦的故事】記者 祖維晨    林區防火瞭望員,相信不會有多少人知道這個職業。瞭望員們長年與深山和樹林為伴。    一路上,張文浦及同事與記者的聊天十分輕鬆,他同事告訴記者,1983年,林場大頂子山老瞭望員年事已高不能再從事防火瞭望工作了,而瞭望員工作不僅需要能夠吃苦,還需要有工作熱情和責任心的人來擔當,當時很難選出合適的人選,林場陷入缺少防火瞭望員的狀態。正當林場領導為此事煩心商議的時候,張文浦主動請纓挑起了這份重擔,這一幹就是31年。
  • 瞭望員,森防戰線的「千裡眼」
    在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有著鷹一樣的眼睛,每天都在登高望遠,全神貫注地關注著長白山這片無垠林海,他們就是有著「千裡眼」之稱的長白山保護中心的瞭望員們。今年秋冬季森林防火期間,森林防火工作面臨嚴峻形勢。記者經過多日的跟蹤採訪,留下了這樣一組鏡頭。
  • 防火瞭望員:駐守深山8月 兒子考大學也沒能回去
    這塊一平方米的避雷網裝置因為鋪了從山下運來的黑土而被瞭望員利用起來,種了香菜和蔥。  △4月21日,夕陽即將落下,山林寂靜,鞠建國在塔上瞭望。塔樓頂棚被風吹出個大窟窿,瞭望員不得不蒙上一塊塑料布擋擋風。
  • 《林區瞭望員》節目文稿
    1958年至今,這裡唯一的一處防火瞭望站,守望著此地160萬畝用於阻擋科爾沁風沙源向東北和京津地區漫延的第一道生態屏障。在過去的29年間,彭繼華大部分時間是這裡唯一的一位瞭望員。是什麼讓彭繼華當上防火瞭望員?同期:……。一個人,29年,守護160萬畝山林。「力諾」杯《家園好夢》,鄉約系列節目之《林區瞭望員》——稍後繼續為您講述。)
  • 大興安嶺呼中區舉辦森林防火瞭望員培訓班
    3月5日,大興安嶺呼中區舉辦2019年防火瞭望員培訓班,對全區36座瞭望塔的109名瞭望員進行了崗前系統培訓。培訓班針對3月1日提前進入防火期的實際,對今年的森防形勢做了客觀分析,全面系統的講解了林火監測、林火定位、火情報告、煙霧識別、瞭望觀測技術規程、識別地形圖等相關知識。通過這次培訓,進一步提高了瞭望員應對森林火災的監測、預警和快速處置能力,增強了瞭望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全面做好春季森林防火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興安之「眼」護興安——記根河林業局森林防火瞭望員
    李玉春(右一)和同事李海林前往瞭望塔進行值守 張旭 攝張旭 吳少卿在內蒙古大興安嶺莽莽林海間,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以堅定的信念、不變的初心和真摯的情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駐守在林海的至高點,甘當護佑綠水青山平安的「眼睛」,他們就是森林防火瞭望員。
  • 圖強林業局工會深入防火瞭望塔看望慰問瞭望員
    在圖06、圖14瞭望塔,郭志翔與瞭望員進行交談,詳細了解他們的工作生活情況,詢問他們吃的怎麼樣?住的暖不暖?家裡有什麼實際困難需要幫助和解決?對他們長期堅守在森林防火第一線,駐守高山、忍受寂寞、甘願奉獻,為森林防火工作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
  • 新林管護區防火瞭望員「準備之冬」
    為做足做好「準備之冬」工作,解決瞭望員在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近日,新林林業局新林管護區利用冬季閒暇時間對瞭望員進行了業務培訓。培訓中,系統的講解了林火監測、林火定位、火情報告、煙霧識別、瞭望觀測技術規程、識別地形圖等相關知識。
  • 森林防火瞭望員曹起雲的「高塔」堅守
    他們是平凡而又特殊的一群人——森林防火瞭望員。喇叭溝門滿族鄉裡共有兩座瞭望塔,其中一座在北京最北的一個村——帽山村。這天,在帽山村最北邊山坡上瞭望塔值守的是曹起雲。老曹今年57歲,布滿溝壑的面龐稜角分明,有點像遠處的山稜,粗糙的手掌,看上去比同齡人年長不少。今年已經是老曹做瞭望員的第6個年頭了。
  • 大興安嶺韓家園林業局森林防火瞭望員網絡培訓「備春防」
    大興安嶺韓家園林業局森林防火瞭望員網絡培訓「備春防」 2020-03-07 19: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帶嶺區委書記祝天姝檢查森林防火工作並慰問瞭望員 - 伊春
    帶嶺區委書記祝天姝檢查森林防火工作並慰問瞭望員 發布日期:2018.10.08 來源:帶嶺區 10月3日至4日,帶嶺區委書記祝天姝深入環山林場、寒月林場、北列林場、南列林場、明月林場就「十一」期間森林防火工作進行檢查,並慰問了大青山森林防火瞭望員,送去區委、區政府對森防一線的問候。
  • 新林林業局防火辦組織瞭望員開展增收創效活動
    新林林業局新林林場防火瞭望員一年之中有8個多月在深山密林深處工作,他們每天有15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在塔上監測瞭望施業區的每一處地塊,確保著林場施業區內有火情火警能在第一時間內發現並組織撲救,將損失降到最低,晚上視線看不清了才下塔回到塔房吃晚飯,晚上睡覺時數字對講機也要開機,火險緊要期時
  • 海拔3100米的孤獨堅守
    一年四季無論雨雪風霜,始終有兩名瞭望員日夜堅守在山頂,觀火情、報信息,警惕地看守著林區上百萬畝森林,被譽為「千裡眼」和「森林的眼睛」。        沙灘林場防火瞭望哨是1998年停止天然林採伐實施天保工程後,由原來山上的採伐四工段改建的,哨所距場部25公裡,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 劉軍夫婦:堅守在塞罕壩林場的瞭望員
    劉軍夫婦:堅守在塞罕壩林場的瞭望員  新華社石家莊11月20日電 題:劉軍夫婦:堅守在塞罕壩林場的瞭望員  新華社記者張寶印、賈啟龍  2006年,當了15年護林員的劉軍,和妻子齊淑豔來到位於塞罕壩林場深處的「望海樓」當瞭望員。  那裡,不通水電暖。大雪封山時,半年無人跡。
  • 生死營救瞭望員 與時間賽跑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7月4日上午9時15分,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松嶺區防火指揮中心接到瞭望報告,42塔瞭望員孫彪意外受傷,意識清醒,但語言和肢體均出現不明情況障礙,情況十分緊急
  • 大興安嶺上的防火瞭望員
    9月20日,內蒙古大興安嶺畢拉河林區四方山瞭望站護林員溫建民在瞭望山林。在內蒙古大興安嶺畢拉河林區,有一座巍峨的四方山。陡峭的山上建有兩座防火瞭望塔,用以監視預報森林火情。 57歲的溫建民從事了30餘年護林工作,在四方山瞭望臺一幹就是十年。
  • 森林瞭望員守山6年未發生過火災 風停睡風起醒
    3月15日至16日,記者在桐柏山深處,遇到這樣一位「怪人」:一日三餐坐在山頂上吃;到了夜裡,風停鼾聲起,風起就醒來,醒來立馬爬上瞭望臺……  這位「怪人」名叫孫向東,48歲,駐馬店市薄山林場元廟林區森林防火瞭望員。  一個人,坐在山頂上吃飯  鳳頭山,是薄山林場元廟林區最高的一座山頭。
  • 隱居山林76年,她與貓狗相伴,不知疫情爆發
    你能想像在現代社會,還有人「與世隔絕」76年,在山林之中孤獨地生活嗎?可能很多人都無法想像,但這樣的人卻真切存在。她被稱為「世界上最孤獨的女人」,她叫Agafya Lykova(萊科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