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畫電影《大魚海棠》2016年上世以來,褒貶不一,很多網友都拿這部電影跟宮崎駿的相比,直接抨擊這部動畫除了音樂和視覺外,劇情人物都沒有可取之處。可是真是如此嗎?在我看來,所有的一切感悟都應該像《小王子》中說到的:"眼睛是看不見的,應該用心去尋找。"
這部動畫講的是椿成年後,去了人間體驗人生,遇到了危險,被人類鯤救下,而鯤卻死了。為了報恩,就用自己一半的壽命交換了人類鯤的靈魂,並把它養大,助他重回人間。
與椿一同長大的夥伴湫,雖愛椿,但是他卻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換回椿的壽命,並把椿送到人間,跟鯤在一起。
劇情並不複雜,很多人都一度覺得這就是講椿,湫,鯤的三角戀,或者就是個純愛電影,或者抨擊椿就是個自私自利的人罷了。
而在我看來,椿不過是懂得感恩,追求自由,願意打破隨波逐流的規則罷了。族人自詡為神,高於人類,懼怕與人類接觸,害怕遭受天譴。實際上不過是一群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罷了。
他們恐懼一隻小海豚,並試圖消滅它。他們渴望平靜,渴望活在自己構建的平和而安穩的圍城裡過日子。他們不接受其他物種的存在,貶低人類,也沒有共情之心。他們維護自己和平的方式,就是殺掉一隻毫無抵抗力的海豚,來求得內心安定,生活平靜。
椿:渴望自由,擁有自我認同的勇氣
在椿參加成人禮之前,家人不斷跟她強調,不要接觸人類,人間是很危險的,這種以偏概全的思維,單純的椿並沒聽進去。
當人類鯤救出了椿,椿內疚不已,想盡一切來彌補它。如果椿是個自私自利的人,完全可以不管不顧,依然可以快活的過自己的日子。
在族人眼中,人類不過只是低於他們的物種,他們掌管著人類的一切,人類危險不可靠近,跟他們完全不是一個級別。
所以他們絕不會用自己的壽命去換取一個凡人的生命。但是椿卻做到了,她用一半的壽命換取了男孩的靈魂,並用心撫育,直至這個小海豚長大,才能重新回歸人間。
椿無視族人的一次次警告和勒索,一次次的轉移和保護小海豚。當族人發現了鯤的存在,他們恐慌和懼怕,生怕給家族帶來災難。
他們聯合起來,一起消滅鯤。就連椿的父母也站在椿的對立面,唯一對椿認同的就是爺爺。
當湫被雙頭蛇咬傷,無法治癒的時候,爺爺用生命救回湫。並肯定椿是在做一件大事,他用生命在支持椿。
而椿作為一個被父母拋棄被全村人唾棄的16歲少女,她的選擇或許看來離經叛道,不符合世俗理念,但是她的內心卻從未動搖過。
這種感覺像現實生活中,我們終其一生追求的,或許得不到別人的贊同和理解。其實這也不要緊,唯一重要的是我們內心的自我認同。
其實椿不過只是報恩而已,她只是想把鯤養大,然後讓他回歸人間。這因為這點,就被人詬病說自私自利,不顧全村人安危,未免太偏頗了。
權衡利弊和求自保一向是人類擁有的特質,而作為凌駕於人之上的全族,自詡為神,擁有無限法力,不過也是一些自私,精明,通透的人類罷了,充滿著優越感而得意洋洋,卻不敢相信椿能失去生命所作出的犧牲。
當椿被全村人敵視,椿是絕望的,僅憑她一點弱小的法力,她無法拯救鯤。於是她痛苦的抓住變為樹幹的爺爺,向爺爺求救。
在絕望中,爺爺煥發出全部生命力,給予了椿勇氣和希望,才使得椿堅定了內心,堅持把鯤送回人間。
而椿對父母和族人的反叛,是一場有意義的渴望自由的成長。在她變成海豚,遊歷人間,幫助其他海豚時就展露出來了,她敢於遵從內心,敢於衝破束縛,去救助弱小。
而當她以生命換回鯤的靈魂時,這也是另一種果敢和勇氣,沒有人會不珍視自己的生命,從這點來說,她並不自私。
對於鯤,有愛情,有親情,各種感情交織,錯綜複雜。誰能夠輕易忘記不顧一切,失去生命去救你的人呢?
而在養育和保護鯤的時候,椿是作為家長的姿態,來愛護鯤的。眼中只有鯤的安危,不顧一切要盡力去周全。
多種交織的情感和經歷,註定椿的心中只會有鯤。他們之間跨物種,跨等級的愛戀,也是一種突破。
打破以往的束縛,打破家族的規則,這本身就是一件驕傲而又需要勇氣的事。無人理解又如何,只要有義無反顧的勇氣,非汝不可的篤定。椿就有無限的能量來拯救弱小的鯤。
對於家族的內疚和遺憾,她確實沒有辦法兩全,但是當她救出了鯤後,她毫不猶豫的又返回去,想幫助全村人度過劫難時,是族人放棄了她。
他們痛恨椿的背叛和離經叛道,憤怒的把罪過遷怒到一個16歲的女孩身上。
他們珍惜自己的生命沒錯,只是不能夠理解椿而已。由此看出,椿並不是枉顧全村人性命不管的。
凡事都有先後,只是鯤相對來說更加弱小,更需要椿的保護罷了。
鯤:並不是沒有性格的人物,而是有著豐富而含蓄的隱喻
鯤作為人類時,短短瞬間,就展現了人類中美好的一面。他喜歡妹妹,喜歡海裡的生物,樂觀美好,他尊重一切美好的生命,即使對面是漩渦,失去生命,他也要奮力去救椿。
他對椿的一見傾心,因為妹妹說道:"是那隻紅色的海豚。"他才會奮力去救。
鯤變成海豚後,不會說話,不會有心理描寫,但是我覺得鯤依然有著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表情。當椿跟鯤生命共享,福禍相依的時候,鯤變成的是一隻跟椿同樣的紅色海豚。
跟椿一樣的海豚,意味著他們是生命共同體,而海豚一向喜歡人類,親近人類,是人與自然和諧的一種象徵。
族人厭惡人間的一切,包括海豚。他們超越大自然,凌駕人類之上的優越感是無疑的,無視生命也是真實存在的。
鯤作為海豚時,他對椿是有感情的。當雙頭蛇衝出來時,他會保護椿,而當椿讓他馬上離開,衝出重圍時,他是猶豫不決的,盤旋了幾圈,久久不願離開。
萬物有靈,何況他靈魂的內核就是人呢。在分別時,在遇到危險時,在與椿第一次相見時,他都有著跟人類同樣豐富的表情和肢體語言。
他懂得感恩,懂得感情,懂得分別的意義,所以最後當他重返人間時,他不斷猶豫著,在椿的身邊磨蹭了半天,其實他是捨不得。
作為一隻海豚,感情豐富的表現就在細節方面,用心去觀察和體會,才能夠看得出來。
湫:異於同村人的天神,忠誠專一,為愛付出生命,成全愛人
有人說湫是椿和鯤之間的第三者,我卻從不這麼認為。湫跟椿青梅竹馬,渴望保護椿,即使知道椿並不愛他,只把他當成哥哥,他也有勇氣去用生命換回椿的壽命,有勇氣去阻止全村人傷害椿。
他的愛不自私,相比現實的愛情中,人們在選擇時的權衡利弊,他無疑是既純潔又偉大的。
他不僅理解和認同椿,也包容和接納鯤,跟椿統一戰線。即使痛徹心扉,即使難以忘懷,他最後也沒有背叛椿。
最讓人心疼的角色也是他,當他犧牲掉自己的生命,送椿回人間,他就只剩下成一縷清風。
到生命的最後,他也要哄椿開心,讓椿安心。他知道自己的犧牲,必定會讓善良的椿內疚不安,所以他用一個謊言來安慰椿。
從頭到尾,他在乎的都是椿,而不是自己。在全村人冷漠決絕的映襯下,他至始至終的堅定都是感動人心的。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生命有輪迴,愛亦有來生。窮盡一生,也只夠愛一個人。"
這種感人至深的愛,在人間並不常有,終其一生的等待,也未必會有收穫。湫這樣的人,不過是我們心中的信仰和理想罷了。
而湫與鹿神的對話也依然讓人扎心,湫說:"有些事情我想忘,但是忘不掉。"鹿神說:"那就別忘了,真正的忘記是不需要努力的。"
這情景像極了現實生活中愛而不得的我們,很多人在現實中得不到愛人,就要毀滅,而湫縱然心如刀絞,魂牽夢縈,也要放下執念,成全愛人,不僅愛椿的選擇,還要保護椿愛的鯤。
這種坦蕩而包容的心懷,族人做不到,凡人也未必做的到,而湫做到了。《仙劍》中的林月如,在面對犧牲時,林月如主動選擇犧牲自己,結束三個人的牽絆,成全了李逍遙和靈兒。
愛情本就是自私的,而懂得放手和成全卻是一種智慧的凝結。
現實生活中無數殺人案,皆是如此,得不到的便要毀滅,人性的偏執和自私大抵就是如此。
總結:
電影的最後,失去法力的椿,被湫送到人間,和甦醒後的鯤相遇了。
她打破族人的規則,遵從自己的內心,平安送鯤回人間。他們美好的結局是由爺爺,奶奶,還有湫的犧牲和成全,從此椿帶著他們美好的希望幸福的生活下去了。
至此,她自由了,不再受制於族人的規則,不再依賴於法力,她將以全新的身份定義人生。
當她篤定知道自己的夢想和追求,並沒有中途放棄,而是堅定的走下去。不論對錯,只知道自己的內心就足夠。
人生在世,我們很難忽略旁人的目光,完完全全地為自己而活。但是歲月不長,餘生短暫,與其委屈自己,強求他人,不如守得內心清明,活得通透自在。
或許這才是《大魚海棠》帶給我們的核心啟示。
關注@我們的赫拉,專注溫暖治癒,有愛有趣的書評,影評,人物和觀點文。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原創不易,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