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醫學專家說:在孕期無論是排便多,還是排尿多,都不是預測生男、生女的根據,它們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
如今父母對孩子的性別看得十分淡然,生男生女都一樣,甚至一些家庭還尤其喜歡女孩子。但也依舊不排除有一些「重男輕女」思想根深的人,還是總是在孕期採用各種方法來提前判斷胎兒的性別。
最近在寶媽群裡,總是能看到一些孕媽在群裡討論關於判斷胎兒性別的方法,除了那些我們都熟知的「酸兒辣女」,還有一些判斷方式,聽上去就十分離譜。
比如,有位孕媽就聽自己的婆婆說:在孕期如果排尿多,就可能是女孩;如果是排便多,就可能懷的是男孩。
看著這些聊天內容,作為旁觀人真的是哭笑不得,什麼時候「排尿和排便」也能成為判斷胎兒性別的方法了?
其實在孕期,確實有的孕媽排尿的次數多,有的孕媽卻是排便次數多,那麼二者之間的差距是什麼呢?
孕期影響孕婦的排尿量的因素
1) 飲水量
排尿本來就是新陳代謝通過腎臟排出廢物,自然就和日常的飲水量有關。孕婦喝的水多,自然排尿的頻率就增加。
2) 利尿食物
如果孕媽吃了一些利尿的食物,像西瓜;或者飲食過鹹,導致自己喝水量上漲,超過膀胱含量,自然也會增加上廁所的頻率。
針對措施就是孕媽要注意飲食,不要吃得太鹹,減少攝入水分。
3) 正常的孕期反應
其實孕期孕婦尿頻,主要原因就是日漸增大的子宮對膀胱造成了壓迫。
精子和卵子形成受精卵後,經過2-3天的就會著床,然後分裂成胚胎,胚胎再繼續發育不斷增大。
隨後,子宮為了適應胚胎的發育需求,也開始逐漸增大,子宮兩側的韌帶和骨盆就會發生牽拉作用,對附近的膀胱和職場構成壓迫。
同時,孕期由於孕激素的分泌,孕媽的體溫會略微上升0.3-0.5℃,以便於身體內的新陳代謝加快,來保證寶寶的發育。因此,新陳代謝加快,也會造成孕媽排尿的次數增加。
除此之外,一些病理性的疾病也會導致孕媽尿多,像尿道炎,不僅排尿多,而且還會感覺到痛苦,這些孕媽就一定要到醫院檢查清楚。
孕期影響孕婦孕婦的排便量的因素
1. 腸胃消化不良
懷孕初期,孕激素的分泌會刺激腸胃,容易導致消化不良;而孕中期子宮會壓迫直腸,腸胃蠕動變慢,很容易引起便秘。
便秘往往是經常有排便需求,但卻排不乾淨,所以自然而然地就多次跑廁所。
醫生建議:孕婦1-2天一次大便視為正常,如果3天以上一次大便,則可能是因為腸胃蠕動慢導致的便秘。
2. 進食量
進食量多,自然就會排便多一些。孕期孕婦為了攝入更多的營養,往往會吃得多一些,自然就會排出的也會多。建議孕媽平時要少食多餐,注意膳食營養均衡。
另外,一些腸胃炎等疾病也會導致排便次數增多。如果是腸胃的問題導致排便增多,那麼建議孕媽要及時找醫生處理。
胎兒的性別決定因素
胎兒的性別和孕期所表現出來的反應是沒有關係的,因為胎兒的性別早在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就早已形成,在受精2-4周就開始性別分化,形成了性器官,並不會因為孕期的任何症狀而改變。
而決定胎兒的因素也有很多,像外界環境,母體的受孕環境等。像那些網上流傳的判斷胎兒性別的言論,也只不過是機率比較高而已,並沒有準確的科學依據。
寫在最後:
在孕期,媽媽想要知道孩子的性別很正常,但不要過於執著。在新時代,生男生女都一樣,孕媽最重要的就是放鬆心情,積極地度過孕期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