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Q:為何特別提成年人?
A:是否只關注吃本身,是區分孩子和成年人的關鍵。
01 燒烤在人們心裡的地位
昨晚,堂姐妹們為祖國母親慶生最後一天,嚴肅活潑地坐在烤串攤旁(我們家鄉給祖國過8天生日,不好意思了嘿嘿)。
感覺到桌上的烤肉串涼得很快時,才驚覺,夏天已經如流水般過去了。
又是一年,在準備慢慢收尾。
閉上眼深呼吸,嗅嗅周圍人的生活,最突出的竟然是…烤肉味。
被稱為「中國人真正的深夜食堂」的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今年第二部又來了。
它搜羅了全國各具地方特色的燒烤,向我們展示了東西南北各大派系的燒烤江湖。
大塊分為東北派,西北派,東南派,西南派。
各大派系下面延伸無數小派,甚至,有的縣市也能自成一派。
百花齊放,一看就饞。
讓我們看到:不止身邊人愛燒烤,全國人民都鍾情燒烤。
燒烤,在夜宵攤裡,永遠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
片子裡有一句直擊人心的,很適合燒烤的煙嗓旁白:
沒了煙火氣,人生就是一段孤獨的旅程。
02 燒烤能撫慰獨自在異鄉打拼的人
燒烤一般出現在夜裡,繁華街市的暖黃燈光下,充滿市井氣和人情味。
讓人感覺親切,迫切想投身其中。
它用火把食材烤出火苗的時候,你在一旁,有一種真實活著的感受。
在夏天,當你勞累一天後,回家的路上,路過燒烤攤。
一時興起,獨自找個凳子坐在角落裡,用冰啤酒來配燒烤。
喝兩杯,有時候會油然而生一股悲壯,白天困擾的煩惱好像都淡了,模糊了。
態度變得自信和從容,仿佛在哪裡都可以是家。
你看周圍的人談笑,聚會。或者帶著一絲醉意,細細碎碎相互傾談,勸解。
說到開心處,吃一串烤肉。說到難過處,喝一杯酒。
梭羅說:在多數情況下,我們外出,到人們中間去時,比待在自己的屋子裡更為孤獨。
但是去吃燒烤除外。
夜裡,思維更感性,更邊緣化。
你可以被一股香味,一個路人的微笑,一句來自老闆的「今天怎麼樣」感動到,不用刻意掩飾,不論你傾訴與否,你的身體都在傾訴。
你一邊投餵自己,被食物治癒,一邊覺得此時陌生人也能幫你消解孤寂。同時又有一種隔岸觀火的淡薄。這樣一種恰到好處的距離。
工作中的無情過後,你看著世間人,家庭與友情間的彼此珍惜,感到觸動。
要去往哪裡,與誰同行,他們仿佛一早就篤定地,在自己的地圖上做好了標記。
於是你站起身來,想念著遠方的親友,回自己的蝸居準備明天繼續奮鬥。
你很清楚,克服遠離家人的孤獨奮戰,就像袁泉唱的《木槿花》,是一種溫柔的堅持。
「我們都一樣,都少了些瀟灑,所以在失落時還守著優雅。」
03燒烤提供建立親密關係的可能
和友人的聚會,一段時間不見的常規感情聯絡也好,久別重逢也好,通常都會選擇燒烤。
* 燒烤的包容性強。
肉食派,素食派,都可以在一個烤桌上融洽共處。
玩得親密的,關係一般的,都能加入。
* 燒烤的選擇項多。
比起正餐來說,內容豐富:常見的牛羊豬雞魚肉可以烤,小腸大腸肝子腰子可以烤,蜂蛹蠶蛹青蟲野蘑菇可以烤,白菜韭菜土豆南瓜洋蔥茄子各種素菜可以烤,----除了桌子腿不能烤,其他什麼東西都能烤。
* 感動於照顧與被照顧。
一群人中,有人偏向照顧型,去烤,去服務其他人。他們溫和,有禮,覺得大家開心才是開心。
而被照顧的人,坦然接受,心生溫暖,祈願友誼天長地久。
我的家鄉坐標川西南,屬於燒烤西南派系。
這裡的烤肉,肉源新鮮,吃法特別。調料層次豐富。
暑假,在外的老友們回到家鄉,我們的燒烤聚會比平常多了很多。
因為有位很照顧人的老友。今年夏天,我們常吃的組合是這樣。
家鄉特色的烤牛排。是真的帶著牛排骨一起烤的。烤好後,用小片刀薄薄削下來一層吃。再回爐烤,要烤吃烤吃三四次,最後就可以啃牛排骨了▼
可我們普遍削不好肉,不小心會把竹籤削進去一起吃。
這位照顧人的老友,便常常削好後再分給我們吃。
而他很多次給我們準備的燒烤配菜,更是驚豔。
松茸刺身▼
凍好大塊冰,松茸細細洗淨切片,放在冰上。
簡單地蘸芥末醬油,放到嘴裡,松茸特別的清香味洋溢,閉眼細細體會,口感細密清甜,唇齒留香。▼
還有青瓜條,也是蘸芥末醬油▼
一口味道濃烈的肉,一口清爽的松茸刺身或青瓜條,絕妙的搭配,甚至忘了冰啤酒這個標配。
吃之前,還有人在單曲循環哼唱毛不易的《牧馬城市》:
「把煩惱痛了吞了認了算了
不對別人講
誰還沒有辜負幾段昂貴的時光……」
而這樣的味蕾盛宴,讓人倍覺日子溫柔,治癒了煩惱與孤單,覺得人間理想生活莫過於此----三五七八好友,或鬧或靜,只要有你們在。
更多的是,對這樣給予溫暖照顧的友人的感謝與敬重。
以及自身這份,被滋養後充滿電般的激揚。
* 沒有時限。
燒烤不會像正餐那樣,因為菜涼了,或者餐館打烊等因素而感覺侷促。
去到燒烤宵夜店,烤肉涼了可以再熱,時間想多長就多長。
可以盡情大段談話,來填補你們沒有見面時候的,關於對方的空白。
這不像普通出遊時邂逅的旅伴,哪怕一餐過後不了了之,也沒有絲毫不舍。
而是與信賴的人,心寬體胖地坐下來慢慢烤肉,相互交換歷史,交換生活中細小的悲歡,充滿安全。
每次的燒烤聚會,都可以成為一場內心傾訴。
人越年長,好像越難去妥協和將就,越難得到新的朋友。
一幫舊友,大方向上只會日漸情深。
但感情一旦深厚,就會顯得淡薄,並表現得彼此嫌棄。
漸漸喝通了,起身去廁所,儘量沿著一條直線移動。
因為身後有很多雙眼睛盯著你,確認你的步伐,如有絲毫偏差,他們便哈哈哈。
也正因此,你才可以帶著含義不明的微笑,安心醉去。
04 燒烤江湖的地圖,沒有國界
我的高中同窗老友,美術專業。大學後去法國留學,嫁給了法國人老公。
婚後,生了兩個兒子。
國外沒有公婆父母幫襯,帶孩子做家務都得靠自己。
於是她放下碩士學歷,甘於成全落至實地的生活。
生活落至實地,就是實在的柴米油鹽。
身在異鄉,胃還是那個四川胃。
她在院子裡種滿了家鄉的蔬菜,她的老公給瓜瓜豆豆搭架子,時常看到他們全家兩大兩小,你澆水來我種菜的怡然自樂。
豐收採摘後,按照川菜的做法,吃得滿足。
不誇張,她把四川的則耳根都帶去法國種活了。
某次她帶老公回家鄉省親。吃了家鄉的火盆燒烤。
她老公是個動手小能人。一回去,就張羅著做一張火盆燒烤桌。
成功做好後,立刻請來家人,共同分享這來自老友家鄉特有的燒烤方式。
我們看到這個視頻的時候,仿佛看到了她老公的旁白:愛你,就是為你營造你喜歡的生活。謝謝你為我的付出。
這份愛,讓老友變得溫柔與勇敢。
她的地圖,在她的開心農場裡,在她的火盆燒烤桌裡,得以拓寬。
幾年前,有一次離開日本前,一位長期合作的友人,帶我們去東京一家很有名的烤肉店餞行。
這家烤肉店叫名門。外觀不那麼起眼。
進門撲面而來幾百張名人照片。據說這間店,在東京烤肉界無人不知。
在照片牆上看到了安倍首相夫婦,林志玲,金城武,吳宇森……等等。
原來大家都愛烤肉。
日本的烤肉,對食材的選擇,配菜的搭配,以及調味料都極其挑剔。
老闆在東京乃至全日本烤肉界數一數二的有名。但他仍然親自到店為客人烤肉,與客人親切逗比地聊天。
這是桌上的烤爐,老闆或店員在旁邊幫烤。份數按人頭準備。
前菜開始就抓住味蕾了▼
這個厚牛肉,烤出來的口感很嫩▼
老闆幫切成小丁,方便食用▼
這個肉嚴格意義上不叫肉,因為脂肪成分佔了51%以上,均衡分布,所以是粉色。
口感太棒,感到詞窮▼
這個更厚的牛肉,瘦肉成分稍多,烤好後切片▼
切好,擺好,抹上芥末,擠上檸檬汁。
外焦裡嫩,很獨特的味道▼
還有薄片肉裡,卷上調味蘿蔔泥 ▼
這個真是好吃,好吃,好吃到哭▼
當然,還有烤牛腸▼
這個忘記叫什麼了,烤好後放入醬料,再淋上生蛋黃。是友人最喜歡的一道壓軸。好吃到我的形容詞極限,太兇險了!▼
這些內臟,友人說,要用韓國的馬可麗米酒和海苔來搭配▼
尾聲是,小小一碗溫暖體貼的豚骨拉麵▼
以及店裡自製的雪糕甜點,綿密細嫩,入口即化,不甜不膩▼
感覺日本烤肉的核心在於,每一道菜都順應自然,尊重食材原本的味道,用一點引子似的調料,讓它竭盡全力散發本身的美味。
無論壽司也好,烤肉也好,都有協奏曲般的篇章節奏。
友人帶我們體驗她覺得最好的烤肉,在優質的服務中,我看到不善言辭的她的不舍,還有維護友情的那份溫柔。
細細回想,每次到中國,她都會給我帶來很好吃的禮物。
每打開一個吃,就會想起她溫和乾淨,彬彬有禮,時時為別人考慮的樣子。
珍惜世間每一份愛的樣子,是這樣的謙卑。
05 我愛你,我想請你吃烤肉
日本茶道裡有「一期一會」這個詞。
中心在於,抱著一生只相見一次的覺悟,全心投入誠摯相處。
《武林外傳》裡,呂秀才說:「一輩子很短,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可那種心情很長,如高山大川,綿延不絕。」
對於想要珍惜的人,就該不遺餘力去珍惜。
在閒暇裡,去與喜歡的人待在一起,和他們一起浪費時間,和他們一起慢慢變老。
看來看去,總是烤肉在相互喜歡的人群中間,默默做著橋梁,傳遞彼此的喜愛和信任,深刻彼此的情誼。
我們年少時吃烤肉,也許為了解饞。
成年後,我們懂得去關心,去理解,去愛護,去包容。
每一種情感表達,都可以用一頓烤肉來解決。
不,當然可以許多頓。
直到老了,咬不動了,不吃了----怎麼可能!還可以烤些嫩嫩的肉餡,去相互投喂。
何不食肉糜?
只因愛燒烤。
---
文圖自一線現場的胖我們,今天不存在侵權。
我是菩桃。感謝讀到這裡的你。願天下老幼皆有依託。
作者:菩桃,大齡非文藝貓宅青年。長期讀書寫作者/心理學研修者/野保動保環保者。信佛,喜肉,理性,歡實。做你的傾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