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烤,可能是人類最原始的烹飪方式。有人說:世界上沒有什麼事兒是一頓燒烤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兩頓!
滋滋冒油的羊肉串、鮮掉眉毛的蒜泥茄子,再加上一份噴香的烤牛排……光想想,就足以讓人口水直流。
燒烤形式
如今有幾種主流形式:
炭火烤是最原始也是最主流的燒烤方式,伴隨著鑽木取火法的發明而出現。風味獨特是炭烤食品的一大優勢。食物在烤制的過程中會發生一些化學變化,像脂質氧化,能改變食物的脂肪酸組成,讓其揮發出大量的風味物質。美拉德反應也功不可沒,生活中燒烤、炸雞、餅乾的焦香味,都離不開它。
燜烤也是製作燒烤的一種方式。一口瓦缸締造出來的美味,沒有空間限制,缸到哪兒,燒烤攤就能支在哪兒。
電烤有點像炭烤和燜烤的進階版,集合了前兩者的優點,雖然少了些焦香味,但做出來的食物相對健康。電烤利用烤箱內部的加熱元件把電能轉化為輻射熱,把食物烤熟。烤箱內部的熱風循環設置,可以讓食物均勻受熱。它還能自由調控溫度,讓食物避免長時間高溫的洗禮。
蒸汽烤是依託蒸汽烤箱實現,其箱體內設有飽和蒸汽發生器,在食物表面上凝結高溫水蒸氣,這些水蒸汽汽化後釋放出熱能,讓食物迅速升溫。這種方式烤制的食物,雖然少了些許炭香味,但更多地保留了食物中的游離胺基酸,在鎖鮮上更優秀,還原食物的本味。
新疆燒烤
代表:喀什紅柳烤肉
自古以來,燒烤就是新疆美食的靈魂。一提起燒烤,很多人都會想到新疆的烤羊肉串。
新疆的燒烤基本都是烤肉,烤肉又基本以羊肉為主。至於調料,也沒什麼花裡胡哨的
就「燒烤三寶」——鹽、辣椒、孜然。但是對肉的挑選、火候的把控十分講究,一般會在肉串的中間串一塊羊尾油提味,羊尾油被當地人視為「羊身上最寶貴的部分」,特別是不滿周歲的羊羔尾油,最為美味。
新疆傳統烤肉是以紅柳枝為肉串釺子,紅柳枝條細長且硬,現削的紅柳枝受熱時會散發出特殊的香氣,烤出來的肉串,略帶植物香。
新疆紅柳烤肉可不光塊頭大,而且基本是素顏!我們吃串常見的孜然、辣椒麵、胡椒粉、香料等調味品,在這鮮嫩的新疆羊肉上,統統都不要,人家可以只要——鹽水。這就叫「清烤」,要的就是新疆上好羊肉的自然清香。
另一種傳統的新疆烤肉也能嘗到正宗的新疆味道——饢坑烤肉,饢坑是用土坯砌成的土灶,除了用來烤饢,還可以用於烤包子、烤肉等。
內蒙燒烤
代表:烤羊肉
內蒙草原盛產優質羊肉,內蒙的燒烤,都是剛剛宰殺的活羊,懸掛起來,你要哪個部位,就給你用刀切哪個部位,這羊肉新鮮到讓你能聞到青草的味道。
切完之後,串成串,然後用炭火烤,在內蒙除了孜然粉外,還有你肯定吃不到的一種內蒙獨有的調料,叫做山花椒。
東北燒烤
代表:錦州鐵盤燒烤、齊齊哈爾烤肉
東北人在處理燒烤食材時格外細緻根據不同的口感、烤制時間、所需調料把食物拆解得清清楚楚。
東北還有一種神奇的烤物:四世同堂指的是蠶的四種形態包括蠶蛹、撲稜蛾子、神仙、大蠶。
2011年,東北錦州鐵盤燒烤入圍了燒烤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錦州燒烤連烤串籤子都是鐵的,說是能夠更好的導熱,讓肉串內部也更容易熟透。它有一些獨特的法門,比如:幹豆腐卷金針菇和魚吃羊。所謂幹豆腐卷金針菇,就是用上好的幹豆腐,填充上金針菇,拌上各種佐料,經過鐵板燻烤,那酥香……魚吃羊——魚是鮮魚,而羊則是醃好的羊肉乾。具體做法,就是把魚肚子挖開,填上大塊羊肉,再加入秘制醬料,裹上錫紙進行烤制。經過一頓猛如虎的燒烤操作之後,魚肉和羊肉就會徹底融合。
齊齊哈爾烤肉是東北草原派烤肉的代表。齊齊哈爾烤肉主要使用牛肉,有新鮮的直接烤的,當然更具特色的做法是預先用孜然粉、洋蔥等調料拌制。醃製一段時間後,再上鍋烤。根據個人愛好,可能會用上香菜調味。
北京燒烤
代表:北京烤鴨、炙子烤肉
要說北京的燒烤,全國人民第一個想到的莫非「北京烤鴨」,一道婦孺皆知、走出國門的北京名吃。
北京烤鴨分為掛爐烤鴨和燜爐烤鴨,掛爐不安爐門,可以隨時查看和翻轉鴨子,使鴨子受熱均勻,用果木為燃料,明爐炭烤,烤出的鴨子皮很脆、有油脂香而不膩口,是整隻烤鴨最好吃的部分。
燜爐烤鴨則不用明火烤,而是先用燃料使爐膛升高一定溫度,再將火滅掉,然後將鴨子放於爐中,在烤的過程中,爐內的溫度先高后低,溫度自然下降,火力溫而不烈,空氣溼度大,因而鴨子油脂水分散失得少,皮肉不分離。
北京燒烤還有很多種類,老北京最愛吃的莫過於炙子烤肉,厚重、凹凸不平的鐵板架在裝碳的鑄鐵爐上。肥肉在鐵板上煸出油後,再放醃好的、肥瘦相間的肉片,用夾子不斷翻烤的過程中,可以加一些大蔥、香菜和洋蔥一起炙烤。
當烤出肉汁和油脂後,再放上金針菇杏鮑菇茄子或者其他菜,肉吃完了菜也浸滿肉汁,非常入味。
炙子烤肉的吃法要追溯到元朝蒙古騎兵「掘地為坎以燎肉」的風俗,因戰事頻繁,無暇製作精細美食,士兵們便在地面挖個坑來烤肉,為了快些烤熟,肉片就切得儘量薄,後來經由宮廷改良,傳至民間,興盛起來。
雲南燒烤
代表:昭通把把燒
雲南各地都有燒烤,滇式燒烤與其他各地燒烤有著天壤之別,這裡有更多的食材,更多的手段,調味料更是多種多樣。雲南燒烤的佐料有乾料和溼料之分。乾料主要由花生面、精鹽、味精、辣子粉、花椒麵組成,按客人各自的喜好搭配。溼料也叫蘸水,用新鮮紅色小米辣碎粒、花椒麵、醬油等調製,其味鮮、香、麻、辣皆有之。
雲南燒烤的另一特色表現在燒烤菜品的豐富且奇特上。大腸、粉腸、鳳爪、黃喉,還有蘑菇包肉、苦瓜肉卷、蔥串肥腸等「葷素自由戀愛」菜,各種蔬菜以及雲南特色的野生菌也是常客。
把把燒顧名思義:一燒一大把,講究的就是一口一串。其關鍵技法就是:切小片兒、入滷、大火猛烤。串料在明火上不斷翻滾著烤制,熟得快且均勻,把把燒的這種靈魂烤法,就叫做「火上飄」。
四川燒烤
代表:西昌火盆燒烤、樂山燒烤 、石棉燒烤
好吃的燒烤,主要分布在四川南部地區,其中以樂山、雅安石棉、西昌和宜賓最出名。
四川火盆燒烤源於大涼山的彝族。傳聞,一入夜,彝族人民就會聚攏一起,圍著火盆,「參悟」傳說的火盆燒。
火盆中央,小木炭歡快的燃燒,至於火盆沿上——啥都能放:「花生、玉米、馬鈴薯,鼻筋、魚片、黑豬肉」,火盆燒的口號就是:葷腥不拒,味道至上。
火盆燒烤的肉類食物在烤之前會提前將其醃製,並在醃製過程中會加入胖大海、藿香、茴香、麥冬等30餘種中藥材,烤出來的食物不僅芳香四溢,還有去火去燥的功效。同時,在竹籤上的選擇也是有講究的,一定要選用新鮮的竹子,經過高溫,鮮竹會散出特殊的清香,融入烤肉中更能增添食物的鮮香。火盆燒烤的肉塊大且種類豐富,一般都是用粗長的竹籤串制,邊烤邊吃,十分原生態。
樂山燒烤追求鮮嫩或幹香的口感,油比較多,但不會讓人覺得膩,此外還會加蜂蜜提升香甜的味道,吃樂山燒烤一定要搭配咔餅,一種白麵餅,有點像陝西的白吉饃,咔餅分為軟餅和脆餅兩種,把饃從中間劃開,裡面可以夾粉蒸牛肉、肥腸、粉條等,最後還會撒上花生碎,回味悠長。
位於雅安市最南端的石棉縣,有一種會噴火的燒烤,這種酷炫的燒烤是在一塊均勻分布著小孔的鐵板上完成的。鐵板下是熊熊的炭火魚片、五花肉、腰片……各種食材都必須切得薄如蟬翼。
重慶燒烤
代表:重慶烤魚
重慶三峽地區的烤魚也俘獲了中國人的胃。打著巫山、萬州名號的烤魚店遍地開花
但這種融合「醃、烤、燉」的烤魚做法,到底起源於哪兒,眾說紛紜,爭論不斷。
一盤烤魚裡除了魚肉細嫩焦香,裡面的配菜也很入味,百吃不厭。
青島燒烤
代表:海鮮燒烤
海鮮燒烤的確是讓人印象深刻。大部分地區的燒烤皆以牛羊肉為主,但青島最常見的卻常常是烤魷魚、烤生蠔、烤大蝦、烤海腸、烤扇貝……
廣東燒烤
代表:烤乳豬
燒烤也是以海鮮為主,所有的調料都為留住海鮮的鮮味服務。其他禽肉則一般都要放糖烤,口味略甜。不過,無論什麼燒烤,對廣東人而言,只要食材新鮮,調味適中味道就不會差到哪裡去。
與街頭燒烤不同,粵菜裡最著名的烤乳豬則有貴族般的氣質。這道硬菜是「滿漢全席」中的主打菜餚之一,十斤左右的香豬,皮薄但軀體豐滿用當地的特色醬料醃製後,
再經過燙皮、上脆皮糖漿等細緻的工序,才開始慢慢烤制,烤好的乳豬,皮酥肉嫩,也不肥膩,是廣東人喜慶場合必不可少的餐桌主角。
萬物皆可烤,比如廣西百色烤豬眼。豬眼雖然難得,烤法才更加難得!想烤出一串合格的豬眼,必須拿捏好火候,火大了豬眼會爆,火小了又烤不熟。重慶烤腦花。首先要進行手工清洗、然後還要用大蔥去腥,此外還要加入二十幾道佐料入味。這樣做出來的烤腦花,吃起來香酥可口、滑嫩多汁——就像肉味的豆腐腦!
走,吃燒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