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娟 剛剛過去的2018年,是我國PPP事業發展過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伴隨著「規範」、「追責」「整改」等熱詞,PPP行業有糾結,有焦慮,更有思考。這一年,PPP行業的參與者都靜下心來,開始探索中國式PPP的本質和未來。 全球範圍的PPP成功實踐表明,PPP模式有助於提升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的供給質量與效率,提高政府與社會資本方的財務穩健性,促進長遠規範與可持續發展。自2014年國家大力推動PPP以來,PPP模式開始持續升溫,並經歷了井噴式發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不容忽視的是,由於體制機制等各種原因,部分PPP項目魚目混珠、良莠不齊,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劣幣驅除良幣」的情況,違背了PPP的初心,對行業發展造成一定影響。 任何一個行業出現的高熱虛火,都必須有適當降溫的過程。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國家有關主管部門相繼密集出臺了一系列規範PPP發展的政策文件,其力度之大、頻率之密、範圍之廣,歷史罕見,這既反映了PPP行業存在問題的嚴重性,也彰顯出決策層規範PPP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決心和信心。在降槓桿的大背景下,PPP從「高溫狀態」一度進入所謂「速凍期」,讓一些業內人士感到迷茫。此後,中央加大補短板力度,著力降低營商成本,著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等問題,為PPP項目營造了更為良好的宏觀環境,PPP市場在2018年第四季度開始出現回暖。在相關行業人士看來,這是大浪淘沙始見金的一個過程,能夠讓PPP做到正本清源和回歸初心。 有句歌詞說得好,「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從PPP目前的發展趨勢看,正是因為行業經歷了考驗,過去五年來的PPP實踐經驗也將會在高質量發展的需求下得到重新審視。伴隨著PPP頂層制度的逐漸完善,PPP行業將在「提質增效」的道路上不斷得以邁穩步伐,從而助力地方經濟行穩致遠。 在過去幾年中,我們與PPP同行。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門以及社會投資者對於PPP的概念、內涵和操作實務還存在著認識不統一、原則方向問題把握不準時,我們運用一定的版面和篇幅來進行深度報導,通過對PPP模式的實施背景、基本方法、重點領域以及模糊認識等一些關鍵問題進行及時跟進和解讀,幫助各方釐清了對PPP的誤解和疑惑。面對行業發展過程中的困頓、障礙,我們及時跟進推出多篇分析報導,旨在提振行業信心,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2019年,在PPP行業「乍暖還寒」和依稀可見春天的這個時點,我們專門推出每周三的PPP版,聚焦PPP行業,繼續與PPP同行。我們做解讀者,做傾聽者,做發現者,更做參與者,身體力行,「上接天線,下接地氣」,通過深入的採訪、精彩的故事、紮實的研究、客觀的評價,剖析熱點、解讀政策,接收和反饋行業發展的律動與心聲,激揚改革動力、激發業界共鳴,與PPP人攜起手來,共同推動PPP事業譜寫出新時代的新篇章。 2019年,將是推動PPP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年。伴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和PPP立法的穩步開展,歷經幾番洗禮的PPP市場將會更加成熟,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迎來更為廣闊的未來! (本版文章詳見「PPP導向標」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