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床位」搬進家智能監護都有啥 青島獨居養老難這樣破題

2020-12-22 瀟湘晨報

青島市是全國較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城市,截至2019年底,全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186.6萬人,老齡化率22.2%,高出全國4.8個百分點。其中80歲以上老年人口30萬人,佔老年人口的16%。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和老年人口失能化、失智化的發展,加之家庭結構小型化、空巢化,傳統家庭養老方式受到嚴重衝擊,出現了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養老機構數量不足、服務質量不高和市場化程度低、發展動力不足、養老護理員缺乏等「養老難」問題。為此,本報推出「解困養老」特別策劃,將陸續從多個角度全面細緻地探究養老難題,展現青島在養老服務發展中的探索與創新。

前幾日,本報報導的獨居老人家中昏迷「缺席」透析,引起護士警覺多方聯繫救回老人一命的新聞,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在大家紛紛點讚「最美護士」細心救人的同時,獨居老人普遍面臨的養老困境同樣值得探究。

86歲老人王興政也是一名獨居老人,同樣因身邊無人而遭遇過險情。今年年初,他曾半夜突發腦梗,差點連近在咫尺的手機都沒夠到……不過,就在一周前,他的居家養老難題迎刃而解——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將機構「養老床位」搬進他的家中,老人可以在家享受24小時智能監護。

這是青島市創新推出的家庭養老床位項目,正在為破解老年人的居家養老難題尋找突破口。

■家中遇險

獨居老人半夜突發腦梗

家住臺東街道威海路社區的86歲老人王興政,已經過了兩年多獨居生活。7月22日,記者登門見到老人時,他正在看頭一天半島都市報A3版那篇關於獨居老人被「最美護士」救命的報導。「人老了,最怕的就是突然在家發生點啥事,身邊還沒人。」老人放下手中的報紙感慨道。

作為耄耋高齡的老人,王興政思路清晰,言語表達也很清楚,完全能應對日常生活,但他還是表示自己「服老」了。「不服老不行,」他拍了拍自己右腿,「這條腿,就是前年在家摔斷的。」雖然已過去兩年,提起這件事老人還是有些激動,「就在那個門口,不小心摔了一跤,我那時候起了好幾次都沒起來,花了很長時間好不容易起來了,疼得不敢坐。」最終,他給兒子打了電話,被送往醫院治療。這次意外摔倒也給他留下了後遺症,如今,他只能依靠拐杖輔助行動。

然而,這還不是最讓老人後怕的一次經歷,「就在今年年初的一天晚上,我半夜突發腦梗,孩子也不在眼前……」當時躺在床上的王興政老人內心非常絕望,手機就放在床邊桌子上,近在咫尺,他卻無法夠到。求生的本能讓他拼盡全力往桌子那邊挪動,掙扎了很久,「費了好大好大的勁兒才夠到了手機」。可拿到手機後,光是按下「120」3個數字又花了很長時間,「當時身體狀態很差,手機鍵都按不準了……」雖然最終闖過了那一關,但他至今仍心有餘悸。「人不老,體會不到這種感覺。」王興政老人再次感慨道。

王興政老人自言是個非常要強的人,儘管子女非常孝順,但他能理解孩子的不易,不想拖累孩子,又不想離開家住進養老院,所以就一直堅持獨居。雖然嘴上從不跟孩子講自己一個人在家的不便,但隨著年紀的增長,他感覺越來越需要別人的幫助。就在一周前,王興政老人籤約了家庭養老床位,終於找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解決之道。

在老人家中,記者看到,這裡安裝了視頻看護設備、紅外感應設備、緊急呼叫器等基本設施,「有啥需求按下床頭的呼叫器就行,吃飯、理髮都有人上門照料。遇到緊急情況,還可以一鍵呼救,這如果半夜遇上點啥事,我在床上就能呼救,安心多了。」

■有備無患

20分鐘沒出衛生間就報警

解了王興政老人愁心事的「兩全之道」,是由臺東街道福山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家庭養老床位項目提供的「居家智能看護設備」。依託智慧健康養老雲系統,通過居家智能看護設備,可以實現養老機構與老人的實時互動。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這套居家智能看護設備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其中,擺放在王興政老人床頭的分別是居家養老服務終端和智能網關,「終端可以用來呼叫吃飯、理髮、洗頭等服務,網關則可以一鍵呼救。我們會即時響應老人突發疾病的呼救,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進行基礎的急救處理,必要時送往醫院治療。」青島德興民益事業集團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信息化主管杜健表示。

而另一個設備是紅外人體感應探測器,這個被裝在了老人家中衛生間出入口處的牆面上,「比如老人上午10點鐘進廁所,設備就會記錄,如果20分鐘甚至半小時都沒有監測到老人出衛生間的記錄,它就會報警,後臺會第一時間收到。我們會立即撥通設備和老人的固話,沒人接聽或有緊急情況,就近站點的工作人員就會第一時間上門提供救助服務。」杜健介紹道。

智慧健康養老雲的後臺系統,設在了市北區臺東街道福山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在後臺大屏幕上,詳細記錄著籤約老人數、床位數、工作人員人數、服務工單等。杜健現場為記者演示了一遍呼救的整個過程。

只要使用者按了智能網關上的SOS按鍵,後臺大屏幕右上角的紅色小喇叭報警圖標就顯示出「1」,同時發出聲音警示——「有報警信息請查看」。點擊紅色小喇叭圖標,就會顯示出求助老人的信息,同時,地圖上也顯示出老人家所在位置,工作人員此時直接回撥居家養老服務終端就可以進行視頻通話,詢問老人有啥需求。

「安上這個東西真是太方便了,獨自在家的危險性大大降低,不光能讓孩子放心,我自己現在睡覺也特別踏實,心裡也放輕鬆了。」王興政老人說,有了上次半夜突發腦梗的經歷,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上門評估徵詢需求時,他當即表示同意,而且主動要求把智能網關安裝在床頭,「以後就算遇上急事了,伸手按一下報警就行了,人家馬上都知道了,再不會那麼無助了。」王興政老人說。

就在採訪王興政老人的時候,位於西海岸新區塔山的87歲獨居空巢老人李安(化名),已享受居家智能看護設備的好處半年時間了。今年年初,李安與靈山衛街道塔山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籤約家庭養老床位後,服務中心為其進行了家庭適老化改造,安裝了紅外探測器、監控攝像頭、生命體徵監測、門磁、煙霧、水感、燃氣感應報警等設備設施。

靈山衛街道塔山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常松林也是江蘇唯老會的負責人,在南京,他們就遇到過一例,獨居老人在家中突發疾病呼叫後,由於沒有備用鑰匙開不了門,只好找來物業和社區幫忙,一起破門而入搶救老人。因此,現在他們在籤約時,會主動與獨居老人協商,在就近站點預留一把老人家中的備用鑰匙。「大多數老人都是十分配合的,畢竟經過一年的服務後,彼此之間都建立了信任感,老人對服務人員會產生類似於居家保姆的信任度。」

■與時俱進

「時間銀行」將服務獨居老人

當然,除了家庭養老床位外,獨居老人還能享受到其他居家養老服務。今年4月14日,青島市民政局印發《青島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實施方案(試行)》,首先在西海岸新區、城陽區兩個區試點,2021年全面推廣實行,實現全市通存通兌。

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的服務對象為重點空巢獨居老年人、存有時間的60周歲以上老年人,服務項目包括「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醫」等五項。

青島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喬先華透露,目前青島市時間銀行的平臺體系即將打造完成,採用時間幣的流通機制,為獨居老人每月發放一定的時間幣,老人可以用時間幣購買服務項目。年滿18周歲志願者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後,以青島市社保卡為載體開設專門的時間銀行帳戶,以小時為單位進行服務時間存儲,年老後需要時可提取時間兌換服務。「目前先在城陽和西海岸開展試點,他們開始對獨居老人進行摸底,推廣後,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獨居老人無人照料的問題。」

此外,在青島,60周歲以上的困難老年人均可享受政府購買的居家養老服務,其中半失能老年人每月45小時的居家養老服務,失能老年人每月60小時的居家養老服務。

消除誤解

看護不是監控,隱私不會洩露

杜健告訴記者,他們目前已經在市北區的12個街道搭建起了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並在街道的每個社區都下設了服務站點,以臺東街道為例,七個社區各設置一個站點,每個站點最少兩人,主要承擔為老人就近提供上門服務等。目前,他們已經摸排完服務轄區的老年人情況,家庭養老床位項目正在逐步推進中。

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工作內容事無巨細,因為要隨時響應老人的緊急呼叫,所以必須24小時值班。此外,他們不僅可以為老人提供送餐、理髮、洗澡等生活上的照料,還要承擔一些簡單的醫療巡診、問診,解決老人去醫院不便的難題,「我們的醫療專家團隊要評估老人身體狀況,像換尿管、骨折換藥等我們的護士就做了,我們的醫療專家團隊也是從二級醫院派駐過來的。」杜健說,根據規定,家庭養老床位享受長期護理保險。

但是,並不是所有符合條件的老人都願意籤約家庭養老床位。周麗娜是臺東街道福山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經理,在她上門調研時,發現有的行動不便且身邊沒人照顧的老人,並不願意在家中安裝居家智能看護設備,「有的老人會誤解,覺得有攝像頭會監控他們,洩露隱私。但實際上,監控設備有緊急需求時才會開啟攝像頭,平時後臺無法主動開啟或關閉攝像頭,必須是老人主動發起或自願接收,服務人員才能看到老人居家情況。」

此外,還有一部分老人不願意籤約家庭養老床位的原因,就是捨不得花錢。一是由於居家智能看護設備必須聯網使用,因此老人家中必須安裝有寬帶或無線網絡設備。有的老人家中無網絡,就不捨得再掏這筆錢。另外,家庭養老床位的服務標準每月不得低於350元,有的老人也捨不得花錢買服務。常松林認為,這需要一個長期推廣的過程。畢竟家庭養老床位等於將護老設施、標準化服務「搬」進老人家中,為居家養老模式帶來更多可能性,更好滿足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需求。

政策解讀

把養老床位搬進更多老人家裡

所有年滿60周歲的老人都可以籤約家庭養老床位嗎?籤約家庭養老床位,老年人需要承擔多少費用?

青島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喬先華介紹,目前,家庭養老床位主要針對社會上的居家失能、失智老人,是街道(鎮)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與周邊社區的居家失能、失智老人籤約服務期1年以上的,為居家老年人提供醫療護理、生活照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助餐送餐、精神慰藉、助潔助浴等三個專業以上服務項目的家庭老人床位。

喬先華同時表示,為了鼓勵獨居老人、空巢老人市場化籤約,對於達不到居家失能、失智條件的,也能夠籤約家庭養老床位,但是完全市場化運營,這樣既能滿足老人們不離家養老的訴求,又能享受到養老機構專業的養老照護,等於把養老院的床位搬到了老人家中。

「籤約家庭養老床位前,專業的第三方組織會根據老年人能力評估標準,對老年人進行能力狀況評估,滿足居家失能、失智老人條件的老人,可以享受家庭養老床位補貼。」喬先華說,家庭養老床位的服務標準每月不得低於350元,也就是說,滿足條件的老人付給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不低於350元/月,可享受醫療護理、生活照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助餐送餐、精神慰藉、助潔助浴等三個專業以上任意服務項目。

籤約家庭養老床位後,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需要對老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家庭養老床位必須具備網絡接入設備、視頻看護設備、紅外感應設備、緊急呼叫器、管理監督系統、生命監測設備、居住環境適老化設施等基本設施。「這部分適老化改造的費用,由政府給予補貼。」喬先華介紹,對分散供養的城鄉特困人員、低保中失能(失智)和「失獨」老年人家庭籤約家庭養老床位的,給予2000元的適老化改造補助;對其他籤約老人家庭給予1000元的適老化改造補助。老年人也可以根據需求自行選擇適老化改造套餐。進行適老化改造後,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就需要根據服務約定為老人提供上門服務,服務質量由平臺管理監督系統實時監督。

【來源:半島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鄭州養老床位存一半缺口 獨居老人去世數天無人知
    鄭州的養老院床位缺口有多大?一組數據最能說明問題:鄭州市現有100萬老人,但養老機構僅39家,床位也只有區區8000張。  專家認為,如不及時緩解養老機構及床位的供需矛盾,家庭問題將上升至社會問題。  鄭州的養老院存在哪些問題?有哪些發展瓶頸?你認為該如何解決?
  • 騰訊即視智能養老監護系統入選「星河」案例,用技術助力社會養老
    12月22日記者獲悉,在2020數據資產管理大會上,「騰訊即視智能養老監護系統」成功入選2020大數據「星河(Galaxy)」行業大數據應用標杆案例。據了解,「騰訊即視智能養老監護系統」從2019年開始建設,是騰訊安全平臺部即視團隊聯合騰訊雲微瓴團隊和騰訊基金會,利用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打造的智慧養老院方案,具備跌倒檢測、隱形護欄、火災檢測等多個AI功能,目前已經在深圳市養老護理院落地使用近一年時間。不久前這一項目還入選了量子位「2020中國人工智慧社會責任榜樣TOP5」榜單,得到了行業的廣泛肯定。
  • 蚌山區:試點建設家庭照護床位,提升養老服務滿意度
    為有效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讓廣大老年人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保障居家特殊老年人的基本養老服務需求,蚌山區燕山鄉民政事務所在轄區城市居民範圍內開展家庭照護床位建設試點工作。試點期間由龍湖生態老年公寓(燕山鄉養老服務中心)承接全鄉家庭照護床位上門服務工作,試點老人將享受每周定期上門服務,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個人護理、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等。為做好家庭照護床位試點的前期摸底工作,鄉民政所聯合龍湖生態老年公寓專業護理人員走訪失能失智獨居老人家庭,摸清老人的意願和需求。
  • 居家養老新模式!瑞寶街為長者打造「養老幸福圈」
    、生活照料、陪同就醫、上門巡診、居家安全檢查、康復理療等服務累計652人次;定期探訪入戶獨居高齡等社區邊緣困境長者服務201人次;「送醫到家」服務服務119人次;電訪人次近3000人次。今年6月復工之後,家住瑞寶街瑞寶花園社區的沙先生愁壞了,自己和愛人工作都忙,家裡年近80歲的母親伍姨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吃飯和洗澡成了每天生活的頭等難題。
  • 一紙消防證難倒14家養老機構?合力「破題」!
    一紙消防證難倒14家養老機構?合力「破題」!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1.16 星期一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任曉萌    本報11月15日訊 「最近,我們陸續收到了全市範圍內14家養老機構的反映,表示因未取得消防驗收手續而無法正常營業,不僅對他們的養老服務供給產生了種種影響
  • 一大波智能養老產品來襲,在這裡遇見養老的未來
    智能時代讓養老「聰明」起來  「智慧養老,就是讓老人的吃穿住用行醫都更方便,讓養老護理從頭到腳都更輕鬆。」江蘇宜能健康科技公司負責人刁斌戴起一隻手套,通過安全氣泵打氣,手指迅速活動起來。在悅心家庭養老床位大數據地圖上,清楚地顯示著該機構目前總床位有1280張,當前52張在服務中,65張已完成服務。設備報警累計10.96萬次,床墊報警5.16萬次。這樣的數據地圖正應用於全省各地的家庭養老床位中,服務中心根據老人家中安裝的監控設備和智能床墊,可以監測到服務人員的上門情況,老人平時起居,有無摔倒等意外狀況發生。
  • 【聚焦】我區試點家庭照護床位 實現養老「不離家」
    【聚焦】我區試點家庭照護床位 實現養老「不離家」 2020-12-10 1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指尖城市】智慧養老杭州觀察:當「幸福夕陽紅」觸手可及
    張煜歡 攝  「在新的智慧養老應用場景下,老年人通過手機端『智能養老管家』,只需輸入年齡、戶籍等基礎信息,便可實時匹配享受的政策待遇並提示辦理渠道及材料。」杭州市養老服務指導中心主任徐媛媛介紹,高齡、失能等老人遇到緊急突發情況時,只需按下手機終端上的紅色按鈕即可實現一鍵呼救。  獨居老人萬一無法及時呼救怎麼辦?
  • 日本單身老人住養老院難 加拿大養老機構分等級老兩口並無優先權
    日本厚生勞動省近日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三成養老機構拒絕接收沒有擔保人的單身老人。這一數據與5年前調查結果一致,凸顯日本單身老人養老院「入住難」。而在加拿大,情況則有很大的不同。加拿大養老機構按照護理等級劃分,在受理申請者時,老兩口並不會比單身老人享有優先權。
  • 獨居老人,有想過當你老了,會是怎麼養老呢!
    家庭養老的功能日益削弱,原來由家庭承擔的老人贍養功能轉向社會養老服務,獨居老人成為一類社會問題而倍受關注。1.子女工作繁忙,平時都不在身邊,基本上沒時間回來看望他們。而老人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多少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有的身體甚至更遭。2.獨居無伴。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可是他們因過早失去老伴,平時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 智慧養老系統深度解析:無兒無女的獨居老人該如何養老?
    其實這樣獨居老人的悲慘案例還有很多,隨著國內老齡化日益加劇,許多無兒無女無老伴或是兒女不在身旁的孤寡、獨居老人的老年生活讓人擔心。他們的生活該如何養老?怎麼樣才能讓他們老有所依呢?如今,國家養老政策出臺活躍養老市場,民政部、財政部公布了第三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全國共有36個市(區)成為試點地區,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養老事業中來。而且國家也在積極推進「網際網路+」養老新型養老模式,以提高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效率水平,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智慧化升級,幫助老年人智慧養老。
  • 農村養老從何破題?
    ,來自政府、學界與公益界的人士提出,農村老人養老問題是養老工作中的一個短板。而且農村的老齡化挑戰更為嚴峻——全國農村空巢老年人家庭比例高達30.77%,空巢獨居現象嚴重。在受到自身支付能力和家庭照料能力制約的情況下,農村老人享受的社會資源及養老服務,也與城市老人相差甚遠,在醫、食、住、用、行、娛等各方面都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情況。  認識到農村養老面臨的突出問題,我們既要有克服難題的緊迫感,也要有針對問題找方案的信心和勇氣。
  • 著力解決農村空巢老人養老難問題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針對部分群眾反映農村空巢老人養老難,已成為不少農村家庭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的問題,尋烏縣立行立改,採取集中照料護理、加大資金投入、示範帶動等方式,著力解決問題。    該縣在充分調查摸底的基礎上,著力開展農村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建設,將各村(居)閒置校舍、村委會和祠堂等改擴建成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場所。同時,結合「黨建+頤養之家」模式,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三治」工作示範點開展聯創共建,在全縣各鄉鎮均設立「孝老食堂」,有效破解農村獨居老人和70歲以上留守老人飲食不便和精神孤獨問題。
  • 新民快評|智慧養老有「智商」講「情商」
    昨天,「上海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的新聞引發廣泛熱議,媒體實地走訪長寧區江蘇路街道部分居民發現,智能水錶只是智慧養老中的一個環節,除此之外還有「門磁系統」「煙感報警」「紅外監測」等。通過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引入先進的智能適老化居家設施,提供緊急呼叫、無線定位等監護體系,把為老服務相關內容,納入到這樣應用場景中。
  • 三民活動丨市民政局:明年將在農村建立鎮級養老服務中心
    那青島的居家養老工作進展到什麼程度了?王哲表示,現在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已經初步建立。制定了1+10的政策服務體系。到目前為止已經完成了98家街道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開業,床位已經達到了1.9萬張,其中居家養老的床位已經超過了1萬張,主要服務項目涉及到醫療服務、日間照料等。
  • 合肥市廬陽區:多元養老服務體系擦亮「幸福養老」底色
    「嵌」入社區的照護 讓養老「不離家」12月7日早上,91歲的萬林娣老人在家人陪同下來到逍遙津街道縣橋社區為老服務中心接受日間照料。「我媽喜歡跟老年人一塊聊天、散步,這裡有專業醫護人員,菜品也不錯,我晚上接她回家。」萬林娣的女兒葉蘊榮說,這樣的「一日託養」很適合她母親。
  • 中國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19.7張
    其中,以保障高齡、獨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年人為重點,依靠專業化服務機構,提供多種服務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在很多城鎮基本建立。大量城鄉社區開展了對老年人的日間照料服務。  養老機構數量不斷增加,服務規模不斷擴大。截至目前,城鄉養老機構已發展到4.18萬個,養老床位365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達到19.7張。
  • 泰康之家山東首家養老社區(青島)落地發布會濰坊站燃情開啟
    打造養老「桃花源」,為山東長輩提供一種全新的養老生活方式。11月22日,泰康之家山東首家養老社區(青島)落地發布會濰坊站燃情開啟,席捲鳶都!發布會上,相關專家帶來了長壽時代以及泰康養老社區等精彩演講,為全場帶來了一場醫養領域的饕餮盛宴。
  • 構建多元養老服務體系 擦亮廬陽「幸福養老」底色
    79 歲的陸勤華是一名退休教師,老伴去世後,獨居的她自從住進了離家僅一路之隔的縣橋社區為老服務中心,心情便開朗多了。「在這裡吃喝不愁,護工服務貼心,我每周按時體檢,沒事還能去參加社區活動,蠻充實的。」陸勤華說。「這樣的養老模式,地方不需要多大,但功能要齊全,既要給老年人提供貼心服務,也要體現『家』的溫度,實現居家、社區、機構養老的有機融合。」區民政局局長關任偉表示。
  • 李滄區養老床位達4000多張 已建成12個國醫館
    青島新聞網記者了解到,目前李滄區已經擁有各類養老床位4000多張,全區61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了164個家醫籤約團隊,全區已建成國醫館12個、養生保健指導門診33個,全方位守護居民健康,初步實現了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合理就醫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