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組織收看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慶祝大會直播
10月14日上午,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在深圳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南沙區各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紛紛組織觀看了直播。收看現場,大家或認真聆聽報告,或伏案記錄,不時爆發出熱烈掌聲。在接受採訪時,多位受訪者都表示,總書記的講話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將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在各自崗位上為粵港澳大灣區和南沙開發建設再立新功。
同處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廣州南沙與深圳隔珠江口相望,作為國家新區、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和承載門戶樞紐功能的廣州城市副中心,南沙廣大幹部群眾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鬥,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奮力譜寫南沙「三區一中心」建設新篇章,努力在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中,在「一核一帶一區」建設中走在前列,為全省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為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未來,南沙將搶抓「雙區」建設、「雙城聯動」重大機遇,充分發揮南沙地處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的區位優勢、多重國家戰略疊加的戰略優勢,更高層次、更寬領域地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提升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功能,建設廣深「雙城」聯動發展先導區,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
南沙幹部群眾深受鼓舞
「總書記的講話催人奮進,激勵人心,大家都備受鼓舞,講話進一步激發了幹事創業的激情和動力。」南沙區政數局創新處四級主任科員黃薛琴接受採訪時表示,作為大灣區建設的一份子,真切地感受到深圳經濟特區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在這40年來不斷深化改革的進程中,日新月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國家的開放和創新樹立了一個標杆。黃薛琴說,「展望未來,我們會將深圳經濟特區銳意改革、敢為人先、勇於突破的精神與我們局的工作職責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牢牢把握機遇,以深化與港澳全面合作為主線,以改革、創新、合作為動力,發揮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在審批效率上再提速、在改革創新上再發力、在政務服務上再優化、在『數字政府』建設上再提升。 」
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市南沙區稅務局稅收風險管理局局長馮穎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視野宏大、思想深邃、振奮人心,再一次發出改革開放永不停步的時代強音,是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的行動綱領。馮穎說,「作為自貿區稅務幹部,同樣身處改革開放最前沿,深受振奮鼓舞、深感責任重大,我們一定學習好貫徹好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敢闖敢試、敢為人先,更大力度推進自貿區稅收改革創新,在助力區域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中貢獻稅務力量。」
中鐵城建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黨委工作部職工王妙表示,「聽到總書記的講話備受鼓舞。我充分感受到國家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高度重視。作為南沙的建設者,我倍感欣慰和自豪。目前我們中鐵城建參與建設的慶盛樞紐區塊綜合開發項目、汙水處理廠項目也都在如火如荼地推進中。其中就包括廣州最大的安置房建設。汙水廠項目也將在年底竣工。我們將繼承和發揚拓荒牛精神,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優質高效完成施工任務,為南沙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改革紅利在南沙持續釋放
自貿試驗區掛牌以來,南沙全面落實廣東自貿區總體方案、深改方案,全方位實施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高標準優化自貿試驗區營商環境、多維度推進與港澳規則對接,改革紅利加速釋放,發展動能全面增強。
2014至2019年,南沙地區生產總值由1026億元提高至1683億元,年均增長10.4%;固定資產投資由403.06億元提高至754.58億元,年均增長13.3%;稅收總額由337億元提高至625.4億元,年均增長13.2%;南沙港區貨櫃吞吐量由1115萬標箱提高至1675.7萬標箱,年均增長8.4%;貨物吞吐量由2.57億噸提高至3.32億噸,年均增長5.2%;進出口總額由1303億元提高至2137.8億元,年均增長10.4%;合同利用外資金額由16.93億美元提高至300.33億美元,年均增長77.7%;實際利用外資金額由10.04億美元提高至18.63億美元,年均增長13.2%;註冊企業由8400戶增加到12.4萬戶,年均增長71.4%;累計引進172個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南沙堅決守好疫情防控「南大門」,全力做好「六穩」「六保」,紮實做好「雙統籌」工作。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0.3%,預計前三季度增長4%以上。1-8月固定資產投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進出口總值分別增長28.7%、3%、20.8%,增速均居廣州市前列。集中動工籤約193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額近4500億元。
打造自貿區建設「南沙樣本」
與此同時,
南沙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投資
和貿易便利化自由化制度框架。
第三方評估顯示,2019年南沙營商環境在世行體系下模擬排名全球第24名,其中開辦企業、獲得電力、執行合同等指標排名進入全球前列,榮膺「2019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地級及以上)」稱號。通過構建以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導向的政府服務管理體系。全面實施「一顆公章管審批」,全域推行區一級「一支隊伍管執法」南沙模式,全面加強以信用為基礎的事中事後監管,打造「無證明自貿區」南沙樣本,截至目前,86%政務服務事項實現「零跑動」。
南沙區還構建起了與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相適應的現代產業體系。以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為導向的金融領域開放創新穩步推進,五年來,累計落戶金融和類金融企業6553家,比自貿區掛牌前增加52倍。與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聯動發展的創新型產業體系初步形成。規劃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中科院明珠科學園首批5個項目已動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等一批高水平大學正加快建設。規劃年產能100萬輛整車的恆大純電動汽車項目啟動建設。集聚了包括小馬智行等「獨角獸」在內的190多家人工智慧企業。廣東醫谷入駐168家生命健康領域企業。
通過建立以國際化為特色的多元化法律服務體系,南沙全面建設法治示範政府,構建粵港澳司法規則銜接機制,構建全鏈條智慧財產權服務體系,多元化商事糾紛解決機制形成示範。
南沙全力構建了以深化與港澳合作為重點的對外交流合作新格局,在推進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建設成效明顯。落戶粵港澳院士專家創新創業聯盟和廣州首家粵港澳聯營律師事務所。搭建全國首個常態化粵港澳規則對接平臺。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創匯谷」入駐215個港澳青創團隊。
建設廣深「雙城」聯動發展
先行示範區
深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南沙將以深中通道、深茂鐵路等大灣區軌道交通路網建設為契機,建設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將深化與深圳前海、南山、寶安、福田等區域合作,謀劃建設廣深產業合作園區,打造廣深「雙城」聯動發展先行示範區。
展望未來,南沙將聚焦新格局、培育新動能,著力塑造科技創新、產業鏈集群、營商環境、資源配置、城市功能品質、區域合作等「六個新優勢」,加快建設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主要承載區、打造大灣區現代產業新高地、打造深化改革開放新標杆、加快提升門戶樞紐核心功能、加快建設綠色智慧宜居廣州城市副中心、引領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率先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南沙科學城效果圖
中科院明珠科學園效果圖
編輯:Alice、Sybil
來源:南沙區融媒體中心
文字:羅瑞嫻、齊華偉、張會玲
圖片:劉偉、李夏同
視頻:丘兵、黃增才
原標題:《深圳,永不停步!南沙,只爭朝夕!》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