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甲癌為啥容易發生淋巴結、肺轉移?轉移後,怎麼治?

2020-12-24 甲狀腺doctor

甲癌一直被稱為「幸福」的癌症,因其惡性程度低,治療效果顯著,預後好的特點,經過規範治療後,大多數可以達到「癌細胞清零」的效果。

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內分泌系統惡性腫瘤,佔全身惡性腫瘤的1.1%。甲狀腺癌發病率已列惡性腫瘤前10位。其中在女性惡性腫瘤中位於第8位。

甲狀腺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根據WHO公布的數據,每年每10萬人中有15.7人罹患甲狀腺癌,也就是甲癌的發病率為15.7/10萬。但是死亡率不高,死亡率為每年每10萬名男女中有0.5人死亡。這些比率是根據年齡調整的,並基於2013-2017年的病例和2014-2018年的死亡人數。

根據2015-2017年的數據,大約1.3%的男性和女性在一生中的某個時候會被診斷出甲狀腺癌。2017年,美國估計有859,838人患有甲狀腺癌。

有多少人在被診斷為甲狀腺癌後能存活5年或更長時間?

相對存活率是對癌症患者預期存活的百分比的估計。它排除了死於其他原因的風險。因為生存數據是基於大群體的人,它們不能用來準確預測單個病人的情況。沒有兩個病人是完全相同的,治療和對治療的反應可能有很大差異。

所有的甲癌的生存期都高嗎?

不一定。甲癌根據病理類型分為:乳頭狀癌、濾泡狀癌、髓樣癌、未分化癌。

前兩者屬於分化型甲癌,佔甲癌的絕大多數,也就是說,診斷為甲癌的病人,絕大多數都是這一類。然而,這一類又是甲癌中預後最好的病理類型,甲癌5年相對存活率為98.3%。但是,髓樣癌和未分化癌的預後就很差。

診斷時的癌症分期,是指癌症在體內的程度,決定了治療方案,對生存時間有很大的影響。一般來說,如果發現癌症只是局限於某個部位,那麼它就是局部的(有時被稱為早期階段)。如果它已經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那麼這個階段就是遠處轉移。甲狀腺癌發現得越早,患者在確診後存活5年的機率就越大。66.5%的甲狀腺癌在發現時均有淋巴結轉移。局限於甲狀腺內甲癌的5年相對生存率為99.9%。

甲癌的治癒標準是什麼?

我查了相關文獻,沒有明確的治癒標準。只是有針對分化型甲癌經過碘131治療後清甲成功的標準和腫瘤完全緩解的標準。

根據2014年分化型甲癌中國治療指南,分化型甲癌經過碘131治療後清甲成功的的判斷標準:碘-131顯像提示甲狀腺床無放射性濃聚,或停用T4後刺激性狀態下的Tg<1ug/L。

分化型甲癌完全緩解的標準:甲狀腺手術後行放射性碘清除殘餘甲狀腺組織的患者滿足如下標準,被認為腫瘤完全緩解。(1)沒有腫瘤存在的臨床證據;(2)沒有腫瘤存在的影像學證據;(3)清甲治療後碘131- WBS沒有發現甲狀腺床和床外組織碘131攝取;(4)在無TgAb幹擾時,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情況下測不到血清Tg,TSH刺激情況下Tg<1ug/L。

有轉移的甲癌患者,治療效果怎麼樣?

淋巴結轉移:

分化型甲癌患者最常見的轉移部位是頸部淋巴結,既可以發生於單側,也可以發生於雙側。研究表明,對於發生淋巴結轉移的甲癌患者,碘131治療仍然是有效的治療手段之一,但前提是要病灶吸收碘131。對於單個淋巴結轉移灶適合手術治療,多次碘131治療後殘留的單個淋巴結病灶也可採取手術治療。

肺轉移:

甲癌肺轉移的特點是,單發、多發小結節,單發、多發大結節,雙肺瀰漫性病灶。

對於多發小結節(≤1cm)的病灶經過碘131治療後,可取得明顯效果,大多數患者經過多次治療後病灶消失,可達到臨床治癒的效果。

但是,多發小結節治療效果會差一些,經過治療後,病灶體積可縮小,部分消失,病情可得到明顯緩解。

骨轉移:

甲癌也會發生骨轉移,主要是由於發現較晚或者沒有經過規範治療所致。

發生骨轉移後的治療效果不如肺轉移。但是,大部分經過規範治療後病情可穩定,轉移灶的數量可減少或消失。

儘管發生了骨轉移很難達到治癒,但是可以緩解骨痛症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甲癌失分化:

分化型甲癌失分化是指在病程進展中甲癌癌細胞的形態和功能均發生退行性改變,表現為TSH受體表達障礙和濃聚碘能力喪失,無法進一步使用碘131治療。失分化的過程也是DTC惡性程度增高的表現。

分化型甲癌一旦發生失分化後,治療效果欠佳。因此,建議一旦確診為甲癌儘早採取規範化治療,爭取在失分化前達到臨床治癒。

總結:

儘管分化型甲癌的發病率較以前增高了,但是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死亡率並沒有相應的增加。確診為甲癌後,建議儘早規範化治療,一般都可以取得良好療效。

相關焦點

  • 癌症手術切除後為什麼會發生轉移?常見癌症轉移部位特徵
    了解了腫瘤的轉移方式,癥結所在就很明白了。手術雖然冠以各種「根治術」,但終歸是一種局部治療的方法,也就是說雖然切除了原發癌塊和周圍的淋巴結,但癌細胞可以在手術前(甚至更早)、手術中、手術後轉移。手術切除了癌瘤,並非萬事大吉。
  • 肺轉移瘤的13個不典型表現
    、甲狀腺癌的肺轉移和治療後的轉移性絨癌。左右氣管旁及肺動脈旁淋巴結增大,含有鈣化樣密度,雙肺結節內含有骨化樣密度,右下肺結節呈簇狀聚集,右前胸壁皮下腫物也有骨化樣特點。 血管內瘤栓常伴發於其他類型的肺轉移,特別是癌性淋巴管炎。 當單獨存在時,影像學上很難做出診斷。由於腫瘤患者較易發生血栓性靜脈炎及肺的血栓栓塞,儘管在臨床上這兩種栓塞的治療和預後與瘤栓截然不同,但它們與腫瘤栓塞之間的鑑別極為困難。
  • 究竟哪些甲狀腺微小癌容易頸部淋巴結轉移呢?
    而大部分人對於甲狀腺癌也「談虎色變」,尤其是當發現甲狀腺癌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時,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下什麼樣子的甲狀腺微小癌容易發生頸部淋巴結的轉移呢?甲狀腺微小癌及頸部淋巴結的清掃甲狀腺微小癌(TMC)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之一,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多,TMC的發生率也顯著上升。
  • 肺轉移瘤 VS 十種不典型 CT 表現
    左肺上葉肺癌伴雙肺粟粒性轉移。 No.6 肺炎性肺轉移 肺炎型的轉移病灶邊緣模糊不清,可局限於一肺葉或段並伴「充氣支氣管徵」,頗似肺炎樣浸潤陰影,分布在肺周或肺底等。
  • 肺腫瘤發生轉移,這5個途徑很常見,患者一般會配合做3件事
    在所有腫瘤中肺腫瘤的發病率最高,雖然現在醫學發達,但仍然無法攻克肺腫瘤,其主要原因是腫瘤細胞有轉移性和擴散性,一旦發生轉移就會增加治療難度,哪肺腫瘤轉移的途徑有哪些。肺腫瘤轉移的途徑有哪些?1、血行轉移腫瘤細胞可跟隨肺靜脈回流到左心室,然後轉移到身體每一個部位,一般可轉移到肝臟、大腦、骨骼系統和腎臟以及腎上腺等。
  • 台州9歲女孩查出甲狀腺癌 雙肺轉移
    今天上午,浙江省腫瘤醫院頭頸外科韓春副主任醫生發來微信,和錢報記者說起了一個令人惋惜的病例:一個9歲的台州小女孩小荷被查出甲狀腺癌,而且已經雙肺轉移,這兩天剛做完手術,但因為病情很嚴重,術後需進一步接受核素治療,並且要終身服藥。這麼小的年紀就被查出甲狀腺癌,真的非常少見。
  • 甲癌淋巴轉移的治癒率是多少 預防甲癌這些要做到
    甲癌就是我們所說的甲狀腺癌,很多人都不裡了解甲狀腺癌的本身,只是聽到癌症這個詞就覺得很可怕。那麼甲狀腺癌轉移到淋巴的治癒率是多少呢?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預防甲癌呢?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吧!甲癌淋巴轉移的治癒率是多少對於甲癌淋巴轉移治癒率是多少,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確切的答覆,每個人的病情和身體情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對於這種疾病還是要積極的配合醫生的診治。可能患上甲癌的患者,在起初都會有些絕望情緒,這是因為自身對甲癌的不了解,因為未知所以覺得可怕。其實在醫療圈一直有這麼一句話, 「如果人的一輩子都要患一種惡性腫瘤的話,那就讓我得甲狀腺癌吧」。
  • 頸部淋巴結轉移找不到原發癌?做PET/CT
    淋巴結腫大常常是頭頸部腫瘤的轉移徵兆,但常表現為查不到原發灶的隱匿性癌或原發灶不明的轉移癌。除病史、臨床表現外,影像學作為輔助檢查的工具已廣泛使用,其中PET/CT對於頭頸部腫瘤的鑑別診斷、臨床分期、腫瘤復發、不明原發灶的尋找均有顯著的優勢。鑑別診斷PET/CT對頭頸部原發腫瘤探測的靈敏度較其他影像檢查要高。
  • 食道癌晚期轉移淋巴怎麼治療最好
    專家告訴我們說:淋巴轉移是食道癌的主要轉移方式,因為食管下層有廣泛的淋巴管叢,其發出的淋巴管有的直接穿出食管壁,有的先在黏膜下層向上或向下直行1~5 cm,甚至達12 cm,然後再穿出食管壁到局部淋巴結。
  • 建議把這句話當作醫學常識記住,原位癌不會復發轉移
    我們醫院每年職工體檢中都能查出幾個高危磨玻璃結節,手術後診斷為肺原位腺癌,其中年輕女性居多。原位癌指的是黏膜上皮層內或皮膚表皮內的非典型增生,常累及上皮的全層,但上皮下的基底膜是完整的,也就是說腫瘤細胞沒有侵犯基底膜或侵入基底膜下的間質或真皮組織,更沒有發生浸潤和遠處轉移。肺原位腺癌指的是發生在支氣管或肺上皮層,並且沒有突破基底膜的腺癌。
  • 胃癌轉移的症狀 胃癌轉移身體竟有這些表現
    癌症是一種十分危險的疾病,很多朋友可以說是談癌色變,而在各種癌症之中,胃癌的危害是最大的,尤其是胃癌轉移後的危害,今天就讓我們看一看胃癌轉移的症狀,胃癌的原因,胃癌怎麼治,希望能夠讓大家重視這種疾病。胃癌轉移的症狀1、體表淋巴結腫大這是胃癌癌腫轉移最常見的一種,胃癌的癌細胞可經胸導管轉移至左鎖骨上淋巴結,或通過靜脈轉移到臍周。
  • 肩膀疼痛怎麼按摩都不好,警惕已經患上了肺尖癌!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會出現肩膀疼痛的症狀,引起肩膀疼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肩周炎、頸椎病,但是,如果反覆按摩、敷藥還是不見好就要警惕肺尖癌了,那麼為什麼肺尖癌會引起肩膀疼痛呢?肺尖癌是發生在肺尖部的原發性支氣管肺癌,臨床上比較少見,若癌腫侵犯到肺尖,因為頸部、上肢運動神經纖維會經過此處,此時就會引起上肢的酸痛、乏力。
  • 耳朵後不痛不癢的小疙瘩 竟然是肺癌轉移擴散的淋巴結
    過年時孩子去看他,看到了他耳後的疙瘩已經長成了一個包塊,趕緊帶他去浙醫二院腫瘤內科門診就診。接診的腫瘤內科陳佳琦醫生做了簡單的觸診,發現王大伯耳後的小包按上去質地特別硬,並且很難推得動,似乎跟周圍的皮膚長在了一起,馬上建議他做個穿刺活檢,並且做胸腹部的CT檢查。
  • 15歲少年脖子不痛不癢長腫包,一查竟是癌轉移!專家痛心:怎麼才來!
    「怎麼才來!」看到家明左側脖子上這個來路不明的「大傢伙」,周主任心底一沉,當即覺得這腫物不是「善類」,在周主任的門診中,他不止一次碰到類似家明這樣症狀的患者,因為60%-70%的鼻咽癌患者最先出現頸部淋巴結轉移。內窺鏡下,周水洪主任果然在男孩的鼻咽部發現新生物。
  • 胃癌出現淋巴結轉移有治癒可能嗎?
    胃癌具有起病隱匿,早期常因無明顯症狀而漏診,易轉移與復發,預後差等特點。而淋巴結轉移是胃癌最主要的一種轉移方式,常見的轉移部位是腹腔、胃左動脈旁以及腹腔動脈旁的淋巴結,也有一部分容易轉移到胃小彎。 胃癌淋巴結轉移,令很多人談之色變,總擔心晚期無法治療。
  • 納武利尤單抗治療肺淋巴上皮瘤樣癌腦轉移患者的病例分享
    ECT:左側第7後肋代謝活躍灶。PET-CT:右肺下葉近肺門結節FDG代謝增高,肺惡性腫瘤考慮;肝頂部結節FDG代謝增高,考慮轉移;左側第7後肋點狀骨質密度異常,FDG代謝略增高,轉移不除外。脂肪肝;左腎囊腫。
  • 肺癌手術後每天跑5公裡,三個月後檢查出腦轉移,運動促進轉移?
    而導致癌症轉移的原因是多方面且比較複雜的。 除了腦部腫瘤之外,目前常見的癌症基本上都會發生轉移,而且癌症的轉移基本上發生在兩個階段。 一旦癌細胞在血管壁附著成功,其後便會穿透血管進入組織,那麼轉移和復發便就又發生了。 無論是中晚期癌細胞已經轉移,還是在手術過程中導致的癌細胞散落轉移,這兩種情況其實都發生在腫瘤中晚階段的時候,因為這時候癌細胞在體內的力量已經相當龐大,人的免疫功能已經不能和它相抗衡,即便是清除了原病灶,殘留的癌細胞還是會轉移再復發。
  • 16歲女孩頸部冒出小疙瘩,一年後竟多處癌轉移
    很多小夥伴體檢查出甲狀腺結節,就生怕是癌。上網一查或向朋友一打聽:「這個基本都是良性的」「這個小病不用管」,懸著的心頓時又放下了……殊不知,這些小疙瘩可能就在你的麻痺大意中,慢慢發生了變化……江蘇16歲的女孩小林(化名)一年前查出甲狀腺結節,在當地醫院做了手術,卻未進行詳細評估。一家人很快就將這件事拋諸腦後。
  • 35歲+,腸癌一發現即已轉移?轉移 復發腸癌的治療方法
    如果判斷轉移 復發停留在某一個臟器內,並且可以通過手術切除的話,則進行手術。即使有兩個以上的器官發生轉移 復發(例如肝臟和肺),如果判斷每個轉移 復發都可以切除的話,也可以進行手術。眾所周知,大腸癌的轉移 復發,通過積極的手術,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 身患癌症,淋巴結轉移,生命走到盡頭只能坐以待斃?
    在腫瘤科,醫生被問的最常見的話之一就是身患癌症而且淋巴結已經轉移,還有希望活下去嗎?這個問題雖然有一定道理,因為淋巴結轉移可能意味著癌症的病情已經惡化,但是這並不代表淋巴結轉移之後就已經無力回天了,淋巴結轉移就沒有生存下去的希望無疑是片面的,下面就圍繞到底淋巴結是什麼?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