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烏克蘭即將舉行五年一度的總統大選,新總統的政策將決定這個國家未來的走向乃至命運。雖然重要性毋庸置疑,國際社會對這場大選卻鮮有關注,就像對正在烏克蘭東部進行的戰事視若無睹一樣,即使這場戰爭的時長已經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成了歐洲一個多世紀以來最為漫長的軍事衝突之一。
作為為數不多的對烏克蘭局勢還算上心的歐美主流媒體,英國《金融時報》近來刊文抱怨西方對烏克蘭的支持不足,美國總統川普和國務卿蓬佩奧都沒有會晤過該國總統波羅申科,對俄制裁沒有多少落實到位,提供的武備聊勝於無……文章作者擔心,西方的漠不關心可能導致「烏克蘭有較大可能重回俄羅斯勢力範圍」。
這種論調頗有些無病呻吟。明眼人都能看出,2014年的那場危機已經徹底改變了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關係,兩國或許再無並肩同行的可能。
一些人覺得西方正在重蹈20世紀30年代的「綏靖主義」覆轍,還有一些人相信俄羅斯已經到達其力量的極限,毫無席捲西方的雄心壯志。既然將戰事遠遠地隔離在遙遠的第聶伯河平原便可高枕無憂,自然也就沒必要再為其多費心思。
國際社會對烏克蘭大選漠不關心的另一個原因是,這場大選實在有些滑稽、混亂和荒誕。如果說「普通的選舉」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對臺戲、「文藝的選舉」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萬花筒,那麼烏克蘭的大選就是一鍋深得「黑暗料理」精髓的雜拌兒湯。
本屆大選的候選人數量創造了烏國歷史之最,身份多元到無以復加,政治家、喜劇演員、記者、退伍軍人、曾受到指控的間諜和犯罪嫌疑人接連粉墨登場,民調支持率領跑的三位當紅主角令公眾吐槽不斷。「天然氣公主」、「烏克蘭鐵娘子」尤利婭·季莫申科換了個髮型捲土重來,卻發現自己要和「同名同姓」的尤裡·季莫申科同場競技;現任總統彼得·波羅申科的執政生涯一直灰頭土臉,民意支持率經常在個位數徘徊,貪腐醜聞更是如影隨形,下臺後難保不會被清算。
民調領跑的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從裡到外都是個「戲精」。這位喜劇演員利用在熱門電視劇《人民公僕》中扮演總統的機會吸引了大批對現狀失望的選民,如今打算「假戲真做」,真真切切地過一把「總統癮」。
澤連斯基的當選機會其實微乎其微。雖然民粹主義風潮讓西方風聲鶴唳、什麼時候都覺得會出「黑天鵝」,但許多烏克蘭人明白,在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的當下,候選人的政治經驗和治理能力才是第一位的,喜劇演員終歸只是個發洩不滿的媒介。加之在烏克蘭根深蒂固的寡頭們已選定了支持的目標,他們的影響力可能比百姓喜歡誰更重要。
目前看來,現任總統波羅申科連任的可能性還是比較高的。這位前「糖果大王」的治國能力如何,過去5年已暴露無遺,在新任期內也不太可能有什麼突飛猛進的進步,想要打破烏克蘭的現狀可謂難上加難。既然選誰、做什麼都不會帶來太大改變,就難怪對烏克蘭感興趣的人會轉身離去,任憑這個國家在死氣沉沉的氛圍中瑟瑟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