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A局長彼得雷烏斯。
彼得雷烏斯情婦布羅德威爾。
據報導,查出CIA局長彼得雷烏斯婚外情的是FBI特工。(來源:卡格爾漫畫。)
CIA、FBI相互踢球。
11月9日,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彼得雷烏斯因婚外情閃電辭職,曾經被認為前途無量、甚至有望競選總統的他就此黯然落馬。如今,這樁醜聞仍在發酵。不過,這樁醜聞還有另一大看點:彼得雷烏斯是被聯邦調查局(FBI)「扳倒」的,查出其婚外情的是FBI特工。對此,多家美媒分析,彼得雷烏斯很可能是CIA與FBI多年恩怨的「犧牲品」。
眾所周知,FBI和CIA恩怨由來已久,自2001年「9·11」以來,儘管已經有所改善,但兩者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依舊未能根除,或許根本就無法消除。如今,彼得雷烏斯的下臺,只是為CIA與FBI之間的恩怨又添了一筆新帳。
對立根源:情報文化不同
1947年,中央情報局正式成立,從成立之日起,中情局就被禁止在美國國內行動,但同時獲得了海外情報與反間諜行動的壟斷權。這就意味著,FBI不得不將其在當時派駐國外的特工撤回國內,這激怒了胡佛。在他看來,CIA的出現本身就是對FBI傳統領地的侵犯。
CIA自誕生之日起,就與FBI表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CIA效仿英國秘密情報局的牛津劍橋傳統,強調五湖四海、匯集精英人士,從其前局長艾倫·杜勒斯開始,就樹立了常春藤精英雲集的形象。FBI雖然也自視精英,但更強調其平民出身。如果說CIA是高傲的貴族,那麼FBI就是中產階級,總是穿著黑皮鞋、白襯衣、戴氈帽的古板形象。
除此之外,CIA致力於在海外展開間諜行動,採取一切手段搜集情報消滅敵人,其活動游離於美國法律的管轄之外,不會因為其在國外的各種骯髒勾當而受到各方批評;CIA信奉的是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一句名言:「真相是如此寶貴,以至於要用謊言來保護。」FBI則正相反,它是一個執法機構,必須遵從美國司法體制的嚴格標準;如果違規,就會飽受各方抨擊。
權力的爭奪、文化的差異,成了CIA與FBI種種衝突的溫床。兩者間的關係曾經緊張到FBI前局長胡佛與中情局前局長赫爾姆斯(1966~1973)彼此連話都不說。當中情局請求FBI提供情報時,胡佛會詛咒中情局,說「讓他們自己幹自己的事!」
歷史恩怨:勾心鬥角始於二戰
FBI和CIA的恩怨始於二戰時期。對於彼得雷烏斯閃電辭職,美國著名記者提姆·韋納提出了他的解讀,「這樁醜聞的另一面在於,一名聯邦調查局特工在調查中獲得彼得雷烏斯婚外情的信息,然後未經授權就將其提交給國會議員,事情本來不該是這樣的,這是不正當手段。」
韋納說,FBI和CIA歷史上就缺乏溝通與合作,即使在「9·11」襲擊之後依然如此,相信這場醜聞也無助於消弭彼此間的長久矛盾。
「CIA肯定會為此事抓狂,因為一個不守規則的FBI特工毀掉了CIA局長的名譽。CIA最好不要再掀起一場內鬥,因為,如果內鬥再次升級,美國將變得更危險、更脆弱。」
最初:胡佛VS多諾萬
從上世紀40年代杜魯門下令創建中央情報局之時起,這場恩怨就正式拉開了帷幕。而在此之前,這場恩怨的種子就已經種下。一切都得從曾任FBI局長48年的胡佛和中情局前身、戰略情報局長威廉·多諾萬之間的衝突開始說起。
多諾萬在二戰期間一直身處前線,胡佛則在美國本土建立了龐大而令人生畏的FBI檔案;多諾萬曾在上世紀20年代反對胡佛領導的FBI下轄總情報部的活動;戰略情報局是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在二戰期間不顧胡佛的反對而創立的,多諾萬被任命為局長,而且,戰略情報局誕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國領導人認為,FBI的失誤使得美國未能預見到珍珠港事件的發生,因此有必要創建一個新的情報機構。多諾萬領導下的戰略情報局與前蘇聯情報機構合作,胡佛則憎惡這種做法,認定前蘇聯在二戰結束後將成為美國的大敵。戰略情報局經常僱傭臭名昭著的罪犯和外國特工,其內部不存在嚴格的等級體制;而FBI正好相反,要求其職員身家清白,嚴格按照胡佛的指令行事。
如此眾多的差異,也意味著衝突和矛盾。可以說,在CIA正式創立之前,其與FBI的矛盾就已經在醞釀之中。
中央情報局
創立於1947年的CIA,是美國最大的情報機構,主要任務是公開和秘密地搜集和分析關於外國政府、公司和個人的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報,協調其他國內情報機構的活動,曾進行過多次暗殺、綁架和爆炸活動。其總部設在維吉尼亞州的蘭利,目前擁有大約2萬名職員,每年預算則屬保密。
聯邦調查局
FBI創立於1908年,不過,最初的名稱是調查局;1935年改名為聯邦調查局。該機構身兼兩大重任:聯邦執法行動和國內反間諜行動,屬美國司法部管轄。FBI總部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胡佛大廈,現有僱員超過3.5萬人,2011年年度預算為大約79億美元;在美國駐外大使館和領事館中現有50多個辦事處。(黨建軍)
需要查看更多信息?請點擊國際頻道
要聞:
將釣魚島稱為「尖閣列島」達賴行徑為中國人民不齒
公開否認南京大屠殺的河村將與主導"購島"鬧劇的石原合作
朝媒:韓國總統候選人樸瑾惠若上臺 或導致對抗和戰爭
韓媒:美國前國務卿稱歐巴馬不再對朝實行懷柔政策
俄媒:歐盟尚未承認敘利亞反對派全國聯盟
組圖:圖解美前中情局長婚外情醜聞
組圖:章子怡登美國頂級雜誌封面 水墨油彩展冷豔嫵媚
獨家評論:
敘反對派深度整合謀外部支持(國際視點)
走好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之路(望海樓)
標普誤導的代價(經濟透視)
柬埔寨太皇西哈努克(新聞人物)
整中國不如整美國(國際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