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王家衛,貼在他身上的標籤很多,作為香港著名的導演、編劇,第一位獲得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他在電影上的成就可以說是鮮有人能夠與其媲美。
他的電影常常帶有一種哀而不傷的文藝情結,每一個畫面都很唯美,每一個人物都有鮮明的個性,每一句臺詞都經過精心雕琢,然而卻常常票房慘澹。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關注這位傳奇導演的電影往事。
王家衛於1958年出生於上海,六十年代的時候,跟隨著父母一起移居到了香港。在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對王家衛進行了非常獨特的嚴格教育,王家衛回憶起童年時曾說,「我爸爸的觀念很怪,他認為一個人小時候應該把所有的名著都看完。」
也許,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個觀念奇怪的父親,才培養出來了一個如此富有才華的電影鬼才。
1976年,王家衛考上了香港理工大學,學習的是平面設計專業。不過相對於平面設計中的色彩調和,王家衛對於電影的色彩仿佛更加痴迷,經常會獨自一人偷偷地跑往電影院看電影,也就是在這時,王家衛開始有了想要從事電影這個行業的想法。
不過,王家衛真正進入電影行業,還要從大學畢業後的一個晚上開始說起。那個時候,王家衛剛剛跟大學的初戀女友分手,在一群好友的陪伴下來到酒吧買醉,他指著酒吧的大門說:「從現在開始,第一個從那個門裡進來的女人,我就要開始追求她。」
很快,酒吧裡就進來了一個女人,大晚上的還帶著墨鏡,看起來感覺頗為奇怪。
不過王家衛還是主動地上前搭訕:「一個女人這麼晚了還戴墨鏡,只有三個理由,第一個呢,說明她是個盲人,第二個呢,說明她在耍帥,第三個呢,因為她失戀,她不想讓別人看出來她哭過。」
那個女人被這樣的搭訕方式勾起了興趣,問王家衛,他認為自己是屬於哪一種。
這個時候王家衛已經喝得半醉了,「失戀嘛!其實沒有關係,失戀很平常啊,何必哭成這個樣子呢?失戀我也試過啊,我失戀的時候就會去跑,直到跑到滿身大汗為止,這樣子就沒有淚可流了,真的,你要不試試?」
女人被王家衛逗笑了,「照我看來,今天晚上失戀的人應該是你吧。」
實際上,這個戴著墨鏡的女人,就是香港無線電視TVB的節目總監,也就是王家衛後來的妻子,陳以靳。不得不說,王家衛真是個撩妹高手!
也許,正是因為酒吧當晚的一夜熱聊,讓兩個人瞬間產生了好感,陳以靳告訴王家衛,TVB電視臺正在招收編導培訓班,不妨去試一下。王家衛一聽欣喜若狂,第二天就報名了,隨後,很快就被錄取了。
1982年,王家衛從TVB的編導培訓班畢業,隨後便在TVB工作,他第一個參與編寫的劇本是《彩雲曲》。
不過,也許是剛剛出道沒有經驗,也許是未得伯樂賞識,這個時候的王家衛仍然默默無聞,編寫出來的劇本也沒有獲得太多好評,而且還因為寫作速度太慢,而遭到TVB領導的不少批評。
雖然並沒有像許多天才導演和編劇一樣一炮而紅,但是王家衛在此時卻積累了大量的電影經驗,在片場,也在不斷地跟前輩學習著導演技巧。
1984年,廖偉雄正在拍攝自己的處女作《吉人天相》,可是當天因為要去電視臺錄製節目,劇組面臨停工。這個時候,廖偉雄想起了正在跟著自己學習拍戲技巧的王家衛,便把他拉了過來,讓他先頂一下導演的工作。
當時,電影的投資人劉鎮偉正在劇組裡客串一個小角色,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便跟王家衛相識了,後來,或許是因為擁有太多的共同語言,兩人成為了多年的好友。
在當編劇的時候,王家衛還曾經跟新藝城籤約過,但是卻因為寫作進度極慢和拖沓,而被新藝城辭退。1985年,王家衛離開TVB,加入當時大名鼎鼎的新藝城,跟林嶺東一起合作創作劇本。可是寫了將近2個多月,仍然沒有進入主題。
當時,徐克的女友施南生正在新藝城負責行政,在月底發工資的時候,看到「王家衛」這個名字,已經籤約了2個多月了,可是人卻連面都沒有見過一次。於是,施南生就找到黃百鳴,問這個人到底怎麼回事。
黃百鳴其實也是編劇出身的,他寫出來的劇本可以說是又快又好,《搭錯車》用了48小時,《最佳搭檔》也就寫了一周。在聽說了情況之後,便要求王家衛三個禮拜之內趕緊交付作品看看水準。
後來,王家衛把一沓劇本交到了黃百鳴面前,黃百鳴一看,說了一句:「廢紙一沓」,就立刻辭退了王家衛。據黃百鳴回憶,這沓「廢紙」,就是後來的《旺角卡門》。
被新藝城辭退,王家衛的事業一時間陷入了低谷,不過好在女友陳以靳仍然不離不棄,並且還在跟家人的爭執下嫁給了王家衛。
結婚前夕,陳以靳特意送給丈夫一幅RZYBAN的黑色墨鏡,對他說:「你寫劇本經常熬夜,眼睛會不適應白日的光線,我不想讓別人看到你疲憊的眼睛。」
此後30餘年,王家衛就一直帶著妻子在結婚前夕送給他的這幅墨鏡,就好像他們兩人的愛情一樣,始終不離不棄。
王家衛自己的事業陷入了低谷,好友劉鎮偉的情形也不容樂觀,自己的公司因為經營不善破產,前往內地做生意又賠了個底朝天,兩個同樣面臨低潮期的男人就在一起惺惺相惜。
好在,這段低潮期並沒有持續多久,1987年,劉鎮偉因為幫助鄧光榮解決了公司的財務合同問題,而被鄧光榮邀請加入他的公司。劉鎮偉自己發達了,也沒有忘記幫助落難的好兄弟,拉上王家衛一起進入了鄧光榮的影之傑。
在鄧光榮的公司裡,兩個懷揣著對電影夢想的男人終於獲得了自己的機會,可以大展拳腳了。
劉鎮偉執導了處女作《猛鬼差館》而一夜成名,王家衛則將自己被新藝城辭退的那部劇本《旺角卡門》拍成了電影,也贏得了一片讚譽。
在《旺角卡門》中,王家衛借用劉德華的口說出了:「我寧願做一日英雄,也不想成世做條蟲。」從編劇變成導演,王家衛墨跡拖沓的性格依舊沒改。
1990年,王家衛拍攝《阿飛正傳》。《阿飛正傳》是王家衛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攀上藝術殿堂的奠基之作,幾乎橫掃當年華語電影界的所有重要獎項。可是在這部電影裡,王家衛對演員的嚴格要求卻讓人感到無法忍受。
梁朝偉曾經自曝稱:「在拍《阿飛正傳》的時候,一句對白都要演27遍,演完回家,對自己產生了嚴重的自我懷疑,覺得自己壓根不會演戲,在家一邊不停的拖地一邊哭來發洩情緒。」
當時,《阿飛正傳》本來原定的是用劉德華做主角,張國榮客串配角。可是在拍攝的過程中,王家衛卻不斷地更改劇本,張國榮的戲越來越多,而劉德華的戲卻只剩下寥寥無幾。
也許,正是因為對電影如此精益求精的精神,《阿飛正傳》上映後,很快就獲得了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第二十八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及第三十六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獎。
拿了如此多的獎項,可能很多人都以為票房上也會收穫一個神話吧。但是實際上,《阿飛正傳》的上映時間正好趕上了周星馳和劉德華的《賭俠》上映,雖然王家衛憑藉著這部劇賺足了口碑,但是票房卻最終慘敗。
當時,影之傑的老闆鄧光榮還因為這部電影超長拍攝周期,和慘不忍睹的票房收入,急的心臟病突發住進了醫院。
如此大的投入可是收穫的票房回報卻寥寥,也讓王家衛自覺得很對不起鄧光榮,便離開了影之傑,而由於王家衛是劉鎮偉介紹進來的,這讓劉鎮偉也感覺到很慚愧,便一起離開了。
1992年,王家衛創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劉鎮偉以非利益合作夥伴的方式加入,兩人公司的名字叫澤東電影公司。在那個年代,正是金庸武俠小說的流行期,兩人一商量,便合夥買下了《射鵰英雄傳》的版權,王家衛拍上半部,劉鎮偉拍下半部。
王家衛拍的上半部,叫《東邪西毒》,這拍攝的時候,他可以說是將拖沓發展到了極致,帶著林青霞、梁家輝、張國榮、王祖賢等等大腕級的演員,在沙漠中吃沙子,拍了兩年交不出作品。
當時,投資這部電影的老闆蔡松林對之前鄧光榮的事情就有所耳聞,看到王家衛又開始如此拖延地拍戲,於是一氣之下就拿著qiang跑過去,指著王家衛的頭,要求他一個月之內拍完,不然就爆了他的頭。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鎮偉出面救下了王家衛,答應自己的下半部提前開拍。多年後,劉鎮偉曾經回憶起這段經歷,說:「《東成西就》是我最恨的一部電影,因為當時在沒有劇本的情況下,我27天就得拍完它,真的很痛苦。」
《東成西就》被迫提前開機,劉鎮偉只好匆忙趕這部戲的劇本,一直寫到大半夜,劉鎮偉實在是寫不動了,就叫王家衛幫他先寫,自己去睡三個小時。然而,也許是當時的王家衛實在沒有狀態,什麼也寫不出來,等劉鎮偉醒來,桌子上看到的仍然是一堆白紙。
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劉鎮偉完成了《東成西就》的拍攝,很快就迎來了大賣,也終於讓投資人蔡松林感到滿意了。對於這段往事,劉鎮偉對王家衛依然相當的包容,在接受採訪時笑著說:「和無賴做朋友,是有代價的。」
1994年9月,王家衛導演的《東邪西毒》終於上映了,很快,這部電影就被譽為華語武俠電影的另類高峰,不僅獲得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影片,而且也讓張國榮拿到了威尼斯國際影展最佳男主角的稱號。
關於《東邪西毒》還有一個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在《大話西遊》的部分情節就脫胎自《東邪西毒》沒用上的故事。王家衛曾經自述:「春三十娘和至尊寶是當時發展出來的故事,後來沒用上,發現至尊寶變成了周星馳,我就樂了。」
隨後,王家衛又拍攝了《重慶森林》、《春光乍洩》、《花樣年華》等多部影片,捧出了梁朝偉、張國榮、張曼玉等多位影帝影后。他對電影的獨特的嚴格要求,也讓不少演員受益良多。
張曼玉曾說:「他為我打開了一扇門,使我明白,表演不僅僅是一種陳述,而是要發自內心,需要整個身心的投入,而不是光靠臉部或眼睛。」
如今,早已在電影圈功成名就的王家衛,仍然處於電影的第一線。網傳王家衛的新戲《繁花》將在今年7月開機,由胡歌馬伊琍主演,不知道這次,王家衛又會拍出怎樣的經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