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消息稱,伊利、蒙牛對旗下部分原奶產品漲價,一石激起千層浪,並且還在1月5日讓乳業集體股價上漲,今天筆者就給大家分析背後「導火線」。
原奶漲價成伊利、蒙牛漲價直接原因
在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看來,此次乳業股價集體異動,主要原因有3方面:一是新年開局,機構對2021年整個乳業的前景給予了一個樂觀的評估,對乳業的信心很強;第二是這些上市乳業淨利潤都表現不錯,預期2021年的增長也不錯;特別的是近期部分乳業提價給資本市場帶來了一個投資信心的提升,因為提價以後,意味著淨利潤的增長。
從另一角度,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提到:最近國家對於白酒板塊的監管力度越來越強,白酒這塊實際上泡沫已經很大了,業績和股價是有落差的、不對等的。而乳業這塊,首先是春節來臨,第二是大健康產品,第三是相對其他版塊乳業泡沫不大,很多遊資和主力也看到了整個投資板塊的方向,進入乳業這個板塊。
此外,朱丹蓬也提到了對伊利、蒙牛漲價的看法:原奶價格已經上漲了10%,提價5%很正常,也很合理。漲價之後第一是引起體量的增長,第二是利潤的提升,在體量和利潤都提升之下,肯定會引起股價的上揚,因為業績、利潤、股價是企業的「三輛馬車」。
綜上,我們能提煉出2個關鍵信息,一是資本市場今年對乳業信心較強;二是生產原奶成本在上漲,直接導致伊利、蒙牛等乳業對旗下部分白奶產品漲價。那究竟目前上遊奶價如何?生產原奶的成本呈現什麼狀況?
生鮮乳價格整體攀升,與玉米、豆粕走向協同
回看2020年奶價走向,因季度影響,生鮮乳均價從1月到5月連續下降,5到12月連續上漲,至2020年12月30日,據農業農村部對全國500個縣集貿市場和採集點的定點監測,內蒙古、河北等10個奶牛主產省份生鮮乳平均價格為4.21元/公斤,比2020年1月3.85元/公斤增長9.35%,比2020年5月最低均價3.57元/公斤增長17.93%,接近2014年最高奶價4.27元/公斤。
與之相對應的是,飼養奶牛的精飼料主要原料玉米和豆粕在2020年整體上漲,其中豆粕2020年尾價格相比2020年1月上漲7.72%;而玉米2020年尾價格相比2020年1月價格上漲26.79%,達到十年來價格新高點。
拉長時間線,因為生鮮乳價格在上半年都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季節性回調,所以我們分別對比了2011年—2020年6月和12月生鮮乳均價變化。如下圖所示,生鮮乳除了2014年年中價格高於年底價格外,其餘都是年底價格更高。據農業農村部的監測,2020年底相比2011年底奶價增長29.54%,整體來看,2015年—2020年,生鮮乳價格持續上漲。
另外,筆者也分別統計了2011年到2020年年中、年底玉米和豆粕的均價變化,可以清晰看到,玉米、豆粕、生鮮乳價格的整體走向高度契合,特別是玉米與生鮮乳的價格走勢圖。
綜上,飼料價格的上漲往往是帶動生鮮乳價格上漲的直接原因,另外,整體來看,生鮮乳價格呈現上漲趨勢。
2021年生鮮乳價格走向如何?
據了解,最近奶牛主產省份河北、黑龍江都已發布2021年第一季度生鮮乳交易參考價,其中河北省2021年第一季度生鮮乳交易參考價格為4.04元/公斤,最低限價3.88元/公斤,相比2020年第一季度參考價為3.89元/公斤,最低限價為3.52元/公斤,有所提升。
黑龍江2021年第一季度機械化榨乳的生鮮乳交易參考價格執行中準價格3.90元/公斤,最低不低於3.70元/公斤,此價格為乳品企業結算到奶農的價格,相比2020年第一季度機械化榨乳的生鮮乳交易參考價格執行中準價格3.65元/公斤,最低不低於3.40元/公斤,有所上調。
另外,12月4日,紐西蘭奶農合作社恆天然宣布,由於對紐西蘭乳製品的需求強勁,恆天然決定縮小2020/2021年度牧場原奶收購預期價格的範圍,將價格從每公斤乳固體6.3-7.3紐西蘭元上調至6.7-7.3紐西蘭元。
隨著生鮮乳價格的高漲,有人不禁疑惑,2021年生鮮乳的價格走向究竟如何呢?據宋亮預測:「我認為今年上半年基本保持相對的平穩,因為整個市場奶價已經漲到一個高點,繼續上漲的空間有限。下半年可能隨著國際收入價格的下行,國內價格也下行。整體來說,收入價格下行對企業的壓力成本減輕,對於企業的淨利潤提升有很大幫助。」朱丹蓬也認為:「整體到了這個節點,相對來說生鮮乳價格會進入一個平穩期。」
前不久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乳製品質量安全 提升行動方案》,方案中提到鼓勵企業使用生鮮乳生產乳製品;加強奶源管理,提高自建自控奶源比例,儘量縮短生鮮乳運輸距離,對生鮮乳收購、運輸實行精準化、全時段管理;要求企業具有完整生產工藝,不得使用已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作為原料申請配方註冊。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該方案對於建設了自有牧場、自有工廠等全產業鏈的乳企而言,更加利好」。
所以,無論是從政策端還是考慮乳企穩定長遠的發展,上遊奶源都是乳企發展的命脈,為降低生產風險以及生產成本,近幾年不少乳企一直在加大上遊供應鏈的布局,將優質奶源牢牢掌控在手中。往往市場最後的競爭,是企業為取得更好的產銷條件,獲得更好的市場資源配置而競爭,上遊奶源作為乳企發展必過大關,可謂是「卡脖子」的難題,乳企都需要去攻破它。
本文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中國奶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