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可以用於其他生物,而不能用於人類,人類會落後嗎?

2020-12-17 靜思學苑科學號

猶記得2019年過年前,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因「基因編輯嬰兒」違反法律和倫理道德,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和各界的強烈譴責。

基因編輯的這對雙胞胎名叫露露和娜娜。由於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CCR5)經過修改,她們出生後就能天然抵抗愛滋病HIV病毒。這一消息迅速激起軒然大波,震驚了全世界。

一,我們為什麼要反對基因編輯?

有人會說基因編輯可以改善人的免疫力,從而減少犯病。有人說基因編輯可以使人更加強大,猶如綠巨人。有人說,經過基因編輯,人或許能進行光合作用,曬曬太陽就管飽……

真的,好處太多了,不勝枚舉!

但是我們全世界所有國家為什麼明令禁止基因編輯用於人類自己呢?這齣於什麼樣的考慮呢?

原因有二:

一是基因編輯將造成人類社會的不平等。如果放開基因編輯,那麼以後孩子的基因是否優良,就不一定取決於父母親的基因了,很可能跟錢權掛鈎。誰的權力大,誰的地位高,誰錢多,誰的孩子會更優秀。

這顯然加劇了人類的不平等。而且階級固化將更難以打破。發展到最後,或許就會出現超人類和普通人類的區別。禁止通婚將會加劇他們之間的血緣關係。因為他們之間基因差異非常大,很可能導致生殖隔離,即此時他們就不再是一個物種。一個物種奴役另一個物種的例子比比皆是,普通大眾或將成為奴隸,更甚至與畜牲無異。

這顯然是一個可能的發展趨勢。而我們普通大眾將徹底成為弱勢群體。

二是基因編輯的不可控。目前的手段並不能精準修改哪一個基因。又由於細胞內各種代謝活動實在複雜,很容易牽一髮而動全身,導致編輯的嬰兒出現各種不可預料的變異,當然變異絕大多數是有害處的。

二,為什麼說基因編輯和基因工程有不可控的因素?

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基因工程操作過程,一邊再分析,哪地方不可控。

以讓大腸桿菌產生人胰島素為例,來看看多不靠譜。

1,我們要找到目標基因,比如人胰島素基因。它就在我們體細胞的細胞核中。而且人約有40000個基因。我們要使用剪刀(DNA限制性內切酶,下面稱限制酶)把目標基因剪切下來。可惜,每一種限制酶只能識別特定的DNA序列,再從中剪開。因此這一步,你顯然不知道自己到底切下來哪些基因片段!

2,再用同樣的限制酶切開質粒(小型的環狀DNA),這樣是為了讓它們的切口都一樣,可以自然而然地互補粘合在一起。

然後將含有目的基因的溶液和含有質粒的溶液混合,以期望目標基因和質粒組合在一起。

下一步就是把粘合在一起的兩段或以上的DNA(或許是我們期望的目標基因和)用DNA連接酶(針線)將它們縫合在一起(催化磷酸二酯鍵形成)。這樣重組質粒就做好了。很顯然,這個過程,是很看運氣的。當然,只要處理的量夠大,所得的重組質粒中也會有大量我們需要的那種含有目標基因的質粒。

3,下一步就是轉化了。用鈣離子使大腸桿菌成為感受態細胞,這樣它才能吸收溶液中的重組質粒。當然,大腸桿菌吸收了哪一種質粒,這個得看天意。還是要以量取勝,材料處理的多了,得到我們想要的那種能生產胰島素的大腸桿菌數量就上來了。

4,之後就是不停地一代一代地篩選,哪群大腸桿菌能產出胰島素,就要哪群,不產生胰島素或產生的比較少的大腸桿菌就淘汰掉。

從以上操作過程可以看出,基因工程有很多的不可控因素。雖然現在技術更加成熟,可以大大提高成功率。但不合格的大腸桿菌比例仍然佔大多數。

基因編輯也是一種基因工程,要比上面的方法更加精確。但是也能定向控制個體的性狀。

如果把大腸桿菌換成嬰兒呢?是不是特別殘忍?人類能對嬰兒做到「優勝劣汰」嗎?

顯然是不能的。

三,基因編輯用於動植物等其他生物,而不由於人類,可能導致什麼?

理論上,我們人類科學家可以把任何生物的任何基因,加以修改,並且可以導入其他物種的細胞中進行表達。

因為基因工程過程的不可控,我們也不知道改造的生物會出現哪些變化。

或許有一天會出現比人力量更強、智商更高的動物也說不定。人類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著「進化」,我們不停地改造著其他生物,卻唯獨不能改造自己。恐怕別的生物的進化加快了,人類還在按照之前的速度。

這最終的結果會不會導致我們人類的霸主地位被其他生物取代呢?我想這個概率還是存在的。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阻止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完美的基因不好嗎?
    去年基因編輯嬰兒曾引發熱議,以基因技術敲除某段基因,使得嬰兒天生具備抵抗愛滋病的能力,但是其實是很冒險的,基因編輯過程中要用到內切酶,雖然能夠切除目標基因,卻仍不能控制對其餘基因的影響,這就可能造成具備某方面有基因缺陷的兒童,他們未來結婚生子就可能讓這種缺陷在人群中有一定的擴散,危害到更多的人群。而賀建奎也因為這一冒險且倫理學審核不完備的試驗受到了處罰。
  • 基因編輯遭遇前所未有危機?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容易造成染色體混亂
    基因組編輯涉及對細胞DNA序列的精確操縱,以改變細胞命運和生物特徵,具有提高我們對人類遺傳學認識和治癒遺傳疾病的潛力。 然而,評估早期人類胚胎中基因校正的研究報告說,突變修復效率低,鑲嵌率高以及可能產生病理後果的意外編輯結果的可能性。
  • 改造的I型CRISPR-Cas系統可用於人類基因組編輯
    改造的I型CRISPR-Cas系統可用於人類基因組編輯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9 15:55:10 美國馴鹿生物科學公司Samuel H.
  • 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誕生,超級人類會是一個潘多拉的盒子嗎?
    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誕生,超級人類會是一個潘多拉的盒子嗎?2018年11月26日上午,南方科技大學停薪留職副教授京賀建奎宣布,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深圳誕生。除了防止HIV感染的基因外,沒有其他基因被修改,所以她們和其他孩子一樣安全和健康。目前孩子的父親很欣慰:「我下半輩子有了牽掛,也有了期盼,要為太太和女兒好好生活。」基因技術是一項生物技術,現在已經成功的應用在了植物上面,目前社會上關於轉基因食品的爭論也是與基因技術有關,因其未來很大的不確定性,中國普通老百姓對此還是持慎重態度,崔永元在微博上反對轉基因食品讓很多老百姓都非常關注。
  • 基因編輯對於人類到底意味著什麼?
    基因編輯技術就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確實可以給人類文明帶來積極的影響,但是如果控制不好或者沒有好的監察系統,只會給人類帶來無限的災難。基因編輯技術就像是潘多拉的魔盒,如果打開了就再也收不住了。所以個人的看法是:無論出於什麼目的,基因編輯技術絕對不可以在人類身上應用。
  • 人類首個基因編輯嬰兒項目,歷史倫理最終會站在哪一邊?
    其中,CRISPR 的發現可以最早回溯到 1987 年,由日本大阪大學研究院石野良純首次發現,而 CRISPR 在經歷了多年的探索之後,已經成為一項相對成熟的基因編輯技術,並且已被實際應用於動植物基因編輯並獲得成功——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注意到,就人類而言,這一項技術已經在被用於疾病治療的驗證,並且隨著技術操作範圍(由體細胞轉向胚胎細胞
  • 基因編輯與人類改進,劉慈欣給法學家的啟示
    基因編輯的倫理和法律邊界在哪?為什麼通過對劉慈欣作品的文本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思考這些問題?在6月22日晚一場題為「劉慈欣論基因編輯與人類改進」的線上講座中,中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頎結合劉慈欣的文本,給出了他的思考。該講座由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主辦,該校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沈偉偉主持。只要安全,就可以進行基因編輯嗎?
  • 基因編輯嬰兒:法律明確禁止,各國共識「不得用於妊娠」
    2015年4月,世界上第一例對人類胚胎基因的編輯修改由中國科學家完成。中山大學教授黃軍就發表論文,宣布利用CRISPR-Cas9技術試圖修改人類胚胎中的一個致病基因。這一突變的致病基因會導致嚴重遺傳病β-地中海貧血症。
  • 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後 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炸鍋了」
    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的前一天,風暴已經開始在會場外蔓延。11月26日,人民網深圳頻道發布消息稱,世界首例能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誕生,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領導該實驗。消息發布後不久,國內122位科學家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強烈譴責,稱實驗存在嚴重的生命倫理問題。
  • 基因編輯-是否會改變人類的進化之路?
    據人民網報導,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爭議。
  • 基因編輯與腦機接口,科技和人類的邊界在哪?
    但DNA雙鏈斷裂之後的修復過程主要是非同源末端連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NHEJ),HR 發生的機率較低,便導致基因編輯的效率極低,且引入的外源 DNA 序列會隨機整合到基因組其他位置,造成脫靶效應。
  • 獨家深度報告:基因編輯改寫人類的未來
    它可以用於攻擊傳染人類的病毒,或者通過修改蚊子等生物的基因來預防傳染疾病(如瘧疾)的傳播。 通過在豬身上或實驗室中培育人造器官,基因編輯還可以解決人類器官移植的供體短缺難題。基因編輯技術同樣適用於農業,以改善動植物育種,為農民和消費者帶來好處。在環境保護方面,基因編輯有可能挽救受氣候變化威脅的瀕危生物,或者創造新的生物燃料作為化石燃料的替代品。
  • 基因編輯與腦機接口 科技和人類的邊界在哪?
    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徹底改變人類生活,腦機接口的出現讓科幻照進現實,CRISPR基因編輯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在未來,科學技術將如何發展?又會怎樣影響人類?
  • 基因編輯嬰兒與人類遠景:誰的世界?
    三年前,第一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在華盛頓召開,中國科學院是舉辦方之一。據媒體報導,這屆峰會討論非常熱烈,但最後還是達成了一個共識:在目前狀況下禁止用於人類生殖的相關細胞系的基因修飾和編輯。這個共識,也是首屆峰會為基因編輯技術劃下的一道紅線。為什麼要劃這道紅線呢?
  • 轉基因食品會影響人類基因嗎?
    但是,我發現大家爭論的不是一回事兒,支持轉基因的說科學問題,反對轉基因的說社會問題。作為一項技術,轉基因技術本身沒有正義和邪惡之分。就像一把菜刀,用做廚具就是好的,但用於砍人就是壞的。轉基因技術用於食品本質上是好的,只是轉基因研究出的產品可以有好有不好,這和我們在家做飯一樣,可以做的很好吃,但也可能做的很難吃一樣。
  • 日本批准利用人類受精卵進行基因編輯研究
    2016年5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日本政府的生物倫理機構日前批准了利用受精後的人類卵細胞進行基因修飾的基礎研究。這一政策上周(4月22日)剛剛頒布,不過,目前他們仍反對利用基因修飾技術進行臨床學研究。主要是基於該技術對人類可能具有未知的危害。基因修飾基礎的臨床試驗,包括在卵細胞水平矯正遺傳缺陷並將其送回子宮,這一過程中包含有眾多的風險以及對後代潛在的危害,因此目前經過基因修飾的卵子還不允許直接送回子宮用於生育。
  • 英國首次批准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實驗
    新華社倫敦2月1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1日宣布,英國人工授精與胚胎學管理局已正式批准該研究所一個團隊提出的在人類胚胎上使用基因編輯技術的實驗申請,這是英國監管機構首次批准此類實驗。由克裡克研究所生物學家凱茜·尼亞肯領導的團隊去年9月正式提出相關申請。
  • ...年基因編輯療法盤點 | 人類成功「敲除」突變致死基因,並向蚊子...
    經過這種基因剪輯的蚊子沒有翅膀,通體黃色,而且有三隻眼睛,向人類傳播疾病的機會大大減小。隨著實驗的迭代,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人員在計算機上模擬了這種技術後發現,被破壞的基因被傳遞到蚊子後代的機率可以增加到 100%。這意味著,如果將這類經基因改造後的蚊子投放到自然界,很有可能導致蚊子滅絕。不過,科學家擔心沒了蚊子會導致生物圈崩潰。
  • 當人類生命可以被設計:「基因編輯嬰兒」案背後的倫理
    這可以看成基因編輯技術最後的防火牆——即便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也只有患者本人需要承擔。而現在,這最後一層防火牆被突破了。 這些接受了基因編輯的孩子們,他們身體內攜帶的被修改過的基因,將會慢慢融入整個人類群體,成為人類基因庫的一部分。這裡面當然也包括可能被基因編輯操作脫靶誤傷的那些基因!從這個角度說,這項基因編輯操作的最壞風險是不可控的。
  • 從最新報告看可遺傳人類基因組編輯技術應用前景
    隨著基因編輯技術在近一二十年飛速發展,有人開始探討對人類基因組進行可遺傳的修改,即對人類精子、卵子等生殖細胞進行基因編輯,由此得到的胚胎會具有相應性狀,這些性狀還可以遺傳給下一代。這具有治療疾病的潛力,但也可能被濫用於「定製嬰兒」,引發了安全和倫理層面的擔憂,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這是不應輕易跨越的「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