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
獨生子女政策下,孩子稀缺,放眼儘是六家長捧一小孩的格局(六家長指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於是孩子身上任何風吹草動都能讓整個家庭沸騰不寧,殊不知,孩子是一棵幼苗,澆灌過多反而會爛根。
本公眾號為何不厭其煩的講孩子的發燒?因為發燒是小兒疾病最常見的症狀。如果有一天孩子中低燒,並無頭痛等感冒症狀,且精神狀態良好,吃喝拉撒睡沒有異常,此時很可能只是生理現象「變蒸」,千萬不要全家人驚慌失措,甚至婆家與娘家人分成兩派爭著給孩子自以為更科學更積極的治療,比如用上全世界最新一代抗生素。
--
1. 凡人年六歲以上為小,十六歲以上為少,三十以上為壯,五十以上為老。其六歲以下,經所不載,所以乳下嬰兒有病難治者,皆為無所承據也。中古有巫妨者,立小兒《顱囟經》,以佔夭壽,判疾病死生,世相傳授,始有小兒方。(小品方)
六歲以上為小,十六以上為少年,三十以上為壯年,五十以上為老年。古人是這樣分的,如今不適用了。古人把六歲以下的,稱為嬰兒。之所以難治,就是他不會主訴,辨證的依據太少,不好掌握。中古,有個叫巫妨的,是堯帝的大臣,善醫術,寫了一本《顱囟經》,書中專講小兒的疾病治療和生死判斷,因此,才有了小兒的辨證治療方法。這本書,懷疑是後人偽作。據說,宋人錢乙的理論,源於這本書。《宋史•方技傳》載,錢乙始以《顱囟經》著名,召至京師,視長公主女疾,授翰林醫學。錢乙的兒科理論,是臟腑辨證體系,我們將來要細講的。
2. 凡生後六十日瞳子成,能咳笑應和人。百日任脈成,能自反覆,百八十日尻骨成,能獨坐。二百一十日掌骨成,能匍匐。三百日臏骨成,能獨立。三百六十日膝骨成,能行。此其定法,若不能依期,必有不平之處。(千金)
小兒出生後,還需要一周歲之內,初步發育長成。他上面說的時間,都是大概的時間,或者早個十幾天,或者晚個1個月的,並不是必須到那天就才行。發育60多天,能識別人物,會和你笑,也會咳嗽了。100天,任脈發育好了,肚子肌肉有力了,可以翻身了。180天,坐骨、骶骨發育了,可以坐著了。210天,手掌骨骼發育,能爬了。300天,髕骨發育好了,能站立。360天,一周歲,膝關節發育好了,就可以走路了。如果到了時間,遲遲還不發育,這個孩子,肯定是哪裡有毛病了,要抓緊看醫生。
3. 凡兒生三十二日一變。六十四日再變,變且蒸。九十六日三變。一百二十八日四變,變且蒸。一百六十日五變。一百九十二日六變,變且蒸。二百二十四日七變。二百五十六日八變,變且蒸。二百八十八日九變。三百二十日十變,變且蒸。積三百二十日小蒸畢後,六十四日大蒸,蒸後六十四日復大蒸,蒸後一百二十八日復大蒸。凡小兒自生三十二日一變,再變為一蒸,凡十變而五小蒸,又三大蒸,積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都畢,乃成人。(千金)
小兒生後,要發育生長,一般以三十二天前後,作為一個發育周期,要十個周期,三百二十天,初步長成,之後,還要經過一百二十八天的發育,才徹底完備。動物發育,都要經過蛻變過程。蛇、蠶、蟬,都要蛻皮。小兒呢,也要這樣的,也就是人們的俗話說的「脫胎換骨」的過程。到了發育周期,就要有些機體反應。變蒸,變,是反應輕微,蒸,是反應強烈。要發熱、咳喘等。這都是正常反應啊!不懂,就亂治,將來後果難料啊。難怪現在的人怪病、重病多,和這個有直接關係。即使長大成人了,7歲以後,還要每9年有個機體代謝周期。到了那個周期,沒病的,也要有類似「變蒸」的反應,書中叫做「三虛」之一。這個時期,氣血紊亂,感受病邪,就是重病,搞不好有生命危險。《內經》不是說過嗎?先立其年,就是指這個說的。不是指「運氣」說的。360天,十變五小蒸。之後,是每64天一大蒸,要有三次。大蒸,就是反應更劇烈!變蒸,是蛻變反應,脫胎換骨,要把「脫」下來的東西排出去,機體也要適應新的內部環境。這個時候,出現反應,很正常,你這個時候給亂治療,打亂了這個自然規律,擾亂了內環境,將來的身體,絕對會受到不良影響。那個「免疫力」絕對受影響,識別能力就差遠了。一些朋友常問我,孩子怎麼突然又發燒了?我問孩子多大了,然後問問具體症狀,就告訴他,正常,是發育階段應該有的,多喝水就行。結果,幾天就好了。我們這裡的西醫兒科醫生,也是這樣,2周歲以裡的孩子發燒,尤其自己的孩子,只要不到40℃,是不給用藥的。別人的孩子發燒,來打針,你不給打都不行,家長不願意。這個知識,要對外宣傳一下。
4. 小兒在母腹中,乃生骨氣,五臟六腑,成而未全。自生之後,即長骨脈,五臟六腑之神智也。變者,易也。又生變蒸者,自內而長,自下而上,又身熱,故以生之日後,三十二日一變。變每畢,即情性有異於前。何者?長生腑臟智意故也。何謂三十二日十段而上之,十日百段。三十二日計三百二十段,為一遍。亦曰一蒸。骨之餘氣,自腦分入齦中,作三十二齒。而齒牙有不及三十二數者,由變不足其常也。或二十八日即至,長二十八齒,以下仿此,但不過三十二之數也。凡一周遍,乃發虛熱,諸病如是。十周則小蒸畢也。計三百二十日生骨氣,乃全而未壯也。(小兒藥證直訣)
這個,都能看懂。變蒸,就是生長發育,到時會見發熱汗出等,每變一次,性格和智識就更進一步,能看出明顯變化。老人常說,孩子得一次病,就懂事一點。他這條,很有意思。說變蒸,也是骨骼發育。以32為基數,牙為骨的餘氣,因此,最終要長32顆牙齒。長不到32顆牙,就說明變蒸的不到位,意味著沒發育好。
這樣的情況,我們經過臨床初步觀察,一般的都會遺留下一些「胎毒」,以後在身體虛的時候,或者到了虛年周期,會發作出來。這個問題,還需要繼續觀察和統計。
5. 氣入四肢,長碎骨於十變。後六十四日長其經脈,手足受血,故手能持物,足能行立也。經云:變且蒸,謂蒸畢而足一歲之日也。師曰:不汗而熱者,發其汗,大吐者,微下,不可餘治。是以小兒須變蒸。脫齒者,如花之易苗。所謂不及三十二齒,由變之不及。齒當與變日相合也,年壯而視齒方明。(小兒藥證直訣)
氣入四肢,長碎骨於十變。主要是為了發育一些小骨骼。之後的那三次大蒸,是生長全身經脈的。變蒸發熱,無汗,可以用藥發汗。吐的厲害的,可以微微攻下,通大便。別的藥千萬別亂給。長大看牙齒,不到32顆的,是變蒸周期不到位。你發育不好,也會影響壽命的。
6. 小兒所以變蒸者,是榮其血脈,改其五臟,故一變,竟輒覺情態有異。其變蒸之候,變者上氣,蒸者體熱,變蒸有輕重,其輕者體熱而微驚,耳冷尻冷,上唇頭白泡起如魚目珠子,微汗出,其重者體壯熱而脈亂,或汗或不汗,不欲食,食輒吐哯,目白睛微赤,黑睛微白。(千金)
之所以變蒸,是生長臟腑經絡,氣血去進行營養,因此要有反應。變蒸後,就增長靈性。變,為咳逆上氣。蒸,為身體發熱等。輕的,發熱微微膽小易受驚嚇,耳朵和臀部發涼,上嘴唇的頭上起白皰,微微出汗。反應重的,要發高燒,脈數而脈率不穩。或者出汗,或者無汗,不吃東西,吃了就吐出來。哯,吐物無聲。白眼球發紅,黑睛瞳孔那個地方的外面微微像有層白膜。要記住這些反應,見到了,再問問天數,就知道是變蒸反應,不要給亂治。
7. 又云:目白者重,赤黑者微。變蒸畢,目睛明矣,此其證也。單變小微,兼蒸小劇,凡蒸平者五日而衰,遠者十日而衰,先期五日後之五日為十日之中,熱乃除耳。兒生三十二日一變,二十九日先期而熱,便治之如法,至三十六七日蒸乃畢耳。恐不解了,故重說之。且變蒸之時,不欲驚動,勿令旁多人,兒變蒸或早或晚不如法者多。(千金)
這裡的「目白者重,赤黑者微。」和上條不矛盾。該這樣來理解。整個眼睛發白,包括黑睛有白膜,這是重的,眼白髮紅或者有小血管黑紫,是輕症。變蒸的時間,持續5~10天,就會症狀消失。需要治療的,要治療得法。辨證的時間,也有提前的,也有錯後的。辨證的時候,不要驚動小兒,要他清淨調養,人多了,攪鬧環境,還容易帶來病邪。「兒變蒸或早或晚不如法者多」。這句看來,古代的一般家庭,也不懂這個問題,因此叫「不如法者多」。這個知識,要普及的。西醫也認識到這個問題,不過是沒有中醫說得詳細和明了。
8. 又初變之時或熱甚者,違日數不歇,計變蒸之日,當其時有熱微驚,慎不可治及灸刺,但和視之。若良久熱不可已,少與紫丸微下,熱歇便止。若於變蒸之中,加以時行溫病,或非變蒸時而得時行者,其診皆相似,惟耳及尻通熱,口上無白泡耳。當先服黑散以發其汗,汗出,溫粉粉之,熱當歇,便就瘥。若猶不都除,乃與紫丸下之。兒變蒸時若有寒加之,即寒熱交爭,腰腹夭糾,啼不止者,熨之則愈也。(千金)
剛剛變蒸的時候,發高燒很厲害,過了時間,就是5~10天,還不停止。這個時候,醫生要問清孩子多大了,幾個月了,計算正常的變蒸時間,如果在正常期內,發熱而易驚,一定不要給輕易治療。要慢慢觀察,如果高熱持續而不緩解,可以稍稍的給點紫丸,通一下大便,就會解除發熱。如果在變蒸期內,感受了時行的溫病外邪,或者沒到變蒸期而得了外感病,症狀都一樣的。區別是,沒到變蒸期而得了外感的,耳朵和臀部,都是熱的,上唇沒有白皰。這兩種情況,都可以先服點黑散,發點汗,汗出來了,可以用溫粉撲一下收汗,免受風邪。溫粉,現在可以用痱子粉就行。熱消除了,就會好。如果還不好,就用紫丸,通大便。如果變蒸的時候,感寒了,寒熱往來交爭,手腳亂蹬,腰和肚子都帶動起來,哭鬧不止,要用溫熨法治療以祛寒。
9. 變蒸與溫壯傷寒相似,若非變蒸,身熱耳熱尻亦熱,此乃為他病,可作餘治,審是,變蒸不得為餘治也。(千金)
變蒸的症狀,與外感傷寒溫病相似,如果不是變蒸症狀,身體、耳朵和臀部,都會發熱,可以按外感病治療。如果是變蒸症狀,耳朵和臀部要發涼的,不要亂治。
10. 當其變之日,慎不可妄治之,則加其疾。變且蒸者是兒送迎月也,蒸者甚熱而脈亂,汗出是也。近者五日歇,遠者八九日歇也。當是蒸上不可灸刺妄治之也。(千金)
變蒸時期,不能亂治,否則,變證百端。變蒸,是按月發育,嚴重了要高熱而脈數而脈率不穩,還要汗出。5~10天就沒事了。這個時期,不能用藥和針灸。他是反覆強調不要妄治。
唐代醫家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裡面,有一條記載,講的是小兒夜間哭鬧不止的治療方法,如下:
治少小夜啼,一物前胡丸方。(千金)
前胡隨多少搗末,蜜和丸如大豆,服一丸,日三,稍加至五六丸,以瘥為度。
前胡這味藥,辛苦微寒。《別錄》主療痰滿胸脅中痞,心腹結氣,風頭痛,去痰實,下氣。治傷寒寒熱,推陳致新,明目益精。
這個藥。功能解表攻裡,是入太陽、少陽、陽明病位的好藥。專對小兒痰食結聚和頭腦部的風邪去的。
我常講,一味前胡劑,功同小柴胡。就是說,只用前胡一味藥,用準確了,就比醫生開的小柴胡湯的效果都好。
小兒的體質,多數偏於陽氣盛,得病,以實熱為多見。即小兒多生三陽病。一般會表現為臉蛋發紅,象紅蘋果一樣,然後大便乾燥,尿黃,手腳心熱,甚至舌紅口臭,晚間睡覺汗出,蹬掉衣被等,那麼,2歲以內的小兒,除了這些表現以外,還會出現夜間哭鬧不止,見到這樣的情況,家長就要注意了,這就是有實火了,一旦汗出受風,就馬上就會出現發燒感冒,甚至迅速產生肺炎咳嗽等疾病。
這個時候就有了前胡這味藥的用武之地了。
前胡這味藥的用法和用量,可以用30克煎湯,如果3歲以上的,就要用50克的量,煮沸半小時,多加點水可以,然後分成兩份,每份加適當蜂蜜,讓孩子一天內喝完,如果大便變稀,排了下來,就不要再服,病就會馬上好。如果大便沒有變化,就第二天接著喝。加了蜂蜜後,並不苦,一般孩子都能配合喝的。知道大便通暢或便稀了,就好了。記住,要以大便的通暢為標準。孩子不但會症狀迅速消失,並且食慾和睡眠都會十分良好。
這味藥,也能治感冒咳嗽,療效很好,前提是,必須要有前面說的實熱表現才能服用。這味藥,其實很平和,沒危險,沒毒性,是小兒家庭常備藥,療效顯著,因此稱為兒科聖藥。
微信號:qq64443332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