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侵犯商業秘密

2020-09-05 精選速閱


員工侵犯商業秘密涉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三條 【保密義務和競業限制】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智慧財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一十九條 【侵犯商業秘密罪】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之一,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三)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的。

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的,以侵犯商業秘密論。

本條所稱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本條所稱權利人,是指商業秘密的所有人和經商業秘密所有人許可的商業秘密使用人。

【案情分享】

許某曾系北京福星曉程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曉程公司)外貿部主管,徐某原系曉程公司生產採購部採購員。2012年至2014年間,許某違反曉程公司相關保密要求,將其所掌握的含有四個核心程序原始碼技術信息提供給他人,並夥同徐某等人使用上述核心程序原始碼製作電錶,通過其所實際控制的北京海馬興旺科貿有限公司(簡稱海馬公司)向平壤合營公司出口銷售相關電錶,非法獲利。其中,許某負責出口及銷售電錶,徐某負責採購電錶元器件、加工及後續焊接等。經查,根據立項、研發等材料、非公知性鑑定、勞動合同、保密協議及相關證人證言等在案證據,足以證實曉程公司享有涉案四個核心程序原始碼的電錶程序技術秘密,且採取了嚴格保密措施。另查,曉程公司主張其涉案技術研發成本為263萬餘元;徐某自認海馬公司向其進貨單價是155元,出口單價26美元;在最初與許某向朝鮮製售的2萬套電錶中其個人獲利10萬元,之後其與許某合作製造了三四十萬個電錶。2017年6月,徐某、許某先後被抓獲歸案。公訴機關於2018年1月25日向一審法院提起公訴,認為許某、徐某的行為觸犯了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第一款第三項等相關規定,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且後果特別嚴重,提請依法懲處。曉程公司當庭訴稱二被告人非法獲利巨大,僅出口退稅就獲利700餘萬元,給曉程公司造成巨額經濟損失。一審法院認為,許某、徐某違反曉程公司的保密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造成特別嚴重的後果,已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應予懲處。公訴機關指控二被告人犯有侵犯商業秘密罪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指控罪名成立。據此,一審法院判決:許某犯侵犯商業秘密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罰金300萬元;徐某犯侵犯商業秘密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罰金200萬。一審宣判後, 二被告人均提出上訴。二審法院審理後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編者後記】

近年來,企業員工違規洩露商業秘密或侵犯商業秘密的案件時有發生。個別員工為了一己私利,鋌而走險、以身試法,違規洩露或侵犯公司商業秘密。身為員工我們應當知道,員工與企業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的關係。企業其實就是社會的一個載體,它為員工提供的就業機會,也就是為員工的自我價值的實現提供了機會。因此,我們沒有理由不愛這個家庭,我們沒有理由不愛自己的公司,這就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古訓的道理。愛公司就是愛自己,為公司做貢獻就是為自己做貢獻。它的本質更是一種忠誠,一種對公司的忠誠,一種對事業的忠誠。

相關焦點

  • 跳槽員工洩露商業秘密怎麼辦,員工侵犯商業秘密
    商業秘密——跳槽員工洩露商業秘密怎麼辦跳槽員工洩露商業秘密怎麼辦報警或起訴。刑法第219條規定: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之一,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侵犯商業秘密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一)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 員工侵犯商業秘密如何認定?最新司法解釋來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犯商業秘密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已於2020年8月2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10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0年9月12日起施行。    第二條 當事人僅以與特定客戶保持長期穩定交易關係為由,主張該特定客戶屬於商業秘密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客戶基於對員工個人的信賴而與該員工所在單位進行交易,該員工離職後,能夠證明客戶自願選擇與該員工或者該員工所在的新單位進行交易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員工沒有採用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 利誘競爭對手員工拍照客戶名單侵犯商業秘密
    利誘競爭對手員工拍照客戶名單侵犯商業秘密(五種侵犯商業秘密的不正當手段)作者:唐青林 李舒 李賢 (北京雲亭律師事務所)導讀:本文主要介紹了利誘競爭對手員工拍照客戶名單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的案例。除了該案例,還在延伸閱讀部分,詳細介紹了以下五種侵犯商業秘密的不正當手段。
  • 「華為」前員工侵犯公司商業秘密案一審宣判?
    ·事件回顧 引起廣泛關注的華為前員工侵犯公司商業秘密案在深圳南山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 法院認為,三被告人均違反了其與華為公司籤訂的保密協議,並給華為公司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均已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 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高科技的研製和生產為特徵的上市公司,從涉嫌侵犯思科智慧財產權案件中稍稍抽身後,又發生一起前員工涉嫌侵犯其商業秘密事件。
  • 侵犯商業秘密的商業秘密認定及刑法懲罰
    侵犯商業秘密罪的入罪標準「重大損失」包含商業秘密自身價值損失,合乎司法解釋規定。侵犯商業秘密罪的主觀責任要件只能是故意,《刑法》219 條第二款關於「應知」的規定並非屬於過失犯罪的「應當預見」,而應當理解為「推定明知」。
  • 侵犯智慧財產權 侵犯商業秘密 最新司法解釋出爐
    近日,多個關於侵犯智慧財產權與侵犯商業秘密的司法解釋相繼出臺,對於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制度意義重大。一起了解一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犯商業秘密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於9月12日施行。(以下簡稱《商業秘密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授權確權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一)》於9月12日施行。
  • 侵犯商業秘密罪既遂判刑標準多少年
    公司的商業秘密往往關係到企業的生存,所以公司對商業秘密的保護是非常重視的,如果非法侵犯公司的商業秘密,造成公司重大損失的,會構成刑事犯罪,侵犯商業秘密罪既遂判刑標準是幾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 【侵犯商業秘密罪】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之一,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一)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 關於審理侵犯商業秘密民事案件適用法律
    第二條當事人僅以與特定客戶保持長期穩定交易關係為由,主張該特定客戶屬於商業秘密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客戶基於對員工個人的信賴而與該員工所在單位進行交易,該員工離職後,能夠證明客戶自願選擇與該員工或者該員工所在的新單位進行交易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員工沒有採用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 侵犯商業秘密糾紛案件中的侵權認定與風險防範
    通報案例中,原告主張被告金某等五名前員工在未經原告許可的情況下將商業秘密披露給被告新東家使用,而被告公司使用這些商業秘密與相關高爾夫球場和銀行進行合作,獲得巨額經濟利益,要求確認被告公司和前員工的行為侵犯了原告的商業秘密。
  • 侵犯商業秘密律師帶你看網絡環境下商業秘密的保護與措施
    >  我國有關的法律只規定了侵犯商業秘密的一般表現形式,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不法人員侵犯商業秘密的渠道也在不斷的變化,保護商業秘密也變得勢在必行。第一,要公開採取監控措施,加強對工作人員利用計算機在網際網路中傳輸相關商業信息的行為的警惕性。第二,採取措施進行加密,將鑰匙給被送達人,當員工傳送信息或者文件時,必須使用加密程序,而只有特定的被送達人才可以解密獲得信息。這種方法可以有效防止因誤傳造成的商業秘密的洩漏,從而有效保護網絡中的商業秘密。  (二) 建設企業內部管理制度。
  • 員工離職帶走軟體原始碼入刑侵犯商業秘密罪
    經委託深圳市中衡信資產評估有限公司進行評估,該部分原始碼商業秘密的評估值為人民幣61.7萬元。後航盛公司原客戶福斯特公司因為國新動力公司生產的BMS系統有問題誤退貨到航盛公司維修,航盛公司經比對,發現其公司的引導程序和國新動力公司的程序基本一致,並且國新動力公司的人全部是航盛公司原來的員工。
  • 官宣│侵犯商業秘密最新規定明日施行
    客戶基於對員工個人的信賴而與該員工所在單位進行交易,該員工離職後,能夠證明客戶自願選擇與該員工或者該員工所在的新單位進行交易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員工沒有採用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被訴侵權人以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後,又以反向工程為由主張未侵犯商業秘密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員工個人技能與知識不屬於商業秘密【IPCOO商業秘密保護網】
    在美國的判例中,「僱主必須證明自己擁有商業秘密,僱員承擔著保密義務。與此相應,法院也必須確定,相關的信息在什麼程度上屬於僱主的商業秘密,在什麼程度上屬於僱員的技能。一方面,僱主的商業秘密應當得到保護;另一方面,僱員的才能、技能、智慧等,顯然不可能成為僱主的財產」。因此,美國僱主在保護自由商業秘密時必須首先考慮僱員的權益。
  • 侵犯商業秘密糾紛中秘密點的梳理
    簡而言之,秘密點就是請求保護的商業秘密的具體內容,貫穿於商業秘密侵權糾紛的始終。秘密點需要經過確認才可作為法律所保護的商業秘密。在很多案件中,因為原告對自己所主張的權利範圍過於抽象過於寬泛,且沒有去提供證據證明其所主張的權利屬於非公知信息,法院判其敗訴。
  • 案例18:離職員工竊取公司原始碼入刑侵犯商業秘密罪
    經委託深圳市中衡信資產評估有限公司進行評估,該部分原始碼商業秘密的評估值為人民幣61.7萬元。後航盛公司原客戶福斯特公司因為國新動力公司生產的BMS系統有問題誤退貨到航盛公司維修,航盛公司經比對,發現其公司的引導程序和國新動力公司的程序基本一致,並且國新動力公司的人全部是航盛公司原來的員工。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犯商業秘密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
    第二條 當事人僅以與特定客戶保持長期穩定交易關係為由,主張該特定客戶屬於商業秘密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客戶基於對員工個人的信賴而與該員工所在單位進行交易,該員工離職後,能夠證明客戶自願選擇與該員工或者該員工所在的新單位進行交易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員工沒有採用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 案例12:一起種子行業員工跳槽引發的侵犯商業秘密事件始末
    ,相關技術秘密主要包括公司植物新品種原始材料、中間材料、自交系與親本以及涉及公司上述技術秘密的文字記錄、攝影錄像資料,康某公司對此採取了保密措施,建立了倉儲管理和員工保密制度。關鍵證據:1、河南省依斯特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檢驗報告證明,經檢驗,從李某3家提取的玉米棒樣本,與對照品種康某20比對,判定為極近似品種或相同品種,該檢驗報告系康某公司報案的輔助材料,證明公司的商業秘密被侵犯。
  • 侵犯商業秘密入罪門檻降低
    司法解釋降低了侵犯商業秘密的入罪標準,擴充入罪情形,將因侵犯商業秘密違法所得數額、因侵犯商業秘密導致權利人破產、倒閉等情形納入入罪門檻,並將入罪數額從「五十萬元以上」調整至「三十萬元以上」。司法實踐中,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智慧財產權犯罪新類型案件不斷湧現,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特別是侵犯商業秘密案件,爭議問題較多,亟須出臺相關司法解釋予以明確和規範。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犯商業秘密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規定
    客戶基於對員工個人的信賴而與該員工所在單位進行交易,該員工離職後,能夠證明客戶自願選擇與該員工或者該員工所在的新單位進行交易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員工沒有採用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被訴侵權人以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後,又以反向工程為由主張未侵犯商業秘密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商業秘密許可價值可作為侵犯商業秘密罪損失認定依據
    ,在被告單位山西翔宇化工有限公司、被告人王慶峰、李豐年、張平侵犯商業秘密罪一案中【(2013)蘇知刑終字第0006號】,因權利人的損失與被告人的獲利均難以查明,一、二審法院委託第三方鑑定機構對商業秘密許可價值進行了評估,最終以該評估價值作為損失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