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器之前世今生的故事,你了解多少呢?

2020-12-16 中國青島版靈動的水

如今,我們電腦上常用的存儲設備容量基本都是幾百G。即便是小巧的MP3播放器和其他手持設備,通常都是好幾G。但在幾十年前,這麼大的存儲量只能在科幻小說中出現。有時候,我們會理所當然地認為當今的硬碟存儲量就應該這麼大,其實不然。下面我們將向大家介紹早期、現在和未來可能普及的存儲設備。

汞延遲線

1950年,世界上第一臺具有存儲程序功能的計算機EDVAC由馮.諾依曼博士領導設計。它的主要特點是採用二進位,使用汞延遲線作存儲器,指令和程序可存入計算機中。

1951年3月,由ENIAC的主要設計者莫克利和埃克特設計的第一臺通用自動計算機UNIVAC-I交付使用。它不僅能作科學計算,而且能作數據處理。

選數管

選數管是20世紀中期出現的電子存儲裝置,是一種有直觀存儲轉為機器存儲的裝置。其實在19世紀出現的穿孔紙帶存儲就是一種由直觀存儲轉向機器存儲的產物,他對19世紀西方某國的人口普查起到了關機的加速作用。

選數管的容量從256~4096bit不等,其中4096bit的選數管有10inch長,3inch寬,最初是1946年開發的,因為成本太高,並沒有獲得廣泛使用。

穿孔卡片/穿孔紙帶

打孔卡是早期計算機的信息輸入設備,通常可以儲存80列數據。打孔卡盛行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我們應當注意的是:打孔卡比計算機更在出現。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725年的紡織品行業,用於機械化的織布機。

說到打孔卡,不得不說到IBM的創始人赫爾曼·霍爾瑞斯教授,他於1888年發明自動制表機——首個使用打孔卡技術的數據處理機器。自動制表機用於1890年以及後續的美國人口普查,並獲得巨大成功

圖2-7a是一個穿孔卡片的示意圖,卡片中某些位置有穿透的孔,通過光電轉換設備可讀出穿孔卡片中所存的數據。穿孔紙帶類似於穿孔卡片,但更易於保存。穿孔紙帶的存儲方式跟穿孔卡片類似,每一排可以存儲一個字符。圖2-7b中是一個每一行8個孔的紙帶。

磁鼓存儲器

20世紀50年代,磁鼓作為內存儲器應用於IBM 650。在後續的IBM 360/91和DEC PDP-11中,磁鼓也用作交換區存儲和頁面存儲。磁鼓的代表性產品是IBM 2301固定頭磁鼓存儲器。

磁鼓是利用鋁鼓筒表面塗覆的磁性材料來存儲數據的。鼓筒旋轉速度很高,因此存取速度快。它採用飽和磁記錄,從固定式磁頭發展到浮動式磁頭,從採用磁膠發展到採用電鍍的連續磁介質。這些都為後來的磁碟存儲器打下了基礎。

磁鼓最大的缺點是存儲容量太小。一個大圓柱體只有表面一層用於存儲,而磁碟的兩面都可用來存儲,顯然利用率要高得多。因此,當磁碟出現後,磁鼓就被淘汰了。

下圖是一個磁鼓的圖片。IBM 650計算機上使用的磁鼓長度為16英寸,有40個磁軌,每分鐘可旋轉12500轉,可存儲10KB數據。

磁帶存儲器

UNIVAC-I第一次採用磁帶機作外存儲器,首先用奇偶校驗方法和雙重運算線路來提高系統的可靠性,並最先進行了自動編程的試驗。

磁帶是所有存儲器設備發展中單位存儲信息成本最低、容量最大、標準化程度最高的常用存儲介質之一。

它互換性好、易於保存,近年來,由於採用了具有高糾錯能力的編碼技術和即寫即讀的通道技術,大大提高了磁帶存儲的可靠性和讀寫速度。

根據讀寫磁帶的工作原理可分為螺旋掃描技術、線性記錄(數據流)技術、DLT技術以及比較先進的LTO技術。

磁帶庫是基於磁帶的備份系統,它能夠提供同樣的基本自動備份和數據恢復功能,但同時具有更先進的技術特點。

它的存儲容量可達到數百PB,可以實現連續備份、自動搜索磁帶,也可以在驅動管理軟體控制下實現智能恢復、實時監控和統計,整個數據存儲備份過程完全擺脫了人工幹涉。

磁帶庫不僅數據存儲量大得多,而且在備份效率和人工佔用方面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在網絡系統中,磁帶庫通過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儲區域網絡)系統可形成網絡存儲系統,為企業存儲提供有力保障,很容易完成遠程數

據訪問、數據存儲備份或通過磁帶鏡像技術實現多磁帶庫備份,無疑是數據倉庫、ERP等大型網絡應用的良好存儲設備。

動態隨機存取內存DRAM

動態隨機存取內存(DRAM)是在1966年發明,是以電容來儲存信息;帶電的電容代表1、未帶電的則代表0,而所謂的「動態「並非意味著內部的什麼功能,而是指電容終究會喪失電荷,並必須定期刷新(refreshed)。

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內存SDRAM

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內存(SDRAM)在1970年代的應用很有限,但在1993年時開始被廣泛採用──在那之前,RAM雖然能儘可能快速變更已輸入資料,SDRAM則是採用計算機的時脈,在資料被儲存時進行調節,這讓資料能被分配至不同的區域(bank),好一次同步執行數個內存任務。

可抹除式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PROM

可抹除式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PROM)是在1971年由英特爾(Intel)的Dov Frohman 所開發,該種內存是非揮發性的,也就是說儘管關閉電源,內存的狀態不會改變。這種內存晶片是電氣可編程,信息在暴露在紫外線下時可抹除。

英特爾在1971年開發的第一款EPROM  Source:Wikipedia

軟盤存儲器

軟盤也是由IBM發明於1969年,流行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21世紀初。首款軟盤是8英寸的,後續又有5.25英寸和3.5英寸的。第一塊軟盤於1971年面世,容量為79.7KB,是只讀型的。讀寫型軟盤於次年才問世。

軟盤的發展趨勢是碟片直徑越來越小,而容量卻越來越大,可靠性也越來越高。下圖是三種典型的軟盤,其中a為不同外觀尺寸的軟盤,b中3.5英寸軟盤的容量為1.44MB,曾經作為主要的移動存儲介質被廣泛使用。

到了20世紀90年代後期,出現了容量為250MB的3.5英寸軟盤產品,但由於兼容性、可靠性、成本等原因,並未被廣泛使用,如今已難尋蹤跡。

硬碟存儲器

世界第一臺硬碟存儲器是由IBM公司在1956年發明的,其型號為IBM 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這套系統的總容量只有5MB,共使用了50個直徑為24英寸的磁碟。

1968年,IBM公司提出「溫徹斯特/Winchester」技術,其要點是將高速旋轉的磁碟、磁頭及其尋道機構等全部密封在一個無塵的封閉體中,形成一個頭盤組合件(HDA),與外界環境隔絕,避免了灰塵的汙染,並採用小型化輕浮力的磁頭浮動塊,碟片表面塗潤滑劑,實行接觸起停,這是現代絕大多數硬碟的原型。

1979年,IBM發明了薄膜磁頭,進一步減輕了磁頭重量,使更快的存取速度、更高的存儲密度成為可能。20世紀80年代末期,IBM公司又對存儲器設備發展作出一項重大貢獻,

發明了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磁頭,這種磁頭在讀取數據時對信號變化相當敏感,使得碟片的存儲密度比以往提高了數十倍。1991年,IBM生產的3.5英寸硬碟使用了MR磁頭,使硬碟的容量首次達到了1GB,從此,硬碟容量開始進入了GB數量級。

IBM還發明了PRML(Partial Response Maximum Likelihood)的信號讀取技術,使信號檢測的靈敏度大幅度提高,從而可以大幅度提高記錄密度。

目前,硬碟的面密度已經達到每平方英寸100Gb以上,是容量、性價比最大的一種存儲設備。因而,在計算機的外存儲設備中,還沒有一種其他的存儲設備能夠在最近幾年中對其統治地位產生挑戰。

硬碟不僅用於各種計算機和伺服器中,在磁碟陣列和各種網絡存儲系統中,它也是基本的存儲單元。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微硬碟的出現和快速發展為移動存儲提供了一種較為理想的存儲介質。

在快閃記憶體晶片難以承擔的大容量移動存儲領域,微硬碟可大顯身手。目前尺寸為1英寸的硬碟,存儲容量已達4GB,10GB容量的1英寸硬碟不久也會面世。微硬碟廣泛應用於數位相機、MP3設備和各種手持電子類設備。

希捷在1980年生產第一款5.25寸硬碟機(HDD),這種儲存裝置的長相其實與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相去不遠;

不過同樣在1980年由IBM所推出的第一款1GB硬碟機則是個龐然大物,重達550磅。

電氣可抹除式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EPROM

電氣可抹除式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EPROM)是在1978年誕生,它勝過電氣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PROM)的優勢,就是除了在使用中可編程、也能抹除;EEPROM的唯一缺點就是可重複編程的次數有限,但其讀寫性能在今日已經越來越有進步。

光碟存儲器

光碟主要分為只讀型光碟和讀寫型光碟。只讀型指光碟上的內容是固定的,不能寫入、修改,只能讀取其中的內容。讀寫型則允許人們對光碟內容進行修改,可以抹去原來的內容,寫入新的內容。用於微型計算機的光碟主要有CD-ROM、CD-R/W和DVD-ROM等幾種。

上世紀60年代,荷蘭飛利浦公司的研究人員開始使用雷射光束進行記錄和重放信息的研究。1972年,他們的研究獲得了成功,1978年投放市場。最初的產品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雷射視盤(LD,Laser Vision Disc)系統。

從LD的誕生至計算機用的CD-ROM,經歷了三個階段,即LD-雷射視盤、CD-DA雷射唱盤、CD-ROM。下面簡單介紹這三個存儲器設備發展階段性的產品特點。 LD-雷射視盤,就是通常所說的LCD,直徑較大,為12英寸,兩面都可以記錄信息,但是它記錄的信號是模擬信號。

模擬信號的處理機制是指,模擬的電視圖像信號和模擬的聲音信號都要經過FM(Frequency Modulation)頻率調製、線性疊加,然後進行限幅放大。限幅後的信號以0.5微米寬的凹坑長短來表示。

CD-DA雷射唱盤 LD雖然取得了成功,但由於事先沒有制定統一的標準,使它的開發和製作一開始就陷入昂貴的資金投入中。1982年,由飛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制定了CD-DA雷射唱盤的紅皮書(Red Book)標準。

由此,一種新型的雷射唱盤誕生了。CD-DA雷射唱盤記錄音響的方法與LD系統不同,CD-DA雷射唱盤系統首先把模擬的音響信號進行PCM(脈衝編碼調製)數位化處理,再經過EMF(8~14位調製)編碼之後記錄到盤上。數字記錄代替模擬記錄的好處是,對幹擾和噪聲不敏感,由於盤本身的缺陷、劃傷或沾汙而引起的錯誤可以校正。

CD-DA系統取得成功以後,使飛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很自然地想到利用CD-DA作為計算機的大容量只讀存儲器。但要把CD-DA作為計算機的存儲器,還必須解決兩個重要問題,即建立適合於計算機讀寫的盤的數據結構,以及CD-DA誤碼率必須從現有的10-9降低到10-12以下,由此就產生了CD-ROM的黃皮書(Yellow Book)標準。

這個標準的核心思想是,盤上的數據以數據塊的形式來組織,每塊都要有地址,這樣一來,盤上的數據就能從幾百兆字節的存儲空間上被迅速找到。為了降低誤碼率,採用增加一種錯誤檢測和錯誤校正的方案。

錯誤檢測採用了循環冗餘檢測碼,即所謂CRC,錯誤校正採用裡德-索洛蒙(Reed Solomon)碼。黃皮書確立了CD-ROM的物理結構,而為了使其能在計算機上完全兼容,後來又制定了CD-ROM的文件系統標準,即ISO 9660。

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光碟存儲器設備發展速度非常快,先後推出了WORM光碟、磁光碟(MO)、相變光碟(Phase Change Disk,PCD)等新品種。20世紀90年代,DVD-ROM、CD-R、CD-R/W等開始出現和普及,成為計算機的標準存儲設備。

光碟技術進一步向高密度發展,藍光光碟、多層多階光碟和全息存儲光碟正陸續在短期內推向市場。

快閃記憶體

快閃記憶體是在1980年左右被開發出來,但直到1988年才正式問世;這種內存在技術上算是一種EEPROM,不過在速度上則是大幅超越。目前市面上有兩種快閃記憶體,其一是NAND、其二是NOR,主要差異在於邏輯閘的不同;這種內存催生了小巧的隨身碟、記憶卡。

圖左邊的晶片是快閃記憶體,右邊的是內存控制晶片

JDEC在2012年發表了通用快閃記憶體儲存(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規格。新規格除了具備省電功能,資料吞吐量也能達到上行/下行同步300 Mbit/s。

採用UFS規格的東芝(Toshiba)快閃記憶體晶片

DDR SDRAM

產業標準組織JEDEC在2000年定義出了雙倍資料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內存(DDR SDRAM)規格,如其名稱所點出的特性,在特定情況下,這種RAM能達到比一般SDRAM兩倍的資料速率。DDR SDRAM規格後來演進到第二代、即2003年的DDR2,速度再加倍;2007年則又把速度加快一倍,即 DDR3。

如果速度提高了八倍你還嫌不夠,最新的DDR4資料存取速度再加倍,而且創新的架構設計也預期將可降低功耗。

整合散熱片的Corsair DDR-400內存模塊

納米存儲器

1998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製備成功量子磁碟,這種磁碟是由磁性納米棒組成的納米陣列體系。一個量子磁碟相當於我們現在的10萬~100萬個磁碟,而能源消耗卻降低了1萬倍。

1988年,法國人首先發現了巨磁電阻效應,到1997年,採用巨磁電阻原理的納米結構器件已在美國問世,它在磁存儲、磁記憶和計算機讀寫磁頭等方面均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2002年9月,美國威斯康星州大學的科研小組宣布,他們在室溫條件下通過操縱單個原子,研製出原子級的矽記憶材料,其存儲信息的密度是目前光碟的100萬倍。這是納米存儲材料技術研究的一大進展。

該小組發表的研究報告稱,新的記憶材料構建在矽材料表面上。研究人員首先使金元素在矽材料表面升華,形成精確的原子軌道;然後再使矽元素升華,使其按上述原子軌道進行排列;

最後,藉助於掃瞄隧道顯微鏡的探針,從這些排列整齊的矽原子中間隔抽出矽原子,被抽空的部分代表「0」,餘下的矽原子則代表「1」,這就形成了相當於計算機電晶體功能的原子級記憶材料。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簡單和大家分享到這裡,我是你們的朋友中國青島版靈動的水,咱們下期再見,如果大家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讚、評論、轉發、收藏和關注哦。

聲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嚴禁任何方式的洗稿行為,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動畫特別篇 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歌曲徵集活動上線
    今日(9月7日),由正版IP授權的卡牌塔防手遊《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出品,邀請到IP原作團隊進行製作的「特別篇動畫」正式啟動。目前,遊戲官網已正式推出女主懸念站,特別篇動畫的故事將圍繞四位女主而展開。
  • 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喜提版號 全平臺預約進行中
    《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獲批版號!全平臺預約火熱進行時 時下,《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全平臺預約活動火熱進行中! SRR卡牌-蘇九兒 想要進一步了解四大後宮的秘密,還想要尋覓人氣角色的專屬傳記?玩家收集卡牌就能獲取角色專屬檔案,而培養好感度更能解鎖角色專屬傳記故事!
  • 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國漫崛起,中國風漫改遊戲引萬眾期待
    下面要說的是一部人氣非常高的國產動漫《妖怪名單》,裡面充滿了濃濃的中國風,最近這部動漫改編的遊戲《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也即將上線,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遊戲類型: 《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是以《妖怪名單》為題材漫改的一部手遊作品,類型為卡牌塔防加二次元養成的策略手遊
  • 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放過我吧,我還是個未出世的孩子
    全新二次元手遊登場,質量炸裂,碾壓XX 《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重新定義塔防遊戲 《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學生黨無法拒絕的二次元手遊
  • 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百年修行不容易,褪去半截妖身化人形!
    在山海經這本古代奇書中,講述了大千世界裡關於各種神魔妖怪匪夷所思的故事或雜記,有妖怪修成正果幫助人類,也有妖怪修道有成後本性彌留,做出了傷天害理的事情,所以說妖怪百態,做事對錯全憑天性。
  • 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絢爛煙花秀,盤點遊戲中的那些控火少女!
    千年妖狐,三味真火毀天滅地 提到控火,在玩家們的腦海中是不是會浮現女主蘇九兒的模樣呢?看著這麼美麗的火焰,是不是情不自禁就沉迷其中了呢?然而越美麗才越危險~
  • 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新聞女神胡文君,人送外號阿弗洛狄忒!
    一個為了事實真相而努力奮鬥,奔赴在新聞第一線的人,你喜歡嗎? 在遊戲《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中,胡文君作為一個普通的人類竟然獲得了SSR級別的卡牌設定,讓多數玩家很是驚訝,畢竟很多漫畫中的實力大妖,都沒有如此高的等級設定。
  • 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百變寵物「鹿先生」,可儒雅品茶,也可暖心伴人!
    與《妖怪名單》動漫中的鹿先生形象相比較,遊戲《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中的它就擁有了人類般的身軀,雖然還是以鹿的面首示人,但身穿格子襯衫、手握咖啡杯的它突然顯得儒雅起來,就像一位飽讀詩書的大師一般
  • 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九兒「母親」身份曝光,施琬華揭秘火焰奧秘
    在同IP的卡牌塔防手遊《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中,有一位SSR品質的元素夥伴施琬華,她的控火之術與蘇九兒如出一轍,在其傳記故事中才了解到,原來蘇九兒正是施琬華的「女兒」,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下施琬華的背景故事和技能特性
  • 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手握軒轅劍,身披黑西裝,燕家後人斬妖伏魔
    而《妖怪名單》這部動漫中就實現了你的夢想,但這個人不是你,他就是道家大弟子燕朝雪,手握軒轅劍、身披黑西裝,而且還是伏魔道士燕赤霞的後代子孫,可謂是傳承久遠。 上古神器軒轅劍的威力自然強大,而且劍上覆蓋了多少代劍主的心血,當燕朝雪拿起軒轅劍的瞬間,氣勢變得猶如一座大山一般。
  • 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人類世界危險頻頻,道家成員集結參上
    道家人在斬妖除魔的道路上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這裡面的每一個人都有著傳奇的故事和曲折的經歷,玩家可以在遊戲當中體驗道家弟子的強大戰力,他們能幫你輕鬆通過任何關卡。
  • 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爆笑經典劇情大盤點,食堂大媽妖居然被學長...
    而忠於原著的《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主線劇情百分百還原原著劇情,漫畫中的一些經典爆笑名場面也紛紛在遊戲中展現:郭雙雙修風波,學長嘴炮感化妖魔,龍三元約會調戲封夕等等。這些歡樂場景不如一起來重溫下吧。
  • 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濃墨重彩的道家元素,道家披風不容小覷!
    道家制服驚豔亮相 在《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手遊中,道家制服也會與各位玩家們見面。
  • 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元素職業大爆料,戰場上的全能型選手
    在《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手遊中,獨特的職業設定引起了不少玩家們的激烈討論。元素、爆破、槍手、聖者四種職業也有什麼特殊的屬性特點,每張卡牌又是如何選擇最適合他們的職業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揭秘遊戲最熱門的職業——元素,和大家一起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吧!
  • 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封夕為友挺身而出,九兒暴走瘋狂殺戮
    在同IP的《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策略塔防手遊中,蘇九兒化身為青春可愛的元素系夥伴,有了法寶加持的她變得更加強大,在動漫中的法術也變為了她在對局中的技能,強大的三昧真火可以對一定範圍內的妖怪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 《肥志百科》帶你了解彩票的前世今生
    《肥志百科》帶你了解彩票的前世今生 2020-05-22 04: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瓜的故事你了解多少呢?
    南瓜餅,南瓜粥,南瓜湯你是不是也被這些美食吸引到了呢。南瓜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了。你了解南瓜嘛,下面我給大家講一些關於南瓜的故事。為什麼南瓜有這麼大功效呢?其一南瓜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能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才能起到緩解疲勞的作用,其二南瓜多糖具有降糖作用,可以幫助糖友平穩血糖,其三南瓜中的果膠能增加飽腹感,有利降體重,調節腸道菌群從而起到緩解便秘、降低體內毒素的作用。
  • 05 存儲器分級:L1 Cache 比內存和 SSD 快多少倍?
    下面,回到我們今天的問題,這個問題關聯的知識點是存儲器分級策略。接下來,請你帶著問題開始今天的內容學習。為什麼會有存儲器分級策略?要想弄清楚存儲器分級策略。首先,你要弄清楚,「我們希望存儲器是什麼樣子的」,也就是「我們的需求是什麼」?
  • 帶你了解一下什麼叫相變存儲器
    以相變存儲器為代表的多種新型存儲器技術因具備高集成度、低功耗等特點而受到國內外研究者的廣泛關注,本文介紹相變存儲器的工作原理、技術特點及其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11/394239.htm  一、相變存儲器的工作原理  相變存儲器(Phase Change Random Access Memory, 簡稱PCRAM)的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相變存儲器的基本存儲原理是在器件單元上施加不同寬度和高度的電壓或電流脈衝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