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學習筆記之——蘇木
歡迎指正
蘇木,又名蘇方木、蘇枋。其始載本草《新修本草》云:「蘇方木,味甘、鹹,平,無毒。主破血。……此人用染色者,出南海、崑崙來,交州、愛州亦有。樹似庵羅,葉若榆葉而無澀。抽條,長丈許。花黃。子生青熟黑。」李時珍引《南方草木狀》云:「蘇枋樹類槐,黃花,黑子,出九真。」根據以上所述考證,與現今藥用蘇木相符。
15版藥典蘇木:本品為豆科植物蘇木Caesalpinia sap pan L.的乾燥心材。
性味歸經:甘、鹹,平。歸心、肝、脾經。
功效: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筋傷,瘀滯腫痛,經閉痛經,產後瘀阻,胸腹刺痛,癰疽腫痛。
藥用部位:本品為豆科植物蘇木Caesalpinia sap pan L.的乾燥心材。
【別名】蘇枋,蘇方,蘇枋木,蘇方木,紅蘇木,赤木,窳木,棕木,紅柴,紅木,蘇奠,佐模興(藏語名),蘇門毛道(蒙語名),沃德印地(維族名)。
【商品名】蘇木,蘇枋木。以木質堅實、色紅黃者為佳。
【處方名】蘇木,蘇枋木。
產地與道地
蘇木商品主要來源於野生資源。國內主要分布於西南、華南地區;國外以東南亞地區產量較大。我國主產地區為雲南金沙江河谷和紅河河谷:雲南勐儲、景洪、勐海、紅河、金平、元謀、個舊、元江、元陽、廣南、富寧、西疇、麻慄坡、馬關、蒙自、武定、永德、耿馬、思茅、景東、潞西、昌寧、保山、孟連、瀾滄、江城、祿勸、普洱、大姚、南華、西盟、雙柏、瀘水;廣西龍州、大新、崇左、田東、田陽、巴馬、東蘭、鳳山、平果、百色、田林、寧明、憑樣;海南屯昌、儋縣、白沙、海口、安定、文呂;廣爾化州、電白、信宜、遂溪;貴州冊享、安龍;四川會東、會理、米易等地。
植株形態
蘇木
Caesalpinia sappan Linn.蘇木 [棕]木(臺灣),蘇枋、蘇方木、蘇方
小喬木,高達6米,具疏刺,除老枝、葉下面和莢果外,多少被細柔毛;枝上的皮孔密而顯著。二回羽狀複葉長30-45釐米;羽片7-13對,對生,長8-12釐米,小葉10-17對,緊靠,無柄,小葉片紙質,長圓形至長圓狀菱形,長1-2釐米,寬5-7毫米,先端微缺,基部歪斜,以斜角著生於羽軸上;側脈纖細,在兩面明顯,至邊緣附近連結。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長約與葉相等;苞片大,披針形,早落;花梗長15毫米,被細柔毛;花託淺鐘形;萼片5,稍不等,下面一片比其他的大,呈兜狀;花瓣黃色,闊倒卵形,長約9毫米,最上面一片基部帶粉紅色,具柄;雄蕊稍伸出,花絲下部密被柔毛;子房被灰色絨毛,具柄,花柱細長,被毛,柱頭截平。莢果木質,稍壓扁,近長圓形至長圓狀倒卵形,長約7釐米,寬3.5-4釐米,基部稍狹,先端斜向截平,上角有外彎或上翹的硬喙,不開裂,紅棕色,有光澤;種子3-4顆,長圓形,稍扁,淺褐色。花期5-10月;果期7月至翌年3月。
我國雲南、貴州、四川、廣西、廣東、福建和臺灣省有栽培;雲南金沙江河谷(元謀、巧家)和紅河河谷有野生分布。原產印度、緬甸、越南、馬來半島及斯裡蘭卡。
採收加工
蘇木種植後8年可採入藥。全年均可採收,一般多在5~7月間,將樹砍下,削去外圍的白色邊材,除去粗皮及邊材,取其黃紅色或紅棕色的心材,截成每段長60cm,粗者對半剖開,陰乾後,扎捆置陰涼乾燥處貯藏。用時刨成薄片或劈成小塊片。一般樹齡越長,其心材越紅,質量越好。
類別特徵
蘇木藥材呈圓柱形或對剖半圓柱形,有的連結根部則呈不規則稍彎曲的長條狀或疙瘩狀,長8~100cm,直徑3~10cm。表面暗紅棕色或黃棕色,可見紅黃相間的縱向條紋,有刀削痕及細小的凹入油孔。質堅硬沉重,緻密,斷面強纖維性,橫斷面有顯著的類圓形同心環紋(年輪),有的中央具黃白色的髓,並有點狀的閃光結晶物。取碎片投於熱水,水染成紅色,加酸變成黃色,再加鹼液,仍變成紅色。氣微香,味微甘澀。
規格等級
目前蘇木商品不分等級,均為統貨
質量評價
蘇木以粗大、質堅、色紅、無白邊的經多年生長的老樹心材為佳,其上部或幼樹心材色淡,質次。
炮製用法
將原藥除去白色邊材,鋸成段,劈開,鎊極薄片或打成長小於3cm,粗約2mm的絲條,50目篩篩去灰屑。
飲片性狀
本品為不規則的極薄片或絲條,片大小不一,多捲曲;絲條長小於3cm,粗約2mm。黃紅色至棕紅色,具縱直紋理,偶可見暗棕色、質松、帶亮星的髓部。用水浸泡,呈玫瑰紅色。質堅硬。氣微,味微澀。
混淆品種
1、假蘇木 豆科小味紅豆的去皮根莖。藥材性狀:多劈成不規則塊狀或削成不規則的圓柱形,大小不一,有裂縫,偶有洞孔。紫紅色或棕紅色,洞孔和凹窩的表面呈棕褐色。斷面粗糙,無光澤,同心環年輪不明顯。氣微,味淡。
2、山蘇木 檀香科沙針的去皮根莖,其性狀:根及莖為長圓柱形,樹兜部分呈疙瘩狀,外表有釘包和乳頭狀突起,無縱向裂縫。表面棕黃色至橙紅色,橫鋸面同心年輪略現。氣微香,味淡。
各家論述
1.《唐本草》:主破血,產後血脹悶欲死者。
2.《本草拾遺》:主霍亂嘔逆及人常嘔吐,用水煎服之。破血當以酒煮為良。
3.《海藥本草》:主虛勞血癖氣壅滯;產後惡露不安,腹中攪痛;及經絡不通,男女中風,口噤不語。宜細研乳頭香細末方寸匕,酒煎蘇方去滓調服,立吐惡物瘥。
4.《日華子本草》:治婦人血氣心腹痛,月候不調及蓐勞。排膿止痛,消癰腫撲損瘀血,女人失音,血噤,赤白痢並後分急痛。
5.《醫學啟源》:《主治秘訣》雲,發散表裡風氣。破死血。
6.李果:破瘡瘍死血,產後敗血。
7.《醫林纂要》:補心散瘀,除血分妄作之風熱。
8.《用藥心法》:蘇木,去風與防風同用。
9.《本草綱目》:蘇枋木,少用則和血,多用則破血。
10.《本草經疏》:蘇方木,凡積血與夫產後血脹悶欲死,無非心、肝二經為病,此藥鹹主入血,辛能走散,敗濁瘀積之血行,則二經清寧,而諸證自愈。《日華子》、《海藥》所主,悉取其入血行血。辛鹹消散,亦兼有軟堅潤下之功,故能祛一切凝滯留結之血,婦人產後尤為所須耳。
11.《本經逢原》:蘇木陽中之陰,降多升少,肝經血分藥也。性能破血,產後血脹悶欲死者,苦酒煮濃汁服之。本虛不可攻者,用二味參蘇飲,補中寓瀉之法,凜然可宗。但能開洩大便,臨症宜審。若因惱怒氣阻經閉者,宜加用之。
12.《本草求真》:蘇木,功用有類紅花,少用則能和血,多用則能破血。但紅花性微溫和,此則性微寒涼也。故凡病因表裡風起,而致血滯不行,暨產後血暈脹滿以(欲)死,及血痛血瘕、經閉氣壅、癰腫、跌扑損傷等症,皆宜相症合以他藥調治。
中國植物志系統位置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薔薇目 Rosales
薔薇亞目 Rosineae
豆科 Leguminosae
雲實亞科 Caesalpinioideae
雲實族 Trib. Caesalpinieae
雲實屬 Caesalpinia
本屬約100種。分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產17種,除少數種分布較廣外,主要產地在南部和西南部。
下級分類
刺果蘇木 Caesalpinia bonduc (Linn.) Roxb.
粉葉蘇木 Caesalpinia caesia Hand.-Mazz.
華南雲實 Caesalpinia crista Linn.
見血飛 Caesalpinia cucullata Roxb.
雲實 Caesalpinia decapetala (Roth) Alston
肉莢雲實 Caesalpinia digyna Rottler
九羽見血飛 Caesalpinia enneaphylla Roxb.
膜莢見血飛 Caesalpinia hymenocarpa (Prain) Hattink
大葉雲實 Caesalpinia magnifoliolata Metc.
小葉雲實 Caesalpinia millettii Hook. et Arn.
含羞雲實 Caesalpinia mimosoides Lam.
喙莢雲實 Caesalpinia minax Hance
金鳳花 Caesalpinia pulcherrima (L.) Sw.
蘇木 Caesalpinia sappan Linn.
雞嘴簕 Caesalpinia sinensis (Hemsl.) Vidal
扭果蘇木 Caesalpinia tortuosa Roxb.
春雲實 Caesalpinia vernalis Cha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