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品高學富」為引領 「守正敬賢」育英才——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學創新發展之路一覽
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學美麗的校園
宜都市第一中學充滿朝氣的學子
作為一所湖北省首批辦好的重點高中,創建於1938年抗戰烽煙中的宜都市第一中學,經過幾代人的開拓進取和勠力創新,現已成為一所佔地面積210餘畝、各功能區相對獨立、擁有省內一流的教學設施和生活服務設施的現代化新校園。
學校先後獲得「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實驗基地、國家基礎教育課題實驗基地學校、湖北省綠色文明校園、湖北省新課程改革樣本學校、宜都市教育質量特別貢獻獎」等多項榮譽。宜都市第一中學在發展中取得的成就,離不開當地黨委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離不開各級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離不開學校開拓、創新、務實、勤政型領導集體和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
全體宜都一中人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走出了一條「內強素質、外塑形象、打造品牌、全面發展」的辦學之路,建成了一所師資強校、質量強校、硬體強校、環境美校、文化特校,成為宜昌地區高中教育的優秀實踐者,為湖北省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文化立校
為學校發展確立方向
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學(以下簡稱「宜都一中」)是誕生於抗日烽火年代、坐落於兩江之濱的歷史名校,「鄂學靈光」「晚清民初學者第一人」楊守敬曾於江畔挑燈苦讀,清代文學家王永彬於此著下「處世三大奇書」之一的《圍爐夜話》。宜都一中延續綿綿文脈,挖掘、提煉楊守敬文化資源,把楊守敬先生畢生追求的學術人生境界與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目標相結合,確立了「品高學富」的校訓。
在80餘載的積澱、探索和實踐中,學校最終確立了獨特的「守敬文化」,即「守毅敬學」的學生文化:宜都一中學子始終牢記「勤學篤實,慎思創新」的學風,克誠守毅,唯勤日新,敬仰學術,敬畏學人,敬佩學儒,在宜都一中樹立「品高學富」的人生目標,為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守拙敬業」的教師文化:宜都一中廣大教師不斷弘揚學校先賢名師守拙自律的人格精神,始終遵循「厚德求進、格物求真」的教風,敬業樂群,德藝雙馨,努力實現「品高學富」的學術境界。
「守正敬賢」的學校管理文化:宜都一中始終堅守正確的辦學方向,以竭誠服務宜都人民為宗旨,引導全體師生踐行「品高學富」的宜都一中校訓,努力創辦全國知名、省內一流、有崇高學術品位和卓越辦學業績的名校。
為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學校文化建設不斷走向深入,逐漸形成了傳統文化、精神文化、環境文化和活動文化四大體系。參觀校史陳列室和榮譽室是新生入校後汲取學校傳統滋養的第一課;「品高學富」的守敬精神是莘莘學子畢生追求的人生目標;開展教室文化、寢室文化評比,布置學校文化長廊,讓校園每一處環境都凝練精神;積極開發校本教材與校本課程,學校編寫的《楊守敬文化讀本》《圍爐夜話箴言百則》走進課堂,作為傳播文化、淨化心靈的一大陣地;通過開展德育活動和主題活動,打造以守敬文化「傳承·勵志·踐行」為特色的德育品牌。
多年以來,學校在文化建設上不斷創新形成特色。先後被評為湖北省學校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宜昌市美麗校園、市守敬文化德育品牌學校,學校獨創的「楊守敬文化」校本課程,涵蓋經典閱讀、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德育創新等多個領域。
學校先後獲得宜都市科學進步獎、宜昌市優秀校本課程、湖北省優質課一等獎等,《楊守敬文化讀本》校本教材公開出版,並代表宜都市參加湖北省「一縣一品」展覽,3位班主任被評為湖北省班級文化建設一等獎。全校形成了校風濃、學風正的育人之風,全面提高了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質量強校
為學校發展揚帆起航
一所縣域高中,在人口基數只有39萬人、參加中考的學生只有2000多人的山區小城,如何將教育質量打造成區域名片?宜都一中的經驗在於:始終堅持「學生的成長和未來高於一切」的辦學理念,始終致力於將學校打造成「質量一流、特色鮮明的荊楚名校」的辦學願景,始終為達成「以品為經,以學為緯,成人成才」的辦學使命,走出了一條質量強校之路。
多年來,學校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服務水平,提升教育教學管理質量,為學校的創新發展不斷注入活力:嚴格過程管理,突出質量意識,落實教學巡查通報制度和教學預警制度,實現督導制度化與常態化;全面分層教學,探索分層教學的有效途徑,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進步;加強對新高考的研究,打造精品課堂,推行教學微改革,追求起點低、切口小、容量大、氣氛活、學習積極性高的課堂教學;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觸控一體機」運用教學的頻率,更好促進師生發展、應用融合、資源共享、特色創新;不斷深化課程改革,探索新高考下的課程設置和管理。
自2006年以來,宜都一中為清華北大輸送了34名優秀學子,連續多年交上了一份又一份滿意的答卷。學校連年獲得宜都市楊守敬教育基金突出貢獻獎、宜昌市高考質量獎,以及湖北省高考優秀考點等稱號。學校秉承「辦好優質高中,服務宜都人民」的辦學宗旨,堅持「學生的成長和未來高於一切」的辦學理念,得到了極好的詮釋……
科研興校
為學校發展強基賦能
學校教學質量的飛躍因何而來?是學校始終堅持科研興校的戰略起了重大作用。堅持科研興校,把教育科研作為提高質量的縱深突破口,是學校的重要戰略布局。
學校歷來重視教育科研,曾被授予「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實驗基地」等榮譽稱號。隨著辦學形勢的不斷變化,學校高瞻遠矚,採取措施,力爭將教育科研鍛造成強校之利器。
大力推動學科建設,加強教研組、備課組建設,強化「學科總體戰」和「班級總體戰」,形成良好的教學科研氛圍。學校助力業務成長,打磨教師團隊,竭力提高師訓質量,實施「358青藍工程」、名師工程,促進青年教師成長,積極跟蹤名師培養對象。推進媒體運用教學研究,滿足新高考和現代化教學需要。加強各類課題的管理與校本教材的開發,廣泛開展微課題的研究與運用。
近年來,學校教育科研水平不斷提升,7名教師被評為湖北省優秀學科教師,5名教師獲評宜昌市名師,9名教師被授予宜昌市「學科帶頭人」稱號。14名教師獲「一師一優課」部級優課,各級優質課競賽獲獎達150多人。學校已結省級以上課題17個,40多個「校本微課題研究」順利結題。學校主參編專著、教材、教輔資料21部,開發校本教材25部,發表各級論文300多篇。獲批宜昌市創新工作室1個,宜都市名師工作室(站)主持人6人次。獲批宜昌市卓越教育人才培養對象16人,其中英才計劃1人、百人計劃4人。
楊邦俊等老師的「人本教育」科研課題榮獲首屆基礎教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並參展第五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學校被評為宜昌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市教科研實驗基地學校、湖北省課題研究先進單位,《宜都一中學刊》被評為全國優秀校刊一等獎……
特色弘校
為學校發展注入活力
特色辦學體現出學校發展的個性,是學校實現深層次、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條件。近年來,宜都一中注重學校特色發展,致力於打造德育品牌,不斷創新德育工作的育人形式,紮實開展各項主題德育活動,收到了顯著的育人成效。
為了將以往零散、隨意、應景式的學生活動,整合成規範、科學、高效、成體系的德育課程,學校探索總結出了一套獨特的德育工作體系:「三自一導」德育創新工作機制,「班級量化管理評價機制」,「三全育人」德育管理體系,校園安全「網格化」管理,「導師制」青年教師培養模式,國旗下講話暨德育大講堂活動,月主題團日活動,打造精品學生社團,建家長學校……其中諸多德育工作模式皆為區域首創,引起了周邊學校的競相學習。
要將德育引向深入,需緊扣時代脈搏。2019年,學校組織高二年級600多名學生赴上海市東方綠舟研學基地,開展以「國之重器,科創申城」為主題的研學旅行活動,包括營地素質拓展、校友訪談沙龍等9門研學課程,極大地開闊了學生視野,對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實踐能力、創新思維和擔當意識,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要把德育做出實效,需引領全面發展。學校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文體和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合唱《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獲宜都市中小學生藝術節特等獎,《到吳起鎮》獲宜昌市中小學生藝術節二等獎;在宜昌市「眾志成城 戰『疫』必勝」中小學師生書畫作品評比中獲兩個宜昌市一等獎;參加省市各項田徑比賽,多人獲大獎並代表湖北省參戰國家競賽;學生抗擊新冠疫情先鋒高嚴聖傑、張智銘、鄧永高獲評宜昌市新時代好少年,被搜狐網、荊楚網等各大主流媒體轉載推廣;楊世清老師創作的抗疫主題歌曲獲全國音樂教師原創抗疫歌曲金獎……
「品高學富」為引領,「守正敬賢」育英才。近年來,宜都市第一中學在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人才,為實現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為辦好人民滿意的高質量教育,走出了一條成功之路、創新之路、發展之路……
(陳雲 王鵬)(陳雲 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