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當大家打開各大新聞客戶端時,撲面而來的都是關於G20峰會的消息。其中,最讓小編驚豔的是一份網友整理的文稿,內容就是本次峰會上習大大演講的英文同傳。那行雲流水的同傳譯稿令小編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那麼就筆譯來說,特別是中譯英,我們有什麼可以提升能力的技巧呢?小編在我們的微課庫中發現了這麼一堂課,名曰《巧變中文為英文》,其中介紹了四種實用的中譯英技巧,下面我們就來梳理一下:
第一個技巧叫做parataxis to hypotaxis。大家別被這高大上的名稱糊弄了,其實就是我們中文中所說的「並列轉從屬」。在中譯英過程中,常常需要在譯文中加上連詞和各類從句,以便正確表達英語語言中的邏輯結構。究其原因是英語和中文分屬兩種不同的語系,英語語法往往是顯性的,需要運用連詞和從句明確句子邏輯。而中文則是隱性的語言,一般來說使用並列結構就能把意思表達清楚。這樣一來,我們在中譯英中就要將並列關係轉化為從屬關係,以期符合目的語的使用規範。
第二個技巧是sentence order adjustment,即句序的調整。這與第一點其實有相似之處,都體現出了中英雙語的邏輯差異。因果關係,推論-結論關係等在兩種語言的表達上可能是完全相反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改變語序尋求邏輯通順了。
第三點是active voice to passive voice,即主動語態轉被動語態。英漢兩種語言都有被動語態,但由於表達習慣上的差異,英語往往習慣用被動語態來表達,而漢語則多用主動語態來表達。因此在中譯英時,需要通過種種方法處理原文,以保證譯文通順流暢地表達原意。
最後一點是repetition to variation。中文裡「反覆」的修辭手法能起到突出情感或強調觀點的作用。但西方人的表達方式和我們不一樣,他們更偏向於用代詞或其他表述來指代同一事物。所以,在中譯英時,我們還要想方設法給單詞「變魔術」,想出各種不同表達方式。
梳理就到此結束啦,下面就正式進入我們的微課學習環節。微課的講解中結合了各類實例,相信大家收看以後會收穫不少中譯英翻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