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入侵英語?未來中式英語也許比中文和英文都流行

2021-01-08 猴軍集

中文是近代以來唯一跨語系影響英文說話方式的語言。以前英文表達主要受法語、西班牙語等同為印歐語系的「近親」語言影響,其它非印歐語系對英語的影響僅僅是一些單詞,能從短句,甚至表達方式上影響英語的非印歐語系,中文是第一個。

讓我們來看幾個成功成為英國通用語的中式英語:

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見,流行程度幾乎和how are you 不相上下;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顯然要比huge crowds of people更有氣勢,更有畫面感,難怪能流行起來;

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對於這句中式英語能在西方流行起來,我表示莫名其妙,難道是因為朗朗上口嗎?

lose face丟臉,英國人表達丟人、丟臉一般用be disgraced或Shame,近年中式英語lose face也流行起來!

No can do做不到、沒辦法,英語中原本的表達應該是「unable to do」,顯然不如no can do讀起來流暢;

還有一些在歐美網絡比較流行的中式英語,如no zuo no die ,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等。

為什麼中式英語能從被嘲笑,到為人們所接受,甚至成為流行語?

一、中文生動有趣

中文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拘一格,生動有趣,我們中國人或許注意不到,但如果直譯成英文,那種畫面感能讓人忍俊不禁,如狐假虎威、馬馬虎虎、人山人海、風馳電掣、狼狽為奸、風吹草動、噤若寒蟬、門可羅雀、氣吞山河、一毛不拔、引狼入室。這些中文成語,不僅是詞彙,更是一幅畫,一個故事,非常生動有趣,這是乾巴巴的英語詞彙所達不到的境界。隨著中文的流行,很多生動有趣的中文詞彙,都會變成英語通用語。

二、簡單的才是最好的

英語最大的毛病就是變化多端:一會加個s,一會加個es,一會加個ing;一會me,一會my;一會myself,一會ourselves;一會one,一會first;一會is,一會am,一會are;一會現在,一會過去,一會未來;一會過去將來,一會過去進行,一會過去完成,一會現在完成。這種變來變去的語言,如同難伺候的女朋友,一會這,一會鬧,一會哭一會鬧,純粹是折騰人!

中文每一個字都是固定不變的,不管昨天、今天、明天,漢字不會在書寫上有變化,該多少筆畫就多少筆畫。「我」是我,「我們」還是「我」。我是,他是,他們是,都是「是」。漢字在穩定性上不會有一絲一毫的妥協!所以學習漢字,只要記住了,學會用,一切都OK!

三、中文是沒有廢話的語言

英語:Helen is the most beautiful girl that I have ever seen.

中文:海倫是我見過最漂亮的女孩。

中文為什麼簡潔?除了方塊字的優點,最重要的是沒有廢話!上面這句英語,the、that、have就是無意義的廢話!按照中國人的邏輯應該這樣說「Helen is most beautiful girl ,I ever seen.」這樣是否簡潔了許多?

英語滿篇的the、of、to、on、as、for、be、by、have、this、that、with……,廢話連篇,好端端的簡潔語句,被填充的臃腫不堪。本來一個標點能做到的,非要that、this,真是難以理解!

中文每一個字都有明確的意思,沒有意義的字不會用。如:我見過你;我見過你嗎;我見過你了;我見過你啊。每一個漢字的變化都會讓意思產生變化,妙到毫巔,絕不浪費一個字!

四、中文富含美感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人多到像山、像海,有文學之美,非常有畫面感;

no zuo no die,you can you up,day day up,讀起來琅琅上口,有韻律的美感;

把中文直譯成英文,往往能更好地保留中文的精髓,而那些音譯的、意譯的中文往往美感全無。如Tai Chi太極、Kongfu功夫、Feng Shui 風水,就完全沒有了中文的精妙。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增強,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學習中文,將會有更多中文詞彙和語句直接進入英語世界,改造英美人的表達習慣。

未來會不會有一種完全中文化的英語?未來成為世界通用語的也許既不是中文,也不是英文,而是Chinglish!

歡迎大家討論,說說你最喜歡的中式英語!

歡迎關注猴軍集,戲言背後,總有真相!

相關焦點

  • 中文入侵英語?未來中式英語也許比中文和英文都流行
    中文是近代以來唯一跨語系影響英文說話方式的語言。以前英文表達主要受法語、西班牙語等同為印歐語系的「近親」語言影響,其它非印歐語系對英語的影響僅僅是一些單詞,能從短句,甚至表達方式上影響英語的非印歐語系,中文是第一個。
  • 美媒:中式英語班北美意外火爆 中文「入侵」英語
    2014年1月,阿拉巴馬州的這位白人試圖搶劫中餐館,由於不懂中文,沒法用英語嚇唬人,所以打劫沒成功。【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張驁】隨著中國人大搖大擺浩浩蕩蕩地進軍北美,中國人的漢語也隨之大規模入侵英語。讓人意外的是,大多數外國人並不討厭中式英語,還有不少人真心喜歡。
  • 「漢語熱」和「中式英語潮」引領中文國際化
    人民網北京4月30日電 由湖北大學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推出的《文化建設藍皮書·中國文化發展報告(2014)》昨日在北京發布。報告指出,「漢語熱」和「中式英語潮」引領中文的國際化,民眾應輸出真正有中國價值的中式英語。
  • 「中式英語」逐漸流行
    本報綜合報導隨著中國的崛起,通行世界的英語也受到漢語的影響,很多通俗生動的Chinglish(中式英語)應運而生並且流行開來。10月31日,荷蘭一家商業公司正式推出Chinglish.com網站。網站的負責人表示,這是全球首個自動提供電子郵件中英文互譯服務的網站,以「打破存在於中國和西方國家之間的語言障礙」為宗旨,不但為網民提供電子郵件中文和英文翻譯服務,還對很多典型的「中式英語」詞彙作出準確的翻譯。  促進中西方交流  據報導,Chinglish.com(可漢可英網站)由荷蘭ChinglishBV公司在10月31日正式推出。
  • 中文成英語新詞最大來源 中式英語「火」得很
    據《廣州日報》報導不久前,位於美國的「全球語言監督」機構發布報告稱,在全球化大環境下,中國式英語正強烈衝擊著英語,大量的中文詞彙進入英語,成為英語新詞彙最主要的來源:廣東話的「飲茶」被老外直譯為「drinktea」,四書被稱為「fourbooks」,和平崛起成了「peacefulrising」。
  • 聯合國慶祝"中文日" 更多中文拼音"侵入"英語
    從2010年開始,聯合國每年都在中文日前後舉行多種形式的慶祝活動。今年,紐約聯合國總部也在4月17日舉行了活動,以書畫展、茶藝表演、歌曲演唱和書法講座等形式慶祝中文日。   不過,和聯合國其他正式語言相比,中文在聯合國內的使用頻率和流通率最低。由於在聯合國的成員中幾乎只有中國使用中文,所以人們最常用的還是英語。
  • 網上流行「中式英文」
    網上流行「中式英文」 2011/03/08 15:59 來源:羊城晚報  瀏覽:7156
  • 「不作死」收入英語詞典 中文影響力「全球化」
    新聞背景近日,有中國網友發現,網絡流行熱詞「不作死就不會死」的中式英語翻譯「no zuo nodie」,被悄然編入知名的在線英語俚語詞典——不少網友還高呼:「世界是中文的,也是英文的,歸根結底會是拼音的」。
  • 你以為的中式英語,其實早已「入侵」牛津詞典!
    中式英語因為帶有漢語的表達習慣,而形成了獨具一格的特色,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有很多中式英語已成功走進了世界最權威的《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 中式英語在華流行 「No zuo no die」走紅
    參考消息網5月9日報導 新加坡《海峽時報》5月5日刊發題為《中式英語在華日益流行》的署名文章,作者《海峽時報》中國區總編許建明在文中稱,歡迎來到中式英語的世界。正如新加坡人愛他們的新式英語,泰國人愛他們的泰式英語,有強烈中國特色的英語也在中國日益流行。
  • 中文成英語新詞最大來源 中式英語折射時代特徵
    第1頁:《泰晤士報》教英國讀者學漢字第2頁:全球3000萬老外正在學漢語第3頁:中國式英語受海外青睞   [提要] 隨著中國農曆新年的來臨,《泰晤士報》在頭版舉行「中文猜謎」活動,連續數日教英國主流社會學漢字。目前全球至少有3000萬人正在學習漢語,中文詞彙也成為英語新詞彙最主要來源。
  • 入侵了英文的漢語,這些受到中文影響的英文單詞你知道嗎?
    這些中國元素不僅慢慢的進入了世界各國的生活當中,以英語為例,受到中國影響而誕生的英語單詞就有不少,這些有著中國底蘊的英文單詞,甚至有歪果仁都不知道是來源於中國,下面言靈君帶大家感受一下吧。完全受到中國影響而誕生的英文單詞,最具代表性的是枸杞。在英文當中,這種中國藥材都被念作「goji」,很多的老外知道「goji」,但是卻不清楚這是來源於中國。
  • 中式英語很常見,那麼有沒有英式中文呢?
    對於中式英語,我們都見過也玩過很多。時間早一點的,有王寶強在《唐人街探案》中的一堆散裝英語——「GO AND SEE!(走著瞧!)」、「LET HORSE COME!(放馬過來!)(鞭炮)」、「momo(饅頭)」……最近的,就是由川普的不當言論引發的芬芳評論——「Funny mud pee」和「right your mother right」。這兩個中式英語詞彙可不簡單,前一個甚至還被收錄進了牛津詞典。
  • 中式英文addoil進牛津詞典 被牛津詞典收錄「中式英語」盤點
    又一條中式英文進入牛津英語字典  中式英文add oil(加油)進了世界最權威的《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簡稱OED),這是真的!  OED在詞源(etymology)裡追根究底,說add oil這個詞組直譯自中文的「加油」,廣東話念ga yau,相當於國語的jiayou,並說文解字了一番。  看到這裡,我想到了我在臺大外文系求學時的一段往事。「加油」的英文那時我不會講,便跟許多人一樣,把它逐字翻譯為add oil,自己也知道這是中式英文,不過在輕鬆的場合以此搞笑一下,大家也都莞爾以對。
  • 中式英語在華流行 「No zuo do die」走紅
    其他流行語還包括「tuhao」(土豪,即錢很多但沒品位沒禮貌的人)和「diaosi」(屌絲)。  最近,更多中式英語進入英語字典。在中國,很多人認為這凸顯出祖國在世界上日益擴大的影響力,尤其鑑於中文漸漸成為在西方世界受青睞的文字。不久前,「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成為美國在線俚語詞典「城市詞典」中最新錄入的詞條。
  • 新媒:中式英語在華日益流行 引發熱烈爭論
    新加坡《海峽時報》5月5日文章,原題:中式英語在華日益流行歡迎來到中式英語的世界。正如新加坡人愛他們的新式英語,泰國人愛他們的泰式英語,有強烈中國特色的英語也在中國日益流行。最近,更多中式英語進入英語字典。
  • 規範英文譯寫告別「中式英語」
    規範英文譯寫告別「中式英語」 2014-07-17 14:26:34  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不規範情況中最受關注的是「中式英語」現象,主要表現為根據中文字面逐字翻譯,讓英語母語人士不知所云。例如:「送貨上門」,直譯就會出現「Deliver Goods to Your Door」的譯法,而英語的習慣表述是「Door-to-door Delivery」。
  • 中式英語翻譯讓外國人笑翻天,這有什麼可笑的,有本事你學學中文
    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會在公共場合用英文標註一些本國的說明,中國自然也不例外,不過要知道英語雖然是通用語言,可是並不代表所有國家和地區都對英語在使用方面很熟練,畢竟這玩意是不得已而為之。
  • 老外分享中式英語成時尚 「給力」等被譯成英文
    一次偶然的機會,德國青年Oliver Lutz Radtke(中文名紀韶融)對中式英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以後,他開始用相機和文字記錄中式英語。早在2007年,他就出版了一本《Chinglish:Found in Translation》(翻譯中發現的中式英語),專門集結他在中國大街小巷看到的各類Chinglish。
  • 中式英文add oil(加油)被收錄進《牛津英語詞典》
    又一條中式英文進入牛津英語字典中式英文add oil(加油)進了世界最權威的《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簡稱OED),這是真的!據環球網報導,臺灣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曾泰元日前披露了這個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