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熱」和「中式英語潮」引領中文國際化

2020-12-11 人民網國際

人民網北京4月30日電 由湖北大學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推出的《文化建設藍皮書·中國文化發展報告(2014)》昨日在北京發布。報告指出,「漢語熱」和「中式英語潮」引領中文的國際化,民眾應輸出真正有中國價值的中式英語。

藍皮書指出,近年來在孔子學院和華人華僑興辦的華文教育的推動下,在海外學校漢語選修課的助推下,漢語越來越受到歡迎。與此同時,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式英語也快速走出國門,頻繁亮相海外媒體,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漢語熱和中式英語的輸出對展示和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無疑具有重要作用。除了孔子學院和華文學校,海外很多高等院校和中小學主動地將漢語納入選修課程,以提高學生的外語能力,培養更多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100多個國家的3000多所高校開設了漢語課程。其中,韓國有100多所大學開設了漢語課程,學習漢語的人數100餘萬人,日本漢語學習人數約200萬人。美國公立中小學學習漢語的學生超過50萬人,開設漢語課程的高中達3000所左右。

同時,藍皮書指出,當媒體批評大量外來語的湧入與濫用,「破壞了漢語的純潔」,此時,漢語也正快速「入侵」外國語言。「Tuhao」(土豪)、「Dama」(大媽)等網絡新詞有望被收進2014年《牛津英語詞典》的消息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旋即,「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會死)被收錄進美國在線俚語詞典「城市詞典」(Urban Dictionary),再次吸引國人,引發熱議。美國全球語言監督機構發布報告稱,最近20年加入英語的新詞中,「中文借用詞」數量名列前茅,以5%—20%的比例超過任何其他語言。漢語通過音譯、意譯、音意合譯和音譯加詞綴等方式融入世界語言,特別是英語。

藍皮書認為,這並非因為英語開放度高,包容性強,而是源於國力強盛之下漢語逐步提升的國際地位以及中國文化的國際化。但藍皮書也指出,我們應該認識到,漢語沒有想像中那麼熱,中式英語也沒有預料中那麼潮。第一,數據顯示,學習中文的人數目前並沒有達到1.5億人,2015年也難以達到2億人。此外,外國人對漢語這門第二外語的熱情可能還不如日語,更難以超過法語或西班牙語。第二,從孔子學院的師生比可以看出,派出的師資越來越難以滿足外國人學漢語的需求,師資和教學資源緊缺,教材的本土化過程不甚完善,與蒸蒸日上的孔子學院相比,海外華文教育面臨著更大的困難和挑戰。

藍皮書分析認為,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式英語詞彙出現並被頻繁使用,每個熱詞的流行都有著一定的社會生活背景,這有助於西方社會更深入地了解中國。不過,儘管全球語言監測機構表示中文影響力在整個21世紀將會一直持續,但中式英語離真正融入標準英語及對英語語言發展形成重要影響,還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

首先,目前縱然有一些中式英語新詞產生,但收錄進詞典並成為標準英語的詞彙依然十分有限,這從《牛津英語詞典》收錄的中式英語詞彙數目可見一斑。而且被權威詞典如《牛津英語詞典》收錄要經歷一個漫長而慎重的過程。

其次,在對英語的影響力方面,中式英語的影響力遠不如預估。有數據顯示,每年新增的英文單詞約1萬個,每98分鐘就有一個新詞被創造出來。而中式英語的發展速度遠不及英語的新生速度。這說明,除了中式英語,還有很多語言對英語的發展做出貢獻,且從英語的歷史來看,中式英語從未成為英語發展的主要源流。

再次,在文化價值方面,不能把出口幾個熱詞簡單地看作是漢語熱乃至中國文化熱的表徵,也承擔不了「文化輸出」的重任。例如chengguan(城管)、shuanggui(雙規)、tuhao(土豪)等詞語都含有貶義,展現的是中國的負面形象,更不能代表中國核心價值觀念和文化景深。在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上,中式英語要輸出更多更能代表中國文化的詞彙,依然任重道遠。

最後,要想真正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語言的傳播是重要方面,需要大力投資孔子學院和海外華文學校,並培養大批漢語老師,以滿足世界日益增長的學漢語的需求。而對於中式英語,我們應該保持冷靜頭腦,對某些缺乏生命力的和有損國家形象的詞彙不盲目吹捧,媒體和民眾應該積極輸出真正具有精深的中國文化價值的中式英語。

相關焦點

  • 中文成英語新詞最大來源 中式英語折射時代特徵
    第1頁:《泰晤士報》教英國讀者學漢字第2頁:全球3000萬老外正在學漢語第3頁:中國式英語受海外青睞   [提要] 隨著中國農曆新年的來臨,《泰晤士報》在頭版舉行「中文猜謎」活動,連續數日教英國主流社會學漢字。目前全球至少有3000萬人正在學習漢語,中文詞彙也成為英語新詞彙最主要來源。
  • 漢語熱的背後:漢語熱等於中國軟實力的增強?
    這也正是當前世界性漢語熱的一個基本的背景。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中國的經濟發展給世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商業機會與就業機會,或可稱為「中國機會」。外國人學習漢語的原因多種多樣,但對於大多數不辭辛苦、自覺自愿來學「天書」一般的中文的「老外」來說,功利性目的是其基本的動力,即學好漢語能給他們帶來許多求職和就業的機會,或更多的商業機會。
  • 夾在「漢語熱」與「英語瘋狂」之間
    近日國際多處掀起漢語熱,中國許多媒體都紛紛報導,據估計,目前全球學習漢語人數已達3000萬,一百個國家的2300所大學正在教授中文,而直接到中國學習者也已超過10萬人。  這熱潮,可謂中國在推廣與其經濟發展相適應形象的一番文化業績。對全人類長期文化衝擊與糅合確實有其積極性。
  • 「漢語熱」、「英語熱」——兩個文明的對話
    原標題:「漢語熱」、「英語熱」——兩個文明的對話 新華網北京10月20日電(記者王聰 夏曉 曹佩弦)為了求學,弗洛裡安·科麥亞在13歲那年,從德國漢堡來到英國海斯廷斯。在年少的科麥亞眼中,這個坐落於英格蘭東南部的小鎮與他的故鄉相隔千裡。
  • 漢語熱在全世界持續升溫 中文教材贏得國際市場
    漢語熱在全世界持續升溫 中文教材贏得國際市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9日 17:03 來源:青年時訊    圖文並茂的漢語教材、印刷精美的中國童話故事書、大幅的看圖識字掛圖、漢語和外文對照的《中國文化常識》和《中國歷史常識》,這些漢語學習材料在這個烈日炎炎的假期正源源不斷地寄往世界各地。
  • 中文入侵英語?未來中式英語也許比中文和英文都流行
    讓我們來看幾個成功成為英國通用語的中式英語: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見,流行程度幾乎和lose face丟臉,英國人表達丟人、丟臉一般用be disgraced或Shame,近年中式英語lose face也流行起來!
  • 中文入侵英語?未來中式英語也許比中文和英文都流行
    讓我們來看幾個成功成為英國通用語的中式英語: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見,流行程度幾乎和how are you 不相上下;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顯然要比huge crowds of people更有氣勢,更有畫面感,難怪能流行起來;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學習,
  • 荷蘭「漢語熱」愈演愈烈 中學漢語考試通過率99%
    學漢語潮的熱度在荷蘭中學中只增不減。今年,荷蘭正式將漢語作為考試科目。據悉,在剛剛過去的漢語考試中,通過率已達到了近99%。「這的確是個不小的考驗,當我一開始學習中文時,我就覺得那些文字太酷了。」在Hilversum上學的Thom Tribble說。
  • 中文成英語新詞彙最大來源 - 浙江日報
    隨著中國農曆新年的來臨,「中文猜謎」活動拉開了《泰晤士報》連續幾天向英國民眾全面介紹漢字的序幕,在英國主流社會掀起了又一輪學中文的熱潮。  不僅僅在英國,漢語熱已經深入到世界很多地方。不僅外國留學生來華求學連年創紀錄,海外學習漢語的人數也在急劇增加,漢語教材進入了10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課堂。
  • 中文促使英語詞彙猛增 中國式英語折射時代特徵
    隨著中國農曆新年的來臨,「中文猜謎」活動拉開了《泰晤士報》連續幾天向英國民眾全面介紹漢字的序幕,在英國主流社會掀起了又一輪學中文的熱潮。  不僅僅在英國,漢語熱已經深入到世界很多地方。不僅外國留學生來華求學連年創紀錄,海外學習漢語的人數也在急劇增加,漢語教材進入了10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課堂。
  • 漢語熱背後是「中國熱」
    事實上,不僅僅是法國,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及與世界各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多個領域合作交流的增加,「漢語熱」已經成為全球潮流。2005年,美國只有200所中學開了漢語課,學中文的孩子只有2萬人,10年後,學漢語的人數已經有40萬。俄羅斯目前已有123所教育機構開設漢語課程,學習漢語的總人數達1.7萬人,漢語還將在2018年納入俄羅斯中學的9年級國家期末考試體系。
  • 愛爾蘭掀起漢語熱,不會英語也能愉快生活
    順應形勢,愛爾蘭高等教育提出了研究、學習和推廣中國文化以及學習中文的迫切要求。 想當年,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就已經督促當地的學生學習中文,他聲稱,「普通話作為中國的官方語言是未來世界語言的趨勢」, 並且已經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學中文了。
  • 丹麥「漢語熱」持續升溫 中文課堂備受學子青睞
    近年來,丹麥的「漢語熱」持續升溫,目前已有13所中學正式開設了中文課程,還有更多的學校在籌備中。日前,新華社記者走訪了哥本哈根市剛剛開設孔子課堂的尼爾斯中學。  尼爾斯中學是一所有60年歷史的天主教中學,地處哥本哈根市中心地帶,教授從小學6年級(第6個學年)到高中(11-13年級)的教育課程。
  • 俄羅斯掀起漢語熱:制定義務教育漢語教學大綱、機場全屏中文
    俄羅斯掀起漢語熱:制定義務教育漢語教學大綱、機場全屏中文 陳琛/中國青年網 2017-11-16 13:36
  • 中文在聯合國受重視程度提升 與國際化尚有差距
    從2010年開始,聯合國每年都在中文日前後舉行多種形式的慶祝活動。今年,紐約聯合國總部也在4月17日舉行了活動,以書畫展、茶藝表演、歌曲演唱和書法講座等形式慶祝中文日。  不過,和聯合國其他正式語言相比,中文在聯合國內的使用頻率和流通率最低。由於在聯合國的成員中幾乎只有中國使用中文,所以人們最常用的還是英語。
  • 中俄合作日益緊密興起「漢語熱」 俄羅斯高考明年可選考中文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柳玉鵬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逸「俄羅斯高考一項重要創新將出現在2019年——屆時,中文將成為選考科目。」 俄羅斯薩哈林新聞網稱,俄羅斯計劃在2019年全國統一考試(俄羅斯高考)中將漢語正式納入外語科目選項。目前,英語、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是俄羅斯高考的外語科目選項。
  • [視點]全球掀起漢語熱(圖)
    馬箭飛說,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交往的不斷增加,中文的應用價值在不斷提升。學習中文,可以說就掌握了與13億人交流的工具,擁有了進入世界上一個重要、廣闊的市場大門的鑰匙。但與託福和雅思等國際化的考試相比,漢語水平考試的規模還比較小。為了讓「漢語水平考試」更好地面向社會,要把純學術的難度降下來,進一步適應社會大眾的需要。
  • 「網絡新詞」生生不息 「中式英語」大行其道
    網絡語言潮起潮漲,挑戰常人的接受度;影視方言風生水起,撥動凡人心中的親近感;民間隱語若隱若現,提醒人們對非主流的言語習俗的關注……作為一個開放的動態系統,語言,需要吐故納新的氣魄,也需要嚴謹規範的操作。和諧的生活應由和諧的語言來承載,既兼顧主體性與多樣性,又兼顧溝通和保護。
  • 希朗少兒英語引領國際化教育新風向
    希朗少兒英語引領國際化教育新風向 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教育的改革與開放也隨之興起並深入,而早在1983年鄧小平就提出過「三個面向」之一的「面向世界」,現在我們已經走到了世界的門口,而「教育國際化」就是面向世界的鑰匙,只有實現「教育國際化」的全面發展,國人才能真正的面向世界,走入世界。
  • 漢學家馬淑芬談「漢語熱」背後的泰國教育
    回國之後,馬淑芬致力於泰國漢語教育事業,然而在「漢語熱」的背景下,她看到了泰國漢語高等教育背後存在的系列問題,如師資良莠不齊,教材複雜多樣……   泰國「漢語熱」背後   在泰國,漢語熱已經持續了10多年。在此前,漢語在泰國並不受關注,甚至是被忽略的。「小時候,我父母並不同意我學中文,可能是因為當時正處於排華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