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軍訓邊踢正步邊背《蜀道難》:背書這件事,沒人比我們更在行

2020-09-17 讀者新語文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新學期伊始,河北邢臺清河志臻中學的高中軍訓,同學們邊踢正步邊背《蜀道難》,還有同學通過抽紙條來答題。

高一(15)班班主任謝老師說:「背誦詩歌可以活躍氣氛,還能讓同學們熟悉高中將要學習的知識。」

中學時代那段被逼背古詩詞的日子,湧出腦海。有博主還發起投票:你覺得最難背的古文是哪一篇?結果顯示:

《離騷》以12.5萬高票數登頂,而《逍遙遊》以11.5萬票緊隨其後。

評論下方,網友們回憶著曾經的「血淚史」:

「老師跟我們說屈原是個南方人,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肯定有方言在裡面,大家別急,背完就能掌握一門方言!我至今覺得她在騙我們……」

「因為《送東陽馬生序》這篇課文,我連著在教室吃了一個星期泡麵。」

如此這般,必備篇目成了一代又一代人共同的記憶。

「背書」,沒人比我們更在行

看到孩子們排排站齊背詩,不少學生還在老師的帶領下抽籤答題,題目都是與歷史和疫情相關,網友們不由感嘆:老師要是沒有點才藝真不敢帶軍訓!

謝老師的話反映了現代社會的讀書現狀,現在不會有「不學詩,無以言」的狀況,很多家長認為,讀一些非必背篇目還不如多學些應試知識來得重要。

既然讀詩無用,為何要讀?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愛誦書的民族,或許我們可以從古今讀書人身上找到答案。

蘇子曾言:「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勞於讀書,逸於作文」也一直被讀書人奉為準則。

在一些古裝電視劇中,常見到書生在庭院、林間、石旁捧著竹簡書卷。古代有官學和私學,私學的師資力量無法與官學相比,所以學生們格外用功讀書。科舉考試需要熟背大量經典書籍,僅儒家「十三經」原文與注釋相加就有60多萬字,學生們便夜以繼日不敢鬆懈,即使放學之後也不停止背書。

除了民間希望出仕的讀書人,身處廟堂之上的皇子們用功程度更甚。

清朝統一之後,吸取了前朝傾覆的教訓,制定了一套正規嚴格的教學制度。清朝皇子們6歲(虛歲)便入學,15歲封爵後才可畢業。他們遵循「卯入申出」的作息時間,每天天不亮就進宮溫書,要趕在老師到來之前將前一天學過的知識複習一遍。

早上5點開始上第一節課,學習滿語、蒙古語,還要選修藏語或維吾爾語。

第二節課是漢文課,主要學習儒家經典四書五經,還有《史記》《漢書》。在課堂上,師傅讀一句,皇子讀一句,反覆誦讀數百遍之後再加上前段時間所學,再讀幾百遍。而且皇子們沒有假期,一年中僅有5天的休息時間——春節、端午、中秋、皇帝壽誕和自己的生日。

康熙皇帝回憶起溫書時光說,累到咳血仍不敢荒廢,才將《大學》《中庸》《孟子》《論語》完全背了下來。所以後來,康熙在幾何、天文、地理、音韻等方面頗有著述。

清代史學家趙翼曾感慨說:「本朝家法之嚴,即皇子讀書一事,已迥絕千古。」

如此嚴苛的教育制度造就了皇子們深厚的文化知識積累,「使之習於學問,講明義理,忠君至上」的訓言貫穿了清代數百年,才有「康乾盛世」流芳千古。

到了現代,也不乏讀書百遍背書成痴的文人,巴金把《古文觀止》讀了一百遍,茅盾把《紅樓夢》讀了一百遍,這兩位因博聞強記終成文壇大家。

巴金曾嘆:

《古文觀止》的200多篇古文,是我文學上的真正的啟蒙教材。雖然當時也似懂非懂,可是我有200多篇文章儲蓄在腦子裡,寫文章就比以前容易多了。

背書使我們窺見了先輩以智慧繡成的錦囊,我們漸漸懂得,成誦的目的不在於簡單機械的複製,而是在精熟的基礎上增進理解,進而推新。

「背功」,在哪個年代都好用

如今,語文課本上的名篇經典常在不同的環境中被演繹出不同的效果。

學生們邊踢正步邊背《蜀道難》,鏗鏘有力,體現了詩歌的韻律之美,更直觀地印證了「節奏是詩歌的生命」

老師把課文的主要內容鋪陳於黑板,形象生動,若文言文都可這樣學,背誦古文,或許就沒那麼令人心有餘悸了!

可在古代,學生們想要擁有一本自己的書只能用手抄寫,但就是這些笨方法仍然是最有效的讀書方法。

  • 歐陽修——「計字日誦」法:

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記載了歐陽修的「計字日誦」讀書法:「今取孝經論孟六經,以字計之,若日誦三百字,不過四年半可畢。」

《論語》《孝經》等書共計45萬多字,每天背誦300字,不到四年便可背完,歐陽修便這樣按照計劃堅持執行,最後,十部書籍真的被他全部背完了。

同時,歐陽修還在《歸田錄》中記下另一讀書方法:「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

正如他所言:「歲書卷浩繁,第能加日積之功,何患不至?」

  • 張溥——「七錄」法:

文學家張溥,年幼讀書時每讀一篇新文章都工整地謄抄在紙上,邊抄邊默誦,隨後燒掉,燒完之後再抄、再讀,往復七次,直到自己將書中內容全部記下為止。

他將書房改名為「七錄齋」,他七錄七焚,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學水平,終著成《五人墓碑記》。

  • 楊大眼——「耳讀」法:

《北史》記載:「大眼雖不學,恆遣人讀書面坐聽之,悉皆記識。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識字也。」

南北朝時期,北魏有一員大將叫楊大眼,雖不識得多少字,但靠聽別人讀書,他不僅記住了許多知識還能口授布告文字。他創造的「耳讀」法在現今也很適用,善用各種渠道和零碎時間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往今來有大成就之人,訣竅無他,都是肯下笨功夫。

還記得《主持人大賽》中高旭說過一句話:「我承認背誦是很難,再難也值得被記住,因為這是我們一個民族篩選了千百年的文化錦囊。」

何況書卷多情似故人,若能晨昏憂喜皆能與書相親,千年詩書流轉於心,那一定是人間樂事。

背唐詩宋詞,薰染的是我們的心

視頻中,班主任謝老師給我的感觸很深,誠如他所說,這樣的軍訓方式一方面是對文化知識的預習,另一方面也能鍛鍊學生們面對困難的堅持,他還跟學生們開玩笑:「蜀道難,還是軍訓難?」

同學們雖都大聲回答「都難」,但臉上都帶著笑。

學生時代被老師和家長逼著背下來的詩詞,孩子們當時一定都覺得太苦太累了,不知其意,一通亂背。但長大後一定有某個時刻使他們頓悟,原來詩意就浮沉在生活的每一個瞬間。

有件事我印象很深,前不久江西受暴雨影響雲層低而厚密,對比看來,廬山瀑布宛若九重天上的銀河傾瀉人間。

一時間,很多人盛讚詩仙原來是紀實詩人,「飛流直下三千尺」、「雲瀑如絲天際來」。若中國人不曾讀詩,這些最迷人的景象都會因詞語匱乏而少了震撼吧。

尋常生活也能喚發詩意,看見電視劇中的流觴曲水,我們能想到《蘭亭序》中「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看階下落雨,湧起思情時,心中便會默默吟誦:「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作家畢飛宇說得真好:《夜雨寄北》裡那場秋雨,是中國詩歌史上最漫長的一場秋雨。李商隱是曹雪芹的前身,曹雪芹是李商隱的後世。一個憑詩行雲,一個借小說行雨。

「詩歌教會了中國人一種生活觀念,通過諺語和詩卷深切地滲入社會,給予他們一種悲天憫人的意識,使他們對大自然寄予無限的深情,並用一種藝術的眼光看待人生。」

這是林語堂先生在《吾國與吾民》中曾談到的中國人的詩情。

這種「詩情」是從一草一木而始,循著春花秋月、夏蟬冬雪的美景,迎著烽火狼煙、斜陽晚鐘的意象,直抵我們的心靈深處。

正如電影《死亡詩社》中說的那樣:

「我們讀詩、寫詩並不是因為它們好玩,而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份子,而人類是充滿激情的。沒錯,醫學、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撐人的一生。

「但詩歌、美麗、浪漫、愛情,這些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徜徉詩海,夢回漢唐長歌,遠追宋元風骨,掬攬千古風華,每個中國人都該在詩書中完成生命成長!

-END-

文 | 盡挹西江

責編 | 杜普

編輯 | 墨語

版權聲明

本文系「讀者·新語文」獨家稿件,版權及解釋權歸「讀者·新語文」所有。

個人或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本授權只針對「讀者·新語文」原創文字內容。涉及非原創內容、圖片、音視頻等第三方合法權利的授權,請自行聯繫相關權利方單獨授權。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

相關焦點

  • 邢臺學生軍訓踢著正步背蜀道難,還要抽籤答題
    清河志臻中學的高中軍訓進行中,同學們邊踢正步邊背《蜀道難》,還有同學通過抽紙條來答題。高一15班班主任謝建傑稱,背誦詩歌可以活躍氣氛,還能讓同學們熟悉高中將要學習的知識。網友表示:真是難上加難!(沸點視頻)
  • 這屆軍訓,亮點來了
    難度升級,更要求「萌新」們文武雙全軍訓踢正步背《蜀道難》還抽籤答題同學們邊踢正步邊背《蜀道難》還有同學通過抽紙條來答題高一15班班主任稱背誦詩歌可以活躍氣氛↓ ↓ ↓衡水中學軍訓1300人同疊被子除了在操場揮灑汗水更有訓練間隙新生們閃閃發光的「才藝時間」當軍訓遇上才藝展示
  • 軍訓的n種打開方式,等你來解鎖
    站軍姿、踢正步、走隊列……你對軍訓的印象是不是還停留在這裡?升級版真人貪吃蛇成都機電工程學校軍訓學生們和教官一起玩400人參與的升級版真人貪吃蛇該校軍訓教官表示訓練水上項目同濟軍訓還有VR射擊體驗同學們戴上VR眼鏡在虛擬的空間內,發射火力踢正步背《蜀道難》
  • 河北這所中學軍訓出「奇招」:踢著正步背《蜀道難》!新生直呼太「燒腦」
    秋風颯爽,丹桂飄香,軍訓磨礪迎開學。前幾天,河北各大中小學迎來了新學年,尤其是新升學的高中學子們,紛紛迎來了軍訓。稍息、立正、跨立、蹲下;齊步、正步、軍姿、敬禮……校園裡陣陣嘹亮的口號處處綻放著青春色彩。
  • 關於大一新生軍訓這份「求生」指南請你收好
    集合,軍訓啦!在說大一新生軍訓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看看高中的弟弟妹妹是咋軍訓的絕對讓你大吃一驚! 軍訓踢正步背《蜀道難》9月4日,河北邢臺清河志臻中學的高中軍訓同學們邊踢正步邊背《蜀道難》早餐早餐也可以吃一些清淡的食物,粥、牛奶、豆漿什麼的不要喝太多,避免軍訓頻繁想上廁所。午餐午餐一定要吃,不吃的話下午訓練沒精神還會胃疼。有的女生為了減肥,不吃中飯,這是絕對不可以的。
  • 河北這所中學​軍訓出「奇招」:踢著正步背《蜀道難》!新生直呼太「燒腦」
    稍息、立正、跨立、蹲下;齊步、正步、軍姿、敬禮……校園裡陣陣嘹亮的口號處處綻放著青春色彩。這可能是最「燒腦」的一屆軍訓了!可是最後一排的同學,卻做著正步分解動作的時候,嘴裡念念有詞「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不一會,一段李白的《蜀道難》就背誦完畢了。
  • 看看德州一中的軍訓,我之前軍訓都是走方隊踢正步站軍姿呢
    德州一中的軍訓真的值得推廣到全國,格鬥操,熟悉槍械,還有火箭筒?讓軍訓不僅僅局限在站軍姿、踢正步、走方隊!這樣讓學生們真正的體驗到軍隊生活,軍人的辛苦,也能學到一定的知識,能夠增強自己的身體素質和精神支持力量!
  • 取消軍訓呼聲愈來愈高,是否應該取消學生軍訓?
    這一點,很多學生和家長並沒有意識到。站軍姿、踢正步、軍體拳,已經被戲稱為中國式學生軍訓的「老三樣」。詢問了諸多同事、朋友,大家一致表示,高中軍訓光踢正步、站軍姿了,連槍都沒摸!?軍訓期多為夏季,酷暑難耐,在烈日下站軍姿、踢正步,很多學生以為苦事,並且覺得這樣軍訓純屬形式主義;家長糾結
  • 開學「第一課」軍訓磨意志
    踢正步。 「稍息、立正、齊步走……」 9月4日,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學操場上,口號聲此起彼伏,整齊響亮。該校600餘名新生軍訓已接近尾聲,在教官的悉心指導下,軍訓動作也逐漸規範起來。身著迷彩服的學生排成整齊的隊列,開啟了最後一天的軍訓。「剛開始軍訓時,我們的正步走走得很差,在大家的努力下,現在整齊多了。」高一新生胡博邊指向整齊劃一的隊伍邊說道,「軍訓不僅增強了我們的團隊意識,還讓我感受到了軍人的意志和氣魄,以後我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學生處主任費瑜潔介紹,「我們學校一向很重視軍訓,軍訓不僅能增強學生體質、錘鍊意志,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也至關重要。
  • 軍訓季即將開啟!國外要不要軍訓?盤點各國學生的軍事訓練
    而美國的大學很多在報到當天就開始上課,而且校內住宿名額不多,根本不足以讓全部學生都在校住宿,更不要說讓你八人一間屋子比賽疊豆腐塊了……雖然有改名換姓的「自衛隊」,但是嚴格意義上來說,日本是沒有「軍隊」的,因此就更不可能有統一的「軍訓」這個東西了。
  • 昂首、挺胸、抬頭、正步走!新學期軍訓開始啦!
    昂首站軍姿、齊聲喊口號、學習正步走......開學第一周,我縣第一中學初一新生便以軍訓的方式開啟了他們的初中生涯。 操場上小雨連綿,新生們卻精神抖擻,在教官們的悉心指導下,練列隊、踢正步,他們以挺拔的軍姿、整齊的列隊、規範的動作,借著雨水,洗禮青春,走出假期的「慵懶」,盡情展示著青春少年的朝氣與活力
  • 學生室外上早自習 邊散步邊背書還增強體質
    育才中學雙福校區的學生在戶外早讀  早晨是記憶力最佳的時間段,你還記得學生時代的晨讀課嗎?本想好好背書,但坐在教室裡不由自主有些昏昏欲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重慶雙福育才中學把學生晨讀課堂搬到了教室外操場上,讓孩子們呼吸著新鮮空氣,一邊散步一邊早讀。這會不會影響學習效果?昨日,重慶晚報記者來到該校晨讀現場。  晨讀課教室空空蕩蕩  昨日早7時30分,原本該是朗朗書聲從教室裡傳出來的時候,雙福育才中學整個初一年級8個教室裡都空蕩蕩的。
  • 昂首、挺胸、抬頭、正步走!新學期軍訓開始啦
    昂首站軍姿、齊聲喊口號、學習正步走......開學第一周,我縣第一中學初一新生便以軍訓的方式開啟了他們的初中生涯。操場上小雨連綿,新生們卻精神抖擻,在教官們的悉心指導下,練列隊、踢正步,他們以挺拔的軍姿、整齊的列隊、規範的動作,借著雨水,洗禮青春,走出假期的「慵懶」,盡情展示著青春少年的朝氣與活力。
  • 「軍諾拓展」取消學生軍訓,呼聲愈來愈大,各位怎麼看?
    軍訓可以改進,但絕對不能取消贊成取消軍訓者的主要論據,便是給軍訓扣上了一頂「形式主義」的大帽子,認為學生軍訓只不過是走形式,踢踢正步、拉拉歌、放幾顆子彈、寫兩頁感悟,無助於學生提高身體素質、增進交流與團結,更奢談增強國防意識。當然,還有一個很多女孩子想說而不好意思說的私人理由:怕曬黑。
  • 取消學生軍訓呼聲愈來愈高,是否應該取消學生軍訓?
    加之一些學校以軍訓之名亂收費、教官素質參差不齊打罵學生等負面情況,學校是否應取消軍訓成為社會聚焦話題。這樣一個熱點問題,涉及更深層次的對學生教育的問題。此前兩年,關於學生軍訓,佔據人們腦海印象的,更多的是這樣的消息:北京大學2011級學生兩周軍訓期間,近3500名學生累計看病超過6000人次,「新生站軍姿半小時便喊腿疼10分鐘即感覺要癱倒」。越來越「嬌貴」、「豆芽菜」,這是人們對如今的高中生、大學生的固有印象。而當這樣的新聞出來的時候,多數人還是相信軍訓這一手段是有助於解決這一問題的。
  • 盤點大學軍訓時,「最難熬」的5件事情,準大一新生要做好準備
    不過到了大學之後,最先迎接學生的就是大一新生要進行的軍訓。這這樣炎熱的天氣裡面,可能很多的學生會覺得頭疼。確實,對於很多本身就比較缺乏鍛鍊的學生來說,大學的軍訓是非常「難熬」的,因為本身天氣就比較炎熱,人也會感到很煩躁。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盤點一下大學軍訓時,「最難熬」的5件事情,準一大新生要做好準備。
  • 大學生軍訓最「靚」的三件事,分分鐘成為焦點,結束後大批追求者
    天氣逐漸轉涼了,這意味著秋天來了,更意味著高溫假不再可能了。那麼大學新生們的軍訓,今年是跑不掉啦!此處應該有掌聲。雖然不少初中高中新生入學時,同樣也會有軍訓,但是跟大學軍訓相比完全不能比。中學軍訓時,學生還是個孩子,教官還是比較溫柔好說話的。可到了大學軍訓,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教官態度上嚴厲了許多,軍訓強度更是升了幾個檔次。
  • 微話題:說說你學生時代的軍訓
    今天上午,58中新生進行了全程30公裡、長達九小時的軍訓拉練。稍後播出的《今日+》將帶來詳細報導。軍訓,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學風和生活作風,更能激發大家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熱情。穿上迷彩服,站軍姿、踢正步,每個人都有一段屬於自己學生時代的難忘軍訓生活,相信不管時間過去了多久,軍訓的深刻記憶都會縈繞心間。那麼,您有哪些軍訓故事,您覺得軍訓內容如何在傳承中創新?
  • 湖南一高校新生頭頂水瓶作軍訓匯演 稱為鍛鍊學生意志力
    湖南第一師範宣傳部何文部長告訴澎湃新聞,通過頭頂水瓶方陣的表演,學生們感受到團結的凝聚,還有文化的滲透,也增加他們軍訓的樂趣。頭頂水瓶可以練就學生們的平衡力與意志力。本為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頭頂水瓶作軍訓匯報演出據悉,這支頭頂水瓶的隊伍是湖南第一師範學院17級音樂舞蹈和舞蹈表演兩個專業的學生。全連隊100人參與匯報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