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彼得·毛雷爾22日在香港科技大學發表演講。
中國網11月23日訊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CRC)與香港科技大學(科大)22日在香港首次舉行以「人道外交新視野﹕新興科技及亞洲青年影響力」為主題的高層次對話。包括政府代表、外交人員、學者、學生等350多人參加此次活動。
對話會由科大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蔡欣怡教授主持,著名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博士參與討論。探討議題包括自主武器的出現、新科技對人道工作的影響,以及隨著亞洲崛起,亞洲青年如何對國際人道工作產生更大影響力。隨著對話會的進行,各方還進一步探討了科技為人道領域帶來的機遇及挑戰,以及亞洲青年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彼得·毛雷爾22日與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教授就「新興科技及亞洲青年影響力」開展高層次對話。
「各國政府在開發自主武器系統時,應確保對國際人道法的遵守,秉持人道原則,順應公眾良知,」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彼得·毛雷爾表示。
為深化大學成員及公眾對人道工作的認識,科大還舉辦了為期三天的展覽,展出ICRC為武裝衝突受害者或在艱苦條件下的工作人員而設計使用的創新設備,如可在阿富汗及南蘇丹等環境相對惡劣的國家使用的新型假肢膝關節。這款假肢不但容易維護,同時便於配戴人士進行各項包括宗教儀式及禱告等在內的各類活動。此外,活動還展出了一款價格低廉、操作簡單且高效能的太陽能LED燈。它不僅可在沒有電力的情況下提供照明,還可為手機充電,在危急局勢中亦能保證電話通訊。
22日,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彼得·毛雷爾與香港科技大學學生交流。
毛雷爾稱,「我們的世界正面臨重大的人道挑戰,超過一億二千萬人現正需要某種人道援助。要減輕人道危機所帶來的傷害及為人們提供保護,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所以ICRC一直鼓勵新夥伴加入。科大是一所卓越年輕的大學,擁有強大的校友網絡,我們相信科大能為現今社會所面臨的迫切議題作出貢獻。」
參觀者還可通過ICRC為培訓運功開發的虛擬實境裝置,感受地球另一端人民的生活狀況,如在槍林彈雨下穿過街道,或在人滿為患的監獄生活等情景。展覽讓學生反思在設計一件產品或技術時,所需考慮的實際因素,以及他們的知識和技能如何能夠用於人道工作。
「雖然現代科技,如人工智慧及機器人是推動增長的新動力,但我們亦需了解其所帶來的危機及道德問題。」科大校長史維教授表示,「希望此次對話能夠讓科大成員以另一個角度認識科技創新,為目前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