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陀螺儀可否取代光纖陀螺儀技術

2020-12-13 電子發燒友

光纖陀螺儀(FOG)以前曾經是環形雷射陀螺儀(RLG)等其他技術的低成本替代品,現在該技術面臨著新的競爭。微機電系統(MEMS)陀螺儀開始搶奪傳統FOG應用的市場份額。具體來說,天線陣列穩定、農業機械控制、常規車輛導航成為MEMS和FOG對峙的戰場。

為了確定用於導航應用的這兩種技術之間的相似點,我們將對選定的高端MEMS陀螺儀與低端FOG陀螺儀進行比較。我們在分析中使用了導航軟體和測試案例作為控制,以確定MEMS是否真正為在戰術導航性能水平上使用做好了準備。

MEMS用於精確導航

過去幾年中,MEMS在導航行業日益受到青睞,因為它提供了經過改進的誤差特性和環境穩定性,以及更多的帶寬和更出色的g靈敏度,而且嵌入式運算能力的應用日益廣泛,可以運行高級融合和傳感器誤差建模算法。

新的精密慣性導航系統(INS)市場正在形成氣候,MEMS技術也在進入以往被FOG技術主導的市場。從FOG到MEMS技術的一個明顯轉變是天線陣列穩定應用。

機器控制應用也可以得益於MEMS技術的進步。以前,用戶偏好價格30,000美元以上的FOG或RLG導航系統,因為其精確度和可靠性比具有代表性的1,000美元MEMS導航系統高出20倍。低成本MEMS導航系統的改進使很多應用極大受益,精密農業和UGV/UAV/USV便是其中兩個典型的例子。

實時導航硬體

本例中使用的導航系統的設計目的是為電機提供高速率的高度輸出,然後該電機再讓車輛頂棚上的天線陣列達到穩定。天線陣列的用途是維持與地球同步衛星之間的通信。

該導航系統用作束帶式INS/GNSS導航器,提供高速率的位置和速度數據。慣性測量單元(IMU)數據以1,000 Hz頻率流嚮導航濾波器,這些數據包用於預測位置、速度和高度解決方案。從雙天線獲取的GNSS位置、速度和航向用作對導航濾波器的更新。當GNSS不可用時,則使用磁力計來幫助初始化航向。使用氣壓計來幫助確定高度。

特殊校準程序與導航濾波器並行發生。這些程序校準磁力計、雙天線安裝對準誤差、IMU安裝對準誤差,還校準車輛振動水平以便進行靜態期檢測。

該系統可在兩種硬體配置中工作。第一種配置包括兩個FOG(檢測航向角和俯仰角)、一個MEMS陀螺儀(檢測橫滾)、三軸MEMS加速度計、三軸MEMS磁力計、MEMS氣壓計,傳感器硬體的總物料成本(BOM)為大約8,000美元(小批量售價)。

第二種配置包含三個MEMS陀螺儀(用於檢測所有方位角),以及與前一種配置相同的三軸MEMS加速度計、三軸MEMS磁力計和MEMS氣壓計,總成本為大約1,000美元(小批量售價)。這些系統的價格可能隨著市場條件和售量而波動,但通常而言,FOG的價格比MEMS高出八至十倍。

為此設計選擇的MEMS陀螺儀和加速度計具有在同一價位中非常出色的偏置穩定度、正交性、g靈敏度和帶寬。這種系統的主要限制是帶寬要求高。很多MEMS加速度計提供高帶寬,但MEMS陀螺儀通常僅有100 Hz或更低的帶寬。

對於普通車輛導航,這一點還不會產生影響,但此系統是針對需要適應高速率控制的應用設計的。此外還有幾種MEMS陀螺儀提供良好的偏置穩定度,但帶寬降低或噪聲很高。為本系統選擇的MEMS陀螺儀在帶寬和性能之間達到了平衡。表1給出了所選MEMS的實際規格。

慣性MEMS的採用率處於上升態勢。因此,人們為發展該技術進行了大量投資。

本系統中使用的MEMS陀螺儀採用多核架構,該架構在穩定度、噪聲、線性度和線性g性能之間達到了優化平衡。完全差分四諧振器與片內高性能信號調理密切配合,從而使得諧振器的必需響應範圍最小,位於高度線性區,並且提供高度的振動抑制。

由於MEMS陀螺儀和加速度計集成到多軸IMU中(請參見圖1),傳感器的x/y/z正交性可能成為主要誤差源。主要誤差源往往由跨軸靈敏度或對準誤差指定。常見規格是±2%跨軸靈敏度。本系統的IMU具有0.087%的跨軸靈敏度(0.05°度正交性)。更重要的是,由於器件特定的校準在出廠前完成,此規格在溫度範圍內有效。

對於特定旋轉速率,例如在偏航軸上,正交軸的速率輸出等於跨軸軸靈敏度乘以偏航率(Cross Axis Sensitivity*Yaw Rate),即使橫滾軸和俯仰軸上的實際旋轉為零。2%的跨軸誤差通常會導致除了本有的陀螺儀噪聲之外,還會增加一個數量級的軸外噪聲;而此處IMU的0.087%靈敏度與本有的陀螺儀噪聲水平達到精確平衡。

圖1:MEMS IMU配置(ADIS16485)

可用帶寬及其跨軸相位匹配能力的關係對於多軸設計也至關重要。有些陀螺儀結構帶寬有限,與降低總噪有關,而有些結構帶寬有限(通常低於100 Hz)是由於反饋電子器件中使用的傳感器處理導致的。

這可能導致通過傳感器信號路徑的相位相關誤差波動增加,特別是在卡爾曼濾波器中。MEMS IMU的可用帶寬為330 Hz,採用嵌入式的可調濾波系統,提供合理平衡的方法,最大程度地減少總誤差源,並通過嵌入式濾波實現系統特定的誤差優化,即便在場中也是如此。

在此MEMS IMU中使用的核心傳感器具有固有的振動抑制能力和線性度,不僅使得它們的性能適合高動態應用,而且還在極端環境條件下具有穩定性和可預測性。

本設計使用的FOG是綜合權衡價格、性能和大小這幾種因素選擇的。FOG的帶寬、偏置穩定度和噪聲水平是最終選擇傳感器的決定性因素。表2給出了重要的性能參數。與MEMS相比,FOG具有更好的零偏穩定度,角度隨機遊動也有了顯著改進。

表2:FOG規格(uFors-6U)

所有更新都用於糾正獨立INS解決方案的漂移,但更新本身也可能中斷或不準確。

雙天線航向更新具有良好的精確度,但易受多路徑影響。因此,雙天線航向更新僅在開放天空環境中是可靠的。對於來自GNSS接收器的位置和速度預測,情況同樣如此,也從SBAS受益。

來自磁力計的航向預測可能由於在校準期間的垂直可觀察性不佳,而受到較大傾斜角的影響。磁力計在含鐵物質周圍也可能不精確,例如在其他車輛旁邊行駛時。因此,磁力計用於在GNSS不可用時幫助初始化系統,或在GNSS長時間中斷時(例如20分鐘)幫助減小航向漂移。

氣壓計用於在GNSS不可用或不精確時幫助獲取高度讀數。速度更新用於在沒有GNSS更新的情況下防止速度漂移,特別是在沿航跡方向。這些速度更新也可幫助減少解決方案的位置不確定性,這有助於抑制不準確的GNSS位置更新。整個導航軟體的設計目的是在任何GNSS條件下提供精確結果。

導航測試

為了正確比較兩個系統,我們設計了三個系統級導航基準測試:

* 在具有良好GNSS信號的開放天空環境下評估橫滾、俯仰和航向的精確性。

* GNSS多路徑場景,例如在城市中心區,由於存在高層建築,GNSS解決方案質量可能不好。本測試的目的是比較濾波位置性能,它也會顯示高度和速度誤差。

* 獨立INS性能測試,旨在評估INS位置漂移,也代表速度和高度性能。

開放天空高度結果

在GPS可用且位於多個衛星的直射範圍內的情況下,兩個系統的定位和速度結果是相似的。高度角(橫滾、俯仰和航向)是我們比較的主要導航參數,因為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陀螺儀性能決定的。

當GNSS可用時,兩種系統的高度性能幾乎是相同的,但FOG具有大約5%的優勢。

不良信號GNSS定位結果

下一個測試的目標是在存在GNSS多路徑的情況下比較兩個系統。行駛軌跡位於卡爾加裡市的中心城區,包括一些很窄的小巷,車行緩慢,同時周圍布滿高層建築。

現在,性能測試重點包括了定位結果,因為在缺少高質量GNSS測量的情況下,陀螺儀可能對位置性能產生很大影響。此測試結果顯示兩個系統的性能相當。但是,FOG系統高出大約20%至30%。

圖2顯示了獨立GPS解決方案的示意圖。在對複雜的中心城區行駛軌跡進行導航時,本測試使用的高精度GPS接收器遇到了嚴重的信號反射。獨立GPS解決方案的誤差多達100米。

圖2:此圖顯示有多路徑幹擾的獨立GPS解決方案結果

紅色的FOG集成解決方案(圖3)清晰顯示中心城區車輛的行駛路徑,精確到10米以內。

圖3:FOG/GPS集成解決方案(FOG+GPS紅色,獨立GPS藍色)

MEMS解決方案在圖4中以綠色顯示,始終在15米之內。該解決方案更易受到不精確GNSS位置更新的影響,因為INS預測的權重較低。

圖4:MEMS/GPS集成解決方案(MEMS + GPS綠色,獨立GPS藍色)

為幫助MEMS解決方案克服不精確的GPS更新,我們使用了額外的傳感器。圖5顯示將OBDII添加到系統以獲取車輛速度。

圖5:MEMS/GPS/OBDII集成解決方案(MEMS+GPS+OBDII綠色,獨立GPS藍色)

MEMS解決方案始終在10米之內,甚至可能稍優於沒有OBDII的FOG,如圖6中的放大圖所示。

圖6:帶有OBDII的MEMS(綠色)與沒有OBDII的FOG(紅色)比較。獨立GPS為藍色。

獨立INS結果:示例和基準

兩個系統之間的最後一項比較是獨立INS導航測試。系統使用開放天空GNSS更新進行融合。然後斷開兩個系統的天線連接,持續4.5分鐘,位置漂移用作性能指標。在此時間內行駛的距離約為5,500米。

圖7顯示了整個軌跡。藍色直線從右下方延伸至左上方,在右下方GPS斷開連接,在左上方GPS重新連接。

圖7:獨立INS測試路徑

在這次GNSS中斷期間,FOG系統的運行情況很好,最大漂移為7米,如圖8所示。5分鐘之後,FOG系統的典型漂移性能基準測試結果為25米,因此這次特殊中斷的情況略好於典型性能。

圖8:獨立FOG漂移

在沒有GNSS更新的情況下,MEMS系統在4.5分鐘之後的漂移為75米。此類漂移大多為沿航跡誤差,主要是由於加速計導致的。MEMS系統的基準測試結果是在沒有GNSS更新的情況下,5分鐘後的典型漂移為75米,比FOG漂移大三倍左右。

圖9:獨立MEMS漂移

為MEMS系統添加OBDII更新之後,漂移改進至小於10米,與FOG解決方案相當。在沒有GNSS更新的情況下,帶有OBDII的MEMS系統的典型基準性能在5分鐘之後產生大約30米的位置漂移,也與FOG基準結果相當。

圖10:帶有OBDII的MEMS系統的漂移

結束語

FOG和MEMS兩者相比非常接近,特別是現在MEMS的性能正在接近FOG戰術級性能水平。FOG仍然在性能上具有優勢,但其成本卻比MEMS高出10倍。如果可以使用GNSS,而且應用的目的是在開放天空環境中運行,則MEMS可以取代一些低端FOG。如果應用的目的是在信號不良的GNSS環境中使用,MEMS也可以取代一些FOG 系統,但性能要低20%至30%。

在獨立INS性能方面,FOG仍然具有優勢,但如果應用能夠接收車輛或平臺速度更新,則MEMS系統可以達到與獨立FOG系統相同的水平。隨著MEMS技術的持續進步,以及其他傳感器(例如OBDII)的輔助,MEMS取代FOG技術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實現。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大疆無人機:MEMS陀螺儀技術完美結合
    大疆無人機:MEMS陀螺儀技術完美結合 2015年07月02日 14:21作者:任瑞燕編輯:任瑞燕 「會飛的照相機」開始從專業的愛好者走向更為廣泛的受眾和應用領域,作為「會飛的照相機」,自穩防抖技術功不可沒。那麼,自穩防抖系統 在我們日常的硬體設備中有哪些神奇的應用呢?  根據陀螺力學原理製作而成的陀螺儀被廣泛應用於科研、軍事和民用領域。比如:迴轉羅盤、定向指示儀、炮彈的翻轉、陀螺的章動、地球在太陽(月球)引力 矩作用下的旋進(歲差)等。陀螺儀的種類很多,按用。
  • 光纖陀螺儀傳感器的原理、分類以及發展方向
    光纖陀螺儀是隨著光纖技術的迅速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型光纖旋轉傳感器。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59892.htm光纖陀螺儀傳感器的分類方式有多種,依照工作原理可分為幹涉型、諧振式以及受激布裡淵散射光纖陀螺儀三類;按電信號處理方式不同可分為開環光纖陀螺儀和閉環光纖陀螺儀;按結構又可分為單軸光纖陀螺儀和多軸光線陀螺儀等
  • 研究人員使用新型空心光纖提升陀螺儀性能
    諧振腔光纖陀螺儀是一種僅使用光來感知旋轉的光纖傳感器。由於陀螺儀是大多數導航系統的基礎,因此這項新工作有望為這些系統帶來重大改進。(圖片來源:https://phys.org/)霍尼韋爾(Honeywell )研究團隊的Glen A.
  • 新型光纖為光基陀螺儀帶來重大改進
    高性能陀螺儀被用於航空、地面、海洋和太空應用中的導航。來自霍尼韋爾公司和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光電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新型的中空芯光纖來解決限制諧振器光纖陀螺儀的因素。他們在陀螺儀穩定性這一最苛刻的性能要求上,比之前發表的涉及空芯光纖的工作提高了500倍之多。研究成果發表在《Optics Letters》雜誌上。
  • 基於FPGA的數字閉環光纖陀螺儀模擬表頭設計
    為了檢測調製解調電路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並提高陀螺的實際應用精度,本文設計了一種基於FPGA的光纖陀螺儀模擬表頭及其測試系統,能有效地檢測調製解調電路的性能。  關鍵詞:光纖陀螺;模擬表頭;FPGA;Verilog HDL  光纖陀螺是雷射陀螺的一種,是慣性技術和光電子技術緊密結合的產物。它利用Sagnac幹涉效應,用光纖構成環形光路,並檢測出隨光纖環的轉動而產生的兩路超輻射光束之間的相位差,由此計算出光纖環旋轉的角速度。
  • 高精度陀螺儀衡量標準_幾種高精度陀螺儀的應用和分析
    幾種高精度陀螺儀介紹   目前,陀螺儀技術正在由傳統的機械轉子陀螺向以光學陀螺儀為代表的新型陀螺儀轉變,本文便簡要為您介紹幾種處在技術領域前沿的新型陀螺儀技術,希望能夠幫您開闊視野。了解到陀螺儀技術的最新進展。
  • 從高爾夫球到米粒大小,世界最小光纖陀螺儀或將被應用於行動裝置
    《自然》雜誌近日刊發來自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在光纖陀螺儀領域的最新進展。如下圖所示,該陀螺儀體積與米粒相仿,是當前體積最小的光纖陀螺儀的1/500。 從航海時代演變而來的陀螺儀如今被用在汽車、無人機、便攜設備以及可穿戴設備中,在三維空間指引方向,已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詳解MEMS陀螺儀的工作原理
    這一問題的答案會有助於解釋MEMS陀螺儀的工作原理。如今,1817年發明的陀螺儀在車輛控制、航空、航天、導航、機器人及軍事領域都得到了應用。MEMS陀螺儀也推動了在消費電子產品當中的應用,例如:在固定相機中的應用和交互式視頻遊戲中的應用。
  • MEMS陀螺儀概況介紹
    1、微機械陀螺儀的工作原理MEMS陀螺儀利用科裡奧利力(Coriolis force,又稱為科氏力)現象。2、微機械陀螺儀的性能參數MEMS陀螺儀的重要參數包括:解析度(Resolution)、零角速度輸出(零位輸出)、靈敏度(Sensitivity)和測量範圍。這些參數是評判MEMS陀螺儀性能好壞的重要標誌,同時也決定陀螺儀的應用環境。
  • 陀螺儀工作原理
    人們利用陀螺的力學性質所製成的各種功能的陀螺裝置稱為陀螺儀(gyroscope),它在科學、技術、軍事等各個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  陀螺儀的種類很多,按用途來分,它可以分為傳感陀螺儀和指示陀螺儀。傳感陀螺儀用於飛行體運動的自動控制系統中,作為水平、垂直、俯仰、航向和角速度傳感器。
  • 單軸偏航MEMS陀螺儀的結構及原理
    現在該輪到MEMS陀螺儀和地磁感應計發揮作用,推動新一波令人興奮的創新應用高速增長。 有關能夠測量線性加速度的MEMS加速計的技術文章已經很多,因此,本文基本上不涉及加速傳感器,把更多的筆墨留給陀螺儀、地磁感應計等具有多個自由度檢測功能的元器件。 MEMS陀螺儀 陀螺儀能夠測量沿一個軸或幾個軸運動的角速度,是補充MEMS加速計功能的理想技術。
  • MEMS陀螺儀的性能參數及應用
    MEMS陀螺儀的重要參數包括:解析度(Resolution)、零角速度輸出(零位輸出)、靈敏度(Sensitivity)和測量範圍。
  • 陀螺儀的作用
    --簡介  陀螺儀是用高速迴轉體的動量矩敏感殼體相對慣性空間繞正交於自轉軸的一個或二個軸的角運動檢測裝置。利用其他原理製成的角運動檢測裝置起同樣功能的也稱陀螺儀。陀螺儀分為,壓電陀螺儀,微機械陀螺儀,光纖陀螺儀和雷射陀螺儀,它們都是電子式的,並且它們可以和加速度計,磁阻晶片,GPS,做成慣性導航控制系統。
  • 陀螺儀除了導航,還有這些關鍵技術會幫助機器人
    陀螺儀分為:壓電陀螺儀、微機械陀螺儀、光纖陀螺儀和雷射陀螺儀,它們都是電子式的,並且可以和加速度計、磁阻晶片、GPS等,做成慣性導航控制系統。陀螺儀除了導航,還有這些關鍵技術會幫助機器人目前,人們普遍認為是1850年法國的物理學家萊昂·傅科(J.Foucault)為了研究地球自轉,發明了陀螺儀。
  • 採用MEMS陀螺儀的低噪聲反饋控制設計
    了解系統對陀螺儀噪聲特性的依賴性會產生多方面好處,例如能夠確定反饋檢測元件的相關要求,或者相反,分析系統對特定陀螺儀中噪聲的響應。一旦系統設計者充分了解這種關係,它們便能從兩個重要方面來掌控角速率反饋環路中的噪聲影響:1. 制定最合適的MEMS陀螺儀選擇標準;2. 在傳感器的集成過程中保持其噪聲性能不變。
  • 研究人員開發新型諧振器光纖陀螺儀
    傳感新品 【研究人員使用新型中空光纖,把諧振器光纖陀螺儀的性能提高了500倍】 來自國際霍尼韋爾公司和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光電子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展示了他們如何有效地應用一種新型的中空芯光纖來解決許多限制早期諧振器光纖陀螺儀性能的因素
  • MEMS陀螺儀加速參數退化的可靠度評估
    該方法分析了MEMS陀螺儀的結構特點和能夠表徵退化的特徵參數、敏感應力及加載方式;形成了基於退化軌跡擬合和退化量分布擬合兩種方式的加速參數退化可靠度評估方法,並應用於MEMS陀螺儀。MEMS陀螺儀原理、敏感結構尺寸、加工工藝及工作規律的可靠度指標。
  • 詳解冷門但很重要的手機陀螺儀
    上述傳感器大多從命名中就能知曉大概作用,只有陀螺儀較難讓人理解,但它幾乎又是當下手機的標配,那陀螺儀到底是什麼玩意兒呢?  陀螺儀用於重構空間動作  2010年,iPhone 4的誕生絕對是手機發展史中裡程碑式的事件,作為賈伯斯生前發布的最後一款手機,它身上實在有太多亮點,雙玻璃的經典外觀、蘋果自研的第一款A4處理器、視網膜屏幕等等,以至於另一個重大亮點「陀螺儀」有些被埋沒,然而這的確是第一款採用了陀螺儀傳感器的手機。
  • 中國高精度雷射陀螺儀實現量產 精度優於歐洲產品
    通過項目的實施,打破了國外企業對高精度雷射陀螺超精密光學元器件的技術壟斷,對促進我國航空航天、國防軍工領域高精度雷射陀螺重大關鍵技術的進步和產業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和特別重大的意義。環形雷射陀螺儀原理據悉,環形雷射陀螺儀是從60年代開始研究的一項技術,其主要優點是精度高,同時價格比同等精度的機械式陀螺儀低廉。
  • MEMS陀螺儀的簡要介紹(性能參數和使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裡就先以MEMS陀螺儀開始,簡要介紹一下MEMS陀螺儀、主要性能參數和使用。 傳統機械陀螺儀主要利用角動量守恆原理,即:對旋轉的物體,它的轉軸指向不會隨著承載它的支架的旋轉而變化。MEMS陀螺儀主要利用科裡奧利力(旋轉物體在有徑向運動時所受到的切向力)原理,公開的微機械陀螺儀均採用振動物體傳感角速度的概念,利用振動來誘導和探測科裡奧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