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光纖為光基陀螺儀帶來重大改進

2020-12-23 科技報告與資訊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高性能陀螺儀被用於航空、地面、海洋和太空應用中的導航。來自霍尼韋爾公司和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光電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新型的中空芯光纖來解決限制諧振器光纖陀螺儀的因素。他們在陀螺儀穩定性這一最苛刻的性能要求上,比之前發表的涉及空芯光纖的工作提高了500倍之多。研究成果發表在《Optics Letters》雜誌上。

諧振器光纖陀螺儀使用兩個雷射器,以相反的方向穿過光纖線圈。光纖的兩端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光諧振器,這樣大部分的光就會再循環,並繞著線圈進行多次行進。當線圈處於靜止狀態時,兩個方向上行進的光束共享相同的諧振頻率,但當線圈旋轉時,諧振頻率會相對移動,這種方式可用於計算安裝陀螺儀的車輛或設備的運動方向。

霍尼韋爾開發諧振器光纖陀螺儀技術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因為與目前的傳感器相比,諧振器光纖陀螺儀有可能在更小尺寸的設備中提供高精度的導航。然而,要找出一種光纖,能夠承受這些陀螺儀所需的超細雷射線寬下甚至是適度的雷射功率水平,而不會造成非線性效應,降低傳感器的性能,這一直是一個挑戰。

南安普頓大學的Austin Taranta領導的新工作中,研究人員想看看一種全新類型的中空芯纖維是否能帶來更多的改進。這類新型光纖被稱為無節點抗諧振光纖(NANF),與其他中空芯光纖相比,它表現出的非線性效應水平更低。

NANF還具有較低的光衰減,這提高了諧振器的質量,因為光在光纖中的傳播長度較長,可以保持其強度。事實上,這些光纖已被證明具有最低的光損耗,對於光譜的許多部分,是任何光纖中最低的損耗。

對於諧振器光纖陀螺儀來說,至關重要的是,光只能以單一路徑穿過光纖。NANFs通過消除由反向散射、偏振耦合和模態雜質引起的光學誤差來幫助實現這一目標,這些都是陀螺儀中誤差或額外噪聲的潛在來源。這消除了光纖技術中最重要的性能限制因素。

霍尼韋爾的研究人員進行了實驗室研究,以確定新型光纖陀螺儀傳感器在穩定的旋轉條件下的性能,即只有在地球自轉的情況下才會出現。這就確立了該儀器的 "偏置穩定性"。為了消除自由空間光學設置中的噪聲和幹擾,陀螺儀被安裝在一個穩定的靜態座上。通過加入NANFs,研究人員能夠證明每小時0.05度的長期偏置穩定性,這接近於民用飛機導航所需的水平。

論文標題為《Hollow-core resonator fiber optic gyroscope using nodeless anti-resonant fiber》。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使用新型空心光纖提升陀螺儀性能
    諧振腔光纖陀螺儀是一種僅使用光來感知旋轉的光纖傳感器。由於陀螺儀是大多數導航系統的基礎,因此這項新工作有望為這些系統帶來重大改進。(圖片來源:https://phys.org/)霍尼韋爾(Honeywell )研究團隊的Glen A.
  • 光纖陀螺儀傳感器的原理、分類以及發展方向
    光纖陀螺儀是隨著光纖技術的迅速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型光纖旋轉傳感器它是以光導纖維線圈為基礎的敏感元件, 由雷射二極體發射出的光線朝兩個方向沿光導纖維傳播。光傳播路徑的變,決定了敏感元件的角位移。陀螺儀傳感器
  • 研究人員開發新型諧振器光纖陀螺儀
    傳感新品 【研究人員使用新型中空光纖,把諧振器光纖陀螺儀的性能提高了500倍】 來自國際霍尼韋爾公司和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光電子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展示了他們如何有效地應用一種新型的中空芯光纖來解決許多限制早期諧振器光纖陀螺儀性能的因素
  • 基於FPGA的數字閉環光纖陀螺儀模擬表頭設計
    為了檢測調製解調電路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並提高陀螺的實際應用精度,本文設計了一種基於FPGA的光纖陀螺儀模擬表頭及其測試系統,能有效地檢測調製解調電路的性能。  關鍵詞:光纖陀螺;模擬表頭;FPGA;Verilog HDL  光纖陀螺是雷射陀螺的一種,是慣性技術和光電子技術緊密結合的產物。它利用Sagnac幹涉效應,用光纖構成環形光路,並檢測出隨光纖環的轉動而產生的兩路超輻射光束之間的相位差,由此計算出光纖環旋轉的角速度。
  • 高精度陀螺儀衡量標準_幾種高精度陀螺儀的應用和分析
    幾種高精度陀螺儀介紹   目前,陀螺儀技術正在由傳統的機械轉子陀螺向以光學陀螺儀為代表的新型陀螺儀轉變,本文便簡要為您介紹幾種處在技術領域前沿的新型陀螺儀技術,希望能夠幫您開闊視野。了解到陀螺儀技術的最新進展。
  • 中國新型戰機普遍應用光纖陀螺導航系統
    現代陀螺儀概念:用來測量載體相對於慣性空間角運動的儀表。  當前陀螺儀發展的形勢可概括為:應用成熟的機械陀螺(撓性陀螺和液浮陀螺)、不斷改進的雷射陀螺、迅速發展的光纖陀螺和方興未艾的微機械陀螺。如今,以光纖陀螺為慣性器件的導航系統已經成功應用於國內絕大多數新型戰機,國內在役飛機正在採用公司光纖航姿系統進行升級改造,極大地促進了光纖捷聯導航系統在航空領域的應用,為航空儀表的技術進步做出了貢獻。  同時,光纖陀螺在航空、航天、鐵路、測量等領域的應用,促進了國內慣性導航技術的發展,為東部高新技術向西部轉移,加快西部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 從高爾夫球到米粒大小,世界最小光纖陀螺儀或將被應用於行動裝置
    《自然》雜誌近日刊發來自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在光纖陀螺儀領域的最新進展。如下圖所示,該陀螺儀體積與米粒相仿,是當前體積最小的光纖陀螺儀的1/500。 從航海時代演變而來的陀螺儀如今被用在汽車、無人機、便攜設備以及可穿戴設備中,在三維空間指引方向,已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MEMS陀螺儀可否取代光纖陀螺儀技術
    光纖陀螺儀(FOG)以前曾經是環形雷射陀螺儀(RLG)等其他技術的低成本替代品,現在該技術面臨著新的競爭。微機電系統(MEMS)陀螺儀開始搶奪傳統FOG應用的市場份額。具體來說,天線陣列穩定、農業機械控制、常規車輛導航成為MEMS和FOG對峙的戰場。
  • 大疆無人機:MEMS陀螺儀技術完美結合
    利用陀螺儀的動力學特性製成的各種儀表或裝置,主要有以下 幾種:陀螺方向儀、陀螺羅盤、陀螺垂直儀、陀螺穩定器、光纖陀螺儀、雷射陀螺儀。MEMS陀螺儀等。  俄羅斯FIZOPTIKA公司:MEMS陀螺儀的代表,出品的高性能光纖陀螺儀產品。其出品的光纖陀螺儀主要用於精確的角速度測量。具有功耗低、精度高等顯著特點,並可應用於溫度變化大、振動衝擊大等惡劣環境。提供模擬、數字輸出型號供選擇。  挪威的Sensonor公司:高精度MEMS技術領域的全球領導者,為惡劣的環境設計和生產高級的綜合性陀螺儀和壓力傳感器。
  • 中國高精度雷射陀螺儀實現量產 精度優於歐洲產品
    通過項目的實施,打破了國外企業對高精度雷射陀螺超精密光學元器件的技術壟斷,對促進我國航空航天、國防軍工領域高精度雷射陀螺重大關鍵技術的進步和產業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和特別重大的意義。70年代後出現的光纖陀螺儀的成本比環形雷射陀螺儀成本更低,但限於其設計原理,在追求高精度的使用領域仍不如前者。現代的微機電陀螺儀成本非常低廉,精度也可以滿足一般領域的使用需求,而且可集成到微型晶片上,因此成為了當前民用領域的主流陀螺儀。但在軍用領域,雷射陀螺儀和光纖陀螺儀仍是主流產品,尤其在中遠程飛彈制導、航空、航海導航、航天等領域雷射陀螺儀應用仍十分廣泛。
  • 詳解冷門但很重要的手機陀螺儀
    上述傳感器大多從命名中就能知曉大概作用,只有陀螺儀較難讓人理解,但它幾乎又是當下手機的標配,那陀螺儀到底是什麼玩意兒呢?  陀螺儀用於重構空間動作  2010年,iPhone 4的誕生絕對是手機發展史中裡程碑式的事件,作為賈伯斯生前發布的最後一款手機,它身上實在有太多亮點,雙玻璃的經典外觀、蘋果自研的第一款A4處理器、視網膜屏幕等等,以至於另一個重大亮點「陀螺儀」有些被埋沒,然而這的確是第一款採用了陀螺儀傳感器的手機。
  • 陀螺儀為何旋轉不倒,原理是什麼?
    你是不是覺得,手機陀螺儀就是把機械陀螺儀縮小了裝在手機主板上的,其實我也是這麼想的,但永遠不要低估科技的力量,現在都發展到有雷射陀螺儀,光纖陀螺儀,以及微機電陀螺儀,雖然還叫陀螺儀,但其原理跟機械陀螺儀完全不一樣,雷射陀螺儀的原理是利用光程差來測量旋轉角速度,在閉合光路中
  • 讀懂陀螺儀傳感器:導航、無人機以及永不會跌倒的車都離不開它!
    當環形雷射器處於靜止狀態時,兩束雷射繞行一周的光程相等,因而頻率相同,兩個頻率之差(頻差)為零,幹涉條紋為零。當環形雷射器繞垂直於閉合光路平面的軸轉動時,與轉動方向一致的那束光的光程延長,波長增大,頻率降低;另一束光則相反,因而出現頻差,形成幹涉條紋。單位時間的幹涉條紋數正比於轉動角速度。
  • 命懸陀螺儀:從哈勃望遠鏡故障談起
    年10月6日,哈勃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HST)因故障暫時停止觀測的消息傳出,再次讓全世界的天文學家為之憂心。它們的工作原理都是基於Sagnac效應,即在光路有旋轉運動時,光在閉合光路中沿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的傳播時間會產生差別,這種時間差對應著光路的旋轉角速度,測出時間差就能知道陀螺儀轉角。雷射陀螺隨著雷射技術誕生而出現,採用光學諧振腔作為光通路,使用鏡面反射建立光路閉環。
  • 陀螺儀的作用
    利用其他原理製成的角運動檢測裝置起同樣功能的也稱陀螺儀。陀螺儀分為,壓電陀螺儀,微機械陀螺儀,光纖陀螺儀和雷射陀螺儀,它們都是電子式的,並且它們可以和加速度計,磁阻晶片,GPS,做成慣性導航控制系統。2.陀螺儀的作用--結構  基本上陀螺儀是一種機械裝置,其主要部分是一個對旋轉軸以極高角速度旋轉的轉子,轉子裝在一支架內;在通過轉子中心軸XX1上加一內環架,那麼陀螺儀就可環繞平面兩軸作自由運動;然後,在內環架外加上一外環架
  • 陀螺儀原理
    陀螺儀原理:陀螺儀是神馬東東?  陀螺儀,是一種用來感測與維持方向的裝置,基於角動量不滅的理論設計出來的。陀螺儀主要是由一個位於軸心可以旋轉的輪子構成。 陀螺儀一旦開始旋轉,由於輪子的角動量,陀螺儀有抗拒方向改變的趨向。陀螺儀多用於導航、定位等系統。
  • 康奈爾大學華人學者研發新型柔性光纖傳感器
    《Science》刊出「可拉伸分布式光纖傳感器」新型柔性光纖傳感器隨著軟體機器人和新材料技術的不斷發展,柔性傳感器被科學家們廣泛研發和使用,並且開始逐漸走入大眾的生活。Shepherd教授於2016年在Science Robotics提出的彈性光纖傳感器(文章一作現為清華大學助理教授趙慧嬋博士,文末附有文章信息)。彈性光纖傳感器的利用了光路在傳播過程中的損耗來檢測彈性體變形,其中內層使用高折射率的材料,外層使用低折射率的材料,在光纖的一側裝配LED,另一側裝配光電二極體。
  • 收藏《光纖導光原理和光纖材料》PPT
    光纖是光導纖維的簡寫,是一種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製成的纖維中的全反射原理而達成的光傳導工具。光纖實際是指由透明材料做成的纖芯和在它周圍採用比纖芯的折射率稍低的材料做成的包層,並將射入纖芯的光纖的光信號,經包層界面反射,使光信號在纖芯中傳播前進的媒體。光纖主要有兩個特性:損耗和色散。
  • 陀螺儀除了導航,還有這些關鍵技術會幫助機器人
    陀螺儀分為:壓電陀螺儀、微機械陀螺儀、光纖陀螺儀和雷射陀螺儀,它們都是電子式的,並且可以和加速度計、磁阻晶片、GPS等,做成慣性導航控制系統。陀螺儀除了導航,還有這些關鍵技術會幫助機器人目前,人們普遍認為是1850年法國的物理學家萊昂·傅科(J.Foucault)為了研究地球自轉,發明了陀螺儀。
  • 陀螺儀工作原理
    陀螺儀的種類很多,按用途來分,它可以分為傳感陀螺儀和指示陀螺儀。傳感陀螺儀用於飛行體運動的自動控制系統中,作為水平、垂直、俯仰、航向和角速度傳感器。指示陀螺儀主要用於飛行狀態的指示,作為駕駛和領航儀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