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醫生戰地日記透露:紙尿褲溼冷,下夜班強迫自己睡覺

2020-12-19 澎湃新聞

遼寧醫生戰地日記透露:紙尿褲溼冷,下夜班強迫自己睡覺

2020-02-16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共同戰疫

中國加油!!!

_

在武漢協和江北醫院的病房裡,一位81歲高齡的患者因聽力下降嚴重、南北語言差異較大,與醫生溝通非常困難,加上醫生穿戴口罩和防護服的雙重「隔離」,溝通起來更是難上加難,她的主治醫師想出了每天通過「小紙條」與患者溝通病情的辦法,指導安慰鼓勵病人,為治療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這位醫生就是遼寧首批馳援湖北醫療隊中的阜新青年醫生李洪亮。

李洪亮醫生將他在武漢的工作日常寫進日記,用日記記錄下了前線醫護人員的抗疫故事。

2個醫生,4個小時,17位患者

今天是武漢協和江北醫院改造後第一天值班。

上午10:00就進入病房熟悉病例系統,準備各種備品,熟悉各種情況......基本完善後已經過了10多個小時了。

晚上10點,通知發熱門診可以收治患者,忙了一天,來不及休息,僅僅4個小時,收住院患者17人。我們兩個大夫在裡面看病人,問病史、閱片,根據病情做處置,同時用對講機跟外面的聯繫,錄入患者基本信息。

接患者忙了4個小時之後,凌晨2點,還要書寫電子病歷……

不吃不喝,忙忙活活就是一夜......

兩個醫生接診17位患者,在平時看來可能可以應付,可是我們要帶著口罩、護目鏡,身穿防護服,在病房裡面不能吃,不能喝。就這樣,一邊寫病例,一邊還要處置,因為每個患者都有不同的臨床症狀,有發燒的,有咳嗽嚴重的,還有腹瀉嚴重的…有輕的,有重的。

每一個患者都不能馬虎,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即使症狀輕微的也很有可能會發展成重症患者,所以都必須密切觀察。

忙忙活活的一夜過去了……

不僅要有心理調整,還有生理調整

早晨第二班9點進入接班,交班之後,按程序脫隔離衣,出了病房已經上午10點多了。

想一想,在病房裡,戴著口罩、防護鏡,穿著防護服,裡面穿著溼冷的紙尿褲在汙染區工作了12個小時,出來最想做的事就是喝水、上廁所,呼吸點新鮮空氣!

值班的醫生不僅要有心理的調整,還要有生理的調整。

我們要穿紙尿褲,小的時候沒有穿過紙尿褲,這回就可以理解我們的孩子小時候穿紙尿褲的感覺了!

如果沒有尿還好,真的憋不住了就得尿到紙尿褲裡了。

可是武漢這邊沒有取暖,傳染病房還不能開中央空調,這個時候武漢的室溫比東北要冷的多,尿到裡面的感覺是常人不能體會的。

這時我就想起了小學的一個冬天,學校在室外開中隊會,老師告訴不要隨便動,因為膽子小不敢跟老師請假去廁所,實在憋不住了,就尿褲子了,那種溼冷的感覺如今第二次體會到了。

穿紙尿褲是小事,更要調整你的早已紊亂的生物鐘:夜班就要強迫自己下午睡覺,更重要的還要調整大便時間!

正常人的排便時間都是固定的,對於我們來說,因為防護用品缺乏,此時就必須調整!

你是不是傻?你不害怕嗎?

出發的時候我發了一條微信「責任和義務,我去武漢,你們在家好好的」,其實可能沒有人能理解我的真正用意,希望我的家鄉不受疫情的困擾!

來到這裡,也有很多關心我的親戚、朋友問我,你是不是傻?你不害怕嗎?

說不害怕,那全是假的,因為醫生也是人,也有家人!

可是現在國家需要我,我真的不能逃避的!

對於我來說,這個時候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儘自己的綿薄之力了!

不忘初心,不辱使命!

李洪亮醫生說他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

武漢疫情儘快控制,

希望每個醫療隊的每個隊員都平安回家!

也希望自己平安回家,

回家後繼續做一個平凡的好醫生!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奮鬥在武漢的遼寧青年

加油!

原標題:《遼寧醫生戰地日記透露:紙尿褲溼冷,下夜班強迫自己睡覺》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武漢一線醫護人員日記:穿上紙尿褲 我們依然是美少女
    一位老大爺坐在地上說什麼都不走,堅持讓醫生救活他的兒子;一位阿姨還沒開始打針就開始顫抖,但卻堅決把來扶她的女兒推出去……  在醫院,患者統稱為「病人」,但他們同時也都是自己家裡至親的人,是丈夫,是妻子,是孩子。因此,面對這些無助的病人,牛牛媽媽和同事們不僅盡全力救治,還儘可能地提供安慰和關懷。
  • 通大附院援鄂醫療隊員戰地日記:不負光陰不負自己 不負所愛不負被愛
    這些都是大後方同事們、隊員家人們和熱心老百姓特別關心的問題,為此,我們請前方隊員在不影響工作、保證休息的情況下寫下戰地日記。戰地日記82月7日 20:10 通大附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陸舒戰鬥打響已經有兩天多了,重症監護病房就是我們的主戰場,從一個ICU醫生的視角看來,這裡硝煙瀰漫!
  • 『戰地日記』醫者父母心
    通大附院援湖北武漢醫療隊▼88戰地日記3月2日22:30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顧俊(隊長)工作地點: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患者除了向醫務人員匯報自己的病情外,平時也願意和江蘇的「親人們」聊聊武漢、說說家常、甚至透露點小秘密。隊員們除了日常醫療護理外,更是承擔了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的生活料理,端茶、送水、餵飯、擦洗,空下來會在床邊陪著武漢「親人們」說說話、鼓鼓勁、加加油,無形間舒緩了他們緊張焦慮的情緒。
  • 「我再也不會拿著小弟弟的紙尿褲逗你了」——10歲男孩與抗疫醫生...
    新華社武漢2月27日電 題:「我再也不會拿著小弟弟的紙尿褲逗你了」——10歲男孩與抗疫醫生爸爸的家書新華社記者廖君、高爽「爸爸,我現在明白了物資清單上紙尿褲的作用了,我再也不會拿著小弟弟的紙尿褲逗你了他的爸爸趙寧是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感染科醫生,2月12日隨遼寧醫療隊奔赴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放寒假、過春節是小梓煊盼望已久的日子,但從疫情來襲、醫院組建發熱門診那天起,他就很難見上爸爸一面。聽到爸爸說要報名去武漢,年幼的梓煊很難受,他希望爸爸能在身邊多陪陪他。爸爸出發後,梓煊開始擔心了。
  • 抗疫前線護士的9天:為了不脫防護服,用上了成人紙尿褲
    她叫董婷婷,是遼寧盤錦的一位醫務人員。她也是遼河油田寶石花醫院重症醫學科的副護士長、該院重症醫學科最年輕的主管護師。1月26日,董婷婷作為遼寧省首批醫療隊的一員,首批出徵武漢支援疫情防控。董婷婷說,大年初三,早上6點半,起床、洗漱、換衣服,「不到20分鐘,一切全部搞定,也許是作為一個女人最『糊弄』自己的一次吧。」「聽隊友說,上了臨床科室後,4到6個小時才能換班一次,這期間壓根上不了廁所,一來是因為患者太多沒時間,二來是更換防護服容易暴露感染。所以我買了兩大包成人紙尿褲。」在董婷婷給第一財經記者提供的武漢日記中,她這樣寫道。
  • 醫護日記|為了避免上廁所,值班前儘量不喝水或穿成人紙尿褲
    醫護日記|為了避免上廁所,值班前儘量不喝水或穿成人紙尿褲 應佑國(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副主任醫師、第二批上海援鄂醫療隊員)
  • 女兵李夢宇的「戰地日記」
    本文原題《女兵李夢宇的「戰地日記」 》,原載於《解放軍生活》2011年12期 總第322期,作者:整理/何飛鴻 本刊特約記者 向勇,責編:李芸科爾沁草原。近1個月的演習時間裡,她和男兵一樣,在訓練場上摸爬滾打,在艱苦的野外條件下生活訓練,她在「戰場」的表現如何呢?
  • 前線日記——兒科早交班
    遼寧省委網信辦與人民網遼寧頻道聯合推出系列報導《前線日記——遼寧醫療隊的故事》。通過遼寧醫務工作者的戰「疫」經歷和故事,共同感受這場嚴峻鬥爭中的遼寧擔當、遼寧力量。  前線日記——兒科早交班  記錄者: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許巍  2020年2月27日,星期四,雨,襄陽市中心醫院。
  • 我不知道今天是幾號、星期幾,但我知道今天是白班還是夜班
    到了武漢,我不知道今天是幾號、星期幾,但我知道今天是白班還是夜班。想起正月十五那天和媽媽通電話,聽到電話那頭砰砰的響聲,我趕緊問發生了什麼事,媽媽告訴我那是爆竹聲,我愣著,我想家了 …… 我已經忘記了時間,我初二就來到了武漢,每天就是工作、睡覺,腦海裡已經沒有過年的概念了。姚霽桐會在工作結束後記錄下來一天的工作。
  • 《賈佳戰地日記》廣播版(3月26日)
    點擊播放 GIF 4.1M《戰疫正前方:賈佳戰地日記》廣播版:921都市廣播群裡沒有討論病情,而是在發各式各樣的視頻和圖片,都是隊員們自己製作的,有的是記錄平時工作的點滴,有的是聊聊近期的感悟,還有的是隊員們的合影。大家都閒下來了,開始有時間欣賞生活的美,回味近期的感悟。起來洗漱完畢,今天的主要任務是收拾屋子,不能讓房間亂糟糟的,來時什麼樣,走時必須還是什麼樣,當然冰吧裡吃的都被我吃光了。
  • 【戰地日記】衛生健康青年:因為是醫生,所以選擇承擔
    原標題:【戰地日記】衛生健康青年:因為是醫生,所以選擇承擔   黨有號召,團有行動。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鬥爭,衛生健康青年自覺行動,積極請戰!他們將危險、勞累拋在身後,加班加點、挑燈夜戰,用實際行動踐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從以下三封信函中,我們得以窺見他們光潔、明亮的醫者仁心。
  • 醫生,每個夜班都有故事(聚焦·跟著醫生值夜班(上))
    原標題:醫生,每個夜班都有故事(聚焦·跟著醫生值夜班(上))北京朝陽醫院胸外科值班醫生胡曉星在辦公室讀片,了解患者病情進展。本報記者 邱超奕攝夜幕降臨,當大多數人進入夢鄉時,醫院的燈光卻從未熄滅。有一群白衣天使被稱為「生命的守夜人」。
  • 寫下67篇日記的查醫生出書了,系國內首部援鄂醫生抗疫日記
    從除夕夜馳援武漢到3月31日回滬,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整整68天裡,第一批上海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上海仁濟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查瓊芳寫下67篇抗疫日記。如今,這些日記被編撰成《查醫生援鄂日記》,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這也是目前國內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援鄂醫生親歷的抗疫日記。4月20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仁濟醫院獲悉上述消息。
  • 人民日報記者跟著醫生值夜班 醫生每個夜班都有故事
    我趕緊過去檢查咯血情況,清理了氣道內出血,並實施一些氣管鏡下操作,目前出血已經止住了。」胡曉星來到八樓胸外科病房,這是他當天值夜班的地方。病房門口有兩位找他看CT造影的患者,他又拿起片子走進辦公室。辦公室桌上,擺著幾盒打開的飯菜——蒜薹炒肉、辣子雞、乾鍋花菜,只是早已涼了。
  • 赴武漢醫療隊員日記:「進艙」前穿上尿不溼、加厚的秋衣褲、手術衣...
    編者按:這是國家赴湖北醫療隊員從武漢發回給中國青年報的日記,記錄了一線真實的工作狀態。在方艙醫院的醫護人員「進艙」前不敢多吃也不敢多喝,他們穿上尿不溼、加絨加厚的秋衣褲,再穿上手術衣。武漢當地的醫護人員讓他們心生敬佩,一位醫生連續上班22天,3天一個夜班,下夜班就自我隔離。
  • 瀋陽援鄂醫生的「抗疫日記」在沈出版首發
    沒有華麗的文筆,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瀋陽援鄂醫生賈佳每天利用換班間隙寫下的「戰地日記」曾感動萬千網友。這些真實記錄武漢抗疫前線點滴的日記被結集成書,命名為《戰「疫」正前方:賈佳戰地日記》,並由瀋陽出版社出版發行。22日,這本書在瀋陽首發。
  • 首都兒研所醫生夜班12小時:醫生短缺 急診不「急」
    在醫療圈,這句俗語經常被兒科醫生拿出來調侃自己。近年來,「兒科醫生荒」經常成為輿論熱議的話題,醫生馬不停蹄,家長大排長龍,已成為不少兒科門診的常態。近日,中新網記者走訪了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以下簡稱「兒研所」),記錄了一位夜班急診醫生的12小時。
  • 11歲女孩穿著紙尿褲睡覺,爸爸嫌尿味,孩子應該多大脫掉紙尿褲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一直給她穿紙尿褲,一直到五歲嘗試過給他脫掉紙尿褲,但是他晚上還是會尿床。這對父母為了自己省事,就又給孩子穿上了紙尿褲,就這樣一穿,又是好幾年。屋子裡的尿味很重,就連孩子的爸爸都嫌棄尿味,不進屋。孩子今年11歲了,再也不想穿紙尿褲睡覺了,可是她還是會在夜裡尿床,媽媽就想讓她一直穿著紙尿褲。
  • 11歲女孩穿著紙尿褲睡覺,爸爸嫌尿味,孩子應該多大脫掉紙尿褲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一直給她穿紙尿褲,一直到五歲嘗試過給他脫掉紙尿褲,但是他晚上還是會尿床。這對父母為了自己省事,就又給孩子穿上了紙尿褲,就這樣一穿,又是好幾年。屋子裡的尿味很重,就連孩子的爸爸都嫌棄尿味,不進屋。
  • 合肥馳援湖北護士戰「疫」日記:方艙醫院第一個夜班溼透全身衣服
    2月28日,合肥市第八人民醫院馳援湖北護士何貞嬌在她的朋友圈裡記下了一則戰「疫」日記。今天是我馳援武漢漢陽體校方艙醫院的首個小夜班。我趕緊坐在電腦前調整好狀態,讓自己安靜下來。過了幾分鐘,等護目鏡上的霧氣變成了水珠時,才可以看清電腦了,呼吸也好些了。由於第一次接觸電腦軟體系統,處理醫囑還非常的不熟悉,難免有些手忙腳亂。好在時間不長就熟悉了程序,快速而規範的執行著電腦班的工作任務,這一切忙完已經接近後半夜了。